★經典的故事—大法東流(一)
作者:澄觀
佛法是如何傳到東土?傳到中國之後,其發展的過程,以及法運通塞的情形又是如何?接下來將略作介紹。
佛法東來中國,肇始於什麼時候?有種種不同的說法,而一般較普遍的,以為是東漢孝明皇帝永平十年(或謂永平七年)。然而事實上,早在永平以前,就有佛法東來的史跡。如在中國古書列子、魏書當中,便片斷記載了佛教,不僅有佛教儀式,也有經典的傳譯。若就正史的記載,只知是明帝夜夢金人,因而遣使天竺,訪求佛之道法,遂於中國圖繪佛之形像,弘傳佛法。
據佛祖統紀及佛祖歷代通載,在明帝永平七年時,一天夜裡,明帝於夢中忽見金人,身長丈六,項頸上佩有一輪日光,由空中飛行而至,光明赫奕,照於殿庭,明帝因而驚醒。隔日早朝,明帝便將此夢境說出,詢問群臣此夢之吉凶。這時太史傅毅就啟奏明帝說:「臣按照周書異記的記載,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清晨時,暴風忽起,大地震動。夜時有
五色祥光人貫太微星,偏於四方,盡作青紅色。昭王就問太史蘇由,這是何徵兆?蘇由占卜得乾卦之九五,飛龍在天。乃是西方有大聖人生,且後一千年他的聲教將流傳此土。昭王於是下令刻石為記,埋在南郊天祠前。今以年歲計算,周昭王到現在,也差不多是一千年。那麼陞下所夢,想必就是這位大聖人——佛吧!」
明帝聽完後,非常歡喜,於是就派遣中郎將蔡愔、秦憬、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出使西域,訪求佛法。一直到了永平十年時,蔡愔等人就在中天竺的大月氏國遇到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二位梵僧,便致以至誠求他們到中國弘法,並且帶回了佛的舍利、佛像及梵本經六十萬餘言,以白馬駛運回到雒陽,住在城外鴻臚寺。至此,佛法僧三寶才真正傳到中國。
到了永平十一年時,明帝下詔在雒陽城外創建寺院,以白馬馱經之故,立為白馬寺。並請摩騰、法蘭在白馬寺開始從事譯經的工作,首先譯出四十二章經。摩騰死後,法蘭又譯出十地斷結、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等四部,但因移都寇亂,這四部均已亡失,今只剩四十二章經傳世,是中國譯經的第一部。
永平年間之後,譯經工作稍停,一直到了東漢末年桓、靈二帝時,西域的譯經師相繼來到中國,從事翻譯的工作,才逐漸廣譯經典。其中以安士高、支婁迦讖、竺佛朔等法師,尤為著名。
然而佛法並非一傳入就受到普遍的歡迎與信奉。中國原本是以信奉道教為主,當佛法傳入,並受到皇帝的尊崇,道教徒便心生不滿,欲與佛法一較優劣。如此,不但沒有毀滅佛法,反而使佛法更為昌明興盛。
據法本內傳的記載,在永平十四年辛未正月一日,五岳八山道士褚善信等六百九十人,以天子棄捨我道法,反而達求胡教,故上表明帝,願與佛法比試,以辨真偽邪正,以安聖意民心。明帝允許了他們的請求,並且下今派尚書今宋庠在白馬寺外築設了三個壇,佛道二教於正月十五聚集於此,一較高下。於是諸山道士們各自帶了靈寶真文、經像符籙等,安置東壇。摩騰、法蘭就把佛的舍利、經像安置在西壇。中壇則奉以盛撰珍饈,奠祀百神。然後道士們就以沈香為炬,遶經像而非悲泣,上飲天尊眾神,今胡亂中夏,人主信奉邪教,道法日衰,故請與比試,焚經像以為試驗,紋請諸天神祐,得以辨識其偽,開示群心。乃作法持咒一番,縱火焚經。那知道經像盡成灰燼,道士們相顧失色。再試平時所用的咒術人火履水,也都不能行。
反觀佛教又是如何呢?不但沒把佛經像舍利燒毀,卻是大放光明,貫徹天上,遍覆大眾。摩騰湧身空中,廣現種種神通變化。法蘭出大梵音,宣明佛法,歎佛功德。一時天雨寶華、天樂嗚空,令大眾歡喜踴躍。
太傅張衍就告訴道士們,試驗結果,佛法為上,理應歸從信服。而道士褚喜信、費叔才等人,自感羞愧,氣咽而死。司空劉峻等二百六十人,京師士庶張子尚等三百九十人,後宮陰夫人、王婕妤、宮人等一百九十人,及五岳道士呂惠通等六百二十人並求出家。明帝應允,並下令在雒陽城建寺十所,七寺城外安僧,三寺城內安尼,供給一切所需。至此,佛法由於二位大士的權現弘通,得以深植人心,在中國樹立根基。
綜觀佛法東傳的初期,由於明帝盛德的感應,而西求大法,得佛經像和弘法大士東來,並且翻譯經教、立寺度僧。加上桓、靈二帝的信奉推崇,東漢末年以來,佛教漸盛。除譯經之外,法事亦興,不僅流布於宮禁,連民間百姓亦多奉祀,誦經設齋。以上是佛法東傳初期大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