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入中論自釋34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您是本帖的第 2133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入中論自釋34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解脫之門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20
積分:424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3年9月10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解脫之門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入中論自釋34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第三十四課

視訊:入中論自釋34_法無我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HJC6nHMIcs&list=UUrgQri5x_n_CPMT4nACjgPQ&index=128

要想真正了脫生死,我們首先必須認識生死是怎麼回事。是有真實的生死,我們無法超越?還是我們把本無生死看成是有生死而誤入生死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家需要以智慧仔細觀察。

上堂課抉擇了心無生死,以及由心控制的身體也無生死,全部是緣起生的幻相,了不可得。下面講講「剎那無生死」。

見「那生死」

《佛說阿含正行經》說:「不止生死,如,脆不過於人命。」一剎那就是一次生死,所以人命在呼吸之間。

我們應當認識到「剎那生死」。因為,如果心裡對於諸法的認識很粗,認為有一個個相續的相,這樣對於「生死」,就會有非常強的實有感,不容易產生「無生死」的定解。相反,如果你的心能夠把這些相續的相分成一個個剎那,看到前後剎那的不同。這樣之後,再觀察每一剎那怎麼起現,之後就很容易能夠看到諸法「無生死」。

比如看電影,人們會在銀幕上看到連貫的影像。但實際上,銀幕上的電影,只是放映機在快速、連續地放映一張張膠片而已。這樣你會發現,原來只是每次出現一張圖片,根本沒有連貫的影像。

同樣,身心相續也是剎那生滅的法,也只是一剎那一剎那的幻影。身體剎那即滅,無法延續到下一剎那,心識也是只顯現一剎那,下一剎那就變了。所以,並不是幾十年之後才會死,實際上每一剎那都在變,都在死。這些剎那只是一幕幕幻影,根本得不到。

把這個道理展開來看,不僅自己的身體和心識,包括其他眾生,外在的環境,乃至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小到粒子,大到宇宙中的各種天體,你會發現,任何一種境相,都是剎那生滅的法,只顯現一剎那。這一生一滅,就是一個生死。這樣觀察之後,你原來那種穩定感、恆常感、堅實感自然能夠消除。

那無生死

看到諸法「剎那生死」之後,進一步要了知這「一剎那」也是無生死。

就像剛才說的比喻,銀幕上本來什麼也沒有。放映機、膠片、光束等眾多因緣一聚合,立即現出一剎那幻影。因為這一剎那的影像由諸因緣合成,離開這些因緣根本無法顯現,所以它沒有自體。比如,把銀幕去掉,讓光束打到山崖上,這樣就不會現起先前的影像,只會出現其他形態的像。這樣就知道,銀幕上一剎那的影像只是因緣合成的一個幻影,尋找它根本得不到。

同樣,我們每一剎那的身心,包括每一剎那的內外諸法,全部由眾因緣合成,離開眾因緣根本無法獨立存在。所以每一剎那都是假相,沒有自體可得。

或者以金剛屑因觀察:如果一剎那的顯現有自體,那它作為一個果法,必定有「生」。這樣的話,或者由它自己生自己,或者由它之外的他體法來生它,或者自他共生,或者無因生。只要認為剎那的顯現是實法,就必定落在這四種生當中。我們一般不會認為剎那的顯現法是無因生,也不會認為是自生,或者共生,而是認為由前剎那的他性法而生。所以這裡主要觀察「他生」。

所謂「他生」,指的是這一剎那的顯現法由他之外的法來生他。先看比喻,如果銀幕上這一剎那的影像,從前剎那他性的放映機、膠片、光束等而生,那麼光束等跟影像就成了毫不相關,也就是脫開光束等,應當能夠單獨得到一剎那影像。但實際上,這一剎那的影像跟光束等因緣根本脫不開。離開前剎那的光束等,根本沒有現在剎那的影像。所以它們不是別別無關的「他」,也就不成立「他生」。

同樣,我們每剎那的身心也不是「他生」。就身體來說,我們知道,由前剎那的身體,再加上空氣、溫度、大地等因緣和合,顯現這一剎那的身。如果認為身體等是實法,那就是「他生」。既然是 「他」,也就是前剎那的身和這剎那的身成了各不相同的兩個法,別別無關,就像張三和李四兩個人一樣。這樣一來,由於前後剎那是他體,那就成了前剎那是張三,後剎那變成了李四,每一剎那都變成不同的人,但根本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其實,如果前後剎那是「他」,互不觀待,就根本無法安立「生」。

要說有「生」,也就是以前剎那的身等為因,出生這一剎那的身。這樣的話,絕對不能說前後剎那的身是他性。因為只有前後剎那不是別別無關的「他」,才能互相觀待,才能從前面的身等因緣當中,出生下一剎那的身。

這樣就知道,前面身等因緣和合,後面就現起一剎那身的現相。這裡沒有他生,也同樣不是自生、共生、無因生。也就是根本不成立實有的「生」。因此,每一剎那的顯現都沒有自體可得,都是幻相。一切法都是如此。

像這樣,如果你能夠在「剎那」上,抉擇到諸法無自性,那麼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你就可以放下一切,不再攀緣、逐取。

生活中瞭解「無生死」

瞭解「剎那生死即無生死」後,進一步應當對於自己身邊的一切現相,包括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全部瞭解它們「無生死」。

對此,一定要在自己的心上觀察、抉擇,並且要在最執著的事上下手。也就是說,你要在自己最執著的感情、事業、名聲、財富等事上觀察。如果不知道這些事「無生死」,對它們非常執著,那就會成為沉溺生死最大的因緣。如果瞭解到這上面也沒什麼法生,自然能夠把心放下。之後既不要執取不捨,也不必刻意逃避。

以感情為例。比如兩個人,忽然之間變得非常親密,沒過多久又忽然形同陌路,越來越疏遠,甚至發生很大的矛盾。又比如一對戀人,熱戀的時候難捨難分,愛執不已。分手後曾經的心態蕩然無存,心裡、眼裡全部冷若冰霜。你不要想,曾經的感情去哪兒了?要知道,心識剎那生滅。隨著不同的因緣,內心也會不斷地發生變化。因緣聚合的時候生一種心,因緣變化時,又會現起另外的心。所謂「感情」,也不過是從特定因緣裡現起的幻心,並不是什麼實在的事。愛戀的心來了,也不過是因緣和合忽然生起這種心念,或者說心上起了愛執方面的幻影。那些心沒了,也只是原來的因緣發生變化,不再持續而已。所以,無論怎樣的心,都只是因緣生的幻影,每一剎那都無自性,無生死,除了幻事之外再沒有別的。

其他事業、家庭,包括我們的衣食住行等等一切方面都是如此,只是一剎那的無生幻影。如果你當真了,就會出生各種得失成敗的念頭,就會痛苦不已。像是很多事業心強的人,因為在這上面的執著太重,所以常常失眠。其實這些都沒必要,不過是幻夢中的一個顯現。都是因緣現起的假相。同樣,也不要太當假,不要落在偏枯裡。否則也沒什麼生活的妙趣。

總之,你一定要在觀念上發生變化,要把原先認為「有生死」的見解轉換過來,真正瞭解到一切生死的相都是緣起生的幻事,本無生死。之後就要把這些會歸到自性上,了知性相不二。也就是進一步瞭解,一切生死幻事就像鏡中現的影像一樣,全部由本性而現起,不是脫離本性之外別有自體。

如來藏心無生死

《大寶積經》中,勝鬘夫人說:「世尊依如來藏。」又說:「世尊!生死二法是如來藏,於世俗法名為生死。世尊!死者諸受根滅,生者諸受根起,如來藏者則不生不死。

在世人看來,死亡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因為他們無始以來一直執著身體是「我」,所以一旦死亡來臨,就會認為平生最愛執的「我」徹底沒有了。所以會感到極度的恐慌。

其實,雖然幻軀有生滅相,對於識的結生安立為「生」,對於壽暖識的捨離假名為「死」。但這也只是就現相安立的名言,真正從實相上看,本性沒有任何變異,如來藏心本來不生不滅。

我們前面講到,幻心的生滅、流轉就是生死。其實,如果追溯到幻心的本源,就會發現它的本性不生不死。這個本性就叫做「如來藏」、「真如妙心」,或者「法性」等等。換句話說,幻心的顯現正是從本性如來藏中隨緣而現的妙用,並不是別的事。這樣你就能從根源上瞭解,為什麼本來無生死。一旦你真正瞭解這不生不死的本性,並且最終證到它,就能對生死無所畏懼。

本性不生不滅

我們知道,凡是因緣合成的法,全部受因緣的支配。因緣不斷變化,它就會隨之不斷變化。經過無數次的變化後,最終就會徹底壞滅。既然有生滅變化,就說明只是幻相,不是本性。如果一個法始終不變,那它就決定不會有滅。這個沒有生滅變異等相的法就是本性。

我們現在就要找出這常住不變的本性,真正認識了它,也就瞭解了「無生死」的涵義。

《楞嚴經》裡有這樣一段對話:

匿王問佛:「怎樣才能證知不生不滅的本性呢?」

佛問匿王:「你現在這個肉身,是跟金剛一樣常住不壞,還是會壞滅呢?」

大王回答:「世尊!我現在的肉身最終必定壞滅。」

佛又問:「你的身體現在還沒滅,怎麼知道它最終會滅呢?」

大王回答:「我的肉身是無常法,能明顯地看到,二十歲時的容貌老於十歲時的容貌,三十歲又衰於二十歲,像這樣一年一年都不斷地發生變化;同樣,每個月也在變化;再觀察下去,就發現每天都在變化;詳細思維就知道,每一剎那都在不斷地變化,沒有停止的時候。所以,雖然身體現在還沒現前徹底壞滅的相,但它必定在這剎那遷流當中滅盡。

這樣就知道,會發生變化的法最終必定壞滅。

之後佛又問:「你見到身體遷變不已,就知道最終必定壞滅。那麼你知不知道,身中有不滅的法?」

大王回答:「我確實不知。」

佛說:「我現在開示你不生不滅的本性。你幾歲的時候第一次見恆河水?」

大王回答:「我三歲的時候,母親帶我拜謁耆婆天,那時經過恆河,第一次見到恆河水。」

佛說:「就像你所說,二十歲時的容貌衰於十歲,在這六十年當中,隨著時間的流逝,身體也剎那剎那遷流不息。那麼你三歲時見恆河,相比於十三歲時見恆河,有什麼差別嗎?」

大王回答:「十三歲見恆河跟三歲時見恆河沒有任何差別,到現在六十二歲時見恆河也跟小時候沒有差別。」

佛說:「你現在的容貌比兒時衰老很多,可見身體有老幼之別。那你現在見恆河的『見』,跟兒時見恆河的『見』有老幼之別嗎?」

大王回答:「沒有。」

佛又說:「你的容貌雖然衰老,但能見之性並未衰老。出現老相說明它是變異法,而沒有老相的是不變法。變異法最終必定壞滅,不變法始終無生無滅。」

這樣就知道,這不變的「能見之性」,永不壞滅,無生無死。我們觀察自己也能發現,儘管活了幾十年,身體各方面的相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但是能見的「性」始終沒變。它會隨著各種因緣,起現不同的作用。就像電始終存在,在不同的燈泡上,會表現出強光、弱光、紅光、藍光等各式各樣的相。電比喻性體,發光比喻相用。

有人會說:眼睛瞎了就見不到。但這只是外在的器官壞了,不過是因緣上發生變化,而能見的「性」是不生不滅的,從沒有變異。盲人見到的是黑暗,這還是見,那個能見的「性」並沒有減少。等到眼根等因緣恢復的時候,又能正常見色法。所以,「見」性永遠不壞。就像電始終都在那樣。雖然燈泡壞了,暫時沒辦法照明。但換一個燈泡還會繼續發光。

同樣,能聞的「性」也沒有變化。雖然因緣不同 ,在境相上,音樂聲風聲、雨聲、鳥聲等各不相同,聲音本身也有各種生滅變異。並且隨著不同的境相,也會現起不同的取境之識,耳識也有生滅變異。但是能聞的「性」從來沒變過。它隨著不同的因緣,就會表現出不同的幻事。    

這樣就知道, 雖然境相和取境相的心,都是隨因緣而幻起,而不斷變異。在這上看起來似乎有生死。但實際上,能見、能聞等的「性」始終沒有變化。所以本性沒有生死。

同樣,本性也沒有增減等。比如一個人被截肢了,或者切除三分之一的胃等等,但是他的「性」不會有任何減少。或者身體長胖了,視力提高等等,這樣本性也不會增多。

或者觀察,如果真的有滅,那必定是一滅永滅。比如說如果曾經發生過的事是真的滅了,那應當永遠不會再次出現。但實際上,真正證入法界一心的時候,十方三世的一切現相,一時之間全部現前。其實,一切心境等因緣所生法都是妄相,雖然看上去有生滅,但本性沒有生滅。

總之,你真正認識無生無滅,你就認得了本性。當你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緣生的幻相時,你就會懂得諸法空相。這樣你才知道,應當怎樣在生死當中了生死。所以,空性的見解非常重要。只要心裡生起了真實的瞭解,生死的根就會由此開始鬆動。

善巧用心則能了生死

古語說:「道心唯微,人心唯危。」沒有比人心更危險的事,也沒有比道心更微妙的法。

心的妙用非常大。如果忘失本心,一念顛倒起用,跟無明結合,這樣讓妄心做主,落在妄情當中,以我執用事,就會由此出生無盡的苦患。在面對境界時,如果心參與進去,必定沒辦法了生死。而且,像是疾病、障礙、罪垢、諸魔等等,就治不了、除不了、免不了、退不了。

如果有了般若智慧,也就是識得諸法空性,本不生滅,讓真心做主,這樣一切都能順其自然,再不以私我的執著用事,本性的功德就能現前。也就是在面對境界時,心不參與,這樣你就不會迷失,就有希望了脫生死。

就像《心經》所說:「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具有空性正見的行者,心裡沒有掛礙,這樣就沒有恐怖。如果常常把各種人、事等等掛在心上,心裡就會有掛礙。對於一切事,心都不參與,就沒掛礙。這樣由於沒有特別愛著、貪戀的事,也就沒有擔心失去它們的恐怖,同樣也不會有競爭的焦慮等等。

比如,你對金錢沒耽著,那麼即使所有的人都在為錢拼搏,爭得你死我活,也跟你無關,你的心就能從這裡面脫離出來。也就是說,只要你的心不去參與,再多的境界都跟你無關。只要你的心不被它所牽,在這上面就沒有掛礙、恐怖,就能遠離這些顛倒夢想。

相反,如果你的心參與到這些境相當中。或者說你有各種攀緣、執取的妄心,像是追求名利的心,嚮往愛情的心,喜歡財富的心,或者表現自我的心,好排場、講闊氣的心等等。總之,如果讓這些亂心賊子在你心中作主,那你就是典型的陷在生死裡的凡夫,必定是充滿恐懼,常常感到患得患失,一直沉溺在顛倒妄想當中。

這樣就知道,了脫生死的關鍵在於,遇境界時,心不參與。

心不參與,諸障自除

所謂「心不參與」,就像《大學》所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意思是,面對境相時,心不參與,那麼雖然看著,就跟沒看一樣,雖然聽了,就像沒聽一樣,雖然吃了,但也不曉得是什麼滋味。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做一個無心道人。也就是說,無論遇到怎樣的境緣,你都不要動心,不要在意。只要心不參與,那麼生病也沒關係,障礙都能自然破除,罪業也不起作用,魔障也無法干擾。這樣一來,天大的事都能化為烏有。

如果你的心參與進去,氣亂了,自然生病;見地上透不過去,必定有障礙;執著罪業實有,就無法懺悔清淨;心生貪嗔等,諸魔便會侵入。所以,要把心洗滌乾淨,一切問題自然解決。

一般人遇到麻煩、痛苦時,通常先找別人的過失,認為都是別人對我不好,讓我痛苦等等。其實,正是認為別人不好的心,才讓自己一直陷在痛苦當中。要知道,不動心,不在意,就不會有苦,就能逍遙自在。即使由於過去的業報,身體上有一些苦受,也不會成為障礙。

疾病

《黃帝內經》說:「百病從心生。」妄心一起,氣就亂了,氣一亂,就會生病。只要把心調正,不參與境相而現起妄心,時時讓心泰然,這樣氣自然調順,百病不生。

醫學認為,五臟生五志(驚思怒悲恐),如果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生起的時間太長,或者太強烈,這樣心態不平和,就會引起臟腑氣血功能失調,而導致生病。很明顯,七情都是心上的事,由此引起的疾病也來源於心。心不參與,沒有愛憎情仇、憂悲苦惱等等,疾病自然不生。

醫病關鍵在於醫心。因為發病的源頭是心,所以不需用藥,心轉了,病自然會好。這就是根本的治療方法。而醫心之道,就是用反方面的性情來醫治。比如病從嗔怒而起,那就用慈心來醫。原本由於嗔心熾盛,見人就容易生氣、發怒,結果身體上就出了問題。這種情況只要讓他修慈心,把嗔怒心化掉,那麼身上的病自然會好。或者有很多事想不通,在心裡消化不了,結果就得了胃病。因為心裡消化不了,反映在身體上,原本用來消化的胃也無法消化。這樣只要讓他從道理上想通,心結打開,對於那些想不通、看不慣的事,心裡把它們全部消化掉,胃病也就好了。

另外,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是外感疾病的主要因素。但也要知道,氣隨心而轉。心不安和,氣就化不開,就會生病。所以同樣是醫心,把心調好了,氣也會隨之化掉。

尤其當今時代,很多人的病,明顯由妄心引起。像是忤逆不孝,事業心過重,上網成癮,自我意識太強……這些不好的心態就會導致各種疾病。醫治的時候也要從心上下手。

比如過去逆不孝的人,現在良心發現,變成孝子,那麼過去由不孝引生的病症就會有所好轉。事業心強的老總、名人們都有很多病。就是因為他們一定要競爭,結果心一直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下,身體就會生病。這種情況,只要把競爭心拿掉,病自然會好。

經常上網的人,基本都有「網病」。因為一上網,心就處在非常嚴重的散亂、放逸當中。全身的細胞都處在這個狀態上,相當不正常。這種病症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整個人看上去精神恍惚,魂不守舍。而且,生理上也會發生一系列的病變,像是眼病,腦部神經病,脊椎病,消化不良、氣血紊亂等等。醫治的時候,也是要把心從這種妄動的頻率中轉過來,這樣心不再躁動,恢復平靜、安寧,身體自然恢復健康。

而且,現在的人普遍自我意識太強。在公共場合,一有發言的機會,大家全都搶著講話,唯恐落後。認為我要把握好任何一個顯露自己的機會,要為自己爭取自由權、話語權等等。這樣表現意識太強,心就會處在混亂、不安的狀態,身體也會出現各種病狀。醫治的方法也一樣,看清楚這些事虛假、沒意義的真相,心不參與,自然百病全消。

總之,一切病症從妄心而生,心不執著,不在意,疾病就能痊癒。這樣遇境時心不參與, 疾病自然消除,生死也不難了脫。

障礙

一切在前進的道路上形成阻礙的事,都叫做「障礙」。世間方面,像是家庭裡的障礙,人際交往障礙。修行的時候,也會出現身心各方面的障礙。之所以稱它們為「障礙」,就是因為在見地上透不過去。這樣一來,心不通達,行就無法通暢,就形成了障礙。如果在見地上通達,心不去參與,那無論什麼事現前,只要你的心不動,就不會成為障礙。

比如,美色現前心不動,就不會成為貪障。仇敵現前心不動,也不會成為瞋障。身邊的人再怎麼競爭、攀比,只要心不動,就不會成為競爭障、嫉妒障等等。而且,只要心不波動,別人再怎麼打你、罵你,也不覺得有什麼。總之,心想開了,見地上一通透,一切行為、境遇全部暢通無阻。

相反,如果心想不開,見上通不過,稍有一點事就非常執著,就會引生很大的痛苦。像過去文革時期,很多知識分子被剃了陰陽頭,然後拉去遊街,當眾批鬥。由於有些人特別愛惜面子,尊重所謂的人格、尊嚴。心裡沒辦法接受,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莫大的侮辱,這種屈辱比死還難受,結果就選擇了自殺。如果一個修道的人遇到這種事,他會把這一切看成一場戲,怎麼耍都可以。

其實,只要心不參與,就不會受到傷害。曾經有兩個人,同樣被打幾十大板。其中一個人受了很重的傷。而另一個人,雖然同樣被打,但他卻沒什麼事,照樣走回去。因為他在挨打的時候,一直說:「活該!打得好!」這樣心不動,也不感到身體受了多大的痛苦。

我原來講過北宋時期名宰相富弼的故事[1]。他是參禪開悟的人。別人罵他時,他就像沒聽見一樣。身邊的人告訴他,富弼就說:「恐怕是罵別人吧。」身邊的人又說:「他叫著名字罵呢。」結果富弼說:「天下同名的人很多,不是罵我。」像這樣,心裡開得開,放得下,就沒什麼事。

其實,你只要心不在意,就不會有障礙。即使別人在你頭上倒屎,你也覺得沒什麼。別人再怎麼罵你,你心裡也無所謂。要知道,一個巴掌拍不響。你越是生氣,他罵得就越來勁。你這邊一點也不生氣,別人也會覺得罵得很沒意思。這樣他罵不下去,也就停下了。同樣,你沒那個心,別人誘惑你也沒用,威脅你也沒用,根本拿你沒辦法。這時候你就成了世上不敗的人。因為你征服了自己,也就征服了一切。你能做到在一切時處不動心,一切境界就不成為障礙。

所以,要是沒有心,或者說心不參與,天大的障礙都能消除,再多的冤仇也可以一笑了之。只要你心不在意,所有問題都能化為烏有。如果心很執著,很在意,必定是什麼事也化不了。甚至一件小事都可能在你心裡堵上幾十年。

總之,「沒問題」就是最好的解決問題。心不在意,遇事不動心,不參與,再大的障礙都能消除,了脫生死也會變得很容易。

 



[1]少時,常有詬詈之者。富如不聞。或以告之,富曰:「恐是罵他人耳。」又曰:「明呼公名。」答曰:「天下多有同姓名者,非罵我也。」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10/30 上午 01:33:03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56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