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中觀四百論講記(第十二課)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您是本帖的第 742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中觀四百論講記(第十二課)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解脫之門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20
積分:424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3年9月10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解脫之門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中觀四百論講記(第十二課)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聖天菩薩  

         玄奘大師法尊法師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第十二課

又比如:「老病可治故,汝無畏死者,後罰無可治,汝極應畏死。」這裡要對老、病,以及畏死的前因後果理解出來,要分析老和病為什麼可治,死為什麼就不可治。老和病是死的過渡,是一種過程,是死的前提。輪迴雜染的業,先感得的是老、病的果報,這是可以治的,死是老、病的最後結果,這是絕對不可避免的。

在學法的時候,就要這樣對自己的心做思想工作,要和它商量,讓它明白、讓它接受、讓它相信、讓它如理思維。這樣思維之後,不管是自己將死,還是家人的死,都能夠坦然接受,並且會提前做好積資淨障的準備。

經過將法義和自相續緊密結合,以及抓住了如理觀察的要點,學法者自己就能得出符合法義的正確結論,這樣自己會被法義折服,法義也就會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心裡。有了這樣的定解之後,修行就會主動、積極地進行。

第四、座上與座下都要精進

無常教言的竅訣已經得到了之後,接下來就要珍惜這些教言,認真地去思維和串習。可以分座上和座下兩種方式。《增壹阿含經》中導師佛陀教導了座上修行的方法:「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死。」這幾句話非常關鍵,每一個字都很重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佛陀這樣的教導去思維和串習,能很快生起相應的功德。

如果「繫念在前」還比較困難,那麼可以在座上一遍遍地研讀講記、靜心思維,在有心得之後,放下法本,進行繫念、串習。在對法義逐步熟悉之後,就應該做到不看講記,就能通過憶念偈頌,而回憶起講記中所說的要義。這樣的思維和串習,能獲得很深的體會。

座下指平時可以利用的空閒時間。這時主要是根據座上的體會,結合座下當時的環境進行思維和串習。比如見到親友,應憶念起「若時不隨順,則都無所愛,爾時起貪愛,唯同於貿易。」知道凡夫之間,能夠彼此維繫關係的根本原因,就是各自都為了獲得對方的隨順,因此每次見到親友,都要減少對親友的貪執,而增上佛菩薩那樣無條件的慈愛。

凡夫容易忘失正念,因此在座下的時候,要有意地創造念死無常的環境。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就給我們做了個示範,他老人家佛堂裡,就寫了一個非常大的死字,掛在牆上,以此來幫助提起正念。高僧大德的這些好方法大家應該效仿。大家可以在牆上掛上一個死字,也可以找一些有關死的圖片,比如,人死亡的樣子,以及殯儀館、火化爐等的圖片,掛在佛堂的牆上、放在桌子上,或者設置成電腦和手機的壁紙,還可以提前把骨灰罈買好,放在床頭。趁現在還「活著」,應主動去殯儀館看看,預先瞭解一下,今後自己的身體是如何被處理的,也感受一下人們生離死別的悲痛。大家還應該多和家人、道友談談死的話題,比如一旦檢查出自己患有癌症,該怎麼辦?如果檢查出的癌症已經到了晚期,又該怎麼辦?如果突然遭遇交通事故,自己半身不遂偏癱了,那怎麼辦?如果現在到了臨終時刻,如何處理自己的房子、存款等的財產?死後的骨灰如何處理,是葬在墓地,還是灑到山上、河裡?經常討論這類話題,就能增長念死無常的氣氛,有助於提起念死無常的正見。以前很多聲聞緣覺種姓的修行者,就經常去屍陀林觀察生死輪迴的因因果果,在那裡能夠沒有任何障礙地看到生死輪迴的面目,所以能看破放下,一心修解脫道。

隨念死無常是初學者最重要的修法,本品的竅訣式引導也是隨念死無常無比殊勝的方便,如果本品的法義修行到位了,那麼後面斷除樂、淨、我顛倒執著的修法自然就能成就;如果對本品的法義只是泛泛地聞思一下,沒有產生充足的修行動力,那麼接下來的學習也不會有多少收穫。

  這以上是以第一品為例,將學習的方法作了一個介紹。接下來的學習,大家也應該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

破樂執品第二

第一品講解了斷除顛倒執著無常為常的方便,接下來學第二品,講解的是斷除顛倒執苦為樂的方便。

丙二、斷樂倒方便之瑜伽分二:一、於所依暇滿身離損壞邊之理;二、於所依暇滿身離耽著邊之理。

「所依」,是說暇滿身是積資淨障、聞思修佛法所依靠之處。「邊」,就像道路的邊緣,再往外走一步就要掉到懸崖裡去了,就是極端的意思。「損壞邊」,是指像具有戒禁取見的外道所作的無意義苦行那樣,故意折磨、損壞身體,這是一種邊。「耽著邊」,是指世間人認為身體是樂的來源,所以堅執不捨,這就又會產生很多苦苦等苦報,墮到另一個邊上去了。「離」,是指內心裡應該遠離這兩種邊,對有漏身體既不損壞,也不耽著。因為暇滿人身能造善業,是凡夫進行聞思修行的最好工具,所以不應該像外道那樣去損壞,但同時,人身又在源源不斷地產生著苦,因此不能希望通過它來獲得世間的安樂。所以,既要好好地利用身體,來聞思修行,又要認識到身體是苦的本質,放下從身體中求安樂的念頭,這就是內道對身體的中道之見。

本品只有開頭第一個偈頌,是來對治於所依暇滿身的損壞邊,而其他二十四個偈頌,是來對治於所依暇滿身的耽著邊。這是因為,一般世間人的毛病是,對身體非常耽著、愛重,這會嚴重地影響聞思修行,導致浪費暇滿人身,甚至墮入惡趣,所以需要斷除很多的耽著習氣。

丁一、於所依暇滿身離損壞邊之理

雖見身如怨,然應保護身,

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

頌文直解

如是由無常性的緣故,身體成為苦的來源、易受傷害、難以照顧,因為這三個原因,所以諸聖者將身體視為怨敵。儘管如此,對身體仍應保護,不應使其遭受損害。因為若具足淨戒,且久存活,則以此身體能作大福德。另外,由上述無常話語,令心生厭離,認為身體無常,所以沒有實義,那又有什麼作用?從而引起自殺等無意義事。為了斷除此類無意義事,所以開示「雖見身如怨」等。在月稱菩薩的廣釋中做了如上兩種解釋。

釋義

世間人們特別愛惜自己的身體,希望一直能保持青春、健康,不能被人碰撞或者侮辱。但是身體恰恰是自己的怨敵。怨敵是什麼樣的?怨敵就是對你有著怨恨,專門和你作對,處處找你麻煩,不斷給你帶來障礙、痛苦的敵人。下面所說的三個理由,就決定了身體其實就是這麼一個怨敵。

第一、身體是苦的來源。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聚合而成的,而諸行無常的規律,決定了四大一直處在相生和相剋的過程之中,沒有一刻的停止。四大之間的相生,形成了有漏的身體,但是四大之間的相剋,導致有的處於優勢,有的處於劣勢,這樣就會出現四大不調所引起的四百零四種病苦,以及老苦等等。《最勝王經》中說:

地水火風共成身,隨彼因緣招異果,

同在一處相違害,如四毒蛇居一篋。

於此四種毒蛇中,地水二蛇多沉下,

風火二蛇性輕舉,由此乖違眾病生。

所以身體的結構,決定了身體就是苦的來源。因此越珍惜身體,越希望保持身體不衰敗,失望就越大,反而增加了心裡的憂傷。

第二、身體易受傷害。因為身體是四大形成的血肉之軀,它遠沒有石頭、水泥來得堅硬,非常嬌貴、脆弱。任何外來的傷害,比如刀、槍、流感、地震、火災等等,都會導致身體受傷。人從一米高的地方摔下來,就會造成骨折或者腦震盪。即使是看起來非常小的一隻蚊子,也可以把人叮起一個大包,嚴重的時候甚至還會因為蚊子傳播的疾病而生病,甚至死亡。如果觸及到遍於全身的末摩,也就是死穴,那就會直接導致喪失性命。一個小小的釘錘,不小心敲到頭上,就會致殘甚至死亡。所以不像佛菩薩的金剛身,不像極樂世界眾生的光明身,凡夫由業報所感得的有漏身體,是非常容易受到傷害的。

第三、身體難以照顧。身體被照顧得越好,反而會越嬌貴,造成體質下降,就會越承受不住內的四大不調與外來的傷害。

所以,從這三個角度來看,身體就完完全全是每個人的怨敵。而且,身體比外面的怨敵還要危險。首先因為身體有欺騙性,它被凡夫執為我所,被當作安樂的來源,所以世間人把身體當作親爹、親娘一樣去恭敬、愛護、珍惜、貪戀,但其實它不斷在損害自己,世間人這是在認賊作父。其次,外面的怨敵不可能一直損害你,而身體卻一直在產生著苦,生的苦、老的苦、病的苦、死的苦等等,這種苦沒有一天能夠擺脫掉。

在學這個偈頌之前,從小到現在,大家有沒有認識到身體是怨敵這一點?有沒有想到過正是這個大家百般保養、愛護的身體,才使得大家在娑婆世界如此的痛苦不堪?所以要改變認為身體是樂的來源的錯誤見解,用平常的話,就是要轉變觀念,要看清楚身體從頭到腳,裡裡外外都是苦,這樣才認識到了身體的自性就是一個苦器,這樣才不會再被身體欺騙,才能為今後正確地修行打下基礎。

既然身體是苦的來源,那麼是否應該像外道那樣去修苦行呢?外道認為讓身體吃苦,就可以消除惡業,因此他們有五花八門的修無意義苦行的方法,比如躺在荊棘上、用火燒身、從懸崖上跳落、常年用一隻腳站立等等。但是,這些都是戒禁取見的見煩惱造成的,完全走向損壞邊了,對修行一點幫助都沒有。大家想一想,如果外道的這些無意義苦行能夠得道,那麼一切旁生都在受苦,就都應該得道了。

一方面身體是苦的來源,另一方面對身體作損壞又沒有好處,那麼到底應該如何來對待這個身體呢?大家要看到人的身體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能夠造業。沒有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樣的因果緣起規律產生出正見的人呢,他們在用身體造種種的惡業,那麼凡夫具有正見之後,就能夠用身體來造善業,甚至能積累福慧兩種資糧的大福德之業。所以聖天菩薩告訴我們「然應保護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這就是我們真正應該對待身體的方法,也就是保護身體不讓受傷,並利用身體來聞思修行,積累戒定慧功德。

積累大福德的前提是具戒,就是受持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等等的戒律。身體作為怨敵,處處在損害自己,但如果在受持戒律、聞思修行之後,它就有了另外一種能力,也就是能夠成為很好的修行工具,能夠增長福慧兩種資糧。作為修行人,在證悟之前,多活一天,雖然會多受一天身體帶來的苦,但是同時,可以利用身體來作十法行,以此積資淨障,增長戒定慧功德。尤其在末法時代,持戒的功德更加明顯,哪怕受一條戒,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如果在持戒的基礎上來積累功德,那麼這些功德也會因為持戒而更加地殊勝。這樣多活十天,就增加了十天的功德,多活一百天,就增加了一百天的功德,活的時間越長,產生的戒定慧功德就越多,就能帶來後世的安樂,以及解脫、成佛的種種殊勝利益。大家現在都在守戒律,又在聞思修行,行善積德,壽命當然是越長越好。

世間凡夫希望從身體中去追求快樂,如果這種想法不改變,那麼修行的路線就已經走錯了,這樣後八品的方便生瑜伽是修不起來的,即使修大般若、禪宗等高深的法,他也都不可能相應,不會有收穫。有智慧的人,看清了身體是苦的來源,所以放下了追求快樂的顛倒妄念,但是利用身體能造業的特點,將其用到積資淨障、聞思修行上去,這樣就能與正法相應,就能出離三界、究竟成佛,反而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月稱菩薩的《四百論廣釋》中說了這樣一個公案:強盜本來是商人們應該遠離的,但是商主的兒子為了免受地痞等的侵害,需要尋求強盜的保護。因此他會和強盜結拜為兄弟,甚至在強盜入獄之後,也會去獄中照顧。同樣,作為苦器的身體,本來就是有漏業的業報身,是應該遠離的,所以不應耽著,但是身體又有能造善業的作用,所以也不能損壞,應該在維持基本的吃穿需求的情況下,好好利用身體來積累福慧資糧,產生出增上生和解脫的種種功德,這是最最合理的做法。

視頻網址:https://www.youtube.com/user/zfwtv/videos?sort=da&view=0&flow=grid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點擊瀏覽該文件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9/24 上午 08:36:14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093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