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課
視訊:入中論自釋37_法無我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CnGUYmGns&index=91&list=UUrgQri5x_n_CPMT4nACjgPQ
其實,我們不懂世間的樂並非真樂。這種樂只是跟苦相對,只是從我們心上的習慣比較而來。認為適合我的心,就是樂,一定要求到;不適合我的心,就不樂,務必要遠離。像這樣人心假立、觀待境緣而現的假相,當然不究竟。今天是樂,明天就苦。有了是樂,沒有了又是苦。這已經陷在苦樂的妄執裡了。
在緣起上,既然我們認定「適合我的心才是快樂」,那麼得到它時,我們會感覺一陣滿足,以為真的得到了樂。而相反的方面就是:當我們要失去的時候,會一陣恐慌,會憂慮擔心,會緊張、會焦慮、會患得患失。也因此我們把心中假立的樂執為實有,它就是苦的根源。
假如你不認識這是自己的心假設的,卻非常當真,而且有意識地往裡面鑽,那就被套牢了,這就是作繭自縛。因此《涅槃經》中用功德天和黑暗女一直不離開的比喻來警示我們,樂和苦從沒離開過。
人們都不清楚這樣的苦樂是自己心假立出來的,並不真實。這樣立了某一種顯現是樂,一旦失壞了,心就一定陷於苦惱。所以世俗中的樂和苦是一直相連的。你要想不苦,就不要立什麼樂,不要入那個圈套,你才不受困擾。
就是你不要計執這個是樂,那個是苦,這適合我,那不適合我。像這樣的二邊都要離開。心一點不隨這些苦樂戲論轉,也就超然物外了。這時候本身就是樂,還要求什麼呢?
千千萬萬的人都陷入了心不斷假立苦和假立樂的錯亂當中,天天都是如此。唯一是這一個無明讓我們的心不斷地產生取和捨的衝動。我們始終沒有反省到,這一切其實只是由自己的心立出的,反而成了這內心戲論的受害者。
怎麼識破虛假的樂
比如某一種世間的法,你的心認為它是好,這就是把本來沒有的假相,假立成了一個實在的好的東西。然後你的心自然會發生求取的衝動,而且得到它時會生起虛假的樂。看到:這就像在夢中撿到了黃金,手裡握著黃金感到快樂那樣。無論黃金怎麼好,得到怎麼有實義、怎麼有一種快樂的心,這一切都僅僅是內心的假立而已。所謂樂的戲論就是這樣。
以擁有手機的樂為例,大家這樣觀察自己的心先是怎麼假立的,後來又怎麼讓自己迷失。首先要看到手機只是很多因緣假合出來的,根本沒有自性。也就是除了只是假相之外,得不到什麼真東西。接下來回顧:當初我們的心剛看到手機的時候,心裡在叫:這麼好的東西!太高級了,能隨便拿著打。這時已經把本來沒有的事執成實有了。我們就開始幻想:什麼時候我能擁有一部手機,那該多好!走路可以打,坐車也可以打,隨時隨地可以打,這有多瀟灑!這也只是當時的心做出一個虛假的設立。它一起來時,我們沒認到它是假的,就這麼糊塗過去了。恰恰在這裡,自己入了一個騙局。被騙的因已經在這裡潛伏了,後面就有事情發生。等到手裡握著手機的時候,就出現了歡喜。這就是自我欺騙真正開始了。這樣起歡喜的時候,誰也沒發現它是當初那一念挑起來的假心。但誰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這一念歡喜是假的,而當即空掉呢?反而不斷地隨著它轉,不管在路上打、車上打,都有意地表現成很高興的樣子,這不是自己騙自己嗎?這不是假來假去嗎?當初除了心裡一念分別之外,在手機的假相上沒有什麼樂可得,而自己卻這樣假立了,得到時就認為終於得到了,這樣表現歡喜,也只是心的一個虛假的表態。
現在到了關鍵處了。我們要反思:這樣的樂是自性的樂,還是假立的樂呢?自性的樂指它本身就是樂,如果有了它,就不會成為苦。假立的就是由自己的心假想出來的,沒有什麼實際的樂。看到它只是由自己的心那麼定了一下,做了一個設定,就知道這是假立的。關鍵要看到當時只是一個遍計的心,要找它,什麼也沒有。或者說只是一念那麼認為,什麼也沒有。但我們就在這裡被矇騙了,以致於發生各種各樣的虛假的心情、心態、苦樂感受,其實都是虛假的心。
比如沒有起剛才的那種心的幻相或者認定,那拿到手機就跟拿一塊石頭一樣,沒有這樣那樣的心情和表現。所以那些心全是自己的心做的一種假的表態。如果覺得它非常干擾人,帶著它就跟鎖鏈一樣鎖住自己的心,就覺得是個累贅,哪裡會拿著它歡喜高興呢?這種討厭的心,也是由自己這麼認為而現出來的。我們的心全是這樣假的,要這樣多多地觀察,來看清這整個虛假內心領域裡的真面目。
我們安不了心的原因
這裡的要害處,就是要分清真、妄。只要我們還分不清真、妄,就沒有出頭的日子。我們的心不斷地產生妄想,只要不知道它只是假想,就會不斷地跟著它亂動,這樣怎麼安得了心呢?只要沒看清它是假的,就還會一直想方設法滿它的意願,也就會一直不斷地往外奔波、為它辦事,這樣就永遠沒辦法安心。按這樣發展下去,就算你再過無數輩子,還是沒辦法安心,肯定還是老樣子,還是一個痴迷的追求者。
只有見到這只是妄想,才真的放下了。這個心是假的,沒有要安的對象,就安完心了。我們沒看清心是虛假的,一直聽這個妄心的話,它說要達到什麼標準,我們就按這個想法去做,時時都是做它的奴僕。它說什麼就做什麼,它要什麼就求什麼。它怎麼認為,全相信它的。這就讓我們無數世都在受苦,連一分一秒的安閑也沒有,完全成了無止境的狂奔,實在太累人!看這世上的人,不是一個個被它搞得精疲力竭嗎?不是一個個都在喊苦嗎?累嗎?鬱悶嗎?……大好的天真佛,就這樣在本來沒苦當中,飽受幻苦。
世間無真樂
在這從始至終的過程中,自己被驅使著去追求時一定是苦,在得不到滿足時一定是苦,害怕失去時一定是苦,希望破滅時一定是苦……像這樣不計其數的苦,都是隨自己妄心這樣那樣的假立而湧現出來的。種種世間的樂,只是在顯現一個個假相時生起的錯覺,完全是幻受,沒什麼實際的東西。就像夢裡傻笑那樣,哪是真實的樂呢?
不斷地妄想、求取,會製造出各種各樣的苦。而我們死死地認定幻相的擁有是樂,心就沒辦法不追求。這注定了我們不斷地向外追求,也就不斷地落空,再造出無數的輪迴幻劇。這裡能嘗到的只有各式各樣的苦味,一點真樂也不會有。所以一概是苦,不必幻想還能得什麼樂。
自從我們迷失了本性,認了這一念妄想是真實,那就有了一切禍患的總根子、一切苦的總根子。就是它使得我們沒辦法安心。
大家要這樣反省:我不認得本性,偏要在外面找一個虛假的,這不是苦事嗎?本來沒有法,卻把空花執成真實,然後向著它不斷地攀緣逐取,這不是瘋了嗎?而我自從這樣迷掉之後,陷在這種錯亂裡的一切事,無論是怎麼成功、失敗,如何快樂、悲傷,完全是苦的自性!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迷夢,不斷循環的錯亂運動。而這從因到果之間的一切事,只是妄動、妄現而已,哪有實義呢?
這樣,你能認識到自己的心向外攀緣、追逐假法是一種苦,自己就會一次性全部認定,這當中發生的任何大大小小的事,任何成功、失敗,任何得失、計較,種種的苦樂捨受,完全都是苦。就像心瘋掉以後,心裡的任何執取、感受,無論是傻笑還是嚎哭,或者念念叨叨,全是病全是苦那樣。在正常人看來,無不是苦的樣子。
這樣,只要你生起了法無我,或一切法不可得的定解,就一定會有洞徹世間萬相的眼光,不會再認為世間法裡還會有一點一滴的實義。你時時都要記得現前的處境是在夢裡,你一忘記就又完全被騙走了。大環境裡好像什麼都蒸蒸日上、飛速發展,有各種惹人心醉的高級享受、男歡女愛,或者種種所謂成功的喜悅等等,都是虛誑的假相。這裡的種種執著、追求,都是苦的。人們背離了本性,只在虛假的幻相裡找意義,只為了滿足自心的假相而奔馳。它的結果是繁衍了無窮無盡的輪迴。
煩惱與苦
廣義地解釋,任何一種妄動、逐取都是煩惱,全是不寂靜相,全是苦的。凡是迷失本性而起的妄動、妄現,就用一個「惱」字表示,也就是錯亂了、瘋了、不住本位了。因的狀態叫煩惱,苦的狀況叫苦惱。
這裡要在最細的地方辨認。就是:心妄動以後都是苦,沒妄動才是樂。認識了這一點,大家會懂得真實的樂是不觀待的,不是由心假立出來的。我們要的是永遠不失壞的樂,這就一定是本性的樂、無為的樂。它超出了相對苦樂的範疇,稱它為大樂。用「大」字表示不是心假立出來的樂。
現在要記住:「一念妄動之後的全是苦」。而我們一下子入了夢,但那最初一念的妄動沒能看清,然後就完全迷失在夢境裡了。在這夢裡還可以打各種各樣的妄想,可以在子虛烏有上建立各種意義,分別心就這樣不斷地運作起來,層出不窮地立出很多概念、意義,從心上自然出現一道一道的程序,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心作為編程師,雖然是假的,但一經設立之後,我們就按那樣自己變、自己緣,自己作各種判定、安立。這些做得越來越多時,我們就越來越迷失,認不清生活只是一種假相。原本的真實就一點不明了啦!這幻夢裡的一切,本是自己心的安立,也全都當真了。在這裡面,我們的心把那些苦很重、難以接受的,就叫做苦;把苦受有些減輕的、沒有原先大苦狀態的,就叫它樂。心裡非常沉重、受到禁閉、非常不情願的,就叫它苦;而對適合自己心意的、心裡舒服的、很歡喜的,就安立它是樂。
這就到關鍵點上了。大家要看清,剛才說的都是那個迷夢裡的事,因為這只是在對著種種假相時,自己的心做這樣的設立,連那個心都是假的,所以它設立的並不是真正的樂。而在這裡妄動追求,也不會帶給我們真正的安心。因為從源頭上這已經是不安定的動亂了!如果對這最初一點看不透,這一念迷進去之後,我們就陷入了世間的緣起鏈。就是一念無明而入了行的衝動,也就有識、有名色等等,虛假的十二緣起就虛假地運轉了,它讓我們一再地沉迷。
講到這裡,希望大家在這個問題上反覆觀察。它的重要性超過了世間一切學問。如果你是有智慧的人,能對這最初的妄動看透徹,這裡的事不必多說,當然全是迷亂、全是苦、全是輪轉。如果不懂這一點,那要完全看破、放下就很難。
正因為不懂這個錯亂緣起,人們就很難看清世間快樂的真相。因為我們就只認識苦苦,像是世間的成功、種種令人心醉的事、種種快樂享受、種種欲望的滿足,我們會很難認同這些是苦。就是因為我們不懂這一切是錯亂中的事,就像瘋子不覺得自己瘋了那樣。世人不明白這種錯亂是苦,偏偏以苦為樂,每一種希望都以失望告終。因為你把假的當成真的來追求,怎麼可能如你的願呢?可憐的是,天下的眾生包括小螞蟻、小蚊蟲在內,天天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樂,為此發出了無數的行動。但如果沒把這個樂搞清,就一直把樂建立在虛假的名利、愛情和感官享受上。這是一個總的、根源上的錯誤。如果我們還在按這條路走下去,那決定只有飽嘗苦了,不必異想天開,認為這裡還可能有一點真實受用。
這樣講解之後,大家會意識到這個問題太大了。它困惑了我們無量世。自從我們迷失本性之後,就把虛幻妄相的擁有當作是樂,這本身是一個大謬論。這裡一定要好好想一想,這是發生無數錯亂的總根子。再不抉擇清楚,就還會讓我們無數次地妄動。既然是虛假的,怎麼能擁有?既然還在向外逐取假相,怎麼能安心?既然自陷錯亂,哪是真安樂?想用執取假相的方式來求得安心,完全是南轅北轍。我們被心騙了!
佛來世上,就是讓人覺悟到什麼是究竟的安心法。因為世上的人求安心,走的都是苦的路。我們人都在求滿足、求安心,到底達到什麼標準才安心?要知道,希望者還是我的心,不是別人。安不安,全看我的心怎麼認為。心裡覺得滿意,就可以。心不滿意,就是還不行,還要求到那個標準,非要達到那個標準,心裡才滿意。所以,根本不是由外在來定,而是由你的心來定。比如賺錢,賺到一千塊,你就安了嗎?這只能由你的心來定,你的心認為一千塊夠了,就夠了;你的心認為一千塊太少,一萬塊還不夠,那也是你的心認為的。
實際上你的吃穿住行、名譽地位,方方面面全是你的心認為怎麼可以,就可以了。你要認為還不行,就還不行。沒有別人在立,只是你的心在立。這就是自心「假立」的意思呀!還不懂嗎?你的心認為這還不夠,它就驅使著你追求更高、更多、更好的。結果你就被這個心騙掉了,其實這個心只是個虛假的想法而已。而全世界的人都被它騙掉了。不是被別人騙掉了,是被自己騙掉了,騙得夠慘的了!
剛才這些道理,大家要反覆地觀察,看看是不是這樣。這裡沒什麼固定的事,你認為好就好,認為不好就不好,認為行也就行,認為不行也就不行。全是自己的心假定的。要看清這裡的假想、假立,這裡的事件全是假的,這裡的經歷全是虛假的想、虛假的行、虛假的受。
它只是我們心裡的一念假想,但又坐在我們內心的指揮中心。它是很有性格的,無始以來養成了種種的性格,就只是一系列的實執、愛憎。它會有各種各樣的評價、宣言,有各種各樣的心理態度,也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號令。它說夠了,就算夠了。它說還不夠,就還不夠。它說現在暫時還行吧!就表示它還沒徹底滿意,還沒達到它的理想。一看到別人有更新、更好的,它馬上就眼紅,說不行,我還要更新、更好。這裡一定要看透,一直是它在奴役你呀,使你像奴隸一樣為它辦事,所以人都很苦的!
無論哪種標準,都只是我們的心假立的。比如一些現代女性,她看了很多愛情小說、很多浪漫的愛情電影等,她的心假想一定要達到這種標準才行,結果現實中沒這個標準,她就永遠成不了家。人都看不懂自己的心,不知道這一念心設定的全是假的,就放不下這設定的要求。
這世上的事到底要達到什麼標準,才能使人心滿足?社會學家也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將來還會繼續討論。到底到什麼標準,才能使人的心滿足,其實這本來沒定義的,因為全是由自己的心假定的。無論怎麼成功、怎麼享受,你的心都可以不滿足。只要它不滿足,就還要像奴僕一樣為它服務。
就像頂生王,已經成了轉輪王還不過癮,還想到天界去發展。到了天上,已經跟帝釋天平起平坐還不滿足。覺得兩個人當皇帝,總不如一個人當好。
所以,世上的事是沒底的。你要看破它的話,其實就只是一念心的假想,但世上的人沒智慧,看不懂這一點,怎麼說也放不下。如果徹底看見這一念假想心的虛妄,心就轉得過來。這裡要的是把自己的心全盤看破,把以往隨妄心做出的一切行為全部看破,一直要看到這僅僅是一種迷幻,什麼也沒有為止。只要對這一念假立的妄心看破了,在這個總根子上破掉了,那一切問題就頓時沒有了。就會發覺原來只是自己的一個妄想,這樣聽任它,怎麼能安心呢?看到一切只是個假的,也就安了,沒事了。
世間策略的錯誤
怎樣尋求離苦得樂?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也是一切眾生界永恆的主題。千百年來,多少仁人智士都關注這個問題,都想為人類提供一個方法。但議論紛紛,終究得不到一個究竟。如果你能認得一念無明的妄動是苦,你就知道這一切議論沒有什麼意思。無論召開多少次會議,聚集多少專家,研究這方案、那方案,問題是這一切方案本身對樂的定義已經錯了,然後在這個定義下提供的各種策略,一概都是錯誤。這是千篇一律的錯誤邏輯,先以自己的心立出一個樂的標準,再說出追求到它的方法,之後鼓起人的幹勁,去更多、更好、更快地擁有他的所愛。根源上這是以假為真、捕風捉影,當然求樂的結果是深陷苦海。
懂了根本,再觀察差別
世上的人奔波一世,無非想求個安心的路子。愚痴的人都迷失在各種細節裡。智者先在根本上認識了心的體性,這上面的千差萬別就都知道了。比如聽到一句話說「這是心假立的」,他就全明白了,無非是假立這個那個,分出了千差萬別。其實,在什麼上都是一個理。但一般人要講很多例子,才會逐漸開竅。(所以我鼓勵大家要多討論、多講演、多觀察這些地方。這是大問題,透徹了就有極大的利益。)
現在就來觀察,我們內心是怎麼作的假立,又怎麼讓我們不安心。要觀察到:就是這個「假立」,恰恰是不安心的根源。比如化妝,在你心裡立了一個標準,沒化到那個標準,肯定你不安心。比如只描了左眉,沒描右眉,這時把你拉出去,那會特別恐慌,因為你認為這很難看。或者你的心還沒達到滿意,就還會繼續化,一直化到你滿意為止。這個滿意就是你設立的。像這樣,天天都會不安心,天天都要來一遍化妝。天天都演一次——從不安心到所謂的「安心」。你心上這樣的假立,就成了製造你內心無數恐慌的根源。其實,沒什麼心,才是真安心。
懂了這個例子,各種生活內容都是這樣的。你會全部懂得你的心,你的生活到底在幹些什麼。你會明白為什麼我想達到安心,卻怎麼也無法安心。比如我要達到穿什麼品牌的衣服、裙子、鞋子,戴什麼帽子才安心。哪曉得這就是讓你無數次不安心的根源。如果還執迷不悟,那將繼續無數次恐慌。因為你的心這麼設定了,然後緊執不放,當然一沒達到就恐慌。比如衣服舊一點,款式土一點,或者稍微沒搭配好,你馬上就慌了,必須得整好才能亮相。時時都緊張,一年四季不斷地換衣服,換好了心才安。你已經被吊在這上了,稍微一變,你就必須採取行動來維護,叫你不動也不可能。如果還穿那種過時的衣服,你能安嗎?有點髒、亂、差,你能安嗎?比不上別人時,你能安嗎?想要穿更新、更好的時,你能安嗎?你的心在不斷地假立,這就是造成無數恐慌的根源。
又比如這一世演了做母親的假戲,你開始心裡想:我的孩子天天待在我身邊,我就安心了。你的心這麼假立,就成了無數恐慌的根源。只要這個孩子一有走動,一沒打電話,你的心就慌起來了。他要有個閃失,你簡直就沒辦法過了。或者他出家當和尚,那是一想就哭,認為永遠離開了。一想,心裡就糾結,因為達不到你的標準。你時時想,就時時苦了。
再說,我們要發多少財才安心呢?自己會定一個財富標準。你認為「要達到中等以上的標準,我就安心了」。其實這一念的設定正是不安心的根子。因為你已經被吊在心假立的標準上了,只要還沒達到就不安心,一降下來就有失落的苦。或者看到別人更圓滿,你就眼紅。是這個心的一念假立,讓你用一次又一次的行動來尋求財富,也就為了這虛假的財富奔波一世了。要看到這只是心立出來的,這只是一個分別。你見到這個分別是假的,沒了這心,也就安心了。
應成派的意思就是不立什麼,沒什麼定義,也就超出一切世間心的假立了,心就不安自安。而一認同心的假立,就成了作繭自縛。所以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見到本來沒有事,就樂得快活。不認識這只是妄心,就被騙得團團轉,天天都在做它的奴僕,來滿足它的假立,這樣永遠沒有安樂時,永遠是沒完沒了地營作。
其他的電腦、手機、小車、房子……你的心已經認定這是自己身分的象徵,而且這念心認為自己是很有身分的人,那什麼東西拿出來都得符合這個身分才行。你的心這麼假立你自己,而你又信以為真,這就成了無數不安心的根源。它造成了你從裡到外的一切表現,一切配套設施都必須符合這個身分才行,連一個說話的詞語、表情、姿態,連說一個「OK」的語氣,都一定要符合你這個「上層人士」的標準。這樣你就深深地沉迷在妄想的幻影裡。這裡,除了心的假立操作之外,有什麼真實意義呢?我們就這樣淪落成了一個「假人」,我們就只是在無數戲論裡不斷地做來做去。心什麼時候安過?還有這種種的心,就沒辦法安。看到了本沒有心,就開始安了。
學道是為求究竟
人不是單單只求善知識給自己決定,也應當自己來一個決定。很多人都是依賴,你給我決定就好了嘛。其實自方也要有主動力,自身上的主動力能發得出來,效果就好。
你得自己問問:「我究竟為什麼事來學佛呢?」回答:「我是要為求個究竟,因為這個世上的事不究竟。」就是世上的事得不到個什麼究竟意義,我的人生抓來抓去的時候總是落空,總是在外面去求,求來了還是一場空。這就是我們的心得不到一個安心處。所以,我就要求一個究竟的事,要把這個事情徹底讓它了當,把它給辦完,給它辦到最妥當。沒用的事情全部一筆勾銷,真實的事情就真正求到它。我們有這樣一個心。
這個心是一個很正常的反應。我們的心一直在迷茫當中到處摸索,還是不了當、不落底。因此我們還在尋求。實際上這個好不好呢?它是最初的動機,相當重要。也因為這個動機,我們要求道,求一個徹底的道。
世尊當年示現也是去求道。因為他也是覺得世界上生老病死解決不了。這些世間法求的話不究竟,到頭來還是沒解決問題。所以,他要徹底解決問題,這叫求究竟。所以就是要拋棄世間的事去求道,求道的時候,當時外道諸師各有各的法門,他們有一定境界,他也一個個去修過,他就是很敏銳的意識到這些都不究竟,這是他的高明之處,所以他全部都捨了。他認為這不是道,並沒有心安。不了當的他都不要,他就是要求道的根本。最後見到明星而大悟,這個時候他就見了,真正的徹底了,這就是究竟義。
什麼究竟義呢?就是本性是究竟義。就因為他的那種求,在還沒見到的時候,一直還在困惑當中,在不安定當中。這個心在求道的時候,還沒有回歸本源,就一直在妄動,一直在不安,等到他一見到了本性,就開始歇下了,得真正的休歇了。
最初的時候,你就忘記了自己,在外面不斷地流浪,那是一種往外的流浪。但還是老有一種要回來的心,想找回真實的自己、找到本源,這個叫求道的心。實際上,他還是想徹底地回歸的一個意思。
有這個心就開始在尋覓,你開始為這個而努力,以這種願驅使你去修行,最後回來了,見了本心了,這個是本來的菩提心。這個東西就叫它究竟義。凡是在外面求的全是假的。回來之後,就歸家穩坐、萬事大吉,一切都圓滿,這就叫到達了圓滿。這個到達並不是說原先不圓滿到圓滿,只是回歸,見到本自圓滿。這樣心才能歇下。
你要說有為的道,你永遠製造、製造、生產、生產,搞一個、再搞一個。搞完了之後,你發現還不了當,你發現並沒有求到究竟義。因為它是一個緣生的法、是個假法。這樣追逐的話,終究落空。但是看到了自己的本性,這個時候就真的歇下了。
所謂的學道為的是這件大事,其他無非是幫助你往這兒靠近。所以我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回到本心,我們找回自己。真正找回了才能夠真正地歇下,真正地安心。在找回來之前,一直都是在一種妄動,一種向外的奔馳,一種逐求當中,這種東西就叫流浪。
這樣的話,現在無非是兩件事:一、你要知道客塵是虛假,在這裡面總歸是落空。所以,在這裡你首先就要決定,我外求的任何一切的法,這樣去抓就是錯亂,而且抓不到的,抓完了也是徒勞自苦。世界上的人天天追求,一到了晚上也非常勞累,可是他們一輩子真正求到了什麼呢?什麼也沒求到。所以,你首先要知道,向外逐求是一個錯誤,這叫背覺合塵。這個上面沒有意義可得的。儘管世界上的人怎麼去安立各種意義,自以為有什麼意義,實際上就像狂花、像水月那樣的沒有意義。
第二,你要決定的就是「自性」,就是你的本性它是本來的意義,所以叫它本來義。這個就是究竟義。意思就是,它是本來圓成的無為法,就像金剛一樣從來沒失壞過。這是最大的寶藏。有無量的功能妙用,能做最不可思議的事業。這是最大的意義,最大的富足了。找到這個之後,你就歇下來,沒有什麼要想的了。這樣才能徹底地了手。不然的話,不可能有休歇的時候。不論學到什麼時候,你也還沒有完成。
如何才究竟
剛才就說到了,我們首先問:「什麼是究竟義?」世間上一切一切苦樂的事,像妻財子祿這些終究是不真實,過眼成空、曇花一現。
這還只是在我們面前出現的幻影,實際上我們就在世俗諦裡面去看,它也只是現一個剎那,因為它是緣起的法,不是自身成立的。所以,以緣起力假的顯現一下,往後它沒有理由再現的。所以,它們都是轉瞬即逝,就是空花影現。所以,你就是沒辦法依靠它,你沒辦法保持它,一剎那就沒有了。即使努力地用因緣現前了它,也只現一剎那就沒有了。世俗諦當中,就叫做剎那滅,叫做無常性,叫做沒有而現的虛相。但這還只是世俗諦看一個妄相的問題,如果你勝義諦中看它根本就是不可得的。那麼它就像翳眼,眼睛有眩翳,見一個空花那樣,更加是什麼意義也沒有。
所以,我們現在迷就迷在以為眼前的事是真實,而且能夠抓取到、獲取到它,能夠保持住它,或者以為上面真的有這樣那樣的意義。這就是我們的迷失。因為這一念的迷失,我們的行動完全錯誤了。我們在這個上面起了惑業苦的輪轉。基於一念入迷,認眼前的相為真實,這個就是錯亂的源頭。從這個源頭,發生了各種的惑業苦,這就是錯亂的發展、錯亂的後續,從這裡會輾轉不斷地陷入到錯亂的緣起當中。這種就叫做生滅緣起,或者所謂的流轉的情況。都是基於一念無明而來的。雖然是這樣流轉,真實中並沒有發生過,所以說十二緣起支也是本來沒有的。既然本來沒有無明、行等,那麼什麼無明滅、行滅等等,也只是觀待流轉立出來的,所以還滅也是本來沒有的。意思是,你應該徹底決定真實中沒這些法,它只不過是一個錯覺而已,你尋找它時,是什麼也得不到的。
這樣抉擇來抉擇去,就是說你的心徹底歇下,不要再妄加分別執著。日常雖然在自己心前還會有這些顯現,但是對它的態度,就是儘管現,心裡無動於衷,了不在意。所以只是幻影而已,你心裡對這個不去執著,也不以為它有什麼意義。你已經看穿了它的時候,不是自身認為它有什麼意義。什麼樣的東西都不著這個法見,不認為真有什麼法。
但是也要知道,不是落於斷滅。如果落於斷滅,就是你自己立了一個「無」,而且你有意地住在這個「無」上,顯然你就落入斷邊了。你先前沒有這個想法,認為一切都是有,但是自從說了這個「有」沒有的時候,你自己的心裡又在意了,自己有意識地認一個「無」,那就落於無邊了。意思就是說,剛才雖然說到了沒有,而你的心態上是什麼也不立,不去管有也不去管無,這樣的話才對。那麼對這個事情,你也不要著有,也不要著空。這兩個都是你自己有意識起心這麼認為的。
總而言之,你起心去取著它,只是自己的心在鬧。如果識破了這一點,你的心就不會去搞這個了,什麼法見也不立了。在你自心上不立法見,對方說什麼,你也可以跟著他隨便地說,但是你心裡絲毫不認為面前真有什麼法,不管是佛、是魔、是染、是淨、是這、是那……總之就是不立法見。
這樣的話,你就不會著在虛相上面。一著在上面,你就痴迷了。所以,這是以「無住」為宗,任何處都像水中按皮球一樣,它不會停在任何一點上,這就叫「無住」。那麼這樣在你日常做任何事情時,這就叫妙道,叫中道。他不會傻傻地認為這是實法,也不會有意地偏空,事情來了用一下做一下就完了,不會有意識地粘在上面。
這樣的話,你一念的起心取境就已經迷掉了。那個時候就已經發生了錯亂的妄動。這是由於無始的著相的習性所致。因為你的心常常覺得沒什麼抓的時候,就好像猴子蹦蹦跳一樣,他總得要抓一個什麼。這是一個習氣問題,他還不習慣,因為已經抓了無數世了。不給他抓,他心裡不適應。
就像一個工作慣了的人,你叫他好好休息,他還沒這福氣享受,總得這兒做做、那兒做做,停不下來。幹活的人,幹了一輩子,身體停不下,總得要做個什麼。知識分子總得要看個什麼、研究個什麼,不然就沒辦法過。這就是著境的習氣太強了,一下子停不掉。真的能停下來,也就好了,安穩了。所以,道不是外求什麼。道就是不必求真,只須息妄。你能把妄息掉了,真實是本有的,還求個什麼?沒有什麼外求的。但還沒證到時,我們就往這上走,就假立成「求道」。
所以,我們學佛要決定的就是這兩件事,沒有別的。你一個要知妄,一個要知真。所謂知妄,就是知道「相」是空的。為了讓你趣入這一點,首先針對世俗諦的假相或者錯亂,就要指出常、樂、我、淨都是不對的,讓你的心能夠脫開一些,不是那麼重的執著習氣,你才有希望回歸本性。前面要修加行、修四種厭世心等等,來破除常、樂、我、淨四顛倒心,就是因為你對這世間迷得太深了,所以首先從世俗諦裡面下手。真正來說,就是面前現的相它是個空花,它是不可得的,那麼這樣你就決定了客塵。認定了客塵之後就不妄求,歇下這個妄心。其次要說的就是你的本性,它裡面什麼都圓圓滿滿、現現成成,所以你不必妄求,你要回來。
這樣,這兩個決定了之後,那麼你學佛最初的路線已經端正了,按這條路走下去不會出錯,沒有什麼迂迴曲折。不然的話,跟你隨便說一條路,這裡有一些是錯謬的道,有一些是遠道、緩道、劣道、迂迴的道。錯謬的當然是外道、邪道、各種世間的道。而劣等的就是小乘作意,只為自己求解脫的作意,它就叫劣道。緩慢的道,它就告訴你怎麼樣自身是一個成佛的因,而不是本來成佛。那麼這樣的話,我們通過有為的造作,一步一步把它造出來。這就是慢的道。
首先要決定好道方面的差別,然後直接走到一個究竟的道當中,就能夠一步到位了,而且不會有錯誤,會更簡單。這就是學佛最初要有這個決定,非常重要。
再強調幾句,講法無我總義的時候談的都是大問題,像生死問題、苦樂問題、追求問題,都是關係到我們一生一世,甚至生生世世的生活、修行道路問題,也決定了我們的前程。所以,這個是我們自己的事,是每個人切身的事,並不只是一種學校應付考試,或者只是敷衍了事聽兩下。如果你意識到這個問題很重大的話,就會知道這不得不反覆地研究。不然在這上面一出了錯,那就會出無數的錯,會導致你浪費無數的精力和時間,反而造的都是毫無意義的事。
我的這個講稿你們要多次地看,三遍五遍地看,裡面有很深的意思,你聽一下不一定領會得了。如果你已經懂了,那沒什麼可說。如果你跟我的這個認識還有相當差距,那就要知道這裡面的話是必須你自身反覆地觀察、體會,才能吸收得到,才能變成你自己的見解,每一個都是相當重大的事。
所以這一次,我也是就這個最重要的事,契合到我們人生修行上非常關鍵的問題,也是直接來講的。所以,這裡大家要展開討論,把自己的心力發出來,不斷地去拓開它,不斷地去認識它,這樣你會越辨越明了,越思維越清楚。但是你坐在那裡是不行的,坐在那裡就很難打開。也不要等到以後。其實也沒什麼以後,因為什麼事都是一時的機緣,你錯過這個時機,等到以後再來就相當難了,因為因緣很難積聚啊。
打個比方,我以前講過諸行無常、有漏皆苦,作過非常細緻的抉擇。有些人在這個時候他能跟上,按照這個去觀察體會,細無常、有漏皆苦、行苦、五取蘊苦等等的問題,他就會有相當的通達。再以後我要講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只是一筆帶過,或者只是很簡略地說兩句,不可能再按原來那樣講,因為精力有限。
同樣在這次講法無我的時候,我也是花了很多心血。如果你們能夠仔細地去研究它,把這些問題搞透,那對於你的人生來說,會有極大的幫助。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不能馬虎,如果我不強調的話,大家只是聽聽而已,效果很差。比如說,要好多次,要五次、七次,而你只耳朵稍微聽一下,連百分之五的量也達不到。這樣過去了,始終都是這個樣子,這樣很難開出見解,因為見解開要很多因緣。
什麼叫開?首先肯定是自己糊塗迷惑,一定要在一定因緣下,忽然間就像繩子解開了一樣。你開的時候當時你的心就知道,心就是開的,忽然間就明朗了。當然這個是思慧上的小事情,不值一提。但是我們現在是需要這個。你要不斷地開,不是開一次,這是很多次都開,不斷地開,心裡有一種豁然開解。這樣很多次之後,你的見解就能真正地確立了。
現在我們要有一個真正的學的態度,學什麼?就是學我講的東西,不然你來學什麼呢?種點善根當然也行,但不是這裡正規的要求。所以從現在開始,我也會主動地提出問題。不然的話,大家也沒有辦法,很多時候很被動,自己不能開展。
就像我們今天講的,我給大家提一點問題,大家可以記下來。比如我們要問自己,所謂苦樂的戲論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苦樂都是戲論?我們世俗裡認為是樂的,為什麼佛法裡認為是苦?我們求樂犯了什麼原則上的錯誤?這樣一直錯下去,會導致什麼結果?而且要結合到我自己的人身,就是從這一世來看,我從小到大是怎麼過來的,是怎麼一路迷失掉的?我最初在什麼點上就已經入了迷惑,之後又怎樣不斷地發展?(這思維得越細緻越好。)當前我這個心它是真的嗎,假的嗎?為什麼說它是個假的?我是怎麼被自己的心騙掉的?所謂的「我一直不安心」的根源在哪裡?
我前面已經舉了幾個例子,你應該舉一反三,你可以從自己怎麼讀書、求職、求財、追求享受、情感等等,我這裡是怎麼假立,又怎麼被自己騙掉的?什麼事情只要經過七次,就會有效果。為什麼呢?因為你第一次的時候,它打不開。就跟走路一樣,第一步會走得很笨拙,但是你只要不斷走下去,就熟了。因為現在你對這個事情非常生疏,因為這是你從來沒聽過的事,所以你要多次地觀察、認定它。一旦你有了七次以上的認定,那你的觀念就會開始轉變,開始意識到這裡面有大問題。只有這個見解上一轉,那麼你的行為才可能調整。
所以,現在關鍵就是要竭盡自己的力量來思維觀察,個人的力量不夠,志同道合的幾個人可以聚在一起,互相討論。也就是要通過大眾的力量,把智慧激發出來,把見解開出來,抉擇出來,這相當重要。
這些問題都是最大的問題,所以都需要去討論、去抉擇、去講演。你越是在這些問題上能夠否認掉自己過去的顛倒的見、行為,你就越是進步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