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密中心觀修班報名通知
觀修班就要開課了。
這個班級,是應廣大佛友尤其是各講研班、講考班道友們一再強烈要求,以及顯密佛教交流中心法師們的至誠祈請之下,專門由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親自指導,從聞思轉向深入、有效、扎實觀修的網絡授課班級。其目的:一、引導有一定聞思基礎的學員,將所獲得的聞思智慧,進行實際串習修行,使學員心相續產生出一定的證法功德,感受佛法更深邃、更強大的加持。二、以觀修促進聞思、講考、研討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三、在修行中逐步提高信根慧根、提升根機、增強對佛法的接受能力,為今後學習更殊勝的教法以及培養更高的實修、弘法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
歡迎有意樂、符合條件、能做到要求的佛友們珍惜機會,自願報名。
一、內容
(一)首期內容:講解和觀修《如來藏經》《如來藏大綱獅吼論》《大乘起信論》等如來藏法門。
如來藏課程設置說明:
在大家強烈要求下,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雖然法體欠安、譯講法務繁忙,還是勉力答應開辦這個觀修班。開班首講如來藏法門,基於以下考慮:
顯密佛教交流中心在過去的八年左右教學過程中,秉承大恩怙主聖者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顯密本圓融,愚執自他宗,聖法原一味,無偏應普弘」的精神,依據「菩提心為前導,般若為心要,淨土為歸宿」的宗旨,一、為學員們開設《菩提道次第廣論》等修心課程,建立「菩提心為前導」的修行系統;二、通過《中觀總義》《入菩薩行論般若品釋.淨水如意寶》《辨中邊論》《辨法法性論》《中觀四百論》等般若課程,樹立「般若為心要」的大中觀正見;三、通過《普賢行願品》《四十八大願》《往生論註》等淨土課程,確立「淨土為歸宿」的終生目標。學員們經過多年的學修,都盼望在心性修持上獲得一些明顯的體驗和進步。根據大家目前的學修情況來看,進入心性修持普遍最為欠缺的──便是對如來藏法門的深入瞭解。
如來藏法門對修行至關重要。
大家通過部分學修,知道了出離輪迴、發菩提心、證空性慧的內容;然而,往往偏重向外努力,不能直接下手內觀心性,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成佛有份。如來藏法門,則直指菩提非從外來,心中自有真佛存在,讓人信受諸佛功德就在自己的心中,一切現成,無欠無少;只要稱性薰修,讓它顯現出來,就是佛,人人皆可在心中完成佛道。因為,佛,本來就是每個人內心的真相;每個人的內心,圓滿存在著諸佛如來的無盡功德寶藏。因此,我們的心,理應有一個令人振奮的名字──如來藏!
如來藏讓我們成佛的修行變得很近,近在我們自己的心裡。通過覺悟,讓如來藏從心中綻放出來,就是佛,這是一切佛法最終要達到的結果。因此,禪宗六祖大師說「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天臺智者大師說「一念心即如來藏理」;華嚴四祖清涼國師說「試將心比佛,與佛始終同」;淨土《觀無量壽經》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乃至金剛乘大手印、光明大圓滿等都是在運用不同手法讓眾生頓悟此心如來藏光明而立地成佛。
因此,如來藏法門是顯密共同的法門,是佛法最深奧最秘密的精華;無論是通過聞思還是實修,要想對大乘佛法生起巨大的、上品的信心,如來藏是最直接、最重要、最根本的法要。
為此,觀修班有必要聽聞和觀修《如來藏經》《如來藏大綱獅吼論》《大乘起信論》等如來藏精要法門,為顯密觀修,開創甚深微妙的因緣。
(二)後續觀修內容:1、《淨心法要》;2、有漏皆苦;3、十二緣起支;4、《修心八頌》、《七重因果菩提心修法》;5、《般若品釋•淨水如意寶》中的人無我與法無我;6、以中觀的共同五大因、不共四大因,來進行引導中觀修行次第;7、全知麥彭仁波切的《幻觀引導文》以及《中觀見之甚深引導文》;8、對聖者法王如意寶《上師瑜伽速賜加持》儀軌等,進行講解和觀修;9、以《大幻化網根本續》的基道果金剛密續為主,進行講解和觀修。
二、觀修要求
(一)按照課程中傳授的引導方法,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打坐專修,每次時間不少於15分鐘。
(二)以書面形式彙報觀修進展。
三、共修時間
每週一次,在法定節日期間,酌情增加課時。(歷時三年)
四、入班條件
(一)般若班、道次第班的講研班和講考班合格學員。
(二)修心班不間斷聽聞法師網絡授課,完成修心班要求者。
(三)淨土班學修有餘力者,尤其是年青人。
(四)一直對顯密中心作出貢獻者,包括曾經發心三年以上、提供道場等。
(五)圓融對待一切清淨佛法的出家修行者和法師,還有海外志樂修行的佛友。
(六)除以上情況以外,需聽錄音一遍,並看講記兩遍。
註:因為是自願報名,不勉強。所以,一經入班,必須服從班級管理,不得以種種藉口違反規定。
五、報名方法及時間
(一)已入班者,在當地負責人處報名,負責人將報名表最好在
(二)未入班者,請將報名表在
諮詢電話:0978871837(諮詢時間:13:00∼15:00,其餘時間請發短信。)
註:
1、開課時間通過課堂、郵箱、短信等另行通知。
2、未入班道友法本若不知從哪裡領取等,請致電上面諮詢電話。
3、「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博客」、「顯密佛網」等將提供法本電子文檔、授課錄音、講記等下載。
台灣顯密佛教教育功德會
201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