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尼泊爾以後,最驚訝的,就是尼國的佛教建築,似曾相識。
略掉後面那座建築,你會說地點可能就在中國,這就是我的疑問所在了。中國的宮殿式建築,何以和尼泊爾佛教建築如此相似?日本最古的佛教建築據了解是來自中國,也就是來自長安。我真想馬上到西安,洛陽去看,日本古代的佛教建築確定是來自古代的中國,該不會,這些寺廟也像尼泊爾的拉力特普魯那樣,都是在長安城的大街小巷裡?我曾穿梭在京都的街頭,寺院就和商店穿插其間,構成了鬧區裡的幽靜空間,著名的禪式設計風格,是深受佛教寺院風格影響的。我所見到的拉力特普魯,古代就是帕丹國王的首都所在地,這個帕丹古城,就是一個佛教城市,按照佛教規制,一個社區圍繞一座佛寺,大街小巷可見到佛塔穿梭其間,人們生活與佛法融成一味。空中可以聞得到供佛的香味。這是帕丹古城,現在與從前不同的是,多了印度教宗教建物,尤其是在佛塔與佛寺的附近。
中國所謂的宮殿式建築,尼國人稱為"合掌式"建築。乍聽此一名詞,豁然開朗,明白了為什麼佛教寺廟有這樣屋頂的原因。
您瞧,寺院屋頂真的和雙手合什的樣子幾乎是一模一樣。廟宇,真的是按照佛教理念蓋出來的。
傳聞,京都是按照長安一模一樣的縮小版重現於日本。更傳聞坊間有所謂的陰陽師,在京都設下所謂的"結界"。曾有學者認為京都的城市規畫是按照風水地理觀念來設計。我曾步行穿梭過京都的街道,寺廟和商店比麟櫛次,構成了鬧區裡獨特的靜謐空間。著名的禪式室內設計風格,其實就是來自京都市區寺院風格。佛教寺院總給人安靜的感受,千年一日。但我不禁想到,當年的長安,是否也是一樣的風格?在各個街道角落,是否也存在過許多寺院與佛塔?洛陽是肯定有的,著名的古典"洛陽伽藍記"說明洛陽曾經建了許多寺院。只是沒有說明洛陽這些寺院如何安排。我看過了京都,尤其看過了拉利特普魯,才知道甚麼是所謂的"佛教城市"。拉力特普魯,有四大佛塔,鎮守在城市的四端,市區裡許多大大小小寺院,甚且街道巷弄裡面,乃至私人院落裡都有大大小小佛塔。真希望有天哪個人可以從空中拍攝拉利特普魯,看看這些寺院佛塔所分布的位置,它們必然存在了"結界"的概念,這一點我確信是成功的,起碼回教徒在毀滅印度佛教的同時,漏掉了尼泊爾,所以今天還能見到印度金剛乘,梵文經軌與修行人存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