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課
視訊:佛說無量壽經4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QpSU0gsIk&list=UUrgQri5x_n_CPMT4nACjgPQ&index=141
以下以層層較量的方式,顯示國中聖眾身相端正,舉世無雙。首先以貧人跟帝王相比:
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窮乞人在帝王邊,形貌容狀,寧可類乎?阿難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邊,羸陋醜惡,無以為喻,百千萬億不可計倍。所以然者,貧窮乞人,底極斯下,衣不蔽形,食趣支命,飢寒困苦,人理殆盡。
佛對阿難說:比如,世間貧窮的乞丐站在帝王旁邊,他的相貌形態比得上帝王嗎?
阿難回答:假如讓這個乞丐站在帝王身邊,他的身形會顯得非常醜陋,神色極其憔悴,二者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差距豈止百千萬億倍。為什麼呢?因為,貧窮乞丐是最卑微、下劣的人,他破衣爛衫,以殘羹剩飯勉強維生,飽受飢寒困苦,活得簡直不像個人。
為什麼這二者差距如此懸殊?
下面首先講貧人先世無善,故感果貧賤,不及帝王:
皆坐前世不植德本,積財不施,富有益慳,但欲唐得,貪求無厭。不信修善,犯惡山積。如是壽終,財寶消散。苦身聚積,為之憂惱,於己無益,徒為他有。無善可怙,無德可恃,是故死墮惡趣,受此長苦。罪畢得出,生為下賤,愚鄙斯極,示同人類。
阿難說:這都是因為他前世不培福德,積聚財富不肯布施,越富有就越慳貪,只想索取,貪得無厭。由於不相信修善受福,從而肆意造作罪業,因此,犯下的惡行堆積起來比山還高。像這樣,到了生命將盡之時,一生辛苦積累的財富不得不捨棄,連一根針也帶不走。由此內心當中難以割捨,非常憂苦。生平積下的那些財富對自己毫無利益,只能歸別人所有。正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由於沒有修集對後世有益的善法,結果自己在中陰路上沒有善行功德可作依靠,不得不被惡業所牽,直接墮入惡趣,感受極其漫長、難忍的痛苦。等到惡趣受報完畢,再次獲得人身時,也會受罪業餘報的影響,投生為下賤之人,愚癡、卑惡。雖然是人道眾生,其實他過的根本不是人的生活。
下面講帝王宿世修善,故感果善妙,勝過貧人:
所以世間帝王,人中獨尊,皆由宿世積德所致。慈惠博施,仁愛兼濟,履信修善,無所違爭。是以壽終福應,得升善道。上生天上,享茲福樂。積善餘慶,今得為人,乃生王家,自然尊貴。儀容端正,眾所敬事。妙衣珍膳,隨心服御。宿福所追,故能致此。
阿難回答:世間帝王在人中最為尊貴,都是由於他往昔積累很多功德所致。也就是他在過去生中,懷著仁慈、博愛之心,廣泛地救濟、利益大眾,以堅定的信心修持善法,與人和睦相處,從不和人勾心鬥角、爭名奪利。所以到他壽終之時,自然有福報響應,得以投生善趣。升入天界,享受不可計數的福報、快樂。以所積善行餘報所感,再次轉生為人時,就會投生到帝王家中,自然成為人中極尊貴者。他的儀態、相貌端正悅意,為眾人恭敬承事,妙衣美食隨意獲得。這都是由於宿世福業所致,才能感得這些安樂受用。
下面第二層,以帝王跟轉輪王相比:
佛告阿難:汝言是也。計如帝王,雖人中尊貴,形色端正。比之轉輪聖王,甚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
這時佛對阿難說:你說的對。但相比而言,世間帝王雖在人中極其尊貴,相貌端正,神色顯耀,但是讓他站在轉輪聖王身旁,又會顯得非常粗鄙、醜陋,就像乞丐站在帝王身邊那樣。
帝王是一國之君,在國民當中最為尊貴。但轉輪聖王統治整個四天下的人類,在一切人道眾生當中最為尊貴。所以二者的福德差距極大。因此,相比於轉輪聖王,人中帝王也顯得身形醜陋,神色憔悴,現為福薄之相,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下面第三層,以轉輪王相比於忉利天王:
轉輪聖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復醜惡,不得相喻萬億倍也。
世尊又說:雖然轉輪聖王威德之相殊妙莊嚴,在一切人道眾生當中最為第一。但是跟忉利天王相比,又顯得非常醜陋,百千萬億倍也比不了。可見二者差距極其懸殊。
下面第四層,以忉利天王相比於他化自在天王:
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億倍不相類也。
假如讓忉利天王上生到第六天,站在第六天的天王身邊,又是百千億倍也比不上。
下面第五層,以他化自在天王和極樂國中聖眾相比:
設第六天王,比無量壽佛國菩薩聲聞,光顏容色,不相及逮,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如果讓欲界當中,相貌、神色最殊勝、莊嚴的第六天王,站在無量壽佛國土裡的菩薩、聲聞等聖眾身邊,也會顯得黯然失色。在容貌、神色方面,也是百千萬億不可計數倍無法相比。
我們知道,只有一一修集相應的因緣,才能出現相好莊嚴的色身。就菩薩三十二相來說,通常情況下,要在百劫當中修集福德,最快也要經過九十一劫,才能感得妙相莊嚴。而且積百善才成一妙相,也是相當不易。
但是,一生入極樂國土,得到彌陀願海的加被,當即「攝佛功德成自功德」,顯現報得相好。自然具足跟佛同類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好,超出第六天王無數倍。因為三界中的妙相莊嚴都是有漏福業所感,而淨土聖眾的相好,完全以佛願海神力而報得。所以這種相好如佛一般,極為奇特。
像這樣舉一反三,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國中天人在神通、智慧、資具、音樂受用等方方面面都超出三界。就像前面經中所說,極樂國土的音樂,遠遠超勝第六天最美妙的音樂。極樂國土的飲食,在十方世界中最為第一。從神通上說,一生入極樂淨土,頓時報得大乘的廣大神通。比如天眼通,至少能見到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土裡的事。不僅無數倍地超出天人的神通,甚至遠遠超過一般阿羅漢的神通。
《往生論》以「勝過三界道」來顯明極樂國土的清淨總相,也說明極樂世界裡的一切,都不是有漏福業所感的三界福果。就像曇鸞大師所說:極樂國土「出有而有」。也就是它超出三有,同時依彌陀願力而有。所以,無論是國中聖眾的相好、神通、受用的資具,以及蓮花、光明、音聲、妙香等等,全部是不可思議的妙有,超出三界有漏境相。
那麼,怎樣能受用到這「出有而有」的妙境界相呢?其實也很簡單。只要你的心跟彌陀願海相合,一往生極樂世界,立即成就這些不可思議的微妙功德。就好比說,一個窮小子通過自己多年的努力,讀書考取功名,從地方官一層層升遷,歷經周折,最終才能成為皇帝身邊的大臣。但是,這種方式非常艱難,最後能成功的人也非常稀少。如果以另一種方式,也就是你直接生在帝王家,從小就在帝王身邊,長大後立即成為國王。這樣既迅速又穩妥,是最好的路線。
我們求生極樂世界,走的就是這樣一條捷徑。只要你現在對於阿彌陀佛有真實的信心,對於彌陀願海賜予真實利益,有迫切的希求心,這樣你的心跟彌陀願海相通,就能順利生入極樂世界。之後成為阿彌陀佛的法子,你就能自在享用彌陀慈父所賜予的功德法財。頓時出生跟佛同類的相好、神通等等,輕而易舉地成就超出三界天王的無量無數倍的殊勝功德。
下面再次闡明極樂國土依報殊勝。首先總說國中一切衣服飲食等事相和身心,相應化現:
佛告阿難: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瓔珞,繒蓋幢幡,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
佛對阿難說:阿彌陀佛國土裡的天人,受用自在,如意化現。無論是衣服、飲食,供佛的妙花、德香,還是身上裝飾的瓔珞,空中的寶蓋、幢幡,以及微風吹擊寶樹,水流相互撞擊等時,發出的微妙音聲,還有所居住的舍宅、宮殿、樓閣等等,總之這一切五塵受用全部隨聖眾的心,現出相應的形狀、顏色、高低、大小等相。
「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指國中萬物無不「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也就是隨淨土聖眾的心,自然現出與他們相應的形量等等。以舍宅為例,隨著國中天人心中所想,自然顯現出相應的顏色、形狀,高度、廣度。無論希望有多少間,是怎樣的規格、結構,由哪些妙寶所成等等,都能非常恰當地隨心化現。
就好比鏡子裡本身沒有任何形相,隨著鏡前人的身形,就會現出跟他同類的影像,一一恰如其分,沒有絲毫差錯。不會隨著醜陋的人現出端正的像,也不會隨端正的人顯出醜陋的像,不會隨高大的人現矮小像,也不會隨矮小的人現高大像。又好比空谷本身沒有音聲,隨著人們口裡喊出的聲音,就絲毫不差地傳出相應的迴響。想想看,連一面鏡子,一個山谷的反應都這樣恰如其分,更何況阿彌陀佛的妙心呢?
其實,佛心如鏡,眾生心如身,由於眾生心就在佛心當中,無有毫許間隔,所以是如影隨形,如響應聲。你起一個什麼樣的心,頓時就現出相應的形相,也就是以聖眾的心為能感,以彌陀的悲願為所應。所以佛經也常常以他化自在天來譬喻極樂國土受用自然。
《往生論》也以如意寶性比喻極樂國土。也就是彌陀妙心有無礙賜予眾生所願的力量。法身阿彌陀佛恆居於常寂光土,清淨微妙,無一相可得。而每個眾生的心都在佛的真心當中。由於國中天人的心各不相同,所以,隨著四土九品無數往生者所修善業的大小、深淺等,與彌陀願海相合,自然顯現出相應的量。也就是會顯現出各種相應的衣服、飲食、瓔珞、寶蓋、幢幡、妙香、音樂、舍宅、宮殿等等,它們所具的形狀、顏色、大小、數量、體性等等,也是隨心所現,無不恰當。
下面再次闡明極樂國土依報莊嚴,其中就差別顯示殊勝功德。
首先,眾寶隨心現前:
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
國中天人受用的舍宅等事,或者由黃金等一寶所成,或者以黃金和白銀等二寶合成,乃至以無數種妙寶合成。總之,全部隨往生者心中所想,自然化現。
二、寶衣布地:
又以眾寶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踐之而行。
另外,由各種妙寶連綴而成的妙衣,遍布在極樂國土的大地之上,國中天人們全部踩在這些妙衣上行走。
三、寶網羅覆:
無量寶網,彌覆佛土,皆以金縷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莊嚴校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晃曜,盡極嚴麗。
極樂國土的虛空當中,處處具有以無量妙寶交織而成的羅網,整個覆蓋著國土;這些羅網全部以金線、珍珠等百千種不同妙寶所成,奇特微妙,珍貴特異,相交裝飾,具足莊嚴;並且在寶網的東、南、西、北四面都掛有妙寶鈴鐸。整個寶網的光彩色澤閃耀輝映,極為莊嚴奇麗。
《觀經》也說:「諸天寶縵彌覆樹上,眾寶羅網滿虛空中。」各種天寶帳幕周遍地覆蓋在極樂國土的寶樹上,由種種妙寶所成的羅網遍滿虛空當中。
同樣,《往生論》也說:「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即「莊嚴虛空功德成就」。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立誓成就虛空莊嚴。所以果位之時,應著本願,從無漏妙心當中自然流現出無量寶網,遍滿國土整個虛空。
有人想:極樂國土如虛空般廣大無邊,寶網怎麼可能周遍覆蓋呢?
當然,如果寶網是心外物質的體性,就需要很多機器、材料、人工等的因緣來生產,那不必說遍覆無邊無際的虛空,就連在一個小範圍裡完全覆蓋也很困難。但是,極樂國土裡的一切事相,都是佛的妙心所現,其實就是佛的智慧。而佛心遍一切處,所以盡一切處都能顯現。
要知道,極樂國土裡的一切現相,都不是我們分別心所能測度。正所謂「一一莊嚴,全體理性」,極樂國土裡的一切莊嚴事相,全部是彌陀法身妙智所現,是佛地因緣法,是事事無礙的境界。
經中講到「光色晃耀」,即一光當中含有百千種色,一色裡面又出百千種光。如《觀經》所說:「一一寶珠有千光明。一光明八萬四千色」,以及「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紅色光」等等。由於事相即是真如全體,而理體又包含一切,所以「即色即光、即一即多」。也就是說,「一」是以法界為體,所以「一」中含「無量」。「色」也是以法界為體,所以「色」中可以含「光」。「光」也是以法界為體,所以「光」中還可以含「色」、「聲」等等。
就像《觀經》所說:「八種清風從光明出,鼓此樂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意思就是,光中還能出風,風中可以出聲。又講到:「有大光明,化成幢幡無量寶蓋,是寶蓋中,映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也就是光中可以化現色形,一中能夠映現一切。經文還說:「從如意珠王踴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為百寶色鳥。和鳴哀雅。常讚念佛念法念僧。」意思是說,從七寶池裡的如意珠中,能夠放出金色妙光,金光之中又會現出靈鳥,靈鳥還能宣演法音等等。總之,國土裡的一切事相無不是法界全體,而法界之中本來沒有色、香、依、正、一、多等的自性,所以事與事之間融通無礙。
但是,在我們分別心前,卻成了事和事之間互相隔絕而不融通。比如,我們會認為是「一」就不是「多」,是「多」則不是「一」。或者色不是香、香不是色,依不是正、正不是依等等。這就是互相阻隔,不能融通。
所以,極樂國土的妙相莊嚴,根本不是分別心所能測度的境界。就像《往生論註》所說,如果把帝釋天的工藝大臣帶到極樂世界去觀看,那麼,即使他有一千隻眼睛,也看不透極樂世界一種事物的微妙莊嚴;再怎麼用盡心思,也無法瞭解其中一分。其實,不僅凡夫沒辦法測度,就連阿羅漢、菩薩,都沒辦法衡量極樂國土的微妙境界。正如蕅益大師所說:極樂淨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
所以,寶網「盡極嚴麗」。其中「盡」和「極」都表示最為殊勝,無與倫比。也就是極樂國土裡的萬物,具有無量功德妙用,最為莊嚴奇麗,根本不是語言所能描述,分別心可以衡量的境界。這也正是第二十七願「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的真實體現。
第四、德風吹鼓。
首先講風體調和,遲疾得所:
自然德風,徐起微動。其風調和,不寒不暑,溫涼柔軟,不遲不疾。
極樂國土當中,常有自然功德妙風徐徐吹起。德風協調和順,既不寒冷,也不炎熱,冷暖適度,柔和不硬,不會特別緩慢,也不過於迅疾。
「自然」,指不假功用造作,無須預計安排,一切都從彌陀妙心當中任運流現。或者說是彌陀本願的自然起用。
「德風」,即性德真風,就像《楞嚴經》所說:「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七大,即地、水、火、風、空、見、識,都是如來藏中的種性,所以成佛之時,自然從如來藏中,顯現出性德真風。極樂世界的風,就是阿彌陀佛徹底消除客塵垢染,從離垢真心當中,應善緣而現起的風,因此圓明具德。也可以說它是「風中之精」,因為極樂國土的風,總集了十方世界當中一切風的精妙,自然合會而生,是一切風中最精妙的風。
就像吳譯所說:「亦非世間之風,亦非天上之風,都八方上下眾風中精,自然合會化生耳。」極樂國土的風,不是三界當中天界或者人間以有漏業所感的風。比如,隨著人們的共業,世間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風,有清風、和風,也有狂風、暴風等等。春天,微風和煦,人們會感到舒適、溫和,但是到了冬天,就會出現寒風凜冽的境相,讓人感到痛苦。相比來說,天上的風雖然美妙一些,天人的身體觸到時,能夠出生喜樂,但也只是有漏樂受,是一種以無明為根源,修福業而變現的風。而極樂國土的風,從彌陀妙心當中自然流現, 所以它不寒不熱,調和適中,清涼柔軟,具有無量微妙功德。
具體有哪些功德妙用呢?
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
自然顯現的德風徐徐吹起,吹到種種寶網,以及眾多寶樹之上,發出無量音聲,這些音聲都在宣演妙法,比如宣說苦、空、無常、無我以及諸波羅蜜多法等等。而且,隨著風的吹動,空中自然散發出萬種溫和雅正的功德妙香。國中天人聞到妙香時,內心當中的煩惱及染污習氣,自然寂滅不起。並且,風一觸到身根,頓時得法喜樂、解脫樂等等,就好像比丘得滅盡定所獲得的無漏樂那樣。
我們知道,極樂國土以五塵作佛事,國中天人一觸到微妙五塵,當即得大加持,滅過增德。這裡講到德風以聲塵、香塵、觸塵作佛事的情況。
風鼓妙聲
「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這是以聲塵做佛事。德風徐徐吹動寶樹寶網時,自然演出無量無數的妙法音聲。
所謂「微妙」,《往生論註》說:「出有而有曰微,名能開悟曰妙。」意思是,極樂國土超出三有,但又不偏於枯寂。雖然不是三界所攝,不是世間的行境,但能依於一乘願海,流現出無量的功德莊嚴。並且能夠超越二邊,了悟從容中道。
「微妙法音」,是指從彌陀妙心中現出的清淨音聲,這種音聲跟佛無別,同樣是「一一音中,具一切音」,「佛演一妙音,周聞十方國」。所以,你不要認為彌陀色身為高,水聲、風聲等為低。要知道,國土裡的一切事相都是平等理體,都是彌陀妙心,沒有勝劣高下之別。只是隨眾生心而應現不同事相。
前面也講過,法藏菩薩發願成就自在聞法的功德,現在大願已經成就,所以在極樂國土當中,任何一種音聲都能說法。像是水流撞擊的音聲,會演出無量妙法。白鶴、孔雀等靈鳥發出的音聲,也會演出無量妙法。這裡講到,微風吹動寶網、寶樹所發出的音聲,也同樣演出無量妙法。
因此,國土裡的一切音聲,也可稱為「願力靈籟」。其中「籟」是聲音的意思。人口吹奏簫、塤、笛子等發出的聲音叫做「人籟」,風吹孔穴發出的聲音叫做「地籟」,人心的自動叫做「天籟」。而極樂國土裡的一切音聲,全部從佛的靈明妙心所現,是彌陀本願的自然起用, 所以叫做「願力靈籟」。
風送妙香
「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這是以香氣作佛事。德風吹起,虛空當中自然傳出無量妙香。你的鼻根一聞到香氣,心立即與法相合,煩惱習氣自然不起。
「溫雅德香」,其中,「溫」即溫和,指香氣適合人心,「雅」即雅正,指香氣能使人遠離愛染。「德」即功德,指香氣具足無量功德。而且香的種類無量,同樣是一一香中出無量香。
「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這就說明香也可以「說法」,讓你一聞到就消除垢染,顯發智慧等等。
其實,所謂「說法」,不只是通過語言文字可以說法,以香氣同樣能說法。因為,究竟的「法」就是指你的本心。而極樂國土的妙香,能夠給你指示本心,讓你一聞到就有所覺悟,所以香也在「說法」。
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相對最利,所以此方大多以音聲作佛事。但是在其他國土,就有以色、香、味、觸等作佛事的情況。比如,《維摩詰經》[1]說,眾香國以香作佛事。那裡的人們各自坐在香樹下,聞到妙香時,自然安住戒行,獲得一切德藏三昧,具足所有菩薩功德。極樂世界攝集十方無數佛國的精妙,彌陀本願裡也有以香塵作佛事的大願。所以,在極樂國土當中,風一吹起就能散出無量妙香,使得國中香氣普熏。其實,這妙香就是佛的智慧。所以鼻根一接觸,立即得大加持,心中的塵勞垢習自然止息。
其實,這就是阿彌陀佛的方便波羅蜜多,達到登峰造極的表現。一般來說,要讓心中的煩惱垢習不起相當困難。我們觀察自己就知道,遇到境界時,立即現起各種分別妄動,出現種種邪思妄想,很難遮止煩惱現行。遇到順情的境相,馬上心生貪染,遇到逆情的境相,立即現起嗔恚等等。但是到了極樂國土,就在受用妙欲的同時,就能寂滅煩惱垢染,顯發自性功德。所以,我也常常說,往生是「樂行成佛」,到極樂世界之後,一絲一毫的憂苦也沒有,唯一受用無量喜樂。
這樣就知道,如果不是這麼微妙莊嚴,釋迦如來怎麼會在經中再再稱讚極樂世界呢?如果沒有這麼不可思議的功德力用,十方諸佛又怎麼會高度讚歎,並一致勸導所化眾生發願往生彌陀佛國呢?
所以,我們應當滿懷信心、歡喜心,求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要知道,真正有信願的人最有福氣,因為極樂世界是最好的去處;發願往生是最有智慧的選擇;一往生到那裡,從此就踏上了最快捷的妙道,擁有了最光明的前途。
風觸生樂
「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這是以觸塵作佛事。德風一觸到身體,自然獲得種種安樂,不僅身體調暢適悅,更奇妙的是,風能夠直接加被往生者的心。就像比丘滅盡第六識的心王心所那樣,讓你當即得到如同入滅盡定一樣的無漏覺受。
我們娑婆世界的風,吹到身上時,最多能讓你感到涼爽。但是極樂世界的風能夠作佛事,它具有無量的妙德,具有佛的全分神力。所以,只要你一觸到這微妙德風,當即得大加持。就像第三十九願所說:「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其實,一旦你真正懂了德風的這些微妙功德,那時你必定對於風就是阿彌陀佛深信不疑。不然的話,一般色法的風怎麼可能宣吐無量法音?怎麼能夠隨著聽者的意願自在說法?其實,不必說其他色法的風,就連聖者阿羅漢,以及學道位的菩薩都做不到這一點。而且,一般色法的風即使能夠吹送香氣,但是能讓眾生一切塵勞當即不起嗎?一般色法的風吹到身上時,能讓眾生獲得猶如比丘入滅盡定般的安樂嗎?然而在極樂世界,具有這樣不可思議功德利益的風處處都有,所以到那裡之後,時時處處都能得佛加持。這樣的話,你還會生煩惱,退入小乘,或者退入虛妄分別嗎?
另外,我們現在應當把整個極樂國土匯歸為阿彌陀佛的智慧。這樣之後,一往生就能真正成為彌陀願海攝受的對象,就能成熟願海神力加持入心的因緣。以這個因緣,你的整個身心世界就能完全轉為蓮花化生,轉五濁為五清泰。從此不會墮入輪迴、二乘,以及虛妄分別當中,念念增益菩提善根,登入不退地,一剎那也不會退轉下來。
要知道,極樂世界是事事無礙的法界,一切地、水、火、風、空,色、聲、香、味、觸,無不是妙明真心所現。像這裡所講,國中萬物一多無礙,也就是一風之中具有無量微妙法音,以及無量溫雅德香等等。極樂國土裡的一切事物,都超出了我們分別心所能衡量的範疇。因為我們這個世界裡的事,極樂世界全部沒有,而極樂世界裡的事,我們這個世界全部沒有。所以,以我們的思維、想像,根本沒辦法觸及。就連聲聞、緣覺、菩薩的智慧也沒辦法徹知。它唯一是無上佛果的行境。
通常來說,我們的五根入到悅意的五塵中時,心就會不由自主地生起愛著。如果你遠離五塵,又難免墮於偏枯當中。但是,極樂世界是利用五塵作佛事,所以根本不必遠離妙欲。正所謂「當相即道,即事而真」,你的心就在見色聞聲等的同時,自然會歸於道。既不會散於欲塵,也不會偏於枯寂。
就像前面所講,在寶池中沐浴,德水一觸到身體,就能開神悅體,蕩除心垢。喝進去後,能夠淨除身心上的無量過患,並且能增益菩提善根。受用妙食的時候,也是身心柔軟,無所味著。聽聞妙音的時候,就能自然念佛、念法、念僧等等。
其實,就像《往生論》所說,極樂國土裡的一切莊嚴,像是光明、妙音、德香、甘露、微風等等,都是第一義諦妙境界相,都是佛的智慧,無不圓明具德,並且能夠如意滿足一切眾生的需求。所以,極樂世界的五塵,並不只是外相美好,讓人感到舒心悅意,它的根本要點在於讓你迅速成佛。也就是你在受用五塵,生起喜樂的當下,阿彌陀佛就加持你,讓你真正開悟見性,離障顯德。因此,一往生極樂世界,從此就不再起我和我所的念頭,絕對不會出生煩惱。而且諸根寂靜,合於涅槃理體,畢竟成佛。
從這裡你要體會到,這就是阿彌陀佛多生累劫精勤修行的成果。他通過無量劫的辛勤努力,積聚無量的福慧資糧,來成就這一切。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他的大願也圓滿成就了。所以整個極樂國土就是一大莊嚴海。這裡的一花一香,一水一木,都遠遠超過一切世間萬物。其他三界六道跟極樂世界相比,那實在是太貧乏,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而我們一旦生入極樂世界,當即無數倍地超過帝王、天王等的一切眾生,也超過了二乘行人,甚至從修道進程來看,也超過了按通途教法在三大阿僧祇劫當中修道的菩薩。
你一往生極樂世界,一切不可思議功德自然報得。只要跟彌陀願海相合,得到佛力加持,不必自己修神通,自然開發出極廣大的五神通;不必擔心辯才,往生之後自然辯才無礙。也不必擔心我現在煩惱熾盛,罪業深重,到了極樂世界,進入七寶蓮池,在八功德水裡洗一下,自然蕩除心垢;也不必擔心智慧下劣,那裡的光明、德風、池水等等都會加持你,讓你時時開啟智慧,增益菩提善根。
要知道,單憑自力修行,對於末法時期大多數人來說非常困難。就修寂止來說,以自力修到欲界一心,都沒幾個人能成功。甚至讓心稍微得到輕安都相當困難。更何況是四禪八定,乃至出世間的三昧功德?但是一往生極樂世界,根本不必自己修持,被極樂國土的德風一吹,當下身心調和,自然入定。
所以,只要往生極樂世界,就能很快成就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必定能夠非常迅速地圓成佛道。也因此,普賢菩薩率領華藏海眾,一致導歸極樂淨土,圓成普賢無量行海。同樣,我們瞭解了極樂國土的功德莊嚴後,就應當發起猛利的希求心,決志求生,這樣才能得到這一切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