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樓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
日治時期的台獨主張
1928年在上海成立的「台灣共產黨」,台共成立之目的,即明確指引出,藉由革命行動,推翻日本對台的殖民統治。
在台共政治大綱中,就公然提出「台灣人民獨立萬歲」、「建立台灣共和國」的口號,這是日治時期唯一敢公然在島內,提出台獨主張的政治團體,台共的激進台獨主張,採取暴力手段與殖民當局對抗,其不見容於當局,而遭到鎮壓解散,也就不足為奇了。
日治時期,不僅台灣島內,有或隱或晦的台獨潛流,在海外台獨的主張,則喊的漫天震響。1920年代,旅居上海的台灣知識份子,彭華英、蔡炳燿等人,明白反對林獻堂的溫和議會路線,主張台灣應與印度、朝鮮、菲律賓等諸弱小民族一樣,努力掙脫殖民地的枷鎖,完成獨立建國的長遠目標。
1932年,林雲連、劉邦漢、鄭鑑洲等寄寓廣州的台灣青年,他們在廣州組織「台灣民主黨」,在該黨的組織大綱中宣示,「本黨根據民族自主的精神,推翻異民族日本帝國主義者的統治,而以建立台灣漢民族的台灣民主國為目的」。
該黨不但主張台獨,且一再強調,台灣有成為一獨立國家的豐厚條件,而且對中國,也相當有裨益。
有趣的是,台灣人民在大陸高喊台獨時,中國的國共兩黨領導人,同樣支持台獨並給予祝福。1927年,國民黨元老戴季陶於黃埔政治部講演<孫中山和台灣>時,說到:「在台灣的中國同胞,被日本壓迫虐待的情形,委實和高麗並無兩樣。
「所以,我們主張台灣民族應該獨立。台灣民族獨立運動,應該採取的路線,是聯合與台灣同一境遇的朝鮮,及我們東方被壓迫民族,對抗壓迫我們的帝國主義」。
至於中共,也始終強烈支持台灣獨立運動,1936年,毛澤東與美國專欄作家史諾(Edgar Snow)提及:「當我們收回中國的失地,達成獨立之後,如果朝鮮人,想要掙脫日本帝國主義的桎梏,我們對他們的獨立鬥爭將加以熱烈的援助。對於台灣也是如此」。
由此可見,毛澤東並不把台灣視為中國的失地,而是等同於朝鮮,支持台灣,將來能獨立成功。
日治時期的台獨思想,有一值得觀察之處,即對中國並不採取敵視態度,島內外種種脫離日本的台獨行動,有些甚至還奠基於對中國的認同之上,且這種認同,非但是漢裔種族文化上之認同,而且還含有政治上的認同。
相對的,中國對台獨亦不排斥,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支持贊同的。
雙方之所以如此,是有些台灣人對祖國仍存有幻想,希冀先以台獨為策略性的過渡,最終,仍希望能回歸中國。
至於中國,在沒有能力幫助台灣,解除日本殖民統治之時,能鼓勵台灣獨立,脫離日本掌控,對中國自然有利,故也樂觀其成。
撰稿者:江燦騰
最後修訂日期:100年07月07日
參考資料:
1 江燦騰、陳正茂,《新台灣史讀本》,台北:東大圖書,2008年。
2 Claude Geoffroy著、黃發典譯,《台灣獨立運動--起源及1945年以後的發展》,台北:前衛,1997年5月初版。
3 Ramon H. Myers,賴澤涵、魏萼,《悲劇的開端:台灣二二八事變》,台北:時報,1993年。
4 王育德,《台灣--苦悶的歷史》,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
5 王育德著,侯榮邦等譯,《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台北:前衛,2002年。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