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精舍印經會─瑜伽師地論表解】恭贈結緣
●【大乘精舍印經會─瑜伽師地論表解】恭贈結緣
---------------------------------------------------------------
◎【瑜伽師地論─經文翻譯】
彌勒菩薩宣講 (西元270-350年)
無著菩薩記述 (西元300-380年)
印度那爛陀寺戒賢論師親授 (西元520-645年)
中國唐朝玄奘法師奉唐太宗詔譯成中文 (西元648年)
中國唐朝名僧靈會、靈雋、智開、和仁、玄度、道卓、道觀、明覺、玄謨、玄應、道洪、明琰、法祥、慧貴、文備、神泰、道深、道智、行友、玄頤、玄忠、靖邁、辯機、處衡、明濬等共譯綴文成卷。
彌勒菩薩宣講 (西元270-350年)
無著菩薩記述 (西元300-380年)
印度那爛陀寺戒賢論師親授 (西元520-645年)
中國唐朝玄奘法師奉唐太宗詔譯成中文 (西元648年)
中國唐朝名僧靈會、靈雋、智開、和仁、玄度、道卓、道觀、明覺、玄謨、玄應、道洪、明琰、法祥、慧貴、文備、神泰、道深、道智、行友、玄頤、玄忠、靖邁、辯機、處衡、明濬等共譯綴文成卷。
---------------------------------------------------------------
◎【瑜伽師地論─序文介紹】
作者:蘇淵雷 (以下節錄)
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古印度彌勒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 (後略)
◎【大乘精舍印經會─結緣書目】
【單位】大乘精舍印經會─慈雲雜誌社
【地址】台北市漢口街一段 132號 6樓
【電話】(02) 2311-8580
【網址】http://www.tzuyun.org.tw/
【信箱】tzuyun.mag@msa.hinet.net
【書目】http://www.tzuyun.org.tw/htm/tm.htm【連結:大乘願海─書香園地】
◎【瑜伽師地論─簡表略解】
中國江蘇省常州菩薩戒弟子強梵暢恭編
台北大乘精舍印經會─發行台灣版結緣
中國江蘇省常州菩薩戒弟子強梵暢恭編
台北大乘精舍印經會─發行台灣版結緣
---------------------------------------------------------------
◎【瑜伽師地論─序文介紹】
作者:蘇淵雷 (以下節錄)
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古印度彌勒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 (後略)
內容:全書中心內容是論釋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的性質及其所依客觀物件是人們根本心識——阿賴耶識所假現的現象;禪觀漸次發展過程中的精神境界,以及修行瑜伽禪觀的各種果位。以分析名相有無開始,最後加以排斥,從而使人悟入中道。
全書分五部分:(1)本地分(1~50卷)。將瑜伽禪觀境界或階段分為十七地,即五識身相應地、意地、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無尋無伺地、三摩多地、非三摩多地、有心地、無心地、聞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有餘依地、無餘依地;(2)攝決擇分(50~80卷)。論述十七地的深隱要義;(3)攝釋分(81~82卷)。釋十七地有關諸經,特別是阿含經的說法和儀則。初明說法應知的五分,次明解經的六義;(4)攝異門分(83~84卷)。釋十七地有關諸經,特別是阿含經所有諸法的名義和差別;(5)攝事分(85~100卷)。釋十七地有關三藏,特別是《雜阿含經》等眾多要義。初明契經事,次明調伏事,後明本母事。五分中以本地分為重點,後四分主要是解釋其中的義理。 (後略)
◎【本文出處:彌勒道場─法相辭典】http://www.mldc.cn/
---------------------------------------------------------------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表解】(1~50卷)
壹、三乘之境
一、境體:1.五識身相應地 2.意地
二、境相:3.有尋有伺地 4.無尋唯伺地 5.無尋無伺地
三、境用:6.三摩四多地 7.非三摩四多地
四、境位:8.有心地 9.無心地
貳、三乘之行
一、通行:10.聞所成地 11.思所成地 12.修所成地
二、別行:13.聲聞地 14.獨覺地 15.菩薩地
參、三乘之果
16.有餘依地
17.無餘依地
◎以上科判:為唐朝窺基大師,按三乘之境行果次第而分類。
二、境相:3.有尋有伺地 4.無尋唯伺地 5.無尋無伺地
三、境用:6.三摩四多地 7.非三摩四多地
四、境位:8.有心地 9.無心地
貳、三乘之行
一、通行:10.聞所成地 11.思所成地 12.修所成地
二、別行:13.聲聞地 14.獨覺地 15.菩薩地
參、三乘之果
16.有餘依地
17.無餘依地
◎以上科判:為唐朝窺基大師,按三乘之境行果次第而分類。
---------------------------------------------------------------
◎【大乘精舍印經會─結緣書目】
【單位】大乘精舍印經會─慈雲雜誌社
【地址】台北市漢口街一段 132號 6樓
【電話】(02) 2311-8580
【網址】http://www.tzuyun.org.tw/
【信箱】tzuyun.mag@msa.hinet.net
【書目】http://www.tzuyun.org.tw/htm/tm.htm【連結:大乘願海─書香園地】
---------------------------------------------------------------
◎【瑜伽師地論─全經文】http://w3.cbeta.org/result/T30/T30n1579.htm
◎【瑜伽師地論─資料庫】http://ybh.chibs.edu.tw/index.htm
◎【瑜伽師地論─資料庫】http://ybh.chibs.edu.tw/index.htm
◎【瑜伽師地論─導讀站】http://www.gaya.org.tw/teacher/20/
---------------------------------------------------------------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12/31 上午 12:35:35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