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碟讀取面刮傷,這是光碟常見的流行病,長期使用下來,沒有哪一片光碟沒有刮痕的。可是,刮傷事小,資料損毀事大,常常很多資料就在這些刮痕中,無情的被犧牲了。
光碟刮傷,有學問的!
光碟刮傷往往是很離奇的。有時候明明在地板上狠狠的滑了兩三公尺,光碟上滿是細細長長的刮痕,看起來像毛玻璃一樣,可是一拿起來,資料照讀、音樂照放。又有些時候,從百視達租VCD回來看,結果看起來光光亮亮、沒有什麼刮痕的片子,撥放時硬是給你來個讀取錯誤。
所謂,『刮亦有道』,光碟刮傷也是有程度的分別的,不同的刮傷有不同的症狀與嚴重性,以下就來一步步測試光碟,看看刮傷的極限在哪裡!?
測試環境與方法
測試平台: | Pentium MMX 233,64mb RAM,Teac-532e,Windows95 |
測試軟體: | Nero Burning-Rom 4.0.0.7、 檔案總管 |
測試用光碟: | 三井MITSHI金片,568MB資料量 |
測試用刑具: | 美工刀、菜鍋鋼刷 |
測試方法: | 以不同的方法刮傷光碟,刮傷後先測試資料讀取的順利與否,然後使用Nero以Cdcopy方式製作Image檔案,測試時,關閉ignore illegal TOC type、ignore read errors的選項,並且設定讀到Unreachable Data時About copy,以準確測試檔案正確性。 |
測試結果
以極端方法刮傷片子測試完後,結果倒是很出乎我的意料,沒想到光碟片耐刮的程度還不差咧.. (只要不要傷到要害),以下就是測試的詳細結果。
圖例 | 刮傷方式 | 光碟機Ready | 讀取目錄 | 製作Image | 備註 |
未刮傷的MITSHI金片,內含有529MB的檔案、10371個檔案、490個目錄。 | 正常 | 正常 | 耗時5:27 正常 | 當作標準範例 | |
沿著半徑用美工刀筆直的刮上一道。 | 正常 | 正常 | 耗時5:29 正常 | 匪夷所思,製作Image居然都正確無誤,而且讀取一切正常。 | |
沿著半徑用美工刀筆直的刮上兩道。 | 正常 | 正常 | 耗時5:25 正常 | 同上 | |
沿著半徑用美工刀筆直的刮上三道。 | 正常 | 正常 | 耗時5:30 正常 | 同上 | |
沿著半徑用美工刀筆直的刮上四道。 | 正常但稍久 | 正常 | 耗時5:26 正常 | 除了Ready慢了約3秒鐘,其他一切正常。 | |
平行於圓的切線,在光碟讀取面一半之處,筆直的刮上一道。 | 有點久 | 正常 | 失敗 | 用Nero做Image做到一半會出現讀取錯誤。資料的正確性開始出現問題。 | |
平行於圓的切線,在光碟接近內圈之處,筆直的刮上一道。 | 有點久 | 75%正常 | 失敗 | 有些目錄需要相當多的時間讀取,光碟機陷入一陣奮戰當中。 | |
沿著光碟內圈刮上一個圓形刻痕。 | 很久 | 幾乎讀不到 | 失敗 | 光是等光碟機Ready就花了1分多鐘,目錄幾乎讀不到。 | |
用刷鍋子的鋼刷,輕輕的環繞著圓周刮,這種刮法最類似一般的環狀刮傷。 | 很久 | 失敗 | 失敗 | 掛了,但是可愛的Teac還是努力的把他讀成Audio CD。 |
測試後個人心得
光碟片果然還是挺耐的,美工刀一劃下去,那個刮痕深到用手都摸得出來,可是光碟片卻都還讀得到,而且資料都相當正確,讀取的速度也完全不受影響。
不過,同樣是刮,刮的位置跟方向不同,造成的傷害也不同。實驗得知,沿著半徑刮是最安全的,而越順著圓周刮,傷害力就越強,另外,刮到內圈的PMA區以及Lead-in區都是相當危險的,這一點跟光碟的資料儲存架構有關。
光碟的資料是一圈一圈儲存在光碟上的,所以環狀的刮法最危險,要是整排連續的資料都錯誤,那麼就算是Mode 1的光碟,有偵錯碼EDC/ECC也於事無補了。還有,光碟內圈有PMA區,裡面專門存放著光碟片的辨識資料、格式型態,以及碟軌的位置,每一個Session前端也都有TOC光碟目錄,這些地方要是刮傷了,裡面的資料自然也就凶多吉少。
最後一種用鋼刷的刮片方式,刮起來的效果最接近一般的刮傷,這種刮痕細細的,而且不太深,但是多半都是沿著圓周刮。根據測試的結果,這種刮法上傷害力相當大,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資料接近全毀的階段。很多光碟機或是CD唱盤會有片匣退出但是片子還在旋轉的情況,這樣最容易因為片子跟片匣摩擦而產成環狀刮痕,這大概也是租來的VCD會經常性讀取失敗的原因。
結語
測試方法還不夠周延,不過測試結果應該還是可以供作參考,不同的品牌的片子跟光碟機或許會有不同的狀況發生,使用TEAC光碟機的原因是因為挑片率低、而選用Nero則是計時方便。如果您覺得還有什麼更具代表性的刮法,或是刮傷的經驗,請寫信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