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佛外道形成的原因
作者:賴靜涵 讓我來講講近來一些學佛感想。
事實上,台灣佛教確實需要一些針對在家信眾的“基礎建設”,例如學佛生涯規劃,學佛次第,學佛障礙的排除,學佛知見的建立等等。目前大家對佛教的概念是:擁護出家法師,捐錢蓋廟,作大法會,大布施,還有什麼呢?就是念佛,聽道理,再來就是辦事情(驅魔,降妖)等等。尤其是後者,我常常聽到這方面的事情,好像台灣的居士們很容易遇到冤親債主。當然我不否認學佛的過程裡面一定會遇到這些問題,也其實今天台灣佛教,乃至其他宗教如此盛行,這也得感謝這些冤親債主登門造訪,不然除了這個以外,好像黎民百姓也不知道為何信仰佛教似的。
這讓我想起來,過去在社團時候,我們和同學們講,念經念咒念佛可以保平安,保心安,還可以除魔障,學生時代的人們好像常常遇到半夜被不明的物體壓住,因此有些同學就願意來社團共修。然後,解決冤親債主的問題,就成了日後成為社會人士的人們對佛教的刻版印象,到後來,“法力”高下就成了社會上大眾對“師父”與宗教重要的評價之一。所以大家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才短短十幾年,台灣密宗竟然那麼快就發展起來,台灣本來和西藏沒有什麼緣分的!但是憤怒本尊在台灣竟然那麼快就被大家接受了,不是很有趣的事情嗎?
就因為冤親債主的問題,眾人才對神通有如此高的興趣,一場又一場類似慧律法師等級的大型演講,說法者總以佛法的“不可思議”來作弘法的主力。漸漸地,很多人就把“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選擇宗教的標準,基督教和佛教的電視台,最喜歡播放的節目就是訪問大家為什麼選擇了這個宗教,仔細看看,大家的回答大部分都是:“佛/神救了我”,也就是佛力加持和神蹟顯現。這是無可厚非,但是過了幾十年,假如台灣地區佛教還是這樣宣教,那就表示沒有成長。大家想想,不斷強調奇蹟或是佛力加持,看來是一種“獎賞”,對於信徒來說是一種鼓勵,但是一味追求這個,會變成撥弄因果的行徑,那一天自己沒有得到感應或者保佑,是否就對佛法失去了信心呢?基督教電視節目裡面,常常有這樣的情節,受訪者總是說:“我本來是學佛〔最好是十幾年,而且強調學淨土法門〕,因為拜佛〔說明崇拜偶像的弊病〕得不到佛的保佑,最後轉去信神,禱告當中得到了神的庇祐,讚美主!”
佛教到底教我們什麼?我們學佛,究竟是學什麼?禪定是不是目的?神通是不是目的?開悟是不是學佛的最終目的?往生是不是學佛最後的目標?為什麼,像佛法這麼圓滿,竟然還有人會放棄轉信其他宗教?原因在哪裡?會有盧勝彥、蕭平實、李元松這樣的人們出現,不正是一個很好的教材?你看看,哪個人不是為了要證阿羅漢,證菩薩果位的?新雨的張大卿、釋從信、宋澤萊哪個不是從淨土法門開始學的?而現在大家都看得到,有一個從護教開始的法師,到現在變成了從事政治為務,天曉得日後她會變成什麼?會不會變成下一個附佛外道的份子?宋七力,不正是乘著這股崇拜感應與神通的風潮變成了“天人合一”的教主,若非他的關係,社會大概也不會對“分身”和“本尊”這兩個名詞這麼熟悉。我舉這些例子,是想說一個問題:附佛外道原來是像你和我一樣都是虔誠的三寶弟子,只是他們後來走錯路,變成你我今天所感到難過的地方,問題是在於他們為什麼會走錯路?從哪裡開始出錯的?其實,他們的動機都很單純,我敢說絕對沒有人說他天生就立志要當附佛外道的。想當初盧勝彥就皈依三寶過,李元松、蕭平實看他們的傳記都知道這些人都曾經親近過一些法師、善知識的,但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轉變方向?今天我們除了批判他們以外,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知道,當一個附佛外道有其因緣。他們不是一天就變成這樣,是日積月累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