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課
視訊:普賢行願品03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zZS3Ih8D7k&list=PLk4wE4t2Qg8RM4UonO1Y1U7rLYBexwMnJ&index=3
二、遣除我執的障礙
修學普賢行願,就要開展出自心本具的無邊善德,這就與我執習氣正好相反。如果一味地隨順自己的習氣,那任何普賢行願都只會流於表面——既不會真正發起願心,也不能勵力行持妙行。
要知道,人基於自私心理,就會起惑造業,發生各種損害他人的心態、行為,這就障蔽了自心本有善德的顯發。發普賢行願是一種無上的覺悟,這就必須一反過去那種「我」字當頭的心態和行為,不能再隨我執而轉,那樣只會把自心陷在一個非常小的圈子裡。想一想,念念都是「我、我」,心完全被一個狹小的私我占據了,怎麼能使得真心起用,開發出周遍法界的性德呢?這樣的話,他肯禮拜三世一切佛嗎?他只會認為,那些都是「我」之外的,我怎麼會去禮拜別人?豈不知,這只是自心假設的一個「我」,根本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一定要把這個「我」放下,才會知道自己的本性橫亙十方、豎窮三際,一切都在真心中,萬法本來同體。這樣捨掉了「小我」,才能發起周遍的普賢敬、普賢讚、普賢供、普賢懺等等。
換句話說,能夠勵力地發普賢行願,或者說至心希求普賢行,從心底湧出這種善根的話,就能極大程度地消業、增福,迅速開發出本性的功德。這也是證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的一個最有力的因素,是最直捷的因緣。就像後面偈頌所說,這是三世諸佛讚歎的無上行願,它攝盡了一切最殊勝的願行,已經達到了無上果位不可思議的境地,是我們生生世世要隨學的內容。為了證得這樣殊勝的普賢行而作願、印持善根,就是無上的回向(「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這是在凡夫地以勝解信就能修學的地方。那麼,怎樣才能一心勵力地在普賢行上運心、作意,不斷地在心中立願呢?這就要從現在開始,破除障蔽本性的元兇——人法我執。
(一)我執習氣與普賢行願完全相反
1、隨順我執發不起普賢行願
有我執就不會有真正的善法。即使做的是善事,但由於是以滿足自我為出發點,雖然相比於造惡業要好一些,然而從更高的層面上看,還是念念執著「我」、順著「我」的緣故,哪裡是真能從生死苦海裡解脫的善法呢?這時候,心仍然處在我執的圈套中,做一切事都是為了維護這個「我」。所以,凡是不合我意的事,比如要捨棄私我,隨順眾生,要認錯、隨喜等等,就全都不肯做。
現在的關鍵是,不能再隨順我執習氣,否則根本無法發起普賢行願。要知道,普賢行願是學佛者的基本信念,也是最關鍵的一種發願。沒有這個內涵,就不能進入大乘道,更不會證得佛果。一旦真正發起了這種願,讓每條願從自心中開展出來,從此之後,順著所發的願去行持相應地位的同分之行,就步入這條大道了。這是我們現前就可以做的事。否則一直不肯發願、起行的話,始終也只是旁觀者在評論而已,哪裡能實際進入普賢行的修學呢?所以,是否肯去摧滅我執,不再隨順我執習氣,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重大抉擇。這必須在自身的心念、行為上有一個大的轉折。
其實,修道就是在自己內心深處「鬧革命」,要時時跟自己頑固的惡習作鬥爭。當然,一開始肯定很難,修到忍位以前,惡習的勢力都很強,所以一開始我們都是「常敗將軍」。只有自己咬緊牙關,有一種志氣要衝過它,這樣堅持不懈地修下去,一旦達到忍位,對於甚深法性有了堪忍性,就能忍可不動,而不被惡習氣所戰勝。
那麼,成辦這件事的一個關鍵,就是要有普賢行願。行願力一起來,無上的普賢行就會成為自己一心嚮往之處,這樣善心就不會被我執惡習埋沒。相反,如果沒有這種勵力隨學的心,那善的力量就很薄,心就會隨我執而轉,也就很容易被惡的習性障蔽住。所以,無論何時何處,做什麼事,心中都要有普賢行願,或者說事事都要以普賢行願來攝持。也因此,它成為一切修法前後的大儀軌——前面要以七支來積資淨障,後面要以願海印持回向。
像這樣,對這一點得了勝解後,就會非常珍重地在自心上立願,時時都會這樣提醒自己。如果心中沒有普賢行願,那整個生命就會沉溺在罪惡、愚癡、狹隘等的狀態裡。一旦有了行願力,它就會提醒我們時時往法界回歸,時時記得自心本具的普賢體用。眾生的心本來具有體普賢、用普賢。只要能記得,然後盡量提起,那時時處處就是「普賢」在發揮效力,這樣自然就勝伏惡習的力量了。
總之,惡習都是基於我執而起,如果能隨順普賢行願去起心、行持,這樣就能迅速拓開你的胸襟。行願一開發出來,我執的勢力頓時就減弱了。但如果願力不強,那很快又會被我執「幹倒」,心又局限在一個小小的「我」上面。所以,我執跟普賢行願就像敵人一樣,完全相反。
2、現代人的顛倒狀態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心態和行為已經深陷在迷惑、顛倒當中,體普賢和用普賢全睡著了,內在的「指揮中心」完全被我執心占據,任由它在裡面瞎胡鬧。而我執習氣跟普賢行是完全相反的。它會說:你們都要禮敬我,最好的讚歎要對我說,功德要全部回向給我。像現在人說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好東西都必須供養我,我的東西憑什麼給你?或者說:我能有什麼錯?都是他們不對,難道還要我去懺悔?還會說:都什麼年代了,還要行跪拜禮?跪下去多丟人,這麼不尊重人權!以及:為什麼要像佛那樣持戒、苦行,折磨自己?學那一套幹什麼,自由自在就是解脫嘛……諸如此類,都是非常囂張、狂傲的我執心理,這種心態非常惡劣。其實,說得直白一點,心只要還隨順我執而轉,就會認為「老子是天下第一」,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罷了,這樣怎麼可能發展出善心呢?
3、普賢行是究竟的善法
就像法王如意寶在《懷業時語》裡講的,一切世出世間法的究竟心要就是善心。而善心達到極致就是普賢。所謂「普賢」,就是指在一切行為中,全都是賢妙的本性力用的發揮。也因此,最大的道是普賢行;無盡的果是普賢位;最勝的因是普賢願;最初的佛是普賢王。到了最後,不但顯現善的相是普賢,就連現為惡的相也是普賢,這就更加不可思議。
不僅如此,一切道場中都安住普賢,十玄門全部是普賢,萬卷《華嚴》說的就是一個普賢。我們首先要在全部經文裡看出普賢,之後在一切時處中,都要知道那就是普賢。想一想,全卷經從前到後能看出一個不賢的字嗎?把身語意碎為微塵的哪一分是不賢的?是不是所有世出世間的善心、善行、善果全都攝在裡面,而且最終達到極致了呢?
要知道,一個人真正想要行善,心裡萌發了行善的意樂,這就是道的起點,從這裡一路開展下去,則一切無不賢善。所以說「心善,地道亦善;心惡,地道亦惡」,有了善心之後,由善心而啟開的一切地道就決定都是善。這裡是說,最大的善心就是普賢行願。當圓滿了善的所有內涵,最終證到遠離人法二我執的繫縛時,就到達了至善之地,這也就是果位普賢的境界。由於這個原因,一旦有了向善的意願,那時自然對於普賢行願會非常好樂、歡喜。像有些人,一看到《普賢行願品》就很歡喜,就是因為他有那種向善之心,而《普賢行願》裡講的全都是善,而且是善的總集。
像這樣,首先要對於善法有一種歡喜、希求、嚮往之心,成為有行善欲樂的人,在這個基礎上,才會對普賢行發起一心希求的願心。如果心裡連行善的願望都沒有,那就根本不可能發起普賢行願。
那麼,真正有了普賢行願後,還要用實際行動把這個願填滿。對於現前能做到的,就要隨分隨力地去做,暫時還有一點障礙做不到的,也要發願盡快做到。這樣的話,像是禮敬諸佛等,每天都能做,這樣就天天都在善法裡,天天都有清淨莊嚴的生活,舉手拈來全是善,待人處世都是善,時時都在善法當中。這時,善心就會占據你的內心,也就不會有反方面的損人、害人等的心。
而且,這種善心也不只是單分的內容,這裡面有無量無邊的內涵。只要自己有一個覺悟,能夠看到過去都搞錯了,全是顛倒的,之後一順過來,不再隨順我執而埋沒善心的寶藏,這樣一切時處都能行善,可以不斷地開展出普賢行。比如,以後無論到哪裡,再不像過去那樣,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而是放下自我,去敬人、禮人、讚人,懺悔自己的過失、隨喜他人的功德,還會供養佛,請一切善知識住世、請轉法輪,並且時時隨順眾生作利益,每天都向佛學習,無論做了什麼善法,全都回向一切眾生和無上佛道等等。這些都是善法,你懂了以後隨時都可以做。
這裡努力去做,就能逐漸從難到不難,要做的就是把原先顛倒的我執習慣反過來。原先念念執著「我」,也就不會去真心地禮敬別人,只允許別人禮敬自己。現在就要知道,那樣做是完全違背了自心的體普賢、用普賢,最終肯定要遭報應,也就是會繼續沉淪在我執造出來的輪迴裡,無有出期。所以,不能繼續聽從我執的擺佈,繼續過那種罪惡、顛倒的生活了。也因此,從今天起就要發普賢行願,每天都要以念修來提醒自己,然後就按那麼去做,能做一分是一分。
這樣不斷地開展,最後在你的境界裡就全都是善,而沒有了惡,也就沒有了苦。而且,不必另外尋找樂園,莊嚴自心就是莊嚴國土,晝夜都住在善心善行裡,這就是最好的營養品,它使我們無時不安詳,無處不自在,這就是真正得到了善的受用。而且,這種善的力量能不斷地發揮出來,使任何跟自己接觸的人,都得到善的加持。
像這樣,學習普賢行願,最終會把自己的生活全部轉成善。這就叫「大變活人」,才算學得精彩。其實,學法的關鍵就在於隨著因緣來發展自己內在的善心。無論學什麼,怎麼講,關鍵要看聽者有沒有開發出善心,如果學成了一片死的,那學得再多也沒有大的意義。要知道,法在心裡顯出來了,就表示心已經會到了法;如果還沒有顯出來(心上還沒出現這個法),那就心是心、法是法,成了二者分離。其實一切法就在自己心中,而佛菩薩的聖教就是最好的把你引回法界的方便,所以教法叫做「法界清淨等流」,都是不可思議的。
4、以聞思對於普賢行海開啟信解
我們的生命就是由一系列的誓句組成的,這就叫做「誓句身」。意思是,在世俗的緣起上,通過語言,把每一句誓願的句子都植在自心上,自己的心對於法道有真正的確認,而且是真正起了勝解信和行願力,這樣誓句就納入在心相續裡了。有了這個以後,哪怕你已經昏迷,甚至到了後世,它還會一直起作用。或者說無論到哪裡,就是這一條條的誓願在起作用。
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要在聞思上對無上的普賢行海得到確然不拔的定解,生起無法奪走的信念。這樣,對於普賢行願是非發不可了,對於無上菩提會有猛利的求證欲樂,再沒有比這更殊勝的事了,這樣也才有本經後面說的「一心渴仰」。所以,現在就要致力於這一點,這是在凡夫位最關鍵的事。一旦真正達到了,確實會實現極大的意義。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最初是會有些困難,但只要有了信解和欲求,後面自然會開展出無量無邊的功德。像本經後面講到的「五種果」,那是不用想就自然會出來的。現在我們為什麼念了這麼多,還一直沒出現大的作用呢?這不是願王本身有問題,而是我們的心還處在封閉、頑劣的狀態中,這樣內心像是一塊堅冰,口頭上很簡單地念念,怎麼可能出現大的效力呢?所以,現在就要以智慧的強光,用一種抉擇力,把障蔽自心的那些邪執、自我主義,包括各種現世的謬見等全部破除。這些就是滲入在我們意識深層的病毒,就是這些我見等的顛倒執著在障蔽自心,不掃除的話,就會一直在裡面作障礙,使得心很麻木,導致內在的善根機體沒辦法正常運行。
總之,現在就要在這上面著力,信解一開出來,到後面正式講解經文時,那確實像火上澆油一樣,善心會不斷地發起來。其實,這個法的力量相當大,一旦真正相應了,再念的時候,那確實是從心中奔湧出來的,這跟有口無心地念兩句根本不一樣。所以,這事就看在緣起上能不能切中要害,只要切中了要害,它的開發性是極大的。
5、珍重執持普賢行願
《普賢行願品》這部無上的願文,能夠賜予我們極大的加持。這也要看個人的善根程度,自己的善根越深,得到的震動就越大,開發出的功德也越大。如果能達到像善財童子那樣的意樂,對於大菩提,或者無上的普賢行一心渴仰,這樣一得到普賢菩薩的加被,頓時就有極大的超越,很快會證到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就像前面介紹這部法的緣起時說的那樣。所以,這是無盡的大寶藏,它蘊含著無量無邊的啟發善心的力量。
現在大家已經遇到了這部法,那就不能再錯過,每天都要非常誠懇地很用心地來修持。只有我們心裡起了真實的意樂,一心想以願文來開發自心的普賢,想把自心善的力量都發揮出來,達到如飢似渴、夢寐以求的地步,時時不肯放捨,一心一意地執持,這樣普賢行願才會成為自心當中的願力,才會出現不可思議的極大利益。像這樣,每一天都要在這上熏修,經過了一生上萬次的熏習,確實會成為上品往生的殊勝因緣。所以,現在就要開始重視發普賢行願,到了生死關頭,就是這股力量在引導著自己的心往法界回歸。而且,依著經文不斷地這麼發願,你的心就絕對不會走到別的地方。
懂了這一點後,就要把它作為自己一生的功課,而且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盡可能地刻在自己心上。以後,不再按照過去我執的模式去串習,而是按照普賢行願去串習。串習成經上說的整個一套的普賢菩薩的運心方式,一碰到什麼就按這麼起心,就按這麼發願。一旦串習到了堅固程度,心中的運行系統從根本上發生了轉變,普賢行願就開始成了生命內在的指揮核心,由它時時發號施令,這樣的話,你的心就會一直朝著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的方向走,不可能走到別的地方。
(二)破除我執而隨學普賢行願
1、凡夫位就可以隨學普賢行
《普賢行願品》裡講的內容,我們現在就可以實行。雖說登地以後才能實證到,但現前凡夫位就可以有它的隨順分。所以,不能因為這是高位的境界,是佛果地的行境,就認為我們現在只是念念,最多相似地作意一下,其實並非如此,否則的話,何必對凡夫說呢?而且,從後面的經文來看,《普賢行願品》基本是為我們這個世間的凡夫說的。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首先就要把普賢行願確立為自己成佛的行願,然後發一個每天都要在這上實修的心。之後每天都是以隨分地修持普賢行來度過,讓自己完全活在普賢行願當中。比如說,每天都要禮敬、稱讚、供養、懺悔、隨喜,乃至回向等等。你能這麼去做,時時都有供養、隨喜、回向等,你的生命就會變得非常莊嚴。這是你內在的體普賢,隨著一分覺悟而出現的用普賢。這樣逐漸地修下去,最終會達到一切時處無不妙善。在你的生命境界裡,就會顯現出極其不可思議的大用。這都是純善的,妙善的,契合本性的,不帶煩惱性的,因為有煩惱就障住了本性普賢力用的發揮。
而這又要透過每天念修《普賢行願》來實現,否則就會提不起,更沒辦法趣入實行。比如第一大願「禮敬諸佛」,不時時提醒自己的話,在見到別人時,就只會把他當成平庸的凡人,不會想到他跟自己是同體的,他就是三世佛,應該禮敬。不但他是三世佛,任何一法都是法住法位,本身就是法界,所以一切皆是佛,一切皆應禮敬。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能夠這樣運心、作意,你就真正活在普賢行願裡了。
2、轉變自心而隨學普賢行
我們現在要走普賢行願的路,這就必須在自己的心念、行為上有真實的轉變才行。那麼在十大願王裡,比如常隨佛學,就要學習本師毗盧遮那佛,從初發心起,不惜身命,布施頭目、腦髓等,就像《賢愚經》裡記載的那樣。而且為了求法,無數次地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等等。像這樣,自己心裡現前就要發隨學的心。並在能力範圍內,盡可能地去實行,這樣一點點地開發,最終就會完成佛道。如果一直順著我執,以自我為中心,那就完全背離了本性。搞來搞去,也無非是把自心更牢固地鎖在執著自我的樊籠裡,最終只會葬送自己的前程,甚至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飽受無窮無盡的苦,這又何必呢?
再比如恒順眾生,這完全是大慈悲心,是一種大體貼,是天下最好的心。這就不能順著自己的習氣,而是要對於全法界的一切生命,都有一種真正珍惜、愛護的心。而且,要隨著他們的根性、意樂、習俗等,以各種承事、供養等,做最恰如其分的幫助。這種幫助不是搞世間法,而是為他指明正法的道路,讓他從此遠離過去那種匱乏安樂、備受苦惱的狀況。
像這樣,我們只要從前到後仔細地看一下《普賢行願品》,心裡就會很明確,這確實是最周遍的、最賢善的,這裡的一念一行無不是「普賢」。我們有善根的話,一觸到這些自然會覺得很好,知道自己就應該這樣來隨學、效仿。這就是我們轉變自己心態、行為的地方。
3、現代人修學普賢行的障礙
現在很多人由於沒有因果正見,做什麼事都是隨順自己的習氣,而不願意隨學正法。這種人肆意放縱煩惱,對於散亂、放逸、懈怠等的各種惡習無不寬容,對於應行的很多善法卻完全拒絕。這就不是真心學法的人,也根本不能進入普賢行願的修持。
(1)我慢障礙禮敬
普賢第一大願就是禮敬諸佛,這就跟世人以我執心唯一尊崇自己,以及隨順我慢的習氣完全相反,修法的要點就在這裡。
心懷我慢就無法禮拜,就像現代人說的,我怎麼可能給別人下跪磕頭?這麼丟臉、沒尊嚴!但要知道,禮敬是世出世法的開端。在世間法上,過去兒女都要給父母磕頭,學生要對老師磕頭,包括學一門技藝,都要向師父磕頭,由此來表達自己的誠敬和感恩。出世間法的方面更是如此,普賢行願就是以禮敬為首,禮敬沒有實行,連起碼的誠敬都沒有的話,後面的行持就根本談不上。
其實,外在的禮敬就是為了引發內心的誠敬。就像印光大師說的那樣,竭誠盡敬才能得到真實利益。現在很多人由於業果愚,加上我慢、放縱的惡習,導致對於放逸、懈怠以及各種惡行無不縱容,對於禮拜,乃至從中開展出的無量善行無不拒絕。觀察心上的善惡業習時,發現多數都是非常下劣的心行,這就有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不能只是繼續徒口誦空文,而是要在自己的心行上切實地檢討、改進,這樣才有實義。
曾經有祖孫三代去寺院裡見一位師父,奶奶很快就恭敬磕頭,媽媽還能合十,但到了孫女那裡,就連頭都不肯低下,可見三代人的差別。這是因為越到後面,時代越惡濁,人們心裡的「自尊」意識就越強,其實這是我慢煩惱增盛,用「自尊」二字來粉飾而已。換句話說,對自我的執著越重,人就越看重自己,也就沒辦法對有德之人生恭敬心。以至於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在取捨上極其顛倒,這樣想在佛法裡得到實益就非常困難。
(2)偽修法的狀況
對於普賢行願裡的每一種,自己都要有確信,不但要有信解,還要去實行,而且要把它推展成一個最大量的行願之王。但如果最初的因地不真,那念誦時就不是由衷而發,這樣的話,一念就汗毛豎立,全身的氣脈都開張,顯發出極大的善根功德就很困難。
其實,很多人即使表面能禮敬等,也只是外在的一種假裝,內心裡面還深藏著很多我慢等的惡習,這就是偽修法的狀況。比如,一個人去見自己的師父。剛認識的時候會跪下,給師父磕頭;過一段時間,他來了就直接坐著;等時間久了,看到師父來了都不起立,變成了平起平坐。這是很普遍的現相。說明他心裡對因果律沒有勝解,更沒有發起普賢行願。所以禮拜只是表面上做一做,或者只是一時假裝,時間一長就暴露了。
這就看出,我們有很多要改進之處,能折伏一分我慢習氣,就有一分進步。要知道,修行就意味著要粉碎自我,要把過去那套我執系統裡的事全部破除,否則就發不起普賢行願,也就沒辦法獲得新生。
現代人普遍存在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修行流於表面。真正用高倍顯微鏡的智慧去探測內心世界時,發現裡面充滿了我執、我慢等的癌細胞,而且結成了各種各樣的邪見瘤體,一點沒有消除,甚至還在不斷地擴散。所以,現代人要真正一步一步地實修上去就很困難。因為他的邪執太堅固,這就必須有極大的法的力量才能穿透,還要持續不斷地堅持,而且不能改變次第,必須一步一步地進行。這樣經過長期的修行,裡面才會有一點開始化解的相,正面的力量從心裡生起來,才能除掉那些惡習。
4、發普賢行願能夠破除我執
種種惡習在根源上都是由我執引起的,而普賢行願能夠強有力地破除我執。行願一起來,能很快地消業、增長善根,就是因為心裡有了正氣,已經不再認同過去那個「我」了。
分別來說,禮敬能夠折伏我慢;稱讚可以破除惡口以及不願意揚人之善的習氣;隨喜能消除見不得別人好的嫉妒品性;懺悔要認自我的錯;供養可以摒除自私自利的習慣;恒順眾生能破掉以自我為中心……像這樣,所有的普賢行都完全跟我執相反,不但反過來,還要讓它圓遍地展開,開展到無處無時不善。
現在我們起步來學普賢行願,首先就要把過去的錯誤認識扭轉過來。不要再認為,禮拜等有損我的自尊,有這種想法就根本沒辦法入道,只能與法絕緣了。要知道,我執是一切雜染法的中心,是雜染王國裡的皇帝,由它發展出來的一系列心態和行為都不賢善。那麼,現在就要把它轉過來。要轉成賢,破掉人我執;轉成圓遍的普賢行,來破掉法我執。這樣我們的佛性就開始發揮它的妙用了。過去由我執發展出來的雜染法,就像水凝結成了冰,是堅硬的、冰冷的、刺人的、不流通的,它不願意展開,所以不會出現大用,只能出現邪用。一旦善根發起來,用普賢行願的強光去照它,過去的堅冰就開始融化了。
總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正義的普賢和一個邪惡的我執,如果能通過正義和邪惡這兩方的交戰,把過去邪惡的我執習氣消掉,那這個人就開始覺悟了。從此就會往普賢行願的道上走,而且從現在起直至盡未來際都不會改變這個行願,他的一切心態、言行等,就全都納入到普賢行願的正軌中了。
5、我執障礙普賢行願
(1)放縱煩惱惡習的過患
障礙普賢行願的就是我執習氣。譬如說禮敬諸佛,如果內在有我慢心以及放逸、懈怠、隨心所欲等的惡習,就會對於各種惡劣的心行完全寬容,對於善行絲毫不肯做,這樣就成了修禮敬的障礙。
具體是怎樣寬容放逸等的煩惱呢?首先,像是修加行時必須的十萬次大禮拜,就肯定不願意修,認為這太辛苦了,幹嘛要讓整個身體都匍匐下去,還要進行那麼多次?豈不知這麼做正是在破除我慢,引發內在的恭敬心。沒有這種具體的行持,哪裡會憑空冒出來恭敬心呢?即使坐上一萬年,也還是心存堅固的我慢,發不起恭敬之心。
而且,不但不會進步,還會導致退步。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如果不策勵自己往善的方面努力,就自然會順著我執習氣發展,這種後果就很可怕。比如拿一年前跟一年後對比,看看他的心怎麼樣了?煩惱對治了嗎?善心開展出來了嗎?都沒有。反而是我慢心越來越大。也就是學的法越多就越傲慢。他會認為,你看我現在什麼都會了,沒有人能超過我,他們都是笨蛋。或者說,我現在已經是大自在了,哪裡還需要修基礎法?就這樣,完全發展成了自我欺騙。到最後就變得極其放逸、散亂,為所欲為,甚至肆無忌憚地放縱貪欲和惡習,後果會到不堪設想的地步。
人就是這樣在不斷地縱容自己,不斷地墮落,到後來不但對於十萬次五體投地的大禮拜拋棄不修,就連日常的小禮拜也都不是恭敬地去做,最多只是敷衍了事而已。這種惡習有很強的傳染性,很快,所有的善法就全都會成為表面應付。
這就是現代人修法困難的原因之一。由於恭敬心沒有凝固,沒有成為秉性,導致很難持續地把善法修下去。特別強調的時候,可能會提起一點善心,修一些時間,但也非常短暫,可能只是堅持幾分鐘,或者是幾個小時、幾天,一不強調就又恢復老樣子,這就是我們現前修法難以進步的地方。但越是難,就越要在這上面改過,否則心轉不過來的話,是根本修不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