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考古團隊在南科園區發現「五千年前第一酷哥」復原亮相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自由時報記者林孟婷/台南報導〕南科園區開發時挖掘出五千年前大坌坑文化遺址的頭骨遺骸,南科分館籌備處與中研院研究團隊合作,將五千年前人類形貌加以推測復原,並暫訂命名為「五千年前第一酷哥」,也是台灣第一具復原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人。
南科分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馬耀基朗表示,考古團隊在南科園區發現大坌坑、牛稠子、大湖、蔦松、西拉雅及漢人等六個不同文化層的先住民遺址,並發現兩千多具文化人遺骸。
籌備處與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臧振華、副研究員李匡悌所率領的研究團隊,將五千年前人類形貌加以推測復原,並暫時命名為「五千年前第一酷哥」。
馬耀基朗指出,「酷哥」屬於大坌坑文化,藉由其頭骨遺骸、運用體質人類的數據加以復原其肌理及皮膚特質。
推測「酷哥」約年紀四十歲上下、身高約為一百六十五公分左右的男性,眉骨較為突出、下巴與額頭之間的距離長度較短等臉部特質,特別的是,「酷哥」的兩顆上顎側門牙及兩顆上顎犬齒皆被拔掉。
馬耀基朗說,大坌坑文化出土、不論男女性的遺骸中發現皆有拔牙紀錄,一般死後落牙,其牙槽會出現空洞,但「酷哥」及其他文化人的牙槽卻是呈現萎縮,推測應是拔牙紀錄,推測有可能與成年禮的習俗有所相關,但還需要再研究探討。
馬耀基朗表示,在泰雅族、布農族口傳故事中,也有拔牙紀念英雄戰士祖先、或與動物有所區別的故事流傳,是否與大坌坑文化有所相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透過復原形塑出五千年前文化人的面貌,未來南科分館開館展示時,將可看到「酷哥」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