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課
前面講了以空性法能淨治煩惱的道理,接下來要學習的是以空性法來淨治煩惱的方便。
丁二、明對治淨治之方便分三:一、明對治證空性之大義 二、明入彼道之次第 三、明如是得入之果利
在這一科裡,聖天菩薩闡明以般若空性這個對治法,來淨治煩惱的方便。首先闡明以對治法證悟空性的巨大意義,使大家對空性法生起信心;其次闡明入空性法之道次第;最後闡明修般若空性法所獲得之果。
戊一、明對治證空性之大義分二:一、明現前壞實執之大義 二、明究竟得涅槃之大義
聖天菩薩從現前與究竟兩個方面,來闡明證得空性的巨大意義。現前的意義是能摧壞實執,究竟的意義是能證得涅槃。這些巨大的意義,都需要通過修行空性法才能夠成就。
己一、明現前壞實執之大義
設問:如果像前面那樣進行觀察,所有的煩惱都可以被斷除,那為何大多數人仍然沒有斷除煩惱呢?
答:
薄福於此法,都不生疑惑,
若誰略生疑,亦能壞三有。
頌文直解
對甚深義沒有信解的薄福之人,對於此甚深空性之法,連懷疑也不會產生。如果有誰對此僅略生懷疑,也將勝伏實執,而摧壞三有。
釋義
要出離生死輪迴,必須要斷除煩惱,而斷除煩惱,依靠的是甚深的空性法。對於這空性法沒有信解的人,就是薄福之人,他們的輪迴將沒有出期。
這些薄福之人,從無始以來,一直在作顛倒的串習,因此對如同影像一般的諸法產生了嚴重的實執,而聽到空性,則以為是如同懸崖一樣的斷滅。因此,當他們聽到空性的法,有的根本就聽不懂,有的直接就理解成了斷滅,因此沒有再作思惟,就武斷地否定了。他們對於真正的空性法,一點都不會生起合理的疑惑。這些對於解脫的因都已經完全顛倒了的有情,哪裡還會有解脫的機會呢?
如果有福的人,聽了空性的教理後,心裡生起這樣的懷疑:這些萬法到底是實有的,還是無實有的呢?從這些道理來看,多半應該是無實有的,是自性空的吧?這種懷疑能引生出合理的認識,因此是合理的懷疑。所以具有合理懷疑的有福之人,聽到真正的空性法後,覺得很驚奇,雖然暫時還不能完全接受,但是他們不會武斷地下結論,而是會繼續去探究。這樣他們必定會對空性產生歡喜,從而聞思教理,生起堅固的正見。當正見的力量越來越鞏固、增盛的時候,就能斷盡煩惱,終止生死輪迴的相續,從而獲得解脫。
下面講修空性法能漸次獲得解脫的道理。
能仁說何法,增長至解脫,
若誰不重彼,顯然非智者。
難詞釋義
何法:即「若誰略生疑,亦能壞三有」的甚深空性之法。
頌文直解
能仁導師佛在經中說,這甚深的緣起空性法,在修行中一直增長,直至解脫。若有誰對此法不敬重,顯然並非是具有智慧之人。因此諸智者,應當對於空性之義極為恭敬。
釋義
修行這甚深的空性法,能一直增長功德。佛在經中說:在大乘資糧道以聞思抉擇出空性之義,對此在大乘加行道以順法忍的方式相似修行,因此在一地見道之時,現見自性清淨的法性,對於無生之法獲得最初的忍。這樣的菩薩,從此就見到離垢清淨的法界差別,因此從修道二地的下下智慧開始,逐漸增上為下中智慧、下上智慧等等,證德逐漸趨於圓滿。其中,在七地末,人無我的證德圓滿,而在十地末,法無我證德圓滿。在至大解脫佛地之間,布施等的一切相,也以般若度攝持的方式,不失壞而增長。
導師佛陀在《般若攝頌》中說:「無量盲人無引導,不能見道入城廓,闕慧五度無眼導,無力能證菩提果。」就是說,無量的盲人沒有人引導的話,都不可能找到正確的道路,到達城裡。同樣地,如果缺少了般若空性慧的引導,布施等前五度也將會像無眼的盲人一樣,只能產生輪迴的增上生安樂,而無力證得涅槃的佛果。《能斷金剛經》中也說:「善現,譬如士夫入於暗室,都無所見,當知菩薩若墮於事,謂墮於事而行布施,亦復如是。善現,譬如明眼士夫,過夜曉已,日光出時,見種種色,當知菩薩不墮於事,謂不墮事而行布施,亦復如是。」「墮於事」就是缺少空性智慧,對事還有執著,這時去做布施等的善行,仍然是如同處在暗室之中,不能產生出世的功德;而證得了空性的菩薩,行持布施等善行時,不會產生執著,就像在日光下,一切都十分明了,因此能產生巨大的出世功德。
所以般若是佛法的心要,導師佛陀講法四十年,其中二十二年都在講般若法門,由此可見般若是多麼地重要。所以學佛的弟子都要對般若生起深切的敬重之心。
接下來講空性法的究竟意義,即能證得涅槃。
己二、明究竟得涅槃之大義分二:一、以空力得涅槃之理 二、於彼無勝解則流轉三有之理
聖天菩薩從正反兩個方面,來闡明般若空性法的究竟利益。首先論述了為什麼證得了空性法,就能證得涅槃的道理;其次論述了為什麼對空性法沒有勝解,就會流轉在三有輪迴之中的道理。
庚一、以空力得涅槃之理分三:一、立空為境之最勝實相 二、明以彼力堪於輪涅進止 三、於彼斷諍而結成
為什麼以修般若空性的力量,就能證得涅槃呢?聖天菩薩首先論述了空是萬法的究竟實相;其次論述了以修般若空性之力量,能出離輪迴,進入涅槃;最後斷除對此的疑問。
辛一、立空為境之最勝實相
非不空觀空,謂我得涅槃,
如來說邪見,不能得涅槃。
頌文直解
從色乃至一切智智之間的一切法,都住於自性的大空。因此並非在抉擇基的見解時,將諸法抉擇為非空,而在修道的時候,以諸法無我而修,以此而說我能得到涅槃。在基的時候,將色等法抉擇為非空性,而在修道時,卻又將色等法的能所二取隱沒在法界中修行,這被如來說為是邪見。以這種與境的實相不相應的邪見,是不可能證得涅槃的。
釋義
有的人心裡對萬法有很強的實有執著,萬法明明是自性空的,但他在抉擇基的見解時,總不敢完全抉擇為離一切戲論的大空,而要自以為是地把部分或者全部抉擇為不空。在修道時,卻又不敢違反般若經論中自性空的引導,依樣畫葫蘆地修行,但是這樣的修行是不可能有成就的。
為什麼呢?因為佛說具有邪見者不可能證得涅槃,要證得涅槃,是要以正見為前提的。見解中對基的實執沒有打破,沒有抉擇為離一切戲論的大空,這樣修的時候,表面上在修空性,實際上還是在實執的邪見指導下修行,這怎麼可能證得究竟大般涅槃呢?
辛二、明以彼力堪於輪涅進止
「堪於輪涅進止」,意思是能進涅槃,能止輪迴,這就是修行般若空性的力量。
何經說世間,彼即說流轉,
何經說勝義,彼即說還滅。
頌文直解
如此的緣故,如來在某些場合,廣說世間的自相和共相。為了遮止無因、一因,以及不相應之非因,從無明、行等順的緣起方式,說了輪迴中流轉的次第。依靠這順的次第,能了達苦諦和集諦。如來在另外的場合,主要詮釋緣起生以自性空的勝義,宣說由此逆次第而還滅,依於此理,將能了達滅諦、道諦。
釋義
佛在經中凡是講到世間的相,詮釋的必然是世間的流轉之理,即是十二緣起支中從無明到行,一直到生、老死的道理。那麼這些詮釋了世間流轉的緣起,是否與能獲得涅槃的自性空無關呢?當然不是的,因為這些緣起的道理,遣除了無因、一因、非因的邪見,完全顯示了緣起必然是自性空的道理。所以緣起生,是了達自性空的方便,而離開了緣起生,是無法了達自性的。
要還滅證得勝義的涅槃,就需要證得般若的自性空。其中,為了證得究竟的大乘涅槃,需要證得一切法的自性空,也就是圓滿的法無我;為了自己出離三界,則需要證得五取蘊的自性空,也就是部分的法無我。沒有證得無我空性,那麼就只能處於輪迴,而不能證得涅槃了。
《般若經》中說:「欲求獲得聲聞菩提者,當學修此般若波羅蜜多;欲求獲得緣覺菩提者,也當學修此般若波羅蜜多;欲求獲得無上菩提者,也當學修此般若波羅蜜多。」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也說:「諸佛及菩薩,聲聞辟支佛,解脫涅槃道,皆從般若得。」本品在接下來的偈頌中也說:「中應遣除我,後遮一切見。」這都說明了不管要證得大乘還是小乘的涅槃,都需要證得圓滿或者部分的自性空。
辛三、於彼斷諍而結成
對於如此殊勝的般若空性法義,有些人聽了之後不能馬上理解,提出了一些疑問,於是聖天菩薩針對他們的疑問進行了下面的回答。
設問:如果一切法都空,那麼精勤修道又有什麼意義呢?
答:
若汝生怖畏,皆非有何為,
若實有所作,此法非能滅。
難詞釋義
此法:即空性法。
頌文直解
如果想,外及內的諸法都不存在的話,那麼修道有什麼用呢?因此你對自性空產生了怖畏。但是如果作、所作之業、作者以自性有的話,那麼即使是此甚深空性法,也不能成為能滅之對治法。
釋義
實執串習非常深的人,認為萬法是以自性真實存在的,然後通過真實的修道,獲得自性存在的涅槃。他們覺得,如果萬法都沒有自性的話,那麼實際不存在的修行能有什麼作用呢?這樣就對自性空產生了怖畏。聖天菩薩回答說,如果萬法真的以自性存在,那麼以自性存在的法,是不可能被滅除的,這樣再怎麼用空性法來修行,也不可能滅除自性存在的苦與集了,這反而才是會讓人怖畏的地方。
而正因為萬法是沒有自性的,而僅是眾生的妄想執著增益出來的,所以才有被斷除的可能性。彌勒菩薩在《現觀莊嚴論》中說:「此中無所遣,亦無少可立,於正性正觀,正見而解脫。」在以前講過的《寶性論》,以及在密續《三布扎》中,也有一模一樣的這個偈頌。整個基道果的要點都包含在這個偈頌裡了,以前我們也特別喜歡背這個偈頌。就是說,在空性法中,沒有可以遣除的世俗輪迴法,也沒有可以安立的勝義涅槃法。對勝義無自性的法性進行真實的觀察,就可以獲得遠離增減二邊的正見,依照這樣的無自性正見修行,便能現見真實義、解脫二障,成就正等覺的佛果。
下面聖天菩薩進一步指出,如果有人貪執空性法,卻不喜歡世俗顯現中的苦與集,這樣是不可能趣入涅槃的。
若汝貪自品,不喜他品者,
不能趣涅槃,二行不寂滅。
頌文直解
如果不是自性空,而以具實執的世間識衡量,就會貪執自方,而排斥不相應的他方,這樣就不能趣入涅槃。因為以貪嗔這二種行,是不可能證得寂滅的涅槃果位的。
釋義
從世俗的顯現這方面來說,雖然眾生因為迷亂,可以在世俗中見到各種顯現,但對它們產生嗔心,以及對勝義法產生貪心,都是無法趣入勝義涅槃的。因為一方面來說,無論世俗中的苦、集,還是勝義的寂滅,都是沒有自性的,對它們產生貪嗔之心,就違背了它們無自性的實相。從另一方面來說,貪嗔本來就是導致輪迴的煩惱集,這是輪迴的因,而不是涅槃的因。所以想要證得涅槃,就需要具有萬法在究竟上是平等的正見。
無作得涅槃,有作招後有,
涅槃無礙念,易得餘非易。
難詞釋義
作:遮立、取捨的意思。
頌文直解
因此,甚深法性中沒有遮遣與建立之義,即是以無作如實證悟而得涅槃,而以有作,即有取捨之所緣,將招致輪迴的後有。因此,若沒有四邊所緣的礙念,涅槃將容易證得,相反的話,涅槃將不容易證得。
釋義
萬法都沒有自性,所以在甚深的法性中就沒有要遮遣掉的,也沒有需要重新建立起來的。因此無作是符合實相的,有作是違背實相的。而有情的種種勞作,要麼是在遣除,要麼就是在建立,所以以有作的方式,只能產生輪迴的後有,只有以無作,才能證得涅槃。
以上講了以修行空性之力能獲得涅槃,下面要講的是對空性的力量沒有勝解的過患。
庚二、於彼無勝解則流轉三有之理
「彼」就是空性之力,對此沒有勝解的話,就會流轉三有。下面聖天菩薩解釋這個道理。
設問:如果無作將能獲得涅槃,那麼為什麼還要在前幾品宣說無常等修法呢,這不是有作了嗎?
答:
誰不厭三有,彼豈敬寂滅,
如於自家室,難出此三有。
頌文直解
如果有人對三有輪迴不厭離的話,他怎麼會敬重從輪迴中解脫的涅槃呢?譬如,對小小的家也以貪著而難以斷除的話,就更難出離此三有輪迴了。
釋義
前面的斷除常、樂、淨、我等的法,雖然是有作,但對於執著深重的眾生來說,卻是必要的。因為按照這些方法修行,能夠徹底厭離輪迴,為能進入方便生的勝義實相作好準備。
真正的勝義實相中是無作的,確實不需要有前面斷除常、樂、淨、我等的修法。但是凡夫充滿了常、樂、淨、我等的執著,如果不放下這些粗的執著,就更不可能放下更深、更細的執著了,就像對自己的小家都放不下,對三有輪迴那就更不想出離了,這樣就不可能修好方便生的勝義修法。所以這些有作的方便修法,就是修方便生的勝義修法的前行,這是完全應理的。
有為苦所逼,現見求自死,
時彼愚癡故,不能趣勝道。
頌文直解
有的人被苦所逼,可以現見到他們去自殺。這些人因為不知道取捨,極為愚癡的緣故,不能趣入殊勝的解脫道中。
釋義
有些人忍受不了病痛、貧窮等的折磨,就去自殺,他們以為自殺了後,病痛與貧窮就都永遠消失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些苦因是不可能靠自殺來消除的,因此苦果必然還將產生。
在遭受病痛、貧窮等苦難時,不應該逃避,而應該了知這些苦難自性本空,因此在內心不產生遣除這些苦難的心,也沒有對財富、健康等的追求,安住於苦難自性空之中,這樣才是有智慧的行為,才能夠趣入到殊勝的解脫道中。
《中觀四百論》第39課影片網址:http://youtu.be/Tkay1f_rxw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