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天菩薩
造
玄奘大師/法尊法師
譯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第十八課
第三品 斷淨執品
(前面我們學習的)第二品教導了斷除樂顛倒執著的瑜伽方便。就是說,只要有有漏業報身,那麼就不可能感受真正的安樂,只能感受苦苦、壞苦和行苦。而要獲得真正的安樂,就必須厭棄這個業報身,厭棄輪迴。接下來要學習的第三品,是把重點放在對欲塵及貪欲的觀察上,引導大家認識到五欲六塵是不清淨的,不能帶來安樂,根本不值得去生起貪欲。
那麼這裡所說的不清淨,是有雜染的意思,比如被煩惱雜染的法,以及三十六種不淨物組成的身體等,本質都是不清淨的。因為有漏法是不清淨的,所以它們也並不美好、並不圓滿,不能帶來百分之百的享受,是有害的,會帶來不良的後果等等。這裡所說的欲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境,它們是世間凡夫追求的目標。因為這六境本身像灰塵一樣,具有染污性,會染污身心,具有不清淨相,所以被稱為欲塵。世間人之所以追逐色聲香味觸法,就是由於誤認為它們是清淨的。比如在色中,有俊男美女、美麗的風景、豪華汽車、高檔別墅、新潮手機、高檔鑽戒、高檔服飾、高檔的鞋帽等等;在聲中,有流行歌曲、古典音樂、女孩子清脆的笑聲、男低音渾厚的嗓音等等;在香中,有檀香、氣味高雅的高檔香水等等;在味中,有川菜、粵菜等各式美味菜餚等等;
在觸中,有夏天的涼風吹來的清爽,或者高檔的沙發、席夢思等帶來的舒適等等。
世間人常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他們覺得上面說的這些欲塵,自性就是清淨的,是美好的,圓滿的,所以趨之若鶩。很多所謂清淨的事物,因為眾人的追捧,甚至都變成了奢侈和昂貴的消費品,成了現代人追逐的目標,和用來炫耀的資本。
但是聖天菩薩接下來要告訴我們,這些所謂的清淨,完全是世間人的一種錯覺,在這個有漏的輪迴世間,它們的世俗真相,其實是不清淨的,不美好的,追求它們,不會給大家帶來真正的安樂。而且這些被妄執為清淨的不淨法,就像毒品一樣,越是貪著,就越會上癮,難以擺脫。因此,這些欲塵,對於一個希求真正安樂的眾生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是恰恰應該放棄,而不是應該去追逐的。
對於欲界眾生來說,最貪愛的是男女間的情欲,這是修行人著重應該對治的。這個情欲,從狹義角度來說,就是世間人的性欲,從廣義角度來說,也包括世間人追求的所謂愛情。在當年導師佛陀座下的弟子中,以比丘居多,比丘尼比較少等等的原因,所以佛陀著重傳授了觀女身不淨的教授。後代祖師的講法,也都遵循這樣的教授。所以本品也著重以女身為代表,通過揭示人身不淨,來幫助眾生斷除男女間的情欲。那麼大家在學的時候,應該對照偈頌,同樣地來觀察男身的不淨。對於其他像珠寶、時裝等等的事物,凡是大家有貪愛的,也都應該一樣來作如理的觀察。另外,大家也都應該觀察到凡夫自身的不淨,這樣可以斷除緣自己身體而產生的我慢等煩惱。
對於凡夫修行者來說,如果過不了男女之欲這一關,也就是放不下「情」與「性」這兩個方面,還耽著於愛情、性愛的話,那麼這對他來說,就是修行路上很大的一個障礙,因此不可能產生對今世的厭離、對輪迴的厭離、對眾生的真正慈悲心、菩提心等等後續的修行功德。對治這個「情」和「性」,當然可以通過修習壽命無常、有漏皆苦等各種方便來實現,但是最契機的,就是通過正確無誤地認識到人身的不淨真相,斷除掉第六意識中顛倒的作意,從而來對治掉貪欲煩惱。因此大家要深入聞思修這一品的修行教言,對人身不淨,對非理作意的過患產生確定無疑的認識。
丙三、斷淨倒方便之瑜伽分三:一、略明其體;二、廣明自性;三、障治攝義。
略明其體,略說了欲塵與貪欲的體性;廣明自性,就是根據這兩個體性,詳說了欲塵的不淨真相,以及有境貪欲過患,最後引導了對治的方便;障治攝義,說明了在同一個事物上,就有無常、不淨、苦、無我四種自性。
丁一、略明其體
這一科有兩個偈頌,第一頌說明了境的體性,揭示了享受欲塵不會產生有意義的結果,第二頌說明了貪欲的體性,揭示了享樂會增上貪欲煩惱。
下面先來看第一頌,這一頌,是根據第二品中所說的有漏皆苦而進一步展開的。
有人想:雖然如是,一切有漏的有為法自性確實是苦,但是享受悅意境還是可以得到滿足,因此,應當親近五欲六塵之境。
答:
雖經久受用,境無窮盡際,
如惡醫治病,汝身勞無果。
難詞釋義
惡醫:指庸醫,也就是醫術低劣的醫生。
無果:此處指毫無實際的意義。
頌文直解
雖然經過極為漫長的受用,然而於境知足的邊際是無有窮盡的。如同請庸醫治病,治療時間再長,病也不可能痊癒。你對於所希望的五欲境或自己的身,再怎麼受用,除了增長貪愛之外,沒有其他的任何意義。
釋義
有的人這樣想,年輕的時候,應該去追求男女的情欲,中年的時候,應該去積累財富,老年的時候,自然就會去學佛修行了。
那麼問題是,追求情欲、財富等欲塵永遠不會有到頭的時候,到了中年、老年,只要沒有對治掉非理作意,這些貪欲煩惱還是會存在。就像庸醫來治病,他因為醫術很低劣,不能對症,所以花再長的時間也治不好病。
為什麼受用欲塵,不可能使貪欲止息下來呢?這是因為,產生貪欲煩惱的因素最重要的有三個:煩惱隨眠、非理作意和所緣。煩惱隨眠,意思就是煩惱種子,而之所以叫隨眠,有著很深的道理,因為它們隨逐於人,眠伏於阿賴耶識中,所以叫隨眠。就像睡著的猛獸,隨時都可能醒過來害人一樣,這些沉睡在阿賴耶識中的煩惱種子,也隨時都可能會因緣成熟而損害眾生。但是在未生起空性智慧之前,煩惱種子是無法根除的。另外由於因緣力,也無法避免出現所緣境,而非理作意,會將這些所緣境,執著為清淨,因此去追求的貪欲,無法止息。所以聖天菩薩說「境無窮盡際」,就是說,對於有貪心的人,對所緣境是會一再地追求。
凡夫要對治貪欲,一是要儘量遠離所緣境,這是暫時的辦法;二是要斷除非理作意,這是根本的辦法。本品的目的,就是引導人們認識到所緣境的不清淨,來斷除第六意識所妄生出來的執不淨為淨的非理作意。
在輪迴中,大家都已經享受過無數次的欲塵,欲界天人的勝妙欲樂,色界天人的勝妙禪樂,無色界天人的無念境界,都已經經歷過無數次了。可以說,什麼好吃的都吃過了,什麼好穿的都穿過了,不單是人間的五欲六塵,就連天上的欲塵,大家也都享受過很多很多次了。天上的美食,比人間的美食要好上千千萬萬倍;天上的天衣,比人間的衣服要漂亮上千千萬萬倍;天上的宮殿,比人間的別墅要好上千千萬萬倍;天上的車輦,比人間的好車要好上千千萬萬倍。那麼大家在享受了這些欲塵之後,滿足了嗎?現在還留有印象嗎?應該是什麼都已經忘記了吧!天人看人間的飲食,就像人看豬吃的豬食一樣地不淨,那麼大家現在吃飯的時候,還會有以前做天人時的眼光,覺得這些飯菜不清淨嗎?實際上大家還是吃得很開心啊!這說明以前做天人的享受都已經忘記了,沒有了結果。還有,從年輕人執著的愛情上說,你們前世,已經經歷過很多很多次,那麼從中得到了滿足了嗎?沒有,這輩子還是會像一次也沒有經歷過一樣,去生起貪愛。佛法中將世間人所謂的性生活稱為不淨行,在輪迴之中,大家也已經做過無數次的不淨行了,那麼做了那麼多之後,你得到了什麼收穫了嗎?除了造下業,增長了習氣外,其他什麼都沒有留下來,也根本沒有得到滿足。這樣一看,大家現在再繼續去貪美食、貪時裝、貪別墅、貪好車、貪愛情、貪不淨行等等的欲塵,結果也都是一樣,就是沒有任何真實結果,不會滿足的。所以把聖天菩薩說的「如惡醫治病,汝身勞無果」這個道理,想深了,想透了,全然接受了的人,就會很輕鬆地放下這些沒有結果、沒有意義的欲塵,不會再找藉口說等以後老了再去學佛,現在就會去聞思修行佛法,因為這才是真正有意義,會產生巨大殊勝果報的事情。
《四百論廣釋》中說:一隻猴子,披上了一張豹子皮,扮成了豹子,因此嚇住了其他猴子。這以後,無論過了多長的時間,無論這隻猴子出現在什麼地方,這些猴子總能被嚇唬住。這裡的猴子,代表凡夫;猴子披了豹子皮,表示凡夫的不淨身有了人皮的包裝;披了豹子皮的猴子無論出現多少次,都能夠嚇住其他猴子,表示有人皮包裝的虛假清淨身相,總是能夠迷惑住凡夫,只不過猴子們生起的是恐懼,而凡夫們生起的是貪欲心,在這點上不同而已。
又有人認為:雖然如是,但是從貪欲本身來說,它只要滿足了,就不會再生起,就像人喝夠了水、滿足了後,就不再想喝水了一樣,所以還是可以去貪著欲塵吧?
答:
如有依土蟲,愛土終不息,
如是愛欲人,欲望增亦爾。
難詞釋義
依土蟲:依靠泥土而生存的蟲,如蚯蚓等。
愛欲:貪愛欲塵。
頌文直解
譬如,某些依土而住、以土為食的蟲,牠們對土的貪愛,根本不會停止下來。同樣,貪愛欲塵的人,他們依於欲塵而生起的欲望也會越來越增長。
釋義
一個人如果不放下貪欲的話,那他的貪欲就會沒完沒了地輾轉增長,會變得根深蒂固,最後會變成一個全身都充滿貪欲煩惱的人,好像貪欲已經裝不下,都要爆炸出來了一樣。再笨的人,也不能讓自己得到痛苦,遠離安樂,這是倒霉的做法。所以如果一個人相信因果、相信依智慧的聖道可以離苦得樂的話,何必去抓住這樣一個像毒品一樣的雜染不清淨的東西呢?
這裡聖天菩薩用蚯蚓等在土裡生活的蟲來作比喻,蚯蚓生來就貪愛土壤,牠每天都在吃土,從生到死,從沒有厭倦的時候。同樣,世間人的享受,只會使得欲望增加,不會減少。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像蒼蠅逐臭,蒼蠅很貪愛臭烘烘的地方,原因是牠覺得那地方很香,因此去了還要去;還有像平時說的狗改不了吃屎,也是因為狗覺得屎很香,因此吃了還想吃。另外還有像飲用海水來止渴,或者如同用油去滅火等等,這些都說明了享受欲樂,只會使得貪欲越來越增強。
在非理作意沒有對治掉的情況下,遇到心裡貪愛的美女、好車、手機、相機等的所緣境時,每生一次貪愛,就是一次對貪愛的串習,就會更加陷入貪欲之中,下次再次遇到時,將會引發出力量更大的貪欲。所以,貪欲等的煩惱,可以通過消除非理作意、樹立正見對治掉,但從來不可能通過滿足貪欲而對治掉。
《四百論廣釋》中說:耽著睡覺的人,就會越來越增上他的睡眠心所,耽著散亂的人,也會越來越增強散亂心所,耽著於不淨行的人,也會越來越增加他行不淨行的欲望心。
《四百論廣釋》中還說:在酷暑天,大地一片乾旱的時候,一頭鹿被正午的炎熱所折磨,很想喝水,牠見到遠處的陽焰,以為是一條在流動的河,於是高興地跑過去喝,但是到了後,卻發現根本沒有水,口渴根本沒法消除。世間的欲塵,也像這個陽焰:陽焰是虛幻的,欲塵也是虛幻的;陽焰會讓鹿飛奔前去,欲塵也都會讓世間人前去追逐;鹿每次都撲空,世間人也並沒有從追逐欲望中獲得什麼;鹿再次見到陽焰的時候,依然會抱有很大希望跑過去,同樣,世間人再次生起貪欲時,會更加貪求,前去追逐。
在這兩頌中,略說了受用欲塵的過患、有境貪欲的過患。下面的廣說,就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詳細地引導,並在最後引導了斷除貪欲的方便。
丁二、廣明自性分三:一、明於境女斷貪;二、明有境貪欲過患;三、明了達不淨而對治之方便。
廣明自性的三個分科,首先是引導以女性為代表的所緣境,本不清淨,沒有任何真實可貪之處,以此來斷除貪欲;其次引導了貪欲帶來的不是利益,而是損害;最後是教導具體斷除非理作意的瑜伽方便。
戊一、明於境女斷貪分三:一、斷於境女色之貪著;二、斷分別彼功德之貪著;三、斷計彼為樂因之貪著。
己一、斷於境女色之貪著
有的人想:有的女人確實很美,看到後令人賞心悅目,她們的纖細的手、修長的腿,都會讓人迷戀,對於她們的貪愛,是不可能被斷除的吧?
答:
一切諸婦女,稠密無差異,
色亦為他用,美女汝何為。
難詞釋義
稠密:指私處。
頌文直解
一切的婦女,無論漂亮與否,她們行不淨行的私處卻是一點也沒有差異。而且她的色身美貌,其他人也都能一樣看得到,那麼將美女執為是你的我所,又有什麼用呢?
釋義
有貪心的男人,在生起貪心之後,以我執心的驅使,就想把漂亮的女人占為己有,認為以此就找到了永遠的幸福,滿足了一生的追求。這一頌告誡,即使你所貪愛的女人美麗無比,實際上你也無法對她獨占。
偈頌中說,對於有貪心的男人,漂亮的女人能滿足他兩個需求,一是行不淨行,二是欣賞她的美貌。至於行不淨行的工具,就是她的私處,但無論女人漂亮與否,私處都能滿足行不淨行的需要,沒有差別,所以這並不專門需要漂亮的女人;女人的美貌,則是走在大路上,人人都能見到,並不只是專屬於她的丈夫。這樣來說,即使娶了不漂亮的女人,他想行不淨行的貪心,一樣可以滿足;他對女人美貌的貪心,可以在其他女人那裡實現。因此有沒有娶到漂亮的女人為妻,其實都是一樣的,沒有差別。這樣來說,世間男人對於漂亮女人的耽著,想對其占有,就純粹是他們第六意識的顛倒執著,是非常愚笨的想法了。
《四百論廣釋》中說:一位丈夫嫌棄他的妻子長得難看,他的妻子回答說:男人行不淨行的時候,是根本分不出漂亮和難看的。這位丈夫不以為然。於是妻子將豆湯盛在好幾個碗裡,丈夫吃飯時看見了,問這些是什麼?妻子回答說:這些都是豆湯,我只是把它們裝到了不同的碗裡,有的碗好看一點,有的碗難看一點。丈夫問:那它們不都一樣是豆湯嘛。妻子說:女人不論美醜,對於行不淨行來說,也是一樣的。這個譬喻中,對於喝豆湯來說,碗雖然不同,但是喝起來的豆湯都是一樣的味道。同樣,對於行不淨行來說,女人的外貌,也沒有關係。而認為有關係,只是男人心裡的顛倒作意而已。
還有,一個男人見到了他人的妻子,心裡生起了貪欲,想和她作不淨行。他的一位朋友告訴他,已經和那位女人聯絡好了,但是她家教很好,人很羞澀,因此不要和她說話。然後,在一個黑夜,他們行了不淨行,但是他朋友安排的那位女人,其實是他自己的妻子。但是這個男人並不知道,就覺得很滿足,認為沒有女人能比得上她。這個公案說明,儘管作不淨行的實際上還是自己的妻子,但是因為他誤認為是那位他貪愛的女人,所以就獲得了滿足,由此可見,只要人的心態改變,就會得到滿足了,這說明人們非理作意的力量非常大,而美貌並沒有產生真正的作用。
下面聖天菩薩進一步講生起貪欲心的因是愚癡。
誰於誰悅意,彼由彼生喜,
犬等亦所共,惡慧汝何貪。
難詞釋義
第一個誰:指世間男人。第二個誰:指世間女人。
第一個彼:指世間男人。第二個彼:指世間女人。
惡慧:指固執低劣的見解。
頌文直解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認為某個女人很美,就會對她生起耽著,這是因為男人當時具有貪欲,所以覺得這個女人很漂亮。但這僅僅是他一種自我滿足而已,並不是女人本身真的就很漂亮。犬及驢子等動物,在見到悅意境的時候,也都共同有如是的貪著,與這樣的惡慧相同,你為什麼還要貪著美貌呢?
釋義
世間男人只會對漂亮的女人生起貪心嗎?不是的,其實只要他們看順眼了,無論美醜,對誰都能生起貪心。並且,同性戀對異性根本就沒有興趣,反倒對同性會產生貪心。只要一個人的非理作意強,那麼只要稍微有一些相似的所緣境,就能引起他的貪欲心,如果周圍沒有漂亮女人,他就會對長得普通的女人生起貪心,如果連普通的女人也沒有,他甚至會對母猴、母豬、母象等所緣境生起貪心。當外境中什麼所緣境也找不到的時候,他甚至會在心中浮現出法塵,也就是在心中想像出女人,以此作為所緣境,來滿足他的貪欲心。這種很低劣的事情,狗、驢子、豬等動物也都會做,牠們在發情的時候,就會對牠們同類中的異性生起極大的貪心。
相反,一個人如果正見強,非理作意很少產生的話,那麼即使面對大家普遍認為漂亮的女人,他也不會生起貪欲心。所以,這些證據充分說明,能引起世間男人貪心的,並不是女人的美貌,而是他們自己的愚癡和非理作意。
《四百論廣釋》中說:兩個羅剎都覺得自己的妻子最漂亮,爭執不下。他們前去一位出家人那裡,請出家人判斷誰更漂亮。出家人回答說:她們只在生起了貪愛的人那裡,才是漂亮的。這是說,愚癡是貪心的因,而女人的美貌並不是貪心的因,女人即使再不好看,也會被愚癡、貪愛的男人執著為好看。因此人的美醜,完全是一種主觀的判斷。一個愚癡心重的男人,就可能會對其他很多女人都生起貪心。
設問:雖然如此,但面容、身材等各方面都迷人的女人確實很稀有,這樣的女人,誰見了都會驚為天人!難道不應該被她吸引嗎?
答:
汝得端正女,原為眾人共,
獲彼汝覺奇,此奇實非有。
頌文直解
你覺得驚豔的女人,以前並不專屬於你,而是大家都共同有分。現在得到了她,並耽著為我所,覺得得到她非常幸運、稀奇,但其實這就像得到一個眾人共用的尿盆一樣,實際上並無有稀奇之處。
釋義
世間男人見到特別漂亮的女人,或者世間女人見到特別瀟灑優雅的男人,都可能會產生很強烈的貪心,產生和對方永遠在一起的願望,甚至覺得自己的出生,就是為了能和對方在一起。因此為能夠得到對方,他們不惜付出全部代價,並為最終能夠得到對方而慶幸不已。世間人也會把那些非常般配的人,說成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被特別喜愛的人,在遇到之前,是自由的。也就是說,誰都有可能和他(她)確立起男女關係。並且在現在的社會,受媒體等影響,小學生都已經開始在談戀愛了。在正式結婚之前,一般人早就談過好幾次戀愛了。那麼你現在所心儀的,正是之前被別人所捨棄的。因此得到對方,又有什麼值得慶幸和驚喜的呢?
這一科的三頌,介紹了觀察事物是否清淨的三個步驟。第一頌從女人行不淨行和美色的功能上,說明根本不需要去追求漂亮的女人;第二頌指出,所謂的漂亮不漂亮,是自己愚癡心作意出來的,其實並不一定漂亮;第三頌指出,即使是很漂亮的女人,在娶到她之前,是很多人都可以去談情說愛的,因此漂亮的女人就是一個大眾的、普通的人,得到她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大家對於男人、別墅、汽車等等認為是清淨美好的人或事物,也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觀察。
下面以高檔轎車為例子,來用這三個步驟進行觀察:
第一、汽車的實際功能,就是提供一個代步的工具,這個功能,是普通的汽車都能夠提供的。從是否好看的角度來說,汽車的美觀,是所有路人都能看到的,這不屬於主人所獨有。
第二、汽車是否好,各人的想法都不相同,尤其很多女性,對汽車並不好奇。某些人眼裡非常高檔的汽車,在那些女性眼裡,只是一個會移動的鐵殼子而已,所以所謂汽車的好壞,都是各人愚癡心和非理作意的結果。
第三、汽車也不是自己能獨自受用的,比如造車的時候,工人要裝配、測試,修車時,工人要檢驗、修理,以及使用時要載客,因此得到它並不是稀奇的事。
這樣觀察之後,對於汽車的貪愛就可以被對治掉。對於其他凡是執著為清淨、美好的人或事,大家都應該像這樣運用偈頌所提供的觀察方法,進行具體、詳細的觀察,以此來消除自己把不清淨執為清淨的顛倒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