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命的苦 釋悟因 |
苦,是生命的真實,人間到處有苦。苦,可以把你吞噬,也可以藉苦來用功。 感受生滅,或感受心境的起伏,感受它們的真象,這是佛法安心用功的方法。 然而所有方法的運用,都要先建立在—無常、緣起—正確的知見上。 |
2004 年我在佛教衛視慈悲電視台講「生活中的緣起」,講到人生八苦時,有居士問我:「師父!人生有那麼多苦,我們要如何面對?師父您有苦嗎?可否請師父談談苦的 經歷?」人生很多的苦,倒不是要知道人生之苦的百態,我聽到的是:「師父,您有苦嗎?」不妨我先來談談師父到底有沒有苦。 是 的,一定很多人有疑問:「出家的師父有苦嗎?」出家師父得協助人們消災解厄,還會有苦嗎?其實出家師父一樣有苦。我個人感受的苦,更是很難數算。不說別 的,單說病苦吧。2002年春,我無意中摔了一跤,左手折斷了,很痛,怎麼面對呢?當然是找醫生。手術了兩次,每週跑復健,復健一次、二次……到第十次 時,感覺耐心在磨損。問醫師:「復健要多少次?再十次可以嗎?」他笑笑說:「曠日費時。」因此我常自嘲:「醫院就像修車工廠,身體修理換零件,既費錢又費 時間。」不但考驗耐心,而且手一有問題,身體其他部分,像骨骼、肌肉、神經也跟著起變化。佛法怎麼解釋這些情況?—緣起。還是不離緣起。到現在,我的右手 還能自在使用,卻老覺得少了什麼。我想是因為我總會做比較,比較現在的手跟已經不存在的手。「曠日費時」成了我的公案,大家不妨參一參。 生病當然是苦,也有人說可以身苦心不苦,然而光是身體的病痛,痛起來可是哇拉哇拉的,無法作主,也不能拒絕,這是病的苦。生病會引起身的苦、心的苦,或身心二者的苦同時存在。 「吾之大患,唯吾有身。」身體不但會有病苦,也會有老苦。中國有一句成語—老驥伏櫪,把老苦形容得極為貼切。「驥」是駿馬,曾經馳騁沙場、叱吒風雲,如今只能伏在木欄上遠眺,心遨遊於遼闊的藍天,身體卻不聽使喚。如果牠還盡在懊惱抱怨,你說怎麼幫助牠? 除了上述的個人、生理、心理的病和老,人也是社會性的。環境的快速變遷,牽引我們面臨各種挑戰、抉擇,或種種生離死別、愛恨情仇。現在社會上有更多心理、精神方面的問題,還有對真實的錯解的苦,所謂認妄為真,這才是佛法要不斷提撕導正的。 生命之旅是不斷考驗的歷程,苦是生命之旅的真實寫照。
我 曾聽過,有位居士得了帶狀泡疹,那回他才知道生命是這麼脆弱。生命能量突然降得很低,很煩躁、乏力。親戚朋友勸他念佛,就念幾聲佛,好像什麼事都提不起 勁。我問他:「你怎麼克服這段歷程?」他說:「是太太的鼓舞。太太說了一句話:『好的會過去,不好的一樣也會過去。』就是這句話,使我有信心面對病苦和煩 躁的歷程。」真是好同修! 生病、挫折,有親友陪伴、鼓勵,在溫暖的氛圍裡,一起面對,是人生最大的福報,也是面對苦的方法—尋求資源,如親友、團體的支持。但仍是要主角本人安頓,才有可能超越。
病或苦最無助的情況是,脆弱到連最親的親人都束手無策,不知所措。自己也是百般無奈。這時只有直接面對它,再沒有轉圜的餘地了。或者跟它和好、和平共處,看清它的真實,不再害怕恐懼。 曾 經有位癌症末期的居士,他來看我時,全身扭曲,縮成一團。說是一團,絕不過份,雙手抱著膝蓋,頭靠在膝蓋,捲縮著坐在沙發上。他沒辦法吃東西,一吃就痛, 不吃更痛。一個180多公分的男生,瘦到只剩下30幾公斤,簡直不成人形。眼看著病情惡化,痛苦難忍,家裡的人希望我為他說皈依,希望透過皈依,能讓他的 身心安定下來。 剛開始時,他跟我抱怨,說他日夜不停地痛,痛得全身都扭曲一團,雙手抱著膝蓋,整天都是這個樣子。 我問他:「你現在跟我講話,痛不痛?」 他愣了一下,感覺自己的身體,說:「師父!我不痛耶!」 我說:「哦!你現在不痛?真的?」 他說:「真的,我現在不痛。」 我 說:「你現在不痛?你不是一直都在痛嗎?」他猶豫了,左右看看自己的身體,最後篤定地說:「師父!我現在不痛。我真的不痛耶。」他頓了一下,歎了口氣: 「原來我一直恐懼著痛,擔心痛會再度出現。我是在等待著痛的出現!」我點點頭,告訴他:「你說的沒錯!我們常常都在等待痛,並非一直都在痛。」他笑了。 「你現在不痛,你想做些什麼?」他就把腳放下來,身體坐直。他的家人看了都非常驚訝! 他自己也很訝異,一直感謝師父的幫忙。 我微笑著:「我只是讓你回過頭來,去看你自己痛不痛。」 他點點頭:「哦!我現在懂了。」 於是我就教他觀「身受」。觀察身體的感受,看自己什麼時候痛,什麼時候不痛。結果那天坐了三個多小時,他都沒有喊一聲痛。 回去前,那位居士跟我告假:「師父!我要走了。」 我應了一句:「你準備怎麼走?」 他驚了一下,瞪著眼看看我,看看他的家人,許久才慢慢吐出一句話:「其實,我的身體一直燥熱著,我很害怕,我感覺到死亡好像逼近了,但是我不敢想像『我會死,我就要死了。』」 我問他:「那你現在準備怎麼辦?」 剛好那天,他的媽媽、姐姐、太太,還有兩個兒子都在,他看著他們,開始談自己死亡的準備。回去時,他說他不要打嗎啡了,我說:「可以適度地打。」 他回答:「好,真的需要,我再打。我要好好準備這個階段!」 而當他了解到,原來自己並不是一直都在痛時,竟有了碰觸死亡這一課的勇氣。
佛法有很多教導我們面對苦的方法。如受念處觀、緣起觀、無常觀等。 受念處觀 佛 法的受念處觀就是教導我們觀察感受,是直接面對苦的方法之一。事實上「痛」的覺受,並不是一直持續著。像方才所提到的癌末病人,本來一直痛,怎麼一下子痛 都不見了?當我們靜下心來,觀看這些感受時,你會發現它這一剎那存在,下一剎可能並不存在。感受是如此生滅變化,這就是我們的身心真實的情況。如實體驗 它,知道什麼是真實,什麼是幻覺,就會安定下來。 有痛苦不要迴避,一病就算命、問神卜卦,或病急亂投醫,都不是良策。最好先靜下來,看看自己身心的感受。苦有很多層次,看清它的真實,才是面對生命苦迫的解決之道。 緣起觀 有二種感受我們也常常混淆。一是身的感受,一是心的感受。身體的感受,你可以從身上感覺到冷、暖、熱、燥,或者癢、痛、麻、硬……,這是身體的感受。心的感 受如煩躁、不安、鬱悶、挫折、哀傷、孤獨、沮喪。身受和心受二者會互相影響,但不是必然。有些老人家身體一不舒服,就變得很哀怨,覺得所有的人都遺棄他。 而心理健康的人則不如此。因此最好能分辨兩者,不要混淆。如果是心苦,最好維持正常作息,不要影響了身;如果是身體的毛病,身體會苦,心不要苦。這就是智 慧。 緣起觀,就是看相互的因果關係。當然,看到了身受、心受的相互影響,你也會啞然。只有找到真正痛苦的根源,才能找到對症下藥的方法,但至少先學會分辨。 無常觀 有 人說,大限來時手忙腳亂。為什麼手忙腳亂,因為不在自己的預期之內。事實上,生命中有很多事情,都發生得很突然,不在我們預期之內,也很難預作準備,這就 是無常。無常並不只在說死亡的大限,死亡的大限叫一期生死,而事事物物的新陳代謝也是無常,怎麼有停下來不動的事物呢?要勇敢面對自己所遭遇的變化。有病 就接受病,去面對它;人事變化或突然的變故,就冷靜沈著的面對它;社會變遷就面對它;身心生起變化,就回到身心上,觀察自己身心的變化,面對它。 你將逐漸體會到:世間沒有什麼是固定不變的。從自己的身心中,真正驗證到無常,生命觀也產生深刻的變化。病,可以面對;苦,可以面對;死亡,可以面對。當下的情境,當然面對;追憶過去,過去不再回來;期望未來,未來還在計畫書中。生命的彈性,就在遇事能夠面對,處之泰然。 破除幻象 平 時自己可以做一個自我學習,遇到生病、痛苦,不妨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整個心念的起伏,是不是一直處在焦慮、恐懼或者莫名的悲傷中?仔細瞧瞧,這些心念或感 受,它是不斷地生滅、生滅著,你可能會發現到:痛,儘管當時那麼真實,現在已轉變了;苦,仍然相同;而內心的幻象,才是我們堅持苦的主因。 看到自己執取的是幻象,幻象會生滅。沒有覺察這是幻象,幻象會變得愈來愈真實。苦,致使你顛倒夢想,夢想也是真實的。
苦,是生命的真實,人間到處有苦。苦,可以把你吞噬,也可以藉苦來用功。有很多方法可以運用。感受生滅,或是感受心境的起伏,感受它們的真象,這是佛法安心用功的方法。然而所有方法的運用,都要先建立在正確的知見上。 佛法的正確知見,說世間是無常、是緣起的,是條件的相互關係。條件可以改變,但所有改變中,應從觀念先改變。觀念改變,行為就改變。苦或樂,甚至命運,都會改變。你的內心充滿各種可能,有悠遊的空間可以轉圜,如此不管現在如何,未來都是充滿著無限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