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入中論自釋50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您是本帖的第 1061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入中論自釋50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解脫之門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業餘俠客
文章:320
積分:424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3年9月10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解脫之門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入中論自釋50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第五十課

視訊:入中論自釋50_人無我總義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gdVOkxHb8&index=1&list=PLk4wE4t2Qg8TnToie6dfl2W67cvkWL0_o

這次我們首先學習圭峰大師《都序》裡一段有關四諦法義的指示。這又分成三部分宣講:一、四諦法是明辨染淨差別的法相教;二、認識集諦與苦諦;三、認識道諦與滅諦。

一、四諦法是明辨染淨差別的法相教

二、說斷惑滅苦樂教。說三界不安,皆如火宅之苦,令斷業惑之集,修道證滅。以隨機故,所說法數一向差別,以揀邪正,以辨凡聖,以分欣厭,以明因果。

佛來世間首先宣講四諦法的目的,是要引導眾生區分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差別。也就是說,佛教化眾生首先最關鍵的,就是教導眾生在緣起上區分生死雜染和涅槃清淨的差別,不然眾生就分不清邪正、凡聖,也發不起厭患輪迴、欣求涅槃的心態,不知道如何循著因果的法規來趣入,進而修持解脫道。

說四諦教法,一向都是在辨明雜染和清淨的差別,或者苦和樂的差別,這樣才不至於把世間道跟出世間道混為一談,否則眾生會一直沉溺在各種世間法當中,所以,這是起初必須要做的工作。如果不宣說苦諦,眾生會誤以為樂受、捨受是真實安樂的自性,自然會把得到升天看成究竟,執著這就是得到了涅槃。佛出世以前,眾生沒有聞到四諦法的緣故,不可能以自己的能力辨清世間因果和出世間因果的差別,結果一向以來都無法脫離樂著生死的心態,因此完全不可能進入解脫道。這也是無佛出世期間,眾生全體陷在長劫不斷苦流中的原因。

圭峰大師用四句話來說明辨明法相差別的目的,那就是「以揀邪正」、「以辨凡聖」、「以分欣厭」、「以明因果」。

第一、「揀邪正」,是指辨明內教和外教的差別。只有明了四諦的法義,才知道只有佛說的四諦法是真正的解脫道,一切執著有「我」的宗派,以及所行的道都是邪道,就出世法的內涵來講,他們都無法免離生死輪迴。

第二、「辨凡聖」,是指出凡是人天所攝的因果法都屬於凡,這裡所有的一切並沒有超出苦輪、得到真正的寂靜涅槃,所以依靠外道法或者僅僅依靠人天乘的法絕不可能得到聖果。

第三、「分欣厭」,只有講明了苦、集、滅、道四諦的涵義,才會意識到要對整個三界的法發起厭患之心,唯一希求出世間的寂靜涅槃,沒有四諦教法的指引,眾生在欣厭上最多達到厭惡趣、欣人天的程度。

第四、「明因果」,不宣說四諦法,最多只是了知善惡因果,而不清楚染淨因果。只有講明了四諦,才知道在根本上什麼是苦,什麼是苦因,什麼是樂,什麼是樂因。

這就看出,四諦法一向是在法相上做辨別。經過這番明確地辨認,眾生自然從樂著生死的心態轉成希求解脫的心態,以這個求解脫心來攝持身口意處處出離輪迴的苦因緣,才能真正修持解脫道。也就是說,從此他身口意的一切行為,都被出離心攝持而轉成解脫道的修行。這才知道,為什麼世尊來到世間,首先要在法相上一向地辨明差別。因為這就是解脫道的命根,不這樣宣說,眾生沒一個能得解脫,他不可能以自力瞭解到染淨兩重緣起的差別,這樣,自然會被各種外道邪說所迷惑,或者只是把眼前的一點暫時的樂受、捨受執為究竟。

總之,不懂四諦法的話,完全會陷落在愚癡中。就像今天,即便是佛教徒,一聽到有什麼功效、樂受、暫時的一點感覺,馬上就非常衝動,然後就鑽進去了。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對於四諦的法義根本沒有得到定解,才會執著那些很低淺、很幼稚的東西為真實。

二、認識集諦與苦諦

由三方面產生認識:(一)集諦的起源——無我而執著有我;(二)集諦的繁衍——以執我的心態起惑、造業、感招三界苦果;(三)苦集不斷循環的輪迴相。

(一)集諦的起源——無我而執著有我

說眾生五蘊,都無我主,但是形骸之色,思慮之心。從無始來,因緣力故,念念生滅,相續無窮,如水涓涓,如燈焰焰。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覺,執之為我。

這裡的關鍵是開示無我的真諦,並同時指出,以妄執「我」的心,自然發起各種貪嗔等的煩惱,從而造成身口業行,導致輪迴受生。

「說眾生五蘊,都無我主」,圭峰大師首先明確地指出這裡沒有「我」,一旦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是怎麼以執著「我」,而發起一切業惑之集,感招生死苦報。這也是世尊來世間傳法第一個要說到的重點,一切小乘法的心要就是無我正見,這在小乘教典裡處處都能看到,而任何外道教派對此連一個字也沒說過。所以,只要以無我作為判斷的量尺,就能非常明顯地看出內外教的差別。

這是在說,所謂眾生就是因緣生的五蘊現象。眾生當下執為是「我」的蘊,完全是因緣生的法,也就是,隨著過去的因緣自然就現出了這些蘊相。這裡有多種不同體性的法,而且一剎那就滅掉,又換成新的。在這無數種忽生忽滅的現象裡,並沒有常住、獨一、主宰性的「我」。

「但是形骸之色,思慮之心」,這就是在教眾生,要直下看到,這裡只是一堆形骸的色法,以及思慮的心念。

從無始以來,以因緣力的緣故,念念生滅,相續不已。就像水不斷地流,沒有一剎那能停住,所以這裡沒有固定不變的東西,也因此這上面沒有「我」。

如果有「我」,它瞬間就沒了,又換成了新的,難道是一個新的「我」出現了嗎?你不能把瞬間就消失的法認為是「我」。比如,銀幕上的影像瞬間消失,又不斷地換成新的影像,這就不能把它執為是有主宰的東西,它本身只是因緣做出的,有什麼主宰性呢?但迷惑的眼睛卻把當下的影像執著成有實體,它們能夠以自己的力量來住持,這是完全錯謬的。像這樣,你要看到這種唯一由因緣力變現,沒有任何自主性的東西根本不是「我」。一瞬間它就沒有了,沒有任何自在能住持到第二剎那,怎麼會是「我」呢?如果你認為它是「我」,那它一瞬間就沒有了,難道「我」也沒有了嗎?難道「我」就消失了嗎?或者剎那剎那現起新的現相,你以為是不斷地有多個不同的「我」在現起嗎?或者,那只是在各個空間點上出現的妄相,你認為這些零零散散的相是「我」嗎?

這才知道,它只是因緣現的東西,怎能把幻影認為是「我」呢?這是何其可笑的事。但我們一直寶愛它,認為它神聖不可侵犯,必須時時尊重、愛護、保養、裝飾、恭敬等等。就像一個人,一直把鏡子裡的影像執為是自己,一旦有人說這個影子不好等,他聽了就非常氣惱一樣。一旦你真正明白了,就會覺得十分荒唐可笑,這叫做認影為己,把一種因緣顯現的影像執為是自己。當你真正明白這只是個妄現時,你就知道,原來自己一直執著它是「我」,真是太可笑了。

以前舉過比喻,是說一個人忽然得到一個贗品,但他不認識,就執為是真實的寶貝,後來發現是贗品,不是真的,就覺得幾十年的辛勤保護,各種愛重的心等,全都是白費心思。他是基於一種錯認,才產生了各種錯誤的寶愛心、尊重心,認為它神聖不可侵犯的心、維護的心、裝飾的心等等,但這些都是白費心思,所費的心思其實都是煩惱。明白這一點後,你才知道,自己一向以來認影為己,在這目前的幻影裡,一輩子做過多少的化妝、修飾、表演、展示,又做過多少的維護,維護當下這個影像的尊嚴,方方面面有無數種愛惜的心都花在這上面。總之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有比對「我」更愛惜的了,然而這一切都是白費心機,完全是浪費感情、浪費精力。而小乘修法的關鍵就是人無我的智慧,也就是徹底了達這上面沒有「我」。你一旦真正斷定下來,以後你就不再支持過去那些做法了,也因此你的心能轉得過來,處處住在無我上,這樣才真正進入了解脫道的修持。

解脫道跟三有輪迴的道完全相反。這種相反也只是一念的差別。輪迴的道,就是一念錯認是「我」,因此全世界沒有比「我」更重要的事,也因此,一切心裡的傾向都是維護「我」。這樣的話,對於所有護持「我」的境,會有一種貪著、拉攏的心。對於反方面違害、威脅「我」的境,就會採取排斥、打擊的態度,這就是貪嗔兩種妄動。其他的高舉、卑微,以及展示自我等千差萬別的心態,都是以我執心而出現的,這就叫百千煩惱。

就像這樣,一旦明白我執的具體行相,那麼惑業的集諦是怎麼回事就昭然若揭了。如果對我執運轉的相沒得到確認,那你對於惑業的相也是模糊的,你不會知道業的有漏性和無漏性的差別何在,也不知道寂靜心和煩惱心的差別是什麼。相反,一旦你明白了計執「我」以後,心裡的狀態是怎樣的,是怎麼以我執為中心,而不斷地現起各種煩惱,那你就開始把握集諦的內涵了。你會在自身上認識到,以執我的心是怎麼造集生死的,什麼樣的狀態、行為屬於生死所攝,而必然落在有漏中,是苦性,會感招生死,這些都能全部貫通。並且會認識到,以執我的心,求取某種欲界成果、色界成果、無色界成果,雖然做了布施等的善行,但這些統統被判為有漏業,都只是苦因而已。

所以,只要在根子上不去掉執我的心,就不能入於解脫道,一旦在無我上有了認識,對於輪迴的緣起機制確認了,緊接著就能貫通集諦,並能認識苦諦。也就是認識到,凡是由惑業力所使的一切五蘊的果相都是行苦性,或者說,由於惑業力的緣起,在果位現起的蘊上面,仍然是先前狀態的延續,在當下的蘊裡面,仍然是煩惱種子、苦種子隨逐的狀態。因為沒產生對治,所以全都是現起後有的因,也就是苦因,這就稱為行苦。像這樣,你真正對於從因到果的緣起相有了確認,真正認定果是純粹的苦性,就有了真實的出離心。出離心是反三界愛的,不認識這一點,你對於三界裡的圓滿,就始終有一種無法放捨的愛,反過來說,以明見苦諦而發起的出離意樂,直接與後有愛相違。總之,以出離心和無我慧攝持,能讓自心趣入解脫道。

「從無始來,因緣力故,念念生滅,相續無窮,如水涓涓,如燈焰焰。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覺,執之為我。」

你要一再地看到,這只是緣起生的剎那遷變的相,或者由眾緣而起的各分不同的相,你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比如,河水不斷地流,燈焰不斷地閃現,以同類因緣的力量,念念生滅,相續不已。這時,如果沒有明辨緣起的智慧力,以這種現相太相似、太連綿不斷,導致心產生錯覺,會感覺這是一個不變的東西,並執取它為實體,有主宰性。與此類似,我們無始以來,由於同類因緣的力量,不斷地現起同類的身心現象,感覺好像是一個,而且是常住的。愚癡的凡夫人覺察不到真相,就把它執成是「我」了。

如果你能反過來,以微細的眼睛,看到它瞬間就滅掉的情況,就絕不會認為這是「我」。如果已經精微到,一剎那的時候,就確定地看到它瞬間就滅掉了,然後又忽然現起,又瞬間沒有了,你才知道這裡本來沒有「常」。所以,小乘行者在甚深禪定中見剎那性的緣故,不會認為這裡有「我」。或者以高倍的顯微眼,看到這只是無數個空中的各種塵點的影像,也不會認為這是「我」,就像在高倍顯微鏡下,看到目前的物體只是很多個點,很多的粒子,你就不會執著這是一體的東西一樣。

雖然如此,但由於它變得太密集、太相似,凡夫的第六意識分辨不出,所以把它執為是常住、獨一的蘊,由此起了我執,認為這就是自我。既然認為這是「我」,那麼心上的邏輯就是,萬法裡再沒有比「我」更重要的。這樣最寶愛自我的緣故,隨著不同的境緣,這種妄心就顯得很聰明,很有判斷力,很會安排,其實都叫做惡慧。說薩迦耶見的時候統統標明這是惡慧,也是這個意思。隨後心裡立即做出反應,凡是對「我」好的,就發出一種貪的態度,對「我」不好,那就起嗔的態度,這都是以薩迦耶見惡慧為根本,所出現的一套行為邏輯。在這套行為邏輯裡還可以分,心識稍微粗一點的人,可能會有非常簡單的一些衝動,那些心思細密的人,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表現。但這一切全是妄心系統,全是被我執染污後,出現的各種虛誑的心行。從這裡,你就能判斷整個世間範疇裡的行為規則,這就是集的真諦。

其實,這裡講的就是世間眾生的心行百態,這就好像研究人類的心理學,屬於人類的道德、倫理範疇等心靈方面的事。我們有必要揭示世間範疇裡,人們心理上的問題,因為,當你真正明白了剛才講的道理,你就有了深層的眼光,不會被世間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論調所迷惑。這個世間充滿了偽飾、包裝,各種的邪妄增益把世界描述得非常美好,並由此建立出各式各樣的理論,但這些在根源上都沒看清,所以一切都只是謬論。

凡愚總是掩飾自我,從來不敢揭發最深層的,寶愛自己的自私心理。如果你不能揭穿自己心上的集諦,那你永遠沒辦法進入解脫道,更沒辦法進入大乘道。基於這個道理,很多人外現一種大乘的假相,內在實際是根深蒂固的自私心理。這是什麼緣故呢?就是因為你連集諦的根源——我執,都還不認識,怎麼可能轉變成真正捨己利他的大乘發心呢?從本質上看,你外現的種種行為,其實都是為了利益自己而取悅他人,沒有別的。一切行為最深層的動機就是自私心,寶愛自己,這才是你心中第一位的,只是人們不願意說,不願意揭自己的短而已。所以,你不要認為世間的各種心行狀況有多高尚、多清淨,按照四諦教法去衡量,那些全是雜染的因,全是顛倒。認識到這一點才對,否則絕對處在自欺之中。

(二)集諦的繁衍——以執我的心態起惑、造業、感招三界苦果

寶此我故,即起貪(貪名利榮我)(嗔違情境,恐侵損我)(觸向錯解,非理計校)等三毒。三毒擊於意識,發動身口造一切業,業成難逃(影隨形,響應聲),故受五道苦樂等身(此是別業所感),三界勝劣等處(所居處,此是共業所感)

現在大家主要應該發現自己內心的動機。為什麼會起貪嗔癡?它的原因何在?

其實,就是一向以來完全斷定這是「我」,連一念的懷疑都沒有,認為有「我」是天經地義的。然後,以最保愛「我」的緣故,就想得到好的名譽、利養,來榮耀「我」、供養「我」。遇到違背自己心願,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就採取嗔恚的表態。這實際上都是內心的一種恐懼,害怕自我喪失利益,害怕自我受到損傷,由於與生俱來的對自我的保護,遇到順情的境和違情的境時,自然採取貪和嗔這兩種態度。癡心比貪嗔還要細,更難體會。所謂的癡,就是無論遇到什麼都會發生錯解,而且它無時無處不在,所以,任何處你都認為,是個「我」在這裡,是「我」在做事,這是我的等等。你總是擺脫不了這種想法,你沒認為這只是緣起的影像,絲毫也不在意它。你不是這樣,而是時時都覺得這就是「我」,這就是「癡」。

起了貪嗔癡,就會鼓動意識發起身口,做出各種各樣的行為。業一旦形成就難以逃脫,這就是緣起律。既然如是地用心,如是地發出行為,那必然有相應的報應。

像剛才說的,根源上是基於最厚重的自私心理。所謂「私」,就是當下的自我,是最需要維護、利益的,所以,一切行為的根本動機是,凡是對「我」有利的,「我」就喜歡,對「我」不利的,「我」就不要。這樣發出來的任何妄動全是毒素,所以貪嗔癡也叫做三毒,意思是不可能有任何甘露法,只有毒,一起來就會毒壞整個身心,毒壞現在未來。所以,從集諦上看,世間的一切行為無有絲毫可取之處,我們都認為「我很好」,那只是因為你對集諦很愚癡,當你真正知道了真相,就會看到,「我」沒有一樣好,它是一無是處的。

這樣就知道,凡是以我執而起的貪嗔癡全是毒,由此造下的業,負欠的業債就太多了,不出現違品的話,我們的未來註定要一筆一筆地償還業債。要知道,凡是起了虛妄的心念,凡是迷失本性起了自私的心,全都是一種背離或者違背。既然違背了法界、真理,那必然要受到懲罰。而懲罰就是輪迴。其實,我們處在輪迴裡就是一種錯、一種罪,是過去錯亂行為的果報,你不要還覺得沾沾自喜,認為有什麼值得榮耀、值得貪戀不休的事,也不要在這苦性的果報上寄予什麼希望,認為還能出現什麼安樂,那只是對緣起愚昧的表現而已。

因位的時候,基於根源的我執,不斷地起惑造業,就會不斷地受取五道等的苦樂之身,以及三界的勝劣之處,也就是出現以自己別業所感的根身,以及由共業所現的器界的果報。所以,目前自身的種種根身器界,並不是本有的安樂自性的法,這只是先前起惑造業而感現的虛妄的苦果,不要認它為本有的家鄉,而樂此不返。也因此,你現在對於一切的有漏法,都要知道這就是輪轉的幻相,是苦諦。這也只有世尊來宣說你才能明確,否則你會一直誤認它為實有,以為這裡真的有主宰性、有安樂可得,也會錯認身心行為真的是清淨、賢善的法。

這就知道,只要不懂四諦的真理,絕對是全盤皆錯。如果佛不先宣說四諦的法相教,眾生就根本分不清道路,無論是因地的心行,還是果位的顯現,全都會不斷地發生錯亂,因為,他只能見到這些事,沒辦法見到出世間的道果。由於自身的狹隘見識,導致他的行為,內心的取向和做法等都不可能超越原先那一套,這樣的話,眾生還會一直隨著樂著生死的心態,由我執而現起各種的惑業,不斷地輪迴。

另外,由於外道無法開示無我的教法,所以不能真正為眾生指示解脫正道,他們不是真實的量士夫,所以不可皈依。單從最基礎的四諦法來看,釋迦佛的確已無倒地宣說了解脫正道,也因此,會對於世尊是指示正道的唯一導師生起堅信。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11/7 上午 09:36:39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937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