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盡而亡
昔太學生二人,同年月日時生,又同年發解。過省,二人約相近差遣,庶彼此得知禍福。故一人授鄂州教授,一人授黃州教授。未幾,授黃州者死。鄂州為治其後事,祝柩前曰:「我與公年月日時同,出處又同。公先我去;使我今即死,又後七日矣!若有靈,宜夢以告。」其夜果夢告云:「我生於富貴,享用過了,故死。公生寒微,未曾享用,故生。」以此知人之享用,須留有餘。後鄂州教授歷官至典郡。豈非聞此儆悟修省而然耶?(選自德育古鑑---奢儉類)
譯文:
從前有二位太學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又在同一年考上科舉分發官職。當要上任時,兩人約定要繼續保持聯絡,以便得知彼此的遭遇及禍福變化。結果一位被派任為鄂州教授,另一位則派任為黃州教授。
沒多久,黃州教授竟然去世了!鄂州教授為好友料理後事,並且在他靈前祝禱:「我和你生辰相同,擔任的職務大小也相同,你卻先我而去;即便我今天就會死,至少也已晚了你七天!如果你在天有靈,請託夢告訴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當天晚上鄂州教授果然夢見黃州教授來告訴他:「我生在富貴之家,已經把我的榮華富貴享用完了,所以就死了;你生在貧寒窮苦的家庭,還不曾享受福報,所以你還活著。」
由此可知人的受用福祿都有定數,得常常要為自己留些餘地。後來鄂州教授一直升官,做到典郡之職,這恐怕是聽了黃州教授的話,心生警惕,努力珍惜福報的結果吧!
終老之福
廣德守趙次山公崇賢,方崖公大佑之大父也。方崖髫年夜讀,懷炭少許,欲為烘足之用。次山見之,叱曰:「汝少年讀書,當習勤苦,乃爾不能耐寒耶?如霜天雪夜,朝臣待漏,亦不免於寒苦耳。人生未老而享既老之福,則終不老;未貴而享已貴之福,則終不貴。」方崖謹佩斯訓,官至大司寇。(選自德育古鑑---奢儉類)
譯文:
廣德郡的太守趙次山,號崇賢,是方崖公(號大佑)的祖父。方崖公小時候,有一天晚上讀書,抱了一些木炭,想要拿來烘腳取暖。祖父次山公看到了就喝叱他說:「你小小年紀讀書,應該學習勤勞刻苦的精神,怎麼連一點點寒冷都忍受不了呢?你要知道,在朝為官,就算是寒冷的冬天下雪的時候,不到五更天,就得排班等候朝見皇帝,終免不了要忍受寒冷之苦的。一個人如果還沒老就享受老年的福,一定沒有辦法活到老;同樣地,還沒有富貴就先享用富貴之福,也終究不可能達到富貴的地位。」
方崖公恭謹領受祖父的教訓,最後官至大司寇。
《按語》
多數人總是夢想一生大富大貴,努力求學、工作,追求金錢地位,但是有多少人可以如願?真正福壽雙全、享用到老的人實在不多。是誰掌握我們的人生?這兩則公案提供了我們思惟的方向。
兩位同時辰生、擁有同樣功名的太學生,看似將同樣擁有光明燦爛的前程,但是誰也料不到:一位上任不久就往生,另一位卻可以富貴到老,關鍵原因黃州教授托夢告知,乃「享用過了,福盡而亡。」黃州教授原本有福,但不知節制,於年少時便享用過度,且在受用福份的當兒,也不知用心努力累積後福,所以「福報」用盡而亡。反觀鄂州教授因出身貧寒,從小勤苦未曾享福,考上科舉獲得功名之後,又因黃州教授福盡而死的警惕,更加勤懇度日、積福惜福,故官至典郡,直至終老。
惜福習勞、儉約勤奮的概念,在中國人心中存之久遠。依照中國傳統民間的說法,人一生可有多少福份,皆是過去生努力積累的成果,就好像存在銀行的定存一般,前生累積,今生享用,但若此生只會提用,沒有續存,那麼存款也總有歸零的一天,屆時不只來生受苦,今生便已非貧即亡,所以聰明人在消耗福份錢財的同時,一定還會用心積存,永續經營,以備未來仍有可用之資。趙次山公殷殷訓斥孫兒方崖公的用意也是如此。方崖公兒時寒冬才動了想要烘腳的念頭,立刻招來祖父的訓斥「少年讀書,當習勤苦」,少年時若不養成勤勞刻苦的習性,將來也無能力「朝臣待漏,親侍皇上」,承擔重責大任,古人總是在孩子還小時,就開始注意鍛鍊他們的心志;壯時,他們才有撐持家業的能力;老時,因一生奮鬥有成,才會開始享用清福。老享清福,才是堅固不變的「真福」。
或許有人在此會提出疑問:只是烘烘腳,何需這麼嚴厲?難道生活中一點享受都不能有嗎?其實重要的不在是否可以享受,而是提醒大家,為了長遠的未來考量,不要只圖「眼前」的享受。尤其是現代的孩子大都「過於」享受,父母都捨不得讓他們吃一點點苦。表相上看時代進步了,現代的孩子很幸運,可以享受很多科學物質文明帶來的方便;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代的孩子也很不幸,享受過多的物質生活,會疏於培養勤儉愛物的習氣,總以為一切的資源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旦福報用盡,逆境來臨,他們很難面對。所以「人未老而享已老之福,則終不老」的現象在我們的社會已顯現出來了,有些小孩遇到一點挫折就逃避尋死,就是令人痛心的例子。我們再看現代年輕人,為了強撐門面或炫耀自己的品味,才開始工作便貸款買名車、租豪宅,他的一生從此就靠著信用卡度日,被「錢」追著跑,這樣的生命,如何能「顯貴」?所以「未貴而享已貴之福,則終不貴」。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年輕時謙虛刻苦,不刻意彰揚自己,始可累積些錢財福報,終而顯貴的。
人生衣食名祿,有人認為是定數,有人則否。其實天命只是一個「因」,如果不努力去創造經營一個「助緣」,也不會感得最後的結果。就好像一個人天生有福(因),若不努力工作(助緣),錢也不會主動地跑來。又好像有人算命會有血光之災,若努力的積福行善,原本的災難也有可能化解成只是一點小傷。所以,透過今生的努力,我們的生命是可以變得更好。
為什麼有些人生於富貴之家,卻不會享用過盡,成為紈子弟?關鍵就在他在努力累積福份的過程中,同時注重心志的磨練,特意從心性中去培養節儉的習性,積福是「開源」,節儉則是「節流」,好的行為配上好的習氣,開源又節流,當然生生可以受用不盡;有些人天生命運相同,同樣出生寒微,但一人整日怨天尤人,一人則節約圖強,最後所得的結果當然也就不同了。所以出身富貴或寒微並不重要,若能掌握生命的方向,努力用心經營,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啊!
我們想要怎樣的人生?我們期望孩子過怎樣的一生?是要心疼孩子「一時」呢?還是應該為他設想「一世」?小時忍得小苦,大時始有能耐和勇氣面對任何橫逆阻難,始可享受一點真福;若寵溺一時,將來「由奢入儉難」,不只生活困苦,內心更苦,那時再嗟吁愁嘆也已枉然!
是誰掌握我們人生的富貴與苦樂?不是命運,實在是我們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