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為了灌溉農田,嘉南啟動陂塘水再利用,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可惜,台灣卻沒有善待陂塘。
桃園原有兩萬多個陂塘,如今剩下不到二千個,而且在人為的力量下,日漸消失中。
平情而論,台灣水資源並不缺乏,卻任憑水資浪費,而有旱潦問題。
每年旱象一旦出現,都把目標集中在水庫。認為水庫水位下降,快要見底了,恐怕馬上要限水。但在夏季水災時,一次的洩洪,就損失了幾個石門水庫的水。
如何把要洩洪的水儲存起來,使不致流失,再予利用,應是當務之急。
其實我們已有現成的陂塘,是蓄水於地的最佳文化遺產。許多陂塘水量的累積,不少於一個石門水庫的水。
自古以來,陂塘在農田水利等做了極大的貢獻。
最早的陂塘,始於春秋時代,所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是男女休息的好地方。而陂塘之稱,始見於《國語.周語》,其云:「陂塘汙庳,以鍾其美」,是儲水備旱,物阜民豐的觀念。歷史上最早的陂塘,是孫叔敖所起的芍陂,為了修水利,各代還有陂官專司其責。
唐韓愈曾經讚美韋丹「灌陂五百九十八,得田萬二千頃」;朱熹也說「陂塘,農事之本」,可見陂塘的重要性。
宋代西湖淤積,乃有廢西湖之議,蘇軾乃上奏言西湖不可廢者有五大理由,除了蓄水灌溉,抗旱防災外,更擔心湖中蛟龍魚鱉,因廢西湖而成涸轍之鮒。西湖終得保全至今。並將水中淤泥,築成美麗長堤,種以桃柳,而成美麗西湖,蘇軾功莫大焉。
蘇軾曾云「使杭州無西湖,如人去其耳目,豈復為人乎?」其實,湖者,大陂也,大的陂塘就是湖,桃園有那麼多的湖,怎可令其消失?
桃園如無陂塘,豈可復為桃園?
如能將桃園陂塘四周,廣植以桃柳,展現地方特色,充滿人文創意產業,看那禽鳥蟲魚,茂林長堤,垂柳搖曳白鶴棲息,將成人間天堂。
陂塘之功能,將不只是陂水再利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