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圖文】漕運,開始於春秋,發展于秦漢,昌盛于唐宋,鼎盛於明清。

您是本帖的第 1535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圖文】漕運,開始於春秋,發展于秦漢,昌盛于唐宋,鼎盛於明清。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文】漕運,開始於春秋,發展于秦漢,昌盛于唐宋,鼎盛於明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漕運,開始於春秋,發展于秦漢,昌盛于唐宋,鼎盛於明清。
水治好,漕運通則國富強。
明清時期在淮安設漕運總督,統籌漕運,主管南糧北調、北鹽南運等事宜。
正門兩側黑底宋體金字楹聯:
地居黃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從心上過;
官做群民主,寬以恩嚴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來。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8/15 上午 08:58:56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中國古代這條南北黃金經濟帶,它是古代世界最長的經濟帶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人工運河,沒有之二,它是蘇伊士運河(長170公里)的10倍。在古代中國的歷史上,其地位與作用絕對不亞於長城。京杭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流經天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和浙江,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千米。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了一條引長江水入淮的運河,稱邗溝,以後在這基礎上不斷向北向南發展。北方的黃河流域自然條件較好,從遠古到西晉期間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一直在北方。從西晉末年至隋唐五代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逐步開始南移,但是在唐「安史之亂」之前,經濟重心還是在北方。直到安史之亂後,經濟重心才開始轉移到南方,從唐之後的五代十國起,南方經濟才開始逐漸超過北方。南宋開始,我國經濟重心轉移到了東南地區,中國已穩定地形成了南方經濟領先於北方的經濟格局,南方最發達的江浙地區長期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此後,歷經元、明、清三代,經濟上南方領先於北方的形勢始終沒有改變。而連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就成為了古代南北經濟重要的經濟紐帶。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從西晉末年到魏晉南北朝,國家處於分裂和戰亂的狀態,這時的京杭大運河南北也無法連通。隨著北方漢族人口不斷的南遷,南方的經濟悄悄地蓬勃發展起來了,隋王朝在天下統一後即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中國古代歷代封建王朝將征自田賦的部分糧食經水路解往京師或其他指定地點的運輸方式稱之為漕運,漕運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與動力供應系統,維持王朝的生命延續。由於古代海運存在海盜、風浪等問題,在漕運史上運河水運是主要首選方案。漢建都長安,每年都將黃河流域所征糧食運往關中。隋朝貫通南北運河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漕運,把南方的糧食運到北方。隋煬帝遷都洛陽後,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並改造南方的邗溝和江南運河,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而洛陽成了運河南北的交匯點。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在十三世紀末元朝定都北京後,為了讓南方的糧食更順暢地運到北京,不再繞道洛陽。先後開挖了「洛州河」和「會通河」,把天津至江蘇清江之間的天然河道和湖泊連接起來,清江以南接邗溝和江南運河,直達杭州。而北京與天津之間,原有運河已廢,又新修「通惠河」。這樣,新的京杭大運河比繞道洛陽的隋唐大運河縮短了900多公里。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開通山東濟寧到東平縣的濟州河,公元1289年,開通東平經由山東壽張西北至山東臨清的會通河,1292年,開通惠河,引北京西邊的昌平諸水入元大都北京,1293年,元代大運河全線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達大都,成為今京杭運河的前身。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是中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價值堪比長城。特別是明清時期,漕運本身越來越商業化。先是漕運過程中私帶貨物,朝廷屢禁不止,轉而主動明確允許漕船北上時可以附帶一定的貨物,漕船南返時允許載客運輸。南方的絲綢、茶葉、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斷運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貨、煤炭、雜品等也不斷由運河南下。漕運等船舶在運河上連綿不斷,清的漕運總督那都是富得流油的官職。沿河各地港口蓬勃發展,沿河港口商人們修建很多會館,如運河山東段聊城港山西和陝西商人就修建有山陝會館,可見兩岸港口之發達。昔日運河重要港口聊城境內的東昌湖就占城區面積的三分之一,此湖就是京杭大運河長期注水的結果,是長江以北著名的水城。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就是走的京杭大運河,不僅欣賞了江南的美景,沿河的美景以及沿河各個密密麻麻大小港口的繁榮,想必也給乾隆大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清時,每年400萬石的漕糧由運河北上,明清的棉花主產區在北方,發達的紡織業在江南,大量的棉花通過運河被運到南方,每年數十萬匹蘇杭織造絲織品則又通過運河運抵京城。杭州、蘇州、揚州、淮安、濟寧、臨清、天津,這些運河邊上的城市,因此成為商品集散地,南北物資商品在沿河各港口交流集散,商業盛衰與運河始終。乾隆年間,蘇州的運河碼頭「各省都會客貨聚集,無物不有,自古稱為天下第一碼頭」。沿河大大小小的港口碼頭因為運河逐漸興盛起來,無論白天晚上都熱鬧異常,燈火通明。運河不僅國家的生命線,運河兩岸更是一條繁榮的經濟帶,在古代世界經濟史上這也是最長的經濟帶,它也直接刺激了明中後期江南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古代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一家在中國元朝住了17年,其中《馬可波羅遊記》中最精華的部分就是對運河兩岸的描述。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3/3/12 下午 09:44:48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3/3/12 上午 09:34:48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3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中國古代漕運空間變動的歷史意義
漕運是關係中國古代王朝興衰的重要因素,漕運的本質在於把經濟重心區域的物質財富輸送到政治中心,因此漕運線是一條連接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區域的紐帶,是王朝權力中心得以生存和運行的物質輸送線和生命線。然而,漕運線路方向一直處於變化之中。秦漢時期,漕運為東西方向,黃河中下游的關中、山東一帶為農業經濟發達之區,漕糧通過黃河、渭河由東向西運抵長安;唐代,朝廷逐漸把漕運重點放在南方,漕運線路也由秦漢時期的東西向呈現出東南、西北向的變動。宋代以後,南方經濟崛起並日益成為王朝依賴的物資供應區,所以唐宋期間,漕運逐漸轉變為東南、西北方向,並由東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運則轉變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唐代以後,政治中心還有一個逐漸東移的趨勢,尤其元明清三代王朝政治中心向東北方向遷移,並從元朝開始確立在更北的區域;而經濟重心則越來越明確地確立於南方,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於是,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呈北南分立的格局長期延續。


漕運線路雖一再變動,但始終指向經濟發達區域。學術界曾從多角度探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問題,其實,漕運的空間變動、漕運線路的指向,應該是考察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一個極好視角。漕運在空間上的不斷變化,直接反映了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區域在空間地域關係上的變動,總體趨勢是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區域分立北南,南糧大量北運。這一變局具有重大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意義。

其一,漕運作為實物賦稅的運輸形式持續存在,始終成為政治中心緊扣、牽絆經濟發達之區的繩索。宋代以後漕運路線雖然仍在變化和調整,但漕糧的徵集地區明確地指向以江南為主的南方地區,不難發現,宋代以後的歷代王朝對於南方已處於經濟上的依賴狀態。其實,唐人杜牧便已稱江淮漕運為「國命」(杜牧:《上宰相求杭州啟》,《文苑英華》卷660);宋人則稱「國家於漕事最重最急」(張方平:《樂全集》卷23《論京師儲軍事》);元人則認為漕糧為「元京軍國之資」(葉子奇:《草木子》卷3《克謹篇》);明清時期的人對漕運的議論甚多,諸如「漕運為國家命脈攸關」,江南為「朝廷之廚」(王宗沐:《條列漕宜四事疏》,《明經世文編》卷343),漕運「為一代之大政」(《清朝續文獻通考》卷75《國用考·漕運》),等等。大量時人的論述證明,宋代以後朝廷對於南方經濟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而漕運的政治意義也不斷地得到強化。漕運線路的空間變動是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區域變動的結果。一方面,漕運連接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另一方面,漕運又使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區域具備分離的條件,能夠分處兩地。所以,漕運是中國古代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區域構成空間關係的重要因素,需要明確的是,這種空間關係乃政治中心對於經濟重心的依賴、索取與牽制,因此漕運實則朝廷伸入富裕之區的觸角,是羈絆調控經濟發達之區的重要手段。


其二,由於漕運長距離運輸的空間特點,各王朝意識到漕運除了供食京師之外尚可發揮其調控與管理基層社會的功能,於是漕運越來越多地運用於社會賑濟、救助等領域。尤其是南漕北運之後,漕運線路趨長,並在更大的空間運行中與途經區域社會發生更深更廣的聯繫。朝廷逐漸認識到漕糧運輸具有的對於地方的調控意義和價值,越來越多地利用漕糧征派、運輸來進行社會制衡,使漕運在經濟功能之外也成為王朝用作區域社會調控的政治手段。大體自宋代開始,朝廷就開始注重將漕運用於解決社會問題,至明清時期對於漕運的利用越來越頻繁、範圍越來越廣泛、賴以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

在有關漕糧管理運用上,宋代是以糴為主,明清時期則以糶為主。朝廷運用集權的優勢,充分發揮漕運的社會功能,對漕運及其相關環節進行調控,將漕糧用於地方軍餉和倉儲、平抑糧價、賑災備荒等方面。明清時期「凡地方有災歉之處,輕則平糶,重則賑濟」,無論是平糶還是賑濟,所需漕糧都是通過截留和撥運兩種方式完成的。尤其是清代政府利用漕糧的實物特性和優勢,頻繁地截留和撥運遠在南方的漕糧。從時間上看,清代漕糧的截留與撥運從康熙年間開始逐漸遞增,至乾隆時期進入高峰狀態,表現出持續性強、規模大、頻率高的特點;從空間上看,截留的漕糧多出自長江中下游各省,受益地區既有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山東、河南等有漕省份,也有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陝西、山西等無漕省份,而直隸地區更是受益的重點地區。清廷充分認識到漕糧資源的社會意義,利用漕運線路所具有的空間優勢與便利條件,充分發揮漕運及其線路的流動意義,在不增加物資、運輸等成本的情況下,廣泛發揮漕運的社會功能,重點解決運河一線、長江中下游、直隸地區等重要區域的經濟與社會問題,兼顧周邊或確需急救的其他區域。漕糧的流動性以及長距離運輸,極大地增強了其機動性、可調節性,一旦地方急需即可奏請轉運,具有快捷、便利、高效的特點,這使得在清代截漕賑濟成為政府調控社會的重要手段。


其三,漕運客觀上引發了區域社會經濟格局的變動,促進了運河經濟帶的產生。所謂的運河經濟帶,主要是指運河水道承載漕糧運輸的同時,溝通巨量的南北物資交流,不斷促發更多的經濟活動與聯繫,連接更多的區域、市鎮、物資、行業與人群,形成一個相對成體系的、流動狀態的、具有發散與輻射作用的經濟帶。因為這個經濟帶的形成與發展是以漕運活動作為先決條件,且漕運本身也成為這個經濟帶的要素,所以,這個經濟帶的諸多問題必須要從漕運的角度去審視。例如,在範圍的考察上,至少應該把長江中下游地區納入這個經濟帶,該地區是明清漕糧的主要征運地區,也因漕運而與運河構成一個整體。

這個經濟帶在明清時期的經濟功能及其輻射意義巨大。明清兩代,南糧北運皆通過大運河完成,運河具備的運輸條件、能力和優勢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能,也正是這種性能促成了運河經濟帶的形成。從隋唐運河的開通,到宋代的廣泛利用,再到元明清時期作為完全意義的漕運線路,運河的社會經濟意義和功能逐漸進入全盛的狀態。運河經濟帶的作用不僅在於溝通南北,更重要的是這個經濟帶成為元明清時期最富活力、最有生機並最具輻射影響力的區域。


總之,自秦至清,漕運線路持續變動,漕運的區域指向隨之變化。這種變化不僅意味著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區域在空間上的地域關係的變動,同時也引發了區域社會經濟的變化;與此同時,漕運越來越多地發揮其社會功能。當然,漕運對於中國古代國家與社會的意義廣泛而持久,但總體而言,其政治意義仍大於經濟意義。

(作者:吳琦 單位: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3/3/12 下午 09:40:06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3/3/12 上午 09:38:49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4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3/4/8 上午 01:12:06

 4   4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