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佛菩薩求願有時無法成就之因\節錄自:大智度論釋初品中善根供養義第四十六(卷第三十)
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undi/oth/oth_20.htm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問曰:菩薩實能滿一切眾生願不?若悉滿眾生願,餘佛菩薩何所利益?若不悉滿,是中何故說「欲滿一切眾生願,當學般若波羅蜜」?
答曰:有二種願:一者、可得願;二者、不可得願。
不可得願者,有人欲籌量虛空,盡其邊際,及求時、方邊際,如小兒求水中月,鏡中像;如是等願皆不可得。
可得願者,鑽木求火,穿地得水,修福得人天中生,及得阿羅漢、辟支佛果,乃至得諸佛法王;如是等名皆可得願。
可得願有二種:
一謂世間;二謂出世間。是中世間願故,滿眾生願。云何得知 ?以飲食、床臥具,乃至燈燭所須之物皆給與之。
問曰:佛在時眾生尚有飢餓。天不降雨眾生困弊。佛猶不能滿一切眾生之願。云何菩薩能滿其願?
答曰:菩薩住於十地。入首楞嚴三昧。於三千大千世界。或時現初發意行六波羅蜜。或現阿鞞跋致。或現一生補處。於兜率天上為諸天說法。或從兜率天上來下。生淨飯王宮。或現出家成佛。或現大眾中轉法輪,度無量眾生。或現入涅槃起七寶塔。遍諸國土令眾生供養舍利。或時法都滅盡。菩薩利益如是。何況於佛?
而佛身有二種。一者、真身,二者、化身。眾生見佛真身。無願不滿。
佛真身者。遍於虛空光明遍照十方。說法音聲亦遍十方無量恆河沙等世界。滿中大眾皆共聽法說法不息。一時之頃各隨所聞而得解悟。
如劫盡已。眾生行業因緣故。大雨澍下間無斷絕。三大所不能制,惟有劫盡,十方風起,更互相對,能持此水。如是法性身佛有所說法。除十住菩薩。三乘之人皆不能持。惟有十住菩薩不可思議方便智力悉能聽受。眾生其有見法身佛。無有三毒及眾煩惱寒熱諸苦。一切皆滅無願不滿。如如意珠尚令眾生隨願皆得。豈況於佛?珠與一切世間之願。佛與一切出世間願。若言佛不能悉滿眾生所願。是語不然!
復次釋迦文尼佛,王宮受身,現受人法。有寒、熱、飢渴、睡眠,受諸誹謗、老、病、死等。內心智慧神德,真佛正覺,無有異也。欲滿眾生所願悉皆能滿。而不滿者,以無數世來,常滿眾生衣食之願,而不免苦。今但以涅槃無為常樂益之,如人憐愍所親,不與雜毒美食。如是「世間願」者,生諸結使,又復離時,心生大苦。是故不以為要。
復次有人言:「釋迦牟尼佛,已滿眾生所願,而眾生自不能得。」如《毗摩羅詰經》說,佛以足指案地,即時國土七寶莊嚴,我佛國如是,為多怒害者現佛國異。又如龍王等心降雨,在人為水,餓鬼身上皆為炭火。
問曰:若能滿一切眾生願者。則眾生有邊無有受諸飢寒苦者。何以故?一切眾生皆滿所願。願離苦得樂故。
答曰:滿一切者,名字一切。非實一切。
如法句偈說:「一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為譬,勿殺勿行杖」雖言「一切」畏杖痛,如無色眾生,無身故則無杖痛;色界眾生,雖可有身亦無杖痛;欲界眾生亦有不受杖痛。而言「一切」。謂應得杖者,說言「一切」,非實一切。
以是故,菩薩滿一切眾生所願,謂應可得者,然菩薩心無齊限,福德果報亦無有量,但眾生無量阿僧祇劫罪厚障故,而不能得。
如舍利弗弟子---羅頻周比丘,持戒精進,乞食六日而不能得,乃至七日命在不久。有同道者,乞食持與,鳥即持去。
時舍利弗,語目揵連:「汝大神力,守護此食,令彼得之。」
即時目連,持食往與,始欲向口,變成為泥。
又舍利弗,乞食持與,而口自合。
最後佛來,持食與之。以佛福德無量因緣故,令彼得食。
是比丘食已。心生歡喜倍加信敬。
佛告比丘:「有為之法,皆是苦相!」為說四諦。即時比丘漏盡意解。得阿羅漢道。
有薄福眾生,罪甚此者,佛不能救。
又知眾生,「不可得」故。深達「法性」故。諸佛無有憶想、分別。是可度、是不可度。心常寂滅,意無增減。
以是故,菩薩欲滿一切眾生願。彼以罪故而不能得。菩薩無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