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傳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514
癸二(別說慧學)分二:一、說明出離染污品之理;二、說明善入清淨品之理。
子一(說明出離染污品之理)分二:一、厭離此生之方法;二、厭離一切輪迴之方法。
丑一(厭離此生之方法)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寅一、略說:
「自在」是對樂行國王的稱呼。作者說:自在大王啊,身念處的修法是佛陀為希求解脫者指明的唯一必經之路。倘若不懂得身念處,不可能獲得真實的解脫。佛陀在經中言:「能清淨一切眾生、能超離不悅痛苦、能辨別如理之法、能現前涅槃之唯一途徑,即此身念處也。」我們認識苦諦能清淨一切眾生,斷除集諦能超越一切不悅痛苦,依止道諦能辨別如理之法,證悟滅諦能現前涅槃,而修持這四諦的究竟竅訣,就是身念處。
身念處的觀想方法非常多,你可以觀想身體的來源是父母不淨種子;身體的結構是36種不淨物組成;身體的本性是吃下再清淨的食物,也能加工成臭穢的不淨糞。所以貪執身體沒有任何意義,一想到身體的種種醜陋,就沒必要天天忙著打扮、保養了。可如果忘失這種正念,任何善法功德都將毀於一旦。凡夫人對身體的執著非常強,若能將它看作是空性的、無我的、虛假的,修行會自然而然增長,但若對身體特別看重,家裡買很多大大的鏡子,門口放一個,洗手間放一個,臥室也放一個,天天在鏡子面前照來照去,這樣的話,所有的修行時間都耽誤了。
《瑜伽師地論》說:「言正念者,不忘教授故。」所謂的正念,就是經常不忘教授,如果忘記佛陀在經典中的教授,一味耽著自己的身體,最終不可能證悟空性。我們作為修行人,應該對身體時時剖析,哪怕走路時,也要看著自己的手指想:「雖然我今天執著它,但終有一天會拋棄它,拋棄時它就不是我的東西了,所以貪著身體沒什麼可信的。就像乞丐撿到一件破爛衣服,壞了也不會傷心,同樣,假如我對身體沒有很大執著,把它看作一件暫時借用的工具,就算我得了癌症也不會痛苦。可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概念,始終把身體當作如意寶那樣保護,一旦出現損害,我肯定接受不了,修行也會以此而毀壞!」
大家理當護持這樣的正念,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執著身體。阿底峽尊者一生有三大竅訣:一是時時刻刻觀自心;二是長期修持菩提心;三就是不忘正知正念。我們也應不忘正知正念,常以正知正念觀察身體,不要跟沒有學過佛的人一樣,對自己的身體萬分耽著,出現一點點病痛,或者別人說你身體難看,就開始傷心不已。我們要認清身體的本質,只有這樣,相續中的煩惱才能得以泯滅!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514
癸二(別說慧學)分二:一、說明出離染污品之理;二、說明善入清淨品之理。
子一(說明出離染污品之理)分二:一、厭離此生之方法;二、厭離一切輪迴之方法。
丑一(厭離此生之方法)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寅一、略說:
自在憶念所屬身,如來所示一捷徑,
彼當策勵勤守護,喪失正念諸法亡。
「自在」是對樂行國王的稱呼。作者說:自在大王啊,身念處的修法是佛陀為希求解脫者指明的唯一必經之路。倘若不懂得身念處,不可能獲得真實的解脫。佛陀在經中言:「能清淨一切眾生、能超離不悅痛苦、能辨別如理之法、能現前涅槃之唯一途徑,即此身念處也。」我們認識苦諦能清淨一切眾生,斷除集諦能超越一切不悅痛苦,依止道諦能辨別如理之法,證悟滅諦能現前涅槃,而修持這四諦的究竟竅訣,就是身念處。
身念處的觀想方法非常多,你可以觀想身體的來源是父母不淨種子;身體的結構是36種不淨物組成;身體的本性是吃下再清淨的食物,也能加工成臭穢的不淨糞。所以貪執身體沒有任何意義,一想到身體的種種醜陋,就沒必要天天忙著打扮、保養了。可如果忘失這種正念,任何善法功德都將毀於一旦。凡夫人對身體的執著非常強,若能將它看作是空性的、無我的、虛假的,修行會自然而然增長,但若對身體特別看重,家裡買很多大大的鏡子,門口放一個,洗手間放一個,臥室也放一個,天天在鏡子面前照來照去,這樣的話,所有的修行時間都耽誤了。
《瑜伽師地論》說:「言正念者,不忘教授故。」所謂的正念,就是經常不忘教授,如果忘記佛陀在經典中的教授,一味耽著自己的身體,最終不可能證悟空性。我們作為修行人,應該對身體時時剖析,哪怕走路時,也要看著自己的手指想:「雖然我今天執著它,但終有一天會拋棄它,拋棄時它就不是我的東西了,所以貪著身體沒什麼可信的。就像乞丐撿到一件破爛衣服,壞了也不會傷心,同樣,假如我對身體沒有很大執著,把它看作一件暫時借用的工具,就算我得了癌症也不會痛苦。可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概念,始終把身體當作如意寶那樣保護,一旦出現損害,我肯定接受不了,修行也會以此而毀壞!」
大家理當護持這樣的正念,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執著身體。阿底峽尊者一生有三大竅訣:一是時時刻刻觀自心;二是長期修持菩提心;三就是不忘正知正念。我們也應不忘正知正念,常以正知正念觀察身體,不要跟沒有學過佛的人一樣,對自己的身體萬分耽著,出現一點點病痛,或者別人說你身體難看,就開始傷心不已。我們要認清身體的本質,只有這樣,相續中的煩惱才能得以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