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壬一、(明身體所生樂不能大於苦):
問曰:苦雖然是從身體上生起,但是依靠衣食醫藥資具等眾多受用方便,可以使身體生起安樂,以此也就不應畏懼小苦。
若人所生樂,不能大於苦,
如是極大苦,寧猶思維小。
若人們從任何受用所生的安樂感受,也不能比痛苦感受大;那麼如是極大的苦受,怎麼還能認為它很小呢?
不管人們如何努力,以種種安樂受用方便對治痛苦,然而身體本身即是苦受,任何安樂也無法超過或消除身體的苦受。不管人們享受的安樂如何強,只要有些微的苦受,安樂剎那之間便會煙消雲散;而正在經受痛苦時,平時給人帶來很大安樂的受用,也無法使他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這是普遍現量可見的事實。比如說,有一國王坐在皇宮中柔軟的墊子上,享受著歌舞美食,沉浸在五欲滿足的快樂中,在世間來說,這是很大的安樂。然而當一隻小毒蜂飛進來,它的細針刺中國王時,剎那之間所有的樂受都會消失,他只會覺得痛苦難忍,這時候,歌舞美食軟墊等安樂不論如何增加,也不可能壓住小蜂蜇刺的苦受。苦受的作用,比樂受的作用大,這是名言中無欺的規律,如稍加觀察,人們都會明白這種事實。月稱菩薩說,很多人認為豐衣足食是生活中最大的安樂,然而在有吃有穿時,如果兒子死了,那麼無論如何也沒辦法解脫痛苦,讓人生起快樂。因此,應知身體相續中的苦受,任何安樂也無法消除,佛陀說過:三界輪迴都是痛苦的,有少許安樂也會變成痛苦。
譬如說,有一札左羅剎為了得到羅剎女“司達”,與別的羅剎打了十年仗,後來雖然得到了“司達”,然而依之卻無法消除十年戰爭帶來的痛苦,反而更為恐怖,時刻害怕別的羅剎來劫奪。同樣,不管人們如何努力追逐世俗安樂,自身的苦受也無法消除,即使得到少分安樂,也會轉變為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