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發了不造作的世俗菩提心的人該如何行持呢? 這有一定的過程與方法。剛發菩提心時,最重要的就是在自己家中認真修持。
依照舊噶當派祖師阿底峽尊者的訣竅──七支因果,也即七種修菩提心的方法來修。由第一種修法產生第二種修法,第二種修法產生第三種修法……,前前是後後的因,後後是前前的果;至於甯瑪巴的修法,則是從慈、悲、喜、舍開始起修,這是根據龍欽巴、華智仁波切等甯瑪巴歷代傳承上師所教授的方法而講的,詳細修法在《慧燈之光》中有介紹。例如修慈心就有知母、念恩、報恩三種修法,這三種修法的結果就是菩提心。
從現世的角度來看,孝順的兒女在父母有病時,只要可能,一定會毫不猶豫、誠心誠意地願意替父母承受病痛。例如,如果母親病危被送到醫院,而醫生卻告知兒女們,唯一能救她的方法,就是將病痛轉到兒女身上。在這種情況下,我想很多兒女會願意替母親承受的,理由就是自己身受母親的養育之恩,所以無需修行,也不用旁人勸導,自然而然就會這麼做。當然,那些被父母虐待的兒女可能例外。修持自他相換的先決條件,就在於知母與念恩,於此之後,要發起報恩的心就易如反掌了。
之所以我們現在還無法產生這個決心,其原因就是:一、對所有眾生都曾為自己父母的觀念仍嫌模糊;二、對眾生作自己父母時所給予的恩德,沒有去深刻地憶念。
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這個方法,讓我們可以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地對待所有眾生,心甘情願地代眾生承受痛苦。用這個方法修自他相換,一定會成功;不然,則永不可能做到。
大家都知道,要想成佛,想修大乘佛法,就必須有這樣的菩提心。有些人以為,只要嘴上說說,或者理論上對菩提心有些瞭解就夠了。其實,單憑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