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建民大戰鈴木一朗
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妓女到立法院請願,要求立法院能給她們一個正式的職稱...
立委:「妳們希望用什麼稱號?妓女不好嗎?都用了5000年了說...」
妓女:「不好,妓女太粗俗了」
立委:「那『神女』怎樣?」
妓女:「太嚴肅了啦!」
立委:「那『妓者』呢?」
妓女:「好!我們就用『妓者』。」
此時,在場的記者們抗議了:
「怎麼可以!『妓者』和『記者』音太像了,不行!」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1/11 下午 08:33:50編輯過]
台灣話又有一句「嚎曉」
「阿~彼個人講話都嚎曉a啦!......」
「芭樂票開一堆,結果攏是嚎曉啦......」
一般用來指一個人講話根本沒信用,說說就算了,講著玩的。
這話其實也有典故,但究竟它的由來是怎麼來的呢?
各位看倌不仿再聽在下娓娓道來......
據傳古時候有一種怪魚,名字念法接近「嚎」(有可能是「鱟」)。
這種魚全身上下都包覆著硬殼,十來隻蟹般的腳,細細尖尖的長尾,
可是那麼大一隻怪魚,裡頭卻沒三兩肉可吃。
不僅如此,當這種怪魚被捕捉到的時候,
身體會不停的分泌出濃稠味腥的黏液,
所以一般漁民很討厭抓到這種魚,除了渾身硬殼帶刺會把網勾破外,
還肉少又腥臭,沒什麼經濟效益。
由於一隻怪魚可以分泌出的黏液數量,相當可觀,
彷彿這種魚只會分泌臭黏液外,根本一無是處。
後來人們形容別人講話不守信用,隨口說著玩的
就像「嚎」這種怪魚, 腥臭黏液像免錢的一樣吐一大堆。
於是「嚎曉」、「嚎曉」就這麼被傳下來了......
蓋「嚎」怪魚是也,
「曉」舉凡黏黏稠稠分泌物之通稱,
言者多不察, 實為其由來。
..
..
..
..
..
..
..
..
..
「哈哈~你聽我在嚎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