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樓
(四)
越戰之後,特種部隊由於戰功顯赫,令華府高層極為賞識,在當時一片裁減軍備的聲浪中,美軍的特種作戰部隊包括海軍的「海豹部隊」、陸軍的「綠扁帽」部隊不但沒有減編,反而大幅擴編。「海豹」更增加了近一倍的預算,之後再增編之個專門用來測考自己美軍部隊的「6隊(Team 6)」。不過這個用來對付自己人的部隊,卻得罪了很多握有實權的長官。
越戰後,海豹部隊並沒有就此退出中南半島的叢林,反而更進一步的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合作,分別以武官、顧問等名義訓練當地的軍人對抗共黨游擊隊。
而為了要擴大與其他國家的特戰交流,「海豹部隊」和其他國家的特種部隊,如英國的特種空勤隊(Special Air Service,,SAS)、特種小艇隊(Special Boat Service,SBS)、德國的戰鬥蛙人(KSK)、德國第9邊境防衛隊(GSG9)、法國的憲兵特勤隊(GIGN)等單位進行國際性的聯合訓練演習。
而海豹隊員也在多次的任務競賽中表現相當優異,不過卻從沒拿過第一,這實在讓許多人感到奇怪。事實上,許多來自東歐國家的特種警察部隊,在「定點快速射擊」、「障礙賽」等方面卻展現出極高的專業素質,尤其是在體力方面,許多東歐部隊的全體隊員幾乎都有13分鐘跑完3哩的實力。
由於連序幾年來的交流,讓海豹隊員再次認清基礎訓練的重要,因此到了1988年,海豹部隊的訓練流程再次出現重大的變化,也開始引進許多如中國功夫、韓國跆拳甚至是南非祖魯人慣用的搏擊技巧。
(五)
在海豹部隊進行訓練流程的改變之前,其實美國所有的特種作戰部隊都同時進行任務訓練的總檢討,主要的原因在於,1979年11月4日,伊朗狂熱份子衝進了位於首都德黑蘭的美國大使館,並挾持了美國外交人員和眷屬作為人質之後,美軍竟然沒有一個足以統一作戰指揮的機制,全程指揮特戰兵力進行特戰行動。
幾天之後,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任命一位陸軍中將負責協調各軍種組成一支反恐怖部隊(TAT),其中並定下了「沙漠1號」的人質營救代號。擔任領隊的,正是鼎鼎大名的查爾斯.貝克衛斯上校(Col.Charles Beckwith,他也是美國陸軍三角洲部隊Delta Force的創建者。
海豹部隊在這次任務中,擔任了滲透情蒐的工作,15位海豹弟兄先行潛入德黑蘭,將大使館內的情報傳回TAT作為參考。事後有13人安全回到部隊,2位海豹隊員從此音訊全無。
雖然這次「沙漠1號」行動後來因放棄任務時因飛機相撞而以悲劇收場,但海豹部隊的能力卻再一次地受到了肯定。
在這次任務失敗後2天,美國國防部長又另外籌組了一支以消滅對美國政府、公民的利益造成危害的恐怖組織為目標,跨軍種的聯合特遣隊(Joint Task Force,JTF),由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的搖籃「布拉格堡(Fort Bragg)」的一位准將負責指揮,而他本人則對最高指揮局(NCA)負責。
而海豹部隊更在其中建立了自己的指揮部,負責對抗各種海上的敵方目標,這就是日後的海豹6隊(Team 6)。
基本上6隊和三角洲部隊一樣屬於秘密單位,至今仍未為美國政府正式承認。但6隊第一年的預算總和等於2架F-14戰鬥機的價格。而他們位於維吉尼亞州的訓練基地內部設施也花了美國海軍400萬美金,室外手及步槍靶場與直升機坪也花了310萬美金。
1981年1月,6隊開始正式運作,它的首次驗証任務便是奪回一枚被竊的核彈,整個任務共有56名隊員以高空高開的方式降落至波多黎各以東7哩的Vieques島。
(六)
雖然,一身武藝的海豹部隊隊員總能成功完成任務,達成上級所交付的任務,但是,由於特種作戰這一門課,美國軍人顯然比不過前蘇聯,因此只要是涉及三軍聯合作戰,被列入輔攻兵種的特戰隊,就容易因上級長官的錯誤決策而不能發揮應有的練,甚至會形成不必要的傷亡。1982年的格瑞納達之役及1989年的巴拿馬之戰,就因「上級長官」對特戰部隊保有「就因為敵人正在等著所以才叫你們去」的觀念,造成海豹部隊許多傷亡。
1982年美軍進行了越戰之後第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地點是格瑞那達島。美國政府是以「當地政府已失控,暴力分子橫行街頭,嚴重危及當地美國人民及就學學生的安危。」為藉口,出兵進攻格瑞納達。這場戰爭,美軍一共出動了15萬5千餘人,目標是救援312位當地美國人。
進攻格瑞納達的行動,是由美國陸軍空降特戰部隊打第一波,這支部隊也就是著名的「綠扁帽」部隊。不料就在D-3日,即開戰日前3天,美國國防部一位具有相當發言份量的中校軍官,強烈建議海軍陸戰隊特種偵查排應在開戰日前2天就應進行海岸滲透。
這位中校,正是後來捲入伊朗軍售醜聞的諾斯中校。
由於主導整個作戰計劃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之間也出現軍種及兵種之間的暗鬥,因此在這位諾斯中校一陣慷慨激昂的意見具申後,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當場就讓第一波攻擊重任交給了海軍特種部隊,也就是海豹部隊。
在如此匆促決定下,一支為數35人,原本擔負本土戰備任務的海豹隊員,臨時接到命令前往佛羅里達州基地待命,經過48小時不停的任務講習與推演後,開戰當天,竟然因空軍直升機隊的夜視器材不足,而將海軍這批訓練精良的特戰部隊改由傳統空降跳傘方式進行攻擊。
更糟的是,由於空域管制的問題,空軍運輸機還必須要在目標區上空繞一圈,以「確定制壓目標區防空火力的直升機不會對空降人員形成危害。」
換言之,這等於是告訴地面守軍,「可以抬起頭來把槍清乾淨了,因為我們有部度馬上要跳到你的眼前讓你打!」
由於軍令如山,海豹部隊明知情勢不利,但每個人仍咬緊牙關硬著頭皮上。
到了目標區上空,空軍運輸機依計劃在目標區,也就是機場的上空做一次「4分鐘標準轉彎」,然後便進行800呎低空飛行。
就在運輸機隊進入目標區時,領隊機遭到地面砲火猛烈的射擊,原訂800呎跳傘高度頓時因飛行員閃避動作而更是低到了650呎!但機長仍按下了空投鈕,通知機內的海豹隊員跳出。
不知道跳傘高度已減少到650呎,甚至還在降低中,海豹隊員一個個跳出機外,但終因跳傘高度不足,有3位海豹隊員當場摔死,另有3人摔傷。事後機上的士官長回憶,最後一位跳出的海豹隊員,大概距離地面只有250呎!
不過,畢竟是訓練紮實的部隊,落地的一刻,海豹就將跑道旁的5處機槍陣地飽以M-72反裝甲火箭彈,降落後的17分鐘,海豹完成站領機場北端管制塔台的任務。戰鬥中,海豹隊員只有2人受到輕傷,其中1人還是在任務完成後,不小心被一部趕來馳援的美軍M-151吉普車撞傷的。
這次任務,海豹部隊的傷亡主要跳傘高度不足所致。
但美軍高層顯然沒有記取教訓,因為到了1989年美國以「正義之師(Just Cause)」為代號對巴拿馬諾瑞加政府進行軍事行動中,海豹部隊再次因任務分配不當而在攻擊潘塔貝拉機場時,有4人因陷入雷區及交叉火網而陣亡。
(七)
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之前,也就是聯軍仍在執行「沙漠之盾」行動時,聯軍指揮部在指揮官史瓦茲柯夫的建意下,將出身海豹部隊的傑西.強生上校任命為特種首席作戰參謀。而另一位海軍准將雷.史密斯(Ray Smith)則以直接行動指揮官的身份,專門指揮已進入戰區的海豹部隊。
2月23日凌晨,16名海豹隊員開始執行欺敵任務。他們冒著夜半低溫的海留,乘著兩艘「Fountain-33 speedboat」從沙烏地阿拉伯出發,而後在距科威特海岸15哩處改搭「Zodiac」快艇登陸,並將100多磅的C4炸藥埋藏在海灘上,設定於2小時後引爆。
在安裝完成,全體隊員撤出後,接應船首先駛向海岸接上隊員。24日凌晨1點,海灘上的C4爆炸火光點燃了夜空,接應船並以點50吋口徑機槍開始掃射,船上的海豹隊員也進全力將手邊的子彈打光,製造「砲火猛烈、聯軍準備登陸搶灘」的樣子,試圖引起碉堡內伊拉克守軍的注意。
這次行動,成功誤導了伊軍參謀本部,使他們相信這次攻擊是美軍兩棲登陸的前兆,因此匆忙將2個精銳的裝甲師約300輛戰車從內陸調到距海邊50浬之內,大幅減輕聯軍由南部及迂迴進攻的壓力。
作者: ERIC
來源: 東森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