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即是色
「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呢?
前面,我們把所有的物質都分解到心的本性如來藏了,這已經是路的盡頭,再往下就沒有可走的路了,這就是「色即是空」;反過來說,就是「空即是色」。
比如說,當我們把這棟樓分解到心的本性光明以後,是否意味著這棟樓房的現象也不存在了呢?並非如此。儘管被我們分解了,但房子還是依然如故地存在著的。這是怎麼回事呢?上面我們通過觀察,知道不僅是這棟房子,包括組成這棟房子的微小粒子都不存在,但為何它還在我的眼前出現呢?這就是「空即是色」。
佛教所說的「空」,是除了物質以外並不存在的。物質就是空,空就是物質。像
這樣觀察究竟要達到什麼目的呢?
我們不是要在思維以後,就讓這棟樓房不存在,就讓眼睛看不見樓房,而是要獲得一種勝利。什麼樣的勝利呢?就是跟自己的執著決鬥所取得的勝利。
什麼執著呢?以前我們認為,房子就是房子,物質就是物質,都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實實在在的東西,從來沒有想過這都是虛幻的。
當我們想到「我要拿錢去買一束花供佛」的時候,並沒有刻意地想「我要拿實有的錢,去買一束實有的花,然後去供實有的佛」,雖然心裡沒有想到這些名詞,但實際上我們卻認為:「我買的就是實實在在的一束花,而不可能買的是紙上畫的花,或者電視機螢光屏裡出現的花」,「我拿的肯定是實有的錢」,「我供的也絕對是實實在在的佛」,「之所以我要供佛,是因為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地獄,地獄裡面有實實在在的痛苦,為了避免這些難忍的痛苦,我就要去供佛積累資糧」,其實在這當中,就已經默認了自己的執著。
現在學了空性以後,就要通過觀察,從而在我們心裡消除這是地獄、這是佛陀、這是花的分別執著。我們現在要推翻的,不是所看到的樓房等現象,而是自己原有的這些實有執著。眼睛看得見看不見,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關鍵的問題,是要消除自己內在的執著。
有人會提出疑問:前面所講的修法,就是通過觀察思維,將一棟樓分解、分解、再分解,最後體會到空性,但是,當我們睜開眼睛一看,這棟樓還在面前,這樣從起點到終點,最後又回到了起點。不就等於原地踏步,白修一陣了嗎?
並非如此。雖然此時我們的眼睛仍然能看到物質,但認識上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過去我們認為,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樓房,但現在我們卻明白,雖然它看起來是樓房,但它卻是虛幻的,而不是實實在在的,這就是我們的收穫。
在剛剛開始修法的時候,我們只能從理論上知道空性,當別人問我們「這本書是實在的嗎?」我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它不是實在的,而是虛幻的。」當我們回答的時候,並不是因為其他原因,才違背自己的意願而說出來的,這就是我們的真實想法,我們發自內心地認為它就是虛幻的,但如果沒有修行,就純粹是一種觀點,起不到什麼作用。
如果通過這樣的觀察方式去修的話,最終執著是肯定可以消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