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第的故事
自從魏晉以後,高門大族利用兼併土地為基礎,再加上以九品中正為工具,鞏固在政治上的地位。到了南北朝,他們已成為一種特權階級,尤其是南朝的宋朝、齊朝、梁朝、陳朝。
什麼叫做九品中正?那是魏文帝(曹丕)時代臣子陳群建議的方法,把人分為九等來打操行分數,作為政府用人的標準。
因為操行分數的高低,要靠鄉黨裡有名望的人來評定高下,久而久之,高門大族彼此標榜。因而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於是,世族與寒門地位相差很遠,生活方式也不相同。世族的子弟,什麼事情都不做,也可以爬到公卿之類的大官。十幾歲就可以出來作官,到了二十七、二十八歲已經「很老、很老了」不管他是否有學問有能力。
例如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娶了才女謝道韞為妻。結婚以後,謝道韞發現王凝之雖為名流之子,實在是個草包,非常的失望。她嘆氣的說:「天壤之間,乃有王郎」天下之間,怎麼有王凝之這種笨蛋?偏偏王凝之以後平步青雲,做到兩千石的大官,很受人們尊敬。
相反的,如果出身不好,即使再有學問,也被當時的人所瞧不起。
到溉是梁朝一個極有學問的讀書人,很受梁武帝器重,做到了吏部尚書,到溉為人十分正直,經常有是和尚書令何敬容相執不下。
何敬容也不就事論事與到溉爭論,他私底下常對人說:「到溉身上還有餘臭,這小子竟然大模大樣學著當起貴人來了。」說著掩著鼻子,皺著眉頭,滿臉噁心的樣子。
旁人聽了也笑哈哈的譏笑到溉自不量力。原來,到溉的祖父曾經做過挑糞的,所以無論到溉如何優秀,人們總是看不起他。
再又譬如章華,家中世世代代以農耕維生,他非常好學,對經史極有研究,在陳朝的時候,被任命為南海太守。
章華上任以後,本來想好好幹一番事業。可是朝中臣子一打聽:「章華是什麼門第?」「他平日交往的是哪些個世家大族?」結果發現,章華家裡原來僅僅是個種田的。於是十分輕視章華,處處排擠他,不與他合作。最後,章華只好託病辭職。
因為世族的力量太大,連當皇帝的也惹不起他們。所以萬一皇帝要破格任用寒門為官,還要特別下一個詔令,以取得世族們的諒解。
在齊朝的時候,太祖就曾經下達過一個命令:「寒士江謐,本來是沒有資格與豪門一塊競爭。但是江謐的確有才幹,值得任用,可以派他做吏部的官。」
有時候,豪門大族硬是不肯賞皇帝這個顏面的話,皇帝也無可奈何。
在陳朝的時候,陳高宗想任用錢肅作為黃門郎,又恐怕世族會排擠人家,就先找來蔡凝來商量商量。因為魏晉以後,大臣的子弟,向來看不起郎中或中郎之類的小官,要做就是做黃門侍郎,或是散騎侍郎,二者並稱為「黃散」。寒門可是沾不上邊的。
陳高宗和顏悅色的對世族蔡凝說:「我有意思用義興王的女婿錢肅作為黃門郎,你的看法如何?」
蔡凝一聽,正色的說:「如果他是皇帝家鄉的舊親戚,聖旨頒下,特別開恩也就罷了。否則的話,像黃散這種職務,需要人地兼美。出身不佳,恐怕不太適合。」
陳高宗說不出話來,也就只好打消了念頭。可見得,帝王在當時的權勢大減,對世家大族無可奈何。
當時的世族子弟愛好清談,崇尚文學,自命風雅,以病弱的美男子相標榜,當然不樂於從軍。然而,武力到底是政治上最重要的一環,誰握有軍權,誰便掌有政權。世族既然不肯當軍人,國家武事自然只有委託給寒人,所以,南朝的四個朝代,四個創業的帝王_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宋、齊、梁、陳)開 國 君主都是出身寒門,又都藉著當兵起家,所以他們當上皇帝之後,世族並不怎麼看得起帝王。
這些帝王也不像其他朝代的帝王一般,說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焉,好漢不怕出身低」也不敢說自己額頭長得很高,鼻子長的很長,左邊的大腿上有七十二顆痣。是帝王之相。
相反的,南朝的帝王似乎很自卑,宋高祖劉裕有一天在宴會中說:「我本來是一布衣,開始時怎麼也沒有想到會有今天。」
齊高帝蕭道成也說:「我本來是布衣素族,從來也沒有把念頭動到皇帝上面,只因為時來運轉,才成立了大業。」自輕到這種地步。
總之,南朝重視門第的壞風氣,使得社會不公平,做皇帝的非但不能改革,而且承認門第,自削權勢,世族對皇帝既無恐懼之心,又缺乏尊敬之意,如此,造成政治上的混亂,所以南朝沒有一個朝代祚長的。
貴賤不同坐
南北朝的人看中門第,當時的世族以身分與名位自豪,他們看不起庶人,也不屑與庶人往來。反之,庶人則一心一意攀龍附鳳,希望和世族沾到一點兒關係。
譬如當時有一個平民出身的蔡興宗,發憤好學,做到了荊州的刺史,很光榮的被徵還都。到了京城,聽說第二天晚上的筵席中有右軍將軍王道隆出席,興奮得睡不著覺。
原來當時王道隆掌管內政,權重一時,可說是朝廷裡最有頭有臉的人物。蔡興宗想到可以當面拜見王道隆,在房間裡一遍又一遍練習見面的應酬語,思考怎樣才能把話說得漂亮、得體,讓王道隆知道自己這些年來掌理荊、湘、雍、益、梁、寧、南秦、北秦八州軍事的政績。
等了又等,捱了又捱,終於熬到了晚宴的時刻。蔡興宗欣然赴宴,到了那兒,冠蓋雲集,場面熱鬧非凡。經過一番推推讓讓的爭執後,上座的上座,下座的下座,當然,王道隆是高踞首席。
蔡興宗站在一旁尷尬極了,因為沒有人請他入座,他又不敢自己冒然坐下去,呆若木雞,不知如何才好。
蔡興宗左顧右盼,希望有人注意到他,可是沒有。其他的人坐下來以後,高談闊論好不開心,似乎沒有注意到房間裡還有個人。
「也罷,我上前幾步,也許他們會看到我,請我坐下來。」蔡興宗暗自盤算著,一小步、一小步、慢慢的、踮著腳挪進了飯桌,幾乎可以碰到王道隆了。
可是,桌上的人仍舊嘻嘻哈哈,好像蔡興宗是個隱形人似的。最後,婢女們端著盤子要上菜了,蔡興宗只好垂頭喪氣的走了。席上的人眼睜睜的看著蔡興宗遠離,連喊都不喊一聲,若無其事的開始大吃大喝。
再如南朝(宋朝)時,有一個中書舍人王宏,向來為宋高祖(劉裕)所寵愛。有一天,他向宋高祖稟報道:「臣有一個心願,希望能與士人交往」因為王宏雖然備受寵幸,到底不是士人出身,總覺得差人一截,希望能藉著宋高祖的幫忙,結交幾個士人朋友,抬高身價。
宋高祖就介紹王宏認識王球,王球在士人中說話向來有份量的。於是,王宏歡天喜地的去拜見王球。
王求當然知道王宏是皇帝介紹來的,卻也沒有多理睬。入席之後,王宏大模大樣的一坐下,卻發現王球竟緩緩的把扇子舉起,那個態度那個眼神,分明是在下逐客令。
王宏愣住了,心想:我是皇帝介紹來的,非比尋常,總不能這樣一走了之。卻見滿座的人都用鄙夷的眼光冷冷的揪著自己,王球的手仍高高的舉著扇子,眼睛望著門外,好像覺得對王宏這種人說一聲:「滾」都有辱門風似的。
最後,王宏被逼得不能不站起來,他氣呼呼的衝出門外。肚子裡一團怒火熊熊的燃燒著,越想越不甘心,決定找皇上告狀去。
王宏到了朝廷,萬分委屈的把所受的羞辱陳述了一遍。本想宋高祖應該有所處置的。沒有想到宋高祖只長長的嘆一口氣:「這件事,我也無可奈何呀!」
更過分的是貴族與庶人即使是同事,貴族也不肯降低身分,與平民坐在一起。
在宋朝時,狄當、周赳與張敷同為中書舍人,掌管要務。其中張敷是新上任的,但因為出身士族,顯得格外神氣。狄當想邀請周赳去拜望張敷。周赳說:「算了吧!他恐怕自以為了不起,不肯接待我們的。」
「這算什麼話?」狄當胸有成竹的說:「我們現在和他一樣,同樣做員外郎的官,難道你還怕他不肯和我們同坐?真是的!」
周赳想想這話也有道理,大家在辦公室坐在一起做事,又有什麼不能同坐的呢?於是他們兩人就通知張敷,他二人某日將登門拜訪。
張敷沒有說答應,也沒有說不答應,在客人來臨之前,他先擺了兩張床榻,放在約莫離開牆壁三、四尺的地方。
等到狄當、周赳兩位客人就席以後,張敷不跟他們談話,僅僅淡淡的說了一句:「把我這兩位客人移開遠一點。」意思是叫他們二人坐到預先擺好的兩張椅子上。嚇得狄當、周赳二人大驚失色而去。
在當時,非但貴族看不起一般平民,平民也看不起自己,具有很強烈的自卑感。
可是,當時的人並不認為王道隆、王球、張敷這些人矯情,反而認為士族們有風格、有原則。說他們不是為了權勢而與那些低賤的平民同坐。風氣如此,南北朝豈能不衰敗?
門不當戶不對
中國古人論及婚嫁,從來沒有所謂的『婚前戀愛』,婚後如果夫妻感情不和,男的反正可以置妾,娶小老婆,女的只有自怨命薄。當時人們最講究的是門當戶對,這種觀念在南北朝時代尤其明顯。
上次說過,南北朝時代士族與平民不相往來,甚且到了貴賤不同坐的地步,當然要士庶結髮為夫婦,拜天地入洞房,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在本集第七篇中曾說過,大將侯景為了給梁武帝找麻煩,故意要梁武帝幫忙找王家或謝家的女子為婚。梁武帝說:『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可見得貴賤不通婚的觀念,連皇帝都沒法子打破。
南朝是如此,北朝也是如此,例如北魏崔巨倫有一個姐姐,叫做崔明惠,極為賢慧,可惜瞎了一隻眼睛,所以沒有沒人上門提親。
古代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女人除了做家庭主婦以外,根本沒有別的地方貢獻智慧才能。所以,出嫁成為一件最為重要的事。眼看著明惠一天比一天大了,他的家人都著急不已。
「我看這樣吧!既然在士族中找不到合適的對象,恐怕只有把明惠嫁給平民。這樣對明惠雖然委屈一些,總比待在家裡要好!」最後,崔家的人想出下嫁給庶族的計策。
明惠的姑媽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放聲大哭:「想我哥哥道德學問首屈一指,不幸很早就過世了,留下他的寶貝女兒,竟要去侍奉卑族,可憐噢!」於是,姑媽決定為兒子納聘,自己把明惠娶進門,當兒媳婦。
明惠終於不必與寒族為婚,大家都稱讚她的姑媽有義氣,在當時看來,即使貴族殘廢,也還是比寒門高上一級。
當時有沒有士族寒門通婚的呢?也有。這是當寒門特別有錢,而士族特別窮困時。因為士族徒有高門第、好家世,然而養尊處優,不事生產,因此許多士族家中的境況並不太好。
例如齊朝士族王源因為家中貧苦,把女兒嫁給庶人滿氏,為的是貪圖那五萬塊錢的聘禮。「王滿聯婚」的消息傳出後,不得了,人人談論這件驚世駭俗的社會新聞。有一個叫沈約的竟然上了奏章彈劾王源,認為此人「破壞士風」。
不久,看在金錢的份上,也有不少寒門與士族結為姻緣,很為士人所瞧不起,這種都可以稱之為「財婚」。而從那時開始,凡是婚嫁無不斤斤計較聘禮多少。
有一個叫封述的人比較吝嗇,當他為第一個兒子娶媳婦時,一直到要成禮之時,還在為聘禮多少爭來吵去。當他為老二娶媳婦時,更鬧到衙門裡去,他氣咻咻的說:「送騾乃嫌跛腳,送田又嫌田鹹薄,送銅器又嫌古廢。」可見聘禮多少成為南北朝時爭論的話題,這種無聊的風俗習慣相延至今。
因為高門看在利的著眼點上,也開始和寒門結婚,北魏文成帝在和平四年十二月特別下了一個詔書:「今制皇族師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與百工技巧卑姓為婚,犯者加罪。」
因為庶族以攀附高門為光榮,所以高門女子吃香得很,甚至再嫁夫人都極受歡迎。
例如在北魏有個叫盧道虞的,她的女兒嫁給石衡將軍郭瓊的兒子,可說得上是門當戶對,佳偶天成。後來,郭瓊犯了罪被判了死刑,他的兒子當然也削了官,盧道虞的女兒就由朝廷作主,改嫁給陳元康為妻。
陳元康乃是平民出身,聽說可以娶一個士族的女兒,也不在乎他是否結過婚,事實上若非如此,這種好事怎會落到他陳某頭上?他興奮得連話都說不出來。陳元康從未見過盧道虞的女兒,當然也談不上感情。為了迎娶她,趕緊把原來的妻子李氏拋棄,真可謂標準的勢利眼。
又有一個叫孫搴的,出身寒微,然而作戰有功,高祖特別賜妻韋氏,難得的是韋家也應允了。
韋氏非但沒有缺手斷腿,沒有嫁過丈夫,而且長得秀麗動人,孫搴樂得快要瘋了,當時的人都很羨慕萬分嘆息:「這小子真有福氣,我怎麼沒有這個命?」
南北朝婚姻的奇異現象是奢侈、浪費,許多窮人家因為沒法負擔這個排場,竟然因而終身不娶。另外為斂財而成親的買賣式婚姻也不少。當時南北朝許多皇帝,例如南朝的南齊武帝,北朝的北魏文成帝都曾下詔詔示婚禮節約,不過沒有多大用處。
此外,南北朝有早婚的習俗,北魏憲文帝生孝文帝時才十三歲。後周武帝下詔,竟明白規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皆須以時嫁娶,這也是亂世的怪現象。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3/2/3 下午 01:53:07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