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教誨甘露明點講記 第五課 法王晉美彭措 造 益西彭措法師 譯講

您是本帖的第 280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教誨甘露明點講記 第五課 法王晉美彭措 造 益西彭措法師 譯講
解脫之門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20
積分:424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3年9月10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解脫之門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教誨甘露明點講記 第五課 法王晉美彭措 造 益西彭措法師 譯講

教誨甘露明點講記

法王晉美彭措 造

益西彭措法師 譯講

第五課

 

善人二十一歲的時候,說自己學會了一個「儉」字,善人這樣講:

我在錦州城西十里台,張表哥家裡做長工,離家一百三十多里地,連做了四年。

我常想,我這個人又矮又笨,全仗著給人家幹活,才有工作的機會。再看人家怎樣待人處事,都有些什麼好處,我是天天學,天天知足,越做越起勁。

我常看見幹活的工人找活,雇主和工人講工價的時候,互相爭論,有的沒差幾個錢,就講不妥。我就暗自立志——我今生一定當個不講價而幹活的人。不論到誰家幹活,從來不講工價,東家給多少算多少。可是做起活來還是特別賣力氣,絕不為了工價少就馬虎。這樣一來,頭一年的工價好像少點,第二年就增高了很多,東家也沒虧待過我。我自己還常想,像我這樣一個又矮又瘦的人,東家肯給這些錢,可真不少!

當時他見到雇主和工人講工價,就因為差一點錢而講不妥。他就觀察到:人的心為什麼不能相通?就是因為各自只想自己得利益,不考慮對方。這樣你想多占便宜,我也想多占便宜,所以就談不攏。他見到了人是因為自私心而不能相合之後,就立志:一生當一個不講價而幹活的人。

這就是以「義」為重,有一種為義捨利的心。人的心只要染上了一個「利」字,就成了只是以利益相交,心和心當然無法溝通。利益上稍有不公平,就發生諍論。如果彼此都能多想想別人的好處,而行一個「義」字,那彼此的心就能合在一起。比如僕人應當想:因為東家我才有活幹,所以我盡心盡力地幹好。東家也要想:因為他來幫我做活,我才把事辦成,我應當對他仁慈。彼此這樣想,就心心相通了。

任何關係都是這樣。兄弟之交、朋友之交、夫妻之交都只能講「義」,而不能講「利」。一講「利」,就傷了情義,反目成仇。各自只講情義,就不會有爭鬥。

世間的這種煩惱相,就是因為爭利益才講不妥,好的關係建立不起來。所以他就做一個不講價錢的人。不論給誰做工,都不問價錢,給多少就算多少。第一年的工價似乎少一點,第二年就增加了很多。

從這裡你能看透徹的話,就知道這不是隨個人的想法而定,自有天理公平。只要盡本分去做,天理不會虧待你。

這裡再解釋一下,我們做事,盡本分就不虧欠。做事的時候,不是以得利益為主,而是以盡義務為主。人都是一個「利」字當頭,只看眼前,看不到天理。不知道因果律是怎樣運行,都是為了利益而爭。如果你知道天理自有安排,就沒有什麼可爭的了。天理不會有虧待。儘管去做就對了,何必爭個什麼呢?後來東家也沒有虧待過他,這樣不就做了一個省心的人嗎?自己省心,也讓別人省心。真相信了這一點,就沒有那些個囉嗦,不會去多計較。

善人為人寬厚,他常常想,像我這樣又瘦又矮的人,東家還肯給這些錢,那可真不少了。這就是知足常樂,就是樂得歡喜。所以做人要有通達事理的智慧,你能在觀念上轉過來,就會變得做什麼都心安理得,無時無處不安樂。

當時到張表哥家裡幹活,張東家是個讀書人,每逢我們做活,就給我們講故事。夥計們都不愛聽,我卻聽得津津有味。有一次聽他講「吳保安棄家賣友」和「羊角哀捨命全交」,我心裡就暗自說,看我的。

後來他果然做出來了。這是古代非常有名的故事。善人聽了古人的事蹟,就說:「看我的。」意思是,我一定效仿古人,也做出這「忠」、「義」二字來。

我在張家學會了一個「儉」字,春天出外幹活,我媽給我做兩雙鞋,我小心穿,省下一雙,賣兩吊錢,再加上七十吊工錢,一年有七十二吊錢進家,我連一文錢也不花。所以我常說,用良心做三年活,不胡花亂用,准有積蓄。

他在這時又學會了一個「儉」字。事事有餘,只要用一寸,就不必用一尺,這就是「儉」。能學會這個「儉」字,常常富足、常常會有積蓄,人生就寬裕了。做到了「儉」,就能持家。但現在人是顛倒的,提前消費、過度消費,都是很滑稽的事。

那時他母親給他做了兩雙鞋。他思維:我如果好好穿,就只要穿一雙,能省下一雙的錢,再加上七十吊工錢,我有七十二吊。我不亂花錢,就能養家。能夠守住這個「儉」字,就不必要這麼忙碌,很多事都是因為追求高消費而出來的,其實哪有那麼忙碌,你能守住一個「儉」字,確實可以持家。

 

善人二十二歲時,立志學異樣人。他說:

我在十里台老張家扛活的時候,有一天,東家的同族,為了分家爭產業,弟兄間吵起來,拿刀動槍,險些鬧出人命。我從中盡力勸解,總算沒出亂子。

事後我想,他們是為誰爭呢?想來想去想明白了:他們是為老婆孩子們爭啊!當時我正在撿糞,正好抬到糞堆邊,我把糞筐一倒,就大聲說:「我非當個異樣人不可!」當時和他一起抬糞的夥計,瞅瞅他說:「你說什麼?」他笑了笑。

這時善人看明白:人都是為老婆孩子爭財產,傷了手足之情,所以要做個異樣的人(就是做個跟別人不一樣的人)。本來兄弟間只能講情,不能講利,一講了利就傷了情。而人成家以後,劃成了這是我的家,那是他的家,彼此就有了利益的爭奪。沒成家時,是一個家裡的兄弟,情同手足。而有了利益的爭奪,就變成跟仇人一樣。

人都是有私心才出了問題,一旦涉及到私利,就連手足之情也不顧及。所以都是被一個私心害了。看清楚了這一點,善人就立志:我決定要做個異樣的人,不為老婆孩子爭財產而傷了手足之情。後面講到他怎麼對弟弟盡悌道,就是這個志願的實行。

 

善人二十三歲時發生了一件事,他說:

我在十台張家幹活的時候,遇到一個打頭的(就是工頭)他幹的莊稼活很平常,因為他會織布,東家也是為了冬天農閒時,能利用他織布,所以叫他當打頭的。(過去在農村裡幹活,有一個工頭。他帶領很多工人,也算是一個小領導。)

到了秋天,要和人換工割地,(就是在農村,彼此幫忙,你家要割地時,我來幫你的忙,人家割地的時候,你也去幫人家忙。那到這一次換工割地。)人家來了一個打頭的,帶著兩個夥計,當然由我們打頭的領工。吃完了午飯,外來那個打頭的對夥計們說:「下半天加點勁,把這個傢夥壓過去!(農村割地時也會競爭,外來的這個頭跟他的夥計們說:「我們下午努力一點,我們把他壓過去。」)

我就把這個話暗地裡告訴我們打頭的,他一聽很著急。因為他的莊稼活幹得很平常,我說:「不要緊,等一會兒下到田裡,分高粱壟時,當然是你領頭,你挨著我,外來的再往下排,他們如果是快要越過你的時候,你就扔下兩壟高粱給我割,他們追不上的時候,你再拾起來幹,這樣一直割到壟頭,也一點看不出來。」

意思是,大家橫著排成一排來割高粱,一個人割幾壟。如果領頭的割不過別人,那就丟了臉面。現在領頭的莊稼活很一般,他很著急,怕丟面子。善人很體貼他的心,所以主動說:「不要緊,你儘管割。如果他們快超過你,你就扔下兩壟,我在旁邊替你割。這樣你就一直領先,割到壟頭,他們也一點看不出來。」

結果,我們打頭的,到底沒被他們壓過去。可是我們後邊的人又有人落後了,落下去好遠。我又回過來幫他們割了幾壟,趕到地頭的時候,大家一齊到,那才有意思呢!

有人說我:「你太傻了,為什麼不把打頭的壓下去,顯一顯自己呢?」我說:「他是我們打頭的,他要是丟人,我們也不光彩。」

這樣就是為人厚道,跟今天人的作風完全相反。今天的人要自己出風頭,只顧自己割,最後成了冠軍,這就是顯示出自己來。但這樣顯示出自己,領頭的就沒有光彩。其實,這個光彩是建立在別人的暗淡上。

但善人為人厚道。他是幫前幫後,總是不顯示自己,他要護住領頭人和全體人的面子。所以他幫領頭人的忙,讓他領先。看到旁邊的夥計落後,他又轉過來幫他們,這樣讓大家一齊到,就是為公不為私的心。

從這件小事,你也能體會到很多,今天所謂的團隊精神最需要的就是這個。如果一個人不顧團體,只顧自己拋頭露面,那就沒有團結的精神,也就會導致人心之間無法凝聚起來。所以事事能夠顧全大局,不以自己為主,這是心地好的一種表現。

當代人自我中心的意識非常強,都想自己做紅花,口裡都會說紅花沒有綠葉陪襯是顯不出來的,但下意識誰也不願意做綠葉。其實就是一種不願奉獻、不願付出的心,這和菩薩的心態難以相應。菩薩是永遠為法界眾生服務,做眾生的公僕。說白了是一種做事在前面、吃飯在後面,有一種任勞任怨的心理。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人品就是種性、德性,現在我們為什麼修不上大法,第一個原因是人品不過關。

 

善人講起他在二十四歲時母親去世的事,他說:

我媽五十一歲那年臘月,病得很重,我知道不能好了。她老還很明白,在臨終前三天,身體疼痛哎呀哎呀的叫,我問我媽:你老心裡還惦記什麼?她說:「我就是惦記老四,因為他好耍錢,壞名聲在外,我死以後,恐怕沒人給他做媳婦,要打一輩子光棍,我死了心事不能了。」我說:「這事在我,你老放心好了,有我,一定叫他成個人家,不叫他打光棍。」我媽一聽,馬上就精神起來了(所以善人有正氣,說話很可靠,母親覺得心事已經了了,馬上就精神起來)就對他講起家族和親友們的三世因果——誰家做過什麼樣的好事,得了什麼樣的善報;誰家做過什麼樣的壞事,遭了什麼樣的惡報,講得詳詳細細。一連講了三天三夜,還囑咐我,多做好事,她總算把「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這個真理,講一明二白。最後她說:「我有你這樣的兒子,我很放心!」說著含笑去世了。

由這件事我明白了,人如果把心事了啦,准得善終。因此我常勸人當個「活死人」准能得道。

人是因為心裡有掛礙,才不得善終。如果心事已經了了,心裡放下了,就准能善終。所以要想走得好,不如在生時就當個活死人。平時就要學放下,讓心裡無牽無掛,這樣准能得到善終。否則心裡被各種事情纏繞,就不得安心了。

什麼是道?你做好事,就是好道,好事就來;你做壞事,就是壞道,壞事就到;完全是自做自受,有天理的(天理就是因果律)

我給人幹活,每逢上工的時候,一定先早到兩天,多做兩天才回家。

所以他做人把握住一條——多付出,就有好事來。其次,吃虧就是占便宜,多付出就是多得到,這就是因果律。你能認清這個理,永遠這麼去做。這樣,你也省心別人也省心。到哪裡都不爭不奪,這世界就太平了。

我在錦縣十里台老張家,一連做了四年,沒缺過一天工,還起早睡晚,凡是應該做的工作,不用東家吩咐,自己看到了該做的就做,應問的就問。別人做活都認為給東家做,我把東家的家,看成自己的家,盡心竭力地去做。等我滿工臨走的時候,東家向我說:「你以後有為難的時候,儘管來找我,我一定幫你的忙。」

後來有一次,我的周姑父因為我沒有錢給他贖當,就當面呵斥我。去跟張東家借錢,這樣子才把過去典當的東西拿回來了,贖回來了還給了周姑父(意思是王善人家裡很窮,他把姑父家的一些東西拿去典當,這樣要用錢來贖當。但是他沒有錢,姑父就當面呵斥他,他就想起了張東家,去跟他借錢,這樣困難時東家就幫他了)。而且還成全了他買地,家裡有了田地,他才能把家放下,入宣講堂講善書。(所以人能多付出,決定有好報。)

他這樣子跟東家幹活,事事把東家的事看成自己的事。不必要別人管,該做什麼都主動去做。這樣東家很省心,覺得這個人忠誠、可靠,做得讓他心裡佩服,他就肯幫忙。

現在的人專講掙錢,不肯出力,反倒受了窮,我不講掙錢,專講掙命。什麼叫掙命呢?就是我們為人做好事,使人家佩服了,命就准長,這就是掙命了。像我的張東家,如果不佩服我,哪肯幫助我呢?

這裡講到掙錢和掙命的差別。專講掙錢就是一心想撈錢,而不肯出力。掙命就是一心做好事,不講這個「錢」字。這樣福德做得越來越多,回報就越來越大。這就是把命給掙出來了。因為掙出了福德、掙出了壽命、掙出了尊貴。人生一定有好的前程,會走得越來越順暢。

王善人給東家打工,事事都盡心盡力,讓東家佩服,最後東家主動地說:「以後你有為難的事,儘管找我,我一定幫忙。」這也是東家覺得他是一個好人,發自內心願意幫助他。所以一個人完全為別人著想,事事願意奉獻自己、成全別人,福德就越積越深,這樣福德升上去了,就成了尊貴的人,別人都要尊重他,各方面的因緣都會轉好。所以全靠自身上做出來,才有實效。

 

善人講到二十五歲那一年的事,他說:

我媽死後,這個年景不好,旱澇不勻,莊稼欠收,青黃不接,家裡的糧倉不夠吃,我就向人家借也沒借到。回到家裡我就告訴我大嫂說:「先把家裡的糧,都還過斗,量好了之後,按月平均分一下,算明白每天能攤多少,米不夠就添野菜,來了客人也只添菜,不添米。」這樣過,也沒用求人,糧也夠用了,一家人不但沒挨餓,連牲口也免了往返運糧的苦。這件事,是我在張東家家裡聽他講「范文正公粥」的故事上,研究出來的。所以我才說,在老張家扛活,學會了一個儉字。

范文正公就是范仲淹,他少年時讀書,因為太窮,就煮一鍋粥,涼了塊,早晚兩塊充飢。善人他是聽到一個「儉」字,就在自己身上做出來,這叫學會了一個「儉」字。所以他下面說:

人們念書,都往多裡念,不往深裡念,才得不著念書的道理。怎麼叫往深裡念呢?就是學會一個字,行一年的,不如行十年的深。我的道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學的,一步一步實行的。將來世界大同,一切都要簡單,就像官家出告示,也不現在這樣長篇大論的,只寫一張書,寫明時日就中了。

他是一個實踐的行者,一般人都是往多裡念,不往深裡念,才得不到念書的道理。他說我是一字不識的人,知道學會一個字,能夠行一年的人,就不如行十年的深。他說我念書是往深裡去念,就是學到一個字,就實行一個字,一步一步地實行。

 

春天天很旱,入夏以來卻接連鬧陰天,老是不放晴,所以地裡長滿了青草,這個不好。東家只好出大工價,多雇人工。我帶了幾個人鏟地,過路的人對我們說:「這地真是愁死人了!」有一個夥計回答說:「哪來的話呢?這才是賣工夫的養老兒子啊!」

當時,一個過路的人說:「那麼多的草簡直愁死人,這怎麼去?」另一個打工的說:「就是因為有這麼多的草,才是真正養老的兒子。」意思是,我們撈著了這份美差,這一塊地長滿了青草,我們才可以多割,多割了就多有錢,所以工資又高,等於有兒養老,生活無憂。

大家聽了,都哈哈一笑,我聽了這個話,很有意思。我才知道凡事都有好處,正面找不著,就從反面找。能從反面找到好處,才免去煩惱,從這以後,我每逢遇到苦惱的事,就向反面去找好處。不但自己沒了煩惱,我用這種找好處的方法,還勸好了很多的人。

其實事情是好是壞,全在自己的看法。就像這一塊田地,如果想:這一片地裡長滿了青草,起來好麻煩!那就會心裡很憂愁,唉聲嘆氣的。如果從反面找好處,會認為這簡直是養活我的好兒子。因為長滿了青草,我們才能天天割,才工價高啊。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善人從這裡就明白了,凡事都有好處,正面找不著好處,就從反面找。如果能看到他的好處,這是得利益的事,這樣想就再不會煩惱,就處處都歡喜接受。

這也就是修安忍的要訣。其實人的心能夠轉變觀念,看什麼事都是在利益自己,那就一切都通暢了。世上的事本身是沒有阻礙的,心裡過不去才是阻礙。

忍辱的道理就是:你打我、罵我,都是下甘露、都是大加持!就這麼一個道理。如果你能這麼看待,世上還有什麼苦惱的事呢?為什麼要生氣呢?能夠事事都從好的方面去想,那就快樂無憂了。

 

我媽去世後,我們弟兄四人分了家。我大哥和三弟早已成家,只有四弟還沒有成家。我為了幫助四弟兄成家,了我媽的心事,我和四弟同居,不過房子和地已經平分好了。四弟給人扛活,掙的錢,由我負責放出去生利息。他的地由他自己耕種,春耕時我換他回來,耕他自己的地,夏天鏟地,秋天收割也是一樣,都是我去替他扛活,換他回來自己做。

上面講過,王善人的母親臨終時,對小兒子不放心。王善人為了讓母親了結心事,就說:「四弟成家的事包在我身上。」這樣母親的心事了了,馬上就精神起來,結果含笑而終。

善人遵守諾言,他要盡心盡力地完成孝道和悌道。母親去世後,他設法幫弟弟成家,所以跟弟弟同住,房子和地都平分好了。弟弟在外幹活掙的錢,他負責放出去生利息。而且把弟弟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他的做法是,田地由弟弟自己耕種,弟弟在外給人幹活,到春耕的時候,他就替他去做,把他換回來種地。夏天、秋天也是這樣,都是替弟弟在外幹活,換他回來種地。這樣盡到兄長的友愛。

我又勸他把積蓄的錢買牲口,有利歸他,損失歸我。幾年的工夫,四弟已經掙了不少錢。

另外又勸弟弟把積蓄的錢買牲口,有利益全部歸他,有損失都歸自己,這樣來扶持弟弟成家。所以幾年的工夫,弟弟已經積了不少錢。

四弟還年紀輕,不懂事,背地裡有怨言。親友們都對我說:「你待你四弟這樣好,他還不知足,何必再管他呢?和他分居算了。」我說:「我只知道他是我媽媽最心疼的老兒子,別的事我都沒放在心裡。」

當時他弟弟背地裡還有怨言,別人都勸他:「你待你弟弟這麼好,他還不知足,何必再管他呢?」但他重情不重利。這裡只能講情不能講理,如果要講理:我對你這麼好,你還對我這樣,這樣,心和心就分離了。只重情,就是只顧盡我的情義,不顧別的。因為你是我媽的老兒子,我對你好就是順媽的心。你是我弟弟,我應當盡心盡力扶持你,所以其他事都沒放在心上。

 

我們弟兄四個,大哥和三弟、四弟都好耍錢(喜歡賭博)。人們春種、夏耘、秋收、冬藏,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好不容易把糧食收到家裡,一到過年,不論男女、家家戶戶,都好耍錢,弄得廢寢忘食,勞神誤事。都有些傾家蕩產的!好好的一個人,一耍上錢,就什麼也不想做了,好人也變壞了。因為恨耍錢的風俗太壞,我就恨怨起過年來了,常想:古人為什麼留下過年呢?每逢過年,大年初一我也不休息,照常挑糞做活。別人看見就譏笑我說:「牛馬還有三天年,你何必那麼刻苦呢?」我說:「我是個窮苦人,閑著就生病。」我心裡暗自立志:我一輩子也不耍錢!

他能看清楚善惡是非,當他明辨了之後,就下決心學好不學壞,這是他的品德。一般人都是隨波逐流,分不清善惡,並沒有改過的決心。

他看到人很愚癡,辛辛苦苦地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收穫、冬天儲藏,忙了一年,好不容易把糧食收到家裡。但是一到過年,家家戶戶都喜歡賭博,賭得廢寢忘食、傾家蕩產。善人覺得這件事很壞,一耍上錢,人就什麼都不想幹,好人也變壞了。他恨這個風俗太壞,就立志:做一個不一樣的人。

到了大年初一,他還照樣挑糞幹活,別人笑他:牛馬還有三天的假,你何必這麼刻苦呢?他說:「我是個窮苦人,閑著就生病。」這時他心裡暗暗地立志:我一輩子也不耍錢。

有志氣,就不會同流合污。就像現在有很多人都因為上網打電子遊戲、或者看黃色影片而變壞了,我們有沒有立志,一輩子也不造這些業呢?從這裡推廣開來,很多方面都須要反省。

 

我為了要考察周姑父怎麼成的名,想到他家去扛活,正月裡故意到他家去串門。

當時善人有一個疑問:周姑父是人,我也是人,為什麼他富貴我貧窮?為什麼他那麼有名望?他是怎麼成的名?他沒有想通,就故意到他家去串門,想做個考察。

我姑父知道我活做得好,又不爭工價,他問我:「你做不做活?」我說:「做啊。」他又說:「清明節前,來給我做吧。」我說:「可以啊。」等到我去上工,他說我去晚了,已經用了人,要少給工價。我說:「有活就可以,工價你隨意給好了。」

上工以後,周家的表侄叫我吃飯時喊著:「做活的,吃飯了!」我聽了心裡不高興。(這個表侄以前叫他表叔,現在才一上工就換了稱呼。)我暗地裡想:誰給起的這個名?怎麼這麼難聽?(到他上工時,這個表侄很沒禮貌,喊他「做活的,吃飯了!」所以他想,怎麼這麼難聽?「做活」是什麼意思?誰起的名字?)以後我天天想:「怎麼叫做活的呢?」問來問去,因為心念專一了,連對面的人大聲說話,聽起來聲音都很小,就像聽電話似的。(當時的電話聽起來聲音很小。意思就是,他的心力一直專注在問題上,對面的人說話,聽起來聲音都很小。)

問到九十多天,對面的人說話,只看見嘴巴動,聲音都聽不見了。問到一百天,才問明白了,這是「天命」啊!人做活,要「做活了」,不可「做死了」。在東家方面,因為有做活的,園子、地裡的菜蔬糧食才能種起來,一家人才能生活;在做活的這一面因為有活做,才能掙到錢,養活家口。

最後問到一百天,他終於問明白了,這是「天命」啊!「做活」是什麼意思呢?這本來是天理的要求。人做活,是要做活了,不可以做死了。任何事能做活了就通暢無礙,而做死了就堵塞不通,不通就出問題。

簡單地說,在東家方面,因為有做活的,才能把園子、地裡的蔬菜、糧食給種起來,這個活路才有了。在工人方面,因為做這個活,才能掙錢養家。所以這是一條活路,要讓它通暢。如果通暢了,就各自得利益,各自都能活起來。

所以天理有一條道,人人都得遵循這條道來生活。倫理是世間的秩序,每個人都有對上、對下、對平輩的一個關係,都必須在這上面流通,才能轉得起來。比如,做父親的,必須盡慈心,不然就不稱為父親;做兒子的,必須盡孝心,不然就不稱為兒子;做夫妻的,要夫唱婦隨;做主僕的,要主仁僕義,這樣才合乎天理。

不只這樣,做活的若是能把東家的事事物物,盡心竭力地做好,叫東家佩服了,一旦遇著急難,東家准能幫忙,這就是「主有仁,僕有義。」雖是東夥(就是雇主和工人),無異至親好友,一心一德,相愛相助,這才叫「做活了」。

再進一層,是要把事情都做活了,讓一切都往好的方面運轉,這才是有智慧的做法。沒有智慧,就會做死了,做成一團僵局,彼此矛盾重重。事情就沒辦法順利運轉。

如果認為這是我、那是東家,這樣把東家的家看成別人的家,而不肯盡心,東家也就把你當成外人,處處提防,這就做死了,心和心已經對立了,彼此都不舒暢。但是,如果把東家看成自己的家,盡心竭力地去做,不必要別人管,那就和東家成了一條心,心和心就合起來了。

這樣盡到了義務,叫東家佩服了,到有急難的時候,東家准能幫忙。這就是「主有仁,僕有義」的道理。這上面不通,就是「仁」和「義」沒做到。主做到了仁、僕做到了義,肯定心和心相通。主不仁、你能盡義,也能感動主,他也會不好意思,會把他的善心激發出來。

這樣,雖然外在是東家和夥計的關係,內心卻成了至親好友,同心同德,相愛相助。這樣就是做成了一家人,就叫「做活了」。所以我們做人,在任何地方都要做活了。能做活了,就處處順人心,處處通暢。

反面來說,如果你是只顧多掙工錢,少做活計,又挑剔吃喝,身是東夥,心似路人。(外在的身分上,你是東家,我是夥計;內在的心上,就像陌路人,彼此不關心。)做活再馬馬虎虎,走一處棄一處,那就叫「做死了」。

今天很明顯的就是跳槽現象,做幾天馬上就丟了,又跑到另外的地方,又做幾天,又丟了。

我自從向天問明白了做活的道以後,又明白東夥就是君臣,必須盡臣忠,才合道理。我是由忠字門進來的。

自從問明白了做活的道以後,他又明白東家和夥計是君臣道。君是領導,臣是輔助,人和人之間處處有君臣關係。作為臣一定要盡忠。比如自己是做活的,東家給我錢,當然他是君,我是臣。他給我錢,我為他辦事就應當盡心盡力,不然拿這個錢就不合理。(當然這裡不是指愚忠,不是叫你幹壞事也盡心盡力。)

現在的人都是「利」字當頭。最好少幹活多拿錢,這樣就虧了本分。也就做不成人。

又問:父道、子道、兄弟道、朋友道、姑娘道、媳婦道、老太太道,我才知道,人要想享誰的福,必得明白誰的道。比方說當父親的,不明白當兒子的道,不但享不著兒子的福,反而生氣惹惱地受罪。

問明了「做活」的意義後,再問其他,怎麼做父、怎麼做子、怎麼做兄弟、怎麼做朋友等等,都是一樣的理。

君臣是一對,父子是一對,兄弟是一對,夫妻是一對,婆媳是一對,處處都有關係。必須在這些道上走通才行。

我們處在家庭、社會裡面,處處都有道。如果能做好人,做得讓對方歡喜,對方肯定聽你的,然後你能享到他的福,他會幫助你。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這個道理。

 

視頻網址:http://youtu.be/QA5pt2tYnW4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點擊瀏覽該文件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10/4 上午 09:42:06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8
積分:5597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2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10/6 上午 05:42:20

 2   2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2187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