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 對後世的影響是很多的 除了出師表顯示出忠心耿耿外,正史的他的一些作為,都讓後世稱道,也是後來很多丞相所爭相模仿的。
雖然他的奇謀並不高,並非像演義一樣出神入化,但是諸葛亮就軍事上還是有所貢獻,他的治軍以及訓練陣法的能力,計謀不是軍事的全部,很多人都說陳壽說他軍事能力不好,其實陳壽說他是關於臨敵應變的將略(也就是實戰上的計謀)非其所長,還有說他奇謀為短,但是陳壽有有說他治戎為長(代領軍隊也是軍事的一部分)也提到他帶兵屯田”百性安堵,軍無私焉”,也有提到”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可見當時雖然他沒什麼奇謀上的貢獻,但是”軍氣”的展現,是有一定的貢獻,作戰不是只強調計謀,現在的操兵,也是朝這個方向邁進,提升軍隊的素質。
後人評諸葛亮,雖握大權而不失禮,對於一個大臣所該盡的忠,所該有的禮樹立了典範,而他輔佐的能力,以及對劉禪的禮, 孫中山先生更舉出這樣的例子作為權能區分的說明,皇帝有權去任用有能的人輔佐,就像劉禪與諸葛亮,一個是權,一個有能,只是現在這個皇帝必須由人民來作,人民自己選出有能力的人。如果諸葛亮手握重權而對後主無禮,就不會被後世所尊崇,這對於現在民主的形容也有一定貢獻
對於文若兄索引現在台灣的例子,我覺得非常有趣,那麼我也用一些現代的<術語>來說明他的影響好了
消彌族群對立:
他的治南行為,比較接近民族平等的原則,成都有鹽井,臨邛也有鹽井,中央有的南夷也有,平衡的對待與發展,而且讓南夷可以到朝中作官,據華陽國志記載,孟獲最後還官至御史中丞,孟琰、釁習等等皆有做到大官,派領治理地方的官員馬忠甚有恩惠、張嶷十五年幫域安幕、李恢也有不錯的治積,到現在四川的民族,還有一堆人把諸葛亮連年祭祀以及奉神,他們因語言文字的關係,不大可能受演義的影響,所以可以看出諸葛亮當時愛民的治積
拼外交獲得國際間的承認:
除了與東吳修好,在東吳建交的文裡面出現了”吳漢兩國”(註:當時的國家名稱叫漢不是蜀),又因為他任用了不錯的地方官員,有著不錯的治積,與氐羌的關係不錯,不像曹魏的鮮卑匈奴氐羌屢屢反叛,張嶷的治理下有國王朝貢,諸葛亮死後甚至還有胡王從魏跑來投降的紀錄,大體而言受限於當時交通沒有飛機,除了魏以外,當時蜀漢周邊的國家皆一致承認”漢”的存在。
拼經濟:
設立錦官,蜀錦產量大增,設立司鹽校尉、斯金中郎將,其中王連考教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髀(幫助)國用。雖然曹魏也有司金中郎將,東吳因靠海有司鹽校尉,但是在三國志裡,並沒有見到他們有什麼貢獻,另外因為擊敗了,佔據南蠻當地的豪強,讓人民以及國家都可以用到當地的資源,李恢復出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張嶷也有遂得鹽鐵漆,結果當時的費用不乏,陳壽也有寫,軍資所出,國已富饒。
清廉反貪腐:
文若兄已經提到過了諸葛亮的清廉,其實不是只有他清廉,他用的人也清廉,如果去看三國志,蜀漢簡直就是”治國廉政團隊”,他有做文章來敘述清廉的重要,以私害國是國家五危之ㄧ,結果.有很多的清廉的臣子,至少有七八個,令人訝異
董和:躬率以儉,惡衣疏食。劉巴:躬履清儉,不治產業。呂義:治身儉約…號為清能。楊洪:忠清款亮(忠貞清廉、正直誠信)。譙周:家貧未嘗問產業。姜維:宅射弊薄,資財無餘,飲食節制,不奢不約。鄧芝:終不治私產,妻子不免飢寒,死之日家無餘財...等等
教改成功:
設立太學、讀書台,有勸學從事的官職,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陳情表的李密,都是這裡的學生
不斷的批判在位者,國家才會進步:
他曾經做”勸將士勤供己缺教”鼓勵百官指出他的缺點,又取董和以及一些批判他的人大肆稱讚,不會護著自己的短處,不斷的檢討改進。明代大儒方孝孺就說,自秦漢以下,都沒有再見到這樣的宰相了。
人民相信司法:請見拙著 [ 諸葛亮的法治哲學 ]一文(見2樓)
健全國家制度,選拔人才,集思廣益,虛心納建:
演義裡的諸葛亮事必躬親,後來累死,但看三國志的諸葛亮,倒是看不太出來,陳壽說他:約儀軌,示官職,開誠心,佈公道。建立制度,明白劃分百官所該作的職務,治理國家方面獲得了很多的人才。有不貪的賢,使蜀漢後主竟然是三國最久的皇帝(41年)當時的魏、吳不是大臣奪兵權,就是大臣廢皇帝;也有平南治南,發展經濟或是對戰事有貢獻的能。當時政治清平,給後世帶來了影響
宋代宰相王安石在諸葛亮師曾提到”區區庸蜀支吳魏,不是(諸葛亮)虛心豈得賢”可見後人對當時所選用人才的態度影響了後世。
還有他的思想,他誡子書裡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淡泊名利、寧靜修身的態度,也影響後世深遠。
改良軍備,加強國防力量:
改良連弩,讓強大的弩兵演變成當時的戰力,陳壽寫到,其他的史家也大幅稱讚,現今出土過蜀漢的連弩,到後代出土的連弩,大體而言,箭數都沒有人能夠再做改良,明代作考證,提到了是諸葛亮魏了抗衡曹魏大幅提升了連弩,主要弩的改進,就是從這時開始。
去看關於四川的地方史,可以看到歷代的貢獻,早期的三星堆、蜀漢的諸葛亮、唐代、後蜀的孟昶,他的治積更是影響當地民眾深遠,唐代的孫樵說諸葛亮死後已經五百多年,仍有大量的民眾在祭祀他。現在也有很多當地人的懷念
可惜的是,現在的人多半在爭執他打仗是不是有謀略的部份 忘記了國家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網路上的討論區往往以一句:諸葛亮擅政治帶過,沒注意到這三個字對當時以及後世地影響何其深遠,剛剛才在知識+看到有人提到,這些治積隨隨便便有智商的人都做的得到,不禁啞然失笑...
方孝孺的原文:諸葛孔明之為相,敏然虛己,以求聞己之過,秦漢以下為相者,皆不及也。
諸葛亮的隆中對,被明朝開國明相劉基,列為他的百戰奇略著作的第一篇
杜甫、劉禹錫、裴度、李商隱、陸游紛紛作詩作文稱讚
蘇軾曾稱讚其出師表內容
岳飛曾手書諸葛亮前後出師表,我家有
日本研究中國歷史的專家林田慎之助教授,也已花之生涯形容他的一生,形容他無私慾,生於亂世不投機取巧,為了理念的工作,給烏漆八黑的政治,ㄧ幅純淨的<美>。
他對於國家的遠見在正史上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拼外交、拼經濟、執法公平、謙虛待人、堤拔人才、拼教育、發展產業、族群融合、廉潔反貪腐、接受批評、思想、陣法、發明、地方治積,都影響了歷代皇帝,宰相學習、建議並感嘆自己做不好的部份,影響何其深遠,很多到現在仍然是大問題,歷代的歷史斑斑可考,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是他的影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