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發國人吃基改黃豆的真相 13-02-02.1
經典雜誌新出爐的2月號有一篇台灣人當應該知道的文章:「不願面對真相的黃豆」。
文中提到大量食用黃豆的亞洲各國家中,大概只有我國國民吃的主要是作為飼料用的基改黃豆,
不但有基改的風險,豆子農藥(年年春)殘留容許量比起其他食用穀類都還要高很多。
文中提到國產黃豆的好處時,指出豆之味豆腐坊的黃學緯認為「連台灣的爛豆子我都覺得很好」。
因此作者最後寫到:期盼有那麼一天,豆腐上面的標籤不只是基不基改,還能印上「台灣生產」的驕傲字樣。
原文大部分檔案見:蔡佳珊 2013 不願面對真相的黃豆
網址:http://gmo.agron.ntu.edu.tw/report/gmsoya201302.pdf
以下是 該文節錄
=============================================
「除了少數講究養生的人,美國人根本不吃黃豆。」豆之味負責人黃學緯直言,美國種黃豆就是為了榨油和飼料,其生產流程的思考邏輯,跟給人吃的就不一樣。
根據美國黃豆出口協會食品項目經理林裕祥的觀察,在美國豆漿並不普遍,比牛奶貴兩、三倍,且養生人士吃的大都是有機豆漿。
那麼和我們一樣酷嗜黃豆的日本呢?二○一○年美國堪薩斯大學農經系學者山浦光一(Koichi Yamaura)的研討會報告中言明:「日本是基改黃豆的第三大進口國,但人類直接食用的豆腐、味噌與納豆等食品,只使用非基改黃豆,而基改黃豆僅供油脂與飼料用途。」
美國黃豆出口協會也證實,日本每年進口一百萬公噸的「食品級」黃豆。
阮怡仁估計,台灣人直接食用的二十幾萬公噸黃豆裡面,食品級黃豆只有兩萬多公噸,大多製作成有包裝的豆漿、豆腐,並特別標明「非基改」或「有機」字樣。換言之,沒有標示這些字樣的產品,譬如傳統市場的豆腐、豆乾和一般早餐店的豆漿,大多由選豆製作。
對基改食品一向抱持審慎態度的歐盟,持續有民間團體和學術機構嚴密監督。去年(2012)九月,法國學者塞拉利尼(Gilles-Eric Seralini)就發表了一個驚人的研究,在長達兩年的動物試驗當中,他發現餵食基改玉米(NK603品種)與嘉磷塞(農藥)皆會導致小鼠致癌,一年後就長出明顯腫瘤,其他器官如腦下垂體與肝腎器官也發生病變,以致壽命顯著縮短。
這個實驗之所以深具意義,在於過去的動物試驗往往只有短短幾個月,無法呈現基改成分的長期影響。此外,生技公司的研究報告大都只萃取出插入基因所衍生的蛋白質來餵食動物,而非整個種子或果實。
已有不只一篇的國外報告顯示,比起天然黃豆,基改黃豆的異黃酮含量明顯偏低。而異黃酮正是黃豆當中最為人稱道的防癌成分。
在南美洲,大片雨林被砍伐改種基改黃豆,數以萬計的小農和原住民流離失所。紀錄片《殺戮農場》(The Killing Fields)揭露了這起殘酷真相:巴拉圭的黃豆田因大量噴灑嘉磷塞除草劑,水源遭受汙染,導致周邊居民發生皮膚潰爛、嘔吐、痢疾、眼盲等病變,以及孕婦流產或生出畸形兒。人們只好離開家鄉,在都市邊緣掙扎求生。始作俑者,正是號稱要幫助農民的農化企業。
GM Watch網站報導,巴西自種植基改作物後,農藥銷售量在2006年到2012年間,增加了72%。基改公司的另一個宣言「基改作物可減低農藥使用量」,也不攻自破。
愈來愈多的報告證實,基改工程並未提升糧食產量,且其中為數最多的黃豆和玉米,在世界農糧體系中根本不是提供給飢餓人口,而是用作牲畜飼料。而生產1公斤的肉食,則需要耗費3到10公斤的榖物。世界畜牧業對於基改飼料的依賴,反而可能讓糧食問題更加惡化。
台灣的畜牧業也極端仰賴進口的黃豆和玉米。目前進口黃豆有55%來自美國,42%來自巴西,基改比例在九成以上。玉米則有64%來自美國,24%來自巴西,基改比例約八成。
少吃肉,就能幫助緩解糧食危機。
而拒吃基改食品,不僅是為了避免健康陷於未知風險,更是為了地球永續與人類福祉。
f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