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密續--堪布索達吉
何謂密續
堪布索達吉
所謂的續,指的就是密宗經典,而且只指經典,根本就不可能包括論典在內。因為其內容講的是密乘法義,為區別於顯宗經典,藏文《大藏經》中就將其列為續部,比如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時輪金剛續》、《密集金剛續》等。
至於《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等唐密典籍,可能是為了隨順當時的翻譯慣例,故才被冠以經名;而藏密歷來都把經與續分得很清楚,從未將二者混淆起來。
資料來源:略述密宗法門釋疑解惑-顯密疑問篇
作者:德威吐庫(持明丹珠)
答:佛教可簡分為小乘、大乘顯教及大乘金剛乘-俗稱「密宗」,其淵源介紹請參見前章的《藏傳金剛乘佛教簡介》。其實密宗不但是大乘佛教,並且不只是佛教的一個支派。其自身體系已完整包括貫通了小乘、大乘顯教和金剛乘,顯密是一體兩面,毫不對立。譯成藏文的《甘珠爾》大藏經,六十二部是大乘,其中一半是金剛乘,由佛所說,梵文所寫。
資料來源:略述密宗法門釋疑解惑-顯密疑問篇
作者:德威吐庫(持明丹珠)
答:佛陀遍知正覺,為利益不同根器的眾生,能以不同化現,開顯無量方便法門。
顯教大乘和密宗都是佛所說的大乘佛法,都是「依菩提心正因,引眾生入佛知見,覺悟解脫」,可說「體」是一樣,淨障集資,以開顯本有真如自性,只是因應眾生根器,各有其方便,而「相、用」不同。
雖然有些密宗傳承,是由法身佛普賢王如來及報身佛金剛薩陀(五方佛的集中化現,或稱東方不動佛傳入人間及天界,例如無上瑜珈部的「大圓滿」。
但釋迦摩尼佛住世時,也傳過密宗,可見于《大藏經密教部》,以及《時輪金剛密續》等(釋尊曾應香巴拉國王月賢請法,傳「時輪金剛」密續)。
有些南傳佛教,說大乘佛教不是佛法,有些顯教行者,認為密宗非釋迦摩尼佛所說,是因為不明白以上情形,也不完全瞭解佛的「法、報、化」三身所造成。照印度佛密論師、釋迦親論師等說法,釋尊在河邊入定時,其智慧心曾被鉤召至色究竟天受諸佛灌頂。
禪宗中國初祖達摩祖師,曾在西藏住過並傳過密法,藏人稱「PadambaSange」,被尊為為密宗男派「施身法」的祖師。這段歷史一般人可能不清楚。
密續的 修行
發 表 人:釋見倫法師
密續的教法,也是釋迦牟尼佛金口宣說八萬四千法門之一,本質而言,與其他佛教修行法門有著一樣的目的,就是希望眾生離苦得樂,證入涅槃。只是佛本著慈悲不捨眾生的原則下,廣設方便而說八萬四千法門來引導不同根性的眾生或對同一眾生在心性引導上,依需求和階段性的不同,給予次第性的不同教學。因此佛開演三種次第的教學:
第一、
人天乘的教學。佛對一些尚未能發出離心的眾生,開示業及因果、三世輪迴,教導眾生守戒,斷惡行善,廣結善緣,離三惡道苦,得生人天之法。
第二、
聲聞乘的教學。對已能斷惡行善的眾生,佛更進一步開演三法印,分世俗諦及勝義諦而說。首先說世俗諦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這世間是各種不同人事物的因緣組合,而且一個人事物也會由單一因緣,經時空的轉移而變化其原來的因緣,是為無常性,由於無常使我們無法掌控也無法隨心所欲,因而產生種種煩惱而生有生老病死、、等四苦八苦之相,知道世間乃至輪迴皆充滿苦、不淨而生起厭離輪迴之出離心。如是由因緣無常的觀念中,了知雖同一人事物在不同因緣下有著不同性質的現象,所以不能以那個時空下因緣所產生的現象為準,一切皆因緣起而生、也因緣起而滅,因生滅不定,所以無定性、也無自性,是無我、是空。由無常知苦,由無我知空,是佛開示苦空無常無我的世俗真諦,讓眾生脫離輪迴概念的束縛,離一切戲輪,滅貪嗔痴。然此乘中人因知世俗之苦空無常無我相,多數不願再入世度眾,只願出世了脫自身,是為小乘人自覺之境。
第三、
菩薩乘的教學。開演三法印中「涅槃寂靜」的勝義諦境界,是不生不滅之中道實相義理。心本不生不滅,無生滅變異故無無常,無無常故無苦相,無苦相亦無不淨,所以假喻常、樂、我、淨來表示本不生之涅槃寂靜的意境。因此能以本來清淨之心,常處極樂之境,不離亦不執著當下,所以不會畏懼執著輪迴世間而發願入世度化有情,圓滿悲智雙運,自覺、覺他、覺滿而成就佛道,是為菩薩大乘人之境。
密續教授是本著大乘菩薩發心,依中道不生不滅實相勝義了義諦為知見,總攝以上三次第的教學修行,細分為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的佛經思想修行,具足了世俗諦及勝義諦的觀念及體悟後,再進入事部、行部、瑜伽部等瑜伽三部的本尊化身修行,真實證悟無自性、離戲論的色空不二之境,明心見性後則入瑪哈瑜伽、阿魯瑜伽等無上瑜伽部的報身修行,以前者所證無自性空、離戲論智之不生本心合修氣、脈、明點,開纏縛中脈的五輪,淨化五毒,自顯五智,中脈暢通,四相具足,令紅白明點相融於心,生起四喜四空之樂空不二之境,使五大五蘊五毒五智八識也全部消融後,自顯本來清淨如無雲晴空般的自性光明,最後則入阿底瑜伽的法身修行,自性光明顯現後,自身六大皆處清淨光明相中,不假一思一念,任運自生法界清淨光明,此時如母子相會一般熟通無需思惟認知,雙融雙運,身心皆與法界體性不二分別之明空不二之成佛境界。如是等三身教授九乘次第,又配合三種根器不同教授起修。其三為:
一、
上根器人。由具德上師當下為其指示心性,本來清淨,不假修行,任運自成,無佛、無我、無眾生等阿底瑜伽的無修任運大手印及大圓滿法身境界的心要口訣,如是若不能證的身心無礙,不二法界如虛空之體性時,再教授次等。
二、
中根器人。次等教授氣脈明點的報身修行,若能如實身語意供養上師,不以個人主觀或客觀思惟,分別違逆上師心意,完全接受上師心要口訣指導,解五輪、開中脈,消融五大五蘊五毒五智八識,任顯自性光明後,任運而入子母光明雙融雙運之法身境,若不能再給於次等教授。
三、
下根器人。次等教授經論,明白教理,知輪迴與涅槃之取捨,再修四加行法,大禮拜令生對傳承的皈依信心及依止心,金剛薩埵法依百字明咒懺悔,消除業障,獻曼達供,身語意供養上師本尊空行護法,可去除我執慳吝,積聚成佛資糧,再者修上師相應法,祈求傳承祖師的加持,得上師身語意相應加持後,能視師如佛,對上師生起信心及恭敬心後,較易接受及了解上師心要口訣。如是明理、皈依、依止、信心、懺悔消業障、福慧具足後,再修本尊法之化身教授以證無自性空、明無戲論智後,再上進入報身修行。
所以,初學者或業障重者皆可在密續教學中,找到一個適當的修行階位,因此也就沒有所謂先修顯教,再修密教的問題,當然也無任何的危險性,因為每一個階段都有著見、修、行、果的修行,既然有「見」,就離不開佛法知見,但是佛法知見切不可以個人主、客二觀的喜好或分析去學習,因為主客觀都是輪迴世間的聰智思惟,無法也不能比較分析離輪迴世間戲論聰智的佛法勝義真理的。所以依止一位具德上師,如法如理,依次第的修行,才能知道一個法門的傳承知見、修法、戒律及果位,萬不可盲修瞎練,這才會有危險。
在外國曾有過一個實驗,實驗人員抓了五隻猴子,關在鐵籠,上面放著香蕉,但是也安裝一個機關,只要猴子一取香蕉,就立即噴水。當然一開始每隻猴子都去拿香蕉,每次都被水噴的濕淋淋,很不舒服,後來大家就有了一個共識,就是不再去拿香蕉。此時,實驗人員換了一支猴子,暫稱A猴,牠當然不知道這個事由,一進來看見香蕉就去拿,就被其他四支舊猴揍的鼻青臉腫,如此不斷重覆而不斷被揍後,A猴便不再拿香蕉,因為牠知道只要拿香蕉就一定被揍。之後,又換一支新猴,稱B猴,此時有A、B猴及三支舊猴,當然B猴一開始也不知道,就去拿香蕉,不但被三支舊猴揍,更被A猴狠狠多K了幾下,一次又一次的被揍,B猴也不再拿香蕉了,因為牠也知道一拿香蕉就會被揍。如是重覆以上情況陸續地換了三支舊猴,最後鐵籠內都是新猴,他們都不會去拿香蕉,只知道會被揍,但卻沒有一支猴子知道為何會被揍!
這實驗是不是可以告訴我們,我們都在遵守古人制定的傳統,但若無人告訴您這個傳統的由來與意義,您或許傻乎乎地壓抑自己去遵守或者爆發情緒去反抗傳統,遵守也好、反抗也好,都只會讓您在無明中起煩惱與痛苦。佛法的修行也是如此,沒有一位您對他深具信心的上師指導,既使修學佛法,也可能因您對佛法的錯誤詮釋,而越學越痛苦喔!
堪布索達吉
所謂的續,指的就是密宗經典,而且只指經典,根本就不可能包括論典在內。因為其內容講的是密乘法義,為區別於顯宗經典,藏文《大藏經》中就將其列為續部,比如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時輪金剛續》、《密集金剛續》等。
至於《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等唐密典籍,可能是為了隨順當時的翻譯慣例,故才被冠以經名;而藏密歷來都把經與續分得很清楚,從未將二者混淆起來。
資料來源:略述密宗法門釋疑解惑-顯密疑問篇
作者:德威吐庫(持明丹珠)
答:佛教可簡分為小乘、大乘顯教及大乘金剛乘-俗稱「密宗」,其淵源介紹請參見前章的《藏傳金剛乘佛教簡介》。其實密宗不但是大乘佛教,並且不只是佛教的一個支派。其自身體系已完整包括貫通了小乘、大乘顯教和金剛乘,顯密是一體兩面,毫不對立。譯成藏文的《甘珠爾》大藏經,六十二部是大乘,其中一半是金剛乘,由佛所說,梵文所寫。
資料來源:略述密宗法門釋疑解惑-顯密疑問篇
作者:德威吐庫(持明丹珠)
答:佛陀遍知正覺,為利益不同根器的眾生,能以不同化現,開顯無量方便法門。
顯教大乘和密宗都是佛所說的大乘佛法,都是「依菩提心正因,引眾生入佛知見,覺悟解脫」,可說「體」是一樣,淨障集資,以開顯本有真如自性,只是因應眾生根器,各有其方便,而「相、用」不同。
雖然有些密宗傳承,是由法身佛普賢王如來及報身佛金剛薩陀(五方佛的集中化現,或稱東方不動佛傳入人間及天界,例如無上瑜珈部的「大圓滿」。
但釋迦摩尼佛住世時,也傳過密宗,可見于《大藏經密教部》,以及《時輪金剛密續》等(釋尊曾應香巴拉國王月賢請法,傳「時輪金剛」密續)。
有些南傳佛教,說大乘佛教不是佛法,有些顯教行者,認為密宗非釋迦摩尼佛所說,是因為不明白以上情形,也不完全瞭解佛的「法、報、化」三身所造成。照印度佛密論師、釋迦親論師等說法,釋尊在河邊入定時,其智慧心曾被鉤召至色究竟天受諸佛灌頂。
禪宗中國初祖達摩祖師,曾在西藏住過並傳過密法,藏人稱「PadambaSange」,被尊為為密宗男派「施身法」的祖師。這段歷史一般人可能不清楚。
密續的 修行
發 表 人:釋見倫法師
密續的教法,也是釋迦牟尼佛金口宣說八萬四千法門之一,本質而言,與其他佛教修行法門有著一樣的目的,就是希望眾生離苦得樂,證入涅槃。只是佛本著慈悲不捨眾生的原則下,廣設方便而說八萬四千法門來引導不同根性的眾生或對同一眾生在心性引導上,依需求和階段性的不同,給予次第性的不同教學。因此佛開演三種次第的教學:
第一、
人天乘的教學。佛對一些尚未能發出離心的眾生,開示業及因果、三世輪迴,教導眾生守戒,斷惡行善,廣結善緣,離三惡道苦,得生人天之法。
第二、
聲聞乘的教學。對已能斷惡行善的眾生,佛更進一步開演三法印,分世俗諦及勝義諦而說。首先說世俗諦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這世間是各種不同人事物的因緣組合,而且一個人事物也會由單一因緣,經時空的轉移而變化其原來的因緣,是為無常性,由於無常使我們無法掌控也無法隨心所欲,因而產生種種煩惱而生有生老病死、、等四苦八苦之相,知道世間乃至輪迴皆充滿苦、不淨而生起厭離輪迴之出離心。如是由因緣無常的觀念中,了知雖同一人事物在不同因緣下有著不同性質的現象,所以不能以那個時空下因緣所產生的現象為準,一切皆因緣起而生、也因緣起而滅,因生滅不定,所以無定性、也無自性,是無我、是空。由無常知苦,由無我知空,是佛開示苦空無常無我的世俗真諦,讓眾生脫離輪迴概念的束縛,離一切戲輪,滅貪嗔痴。然此乘中人因知世俗之苦空無常無我相,多數不願再入世度眾,只願出世了脫自身,是為小乘人自覺之境。
第三、
菩薩乘的教學。開演三法印中「涅槃寂靜」的勝義諦境界,是不生不滅之中道實相義理。心本不生不滅,無生滅變異故無無常,無無常故無苦相,無苦相亦無不淨,所以假喻常、樂、我、淨來表示本不生之涅槃寂靜的意境。因此能以本來清淨之心,常處極樂之境,不離亦不執著當下,所以不會畏懼執著輪迴世間而發願入世度化有情,圓滿悲智雙運,自覺、覺他、覺滿而成就佛道,是為菩薩大乘人之境。
密續教授是本著大乘菩薩發心,依中道不生不滅實相勝義了義諦為知見,總攝以上三次第的教學修行,細分為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的佛經思想修行,具足了世俗諦及勝義諦的觀念及體悟後,再進入事部、行部、瑜伽部等瑜伽三部的本尊化身修行,真實證悟無自性、離戲論的色空不二之境,明心見性後則入瑪哈瑜伽、阿魯瑜伽等無上瑜伽部的報身修行,以前者所證無自性空、離戲論智之不生本心合修氣、脈、明點,開纏縛中脈的五輪,淨化五毒,自顯五智,中脈暢通,四相具足,令紅白明點相融於心,生起四喜四空之樂空不二之境,使五大五蘊五毒五智八識也全部消融後,自顯本來清淨如無雲晴空般的自性光明,最後則入阿底瑜伽的法身修行,自性光明顯現後,自身六大皆處清淨光明相中,不假一思一念,任運自生法界清淨光明,此時如母子相會一般熟通無需思惟認知,雙融雙運,身心皆與法界體性不二分別之明空不二之成佛境界。如是等三身教授九乘次第,又配合三種根器不同教授起修。其三為:
一、
上根器人。由具德上師當下為其指示心性,本來清淨,不假修行,任運自成,無佛、無我、無眾生等阿底瑜伽的無修任運大手印及大圓滿法身境界的心要口訣,如是若不能證的身心無礙,不二法界如虛空之體性時,再教授次等。
二、
中根器人。次等教授氣脈明點的報身修行,若能如實身語意供養上師,不以個人主觀或客觀思惟,分別違逆上師心意,完全接受上師心要口訣指導,解五輪、開中脈,消融五大五蘊五毒五智八識,任顯自性光明後,任運而入子母光明雙融雙運之法身境,若不能再給於次等教授。
三、
下根器人。次等教授經論,明白教理,知輪迴與涅槃之取捨,再修四加行法,大禮拜令生對傳承的皈依信心及依止心,金剛薩埵法依百字明咒懺悔,消除業障,獻曼達供,身語意供養上師本尊空行護法,可去除我執慳吝,積聚成佛資糧,再者修上師相應法,祈求傳承祖師的加持,得上師身語意相應加持後,能視師如佛,對上師生起信心及恭敬心後,較易接受及了解上師心要口訣。如是明理、皈依、依止、信心、懺悔消業障、福慧具足後,再修本尊法之化身教授以證無自性空、明無戲論智後,再上進入報身修行。
所以,初學者或業障重者皆可在密續教學中,找到一個適當的修行階位,因此也就沒有所謂先修顯教,再修密教的問題,當然也無任何的危險性,因為每一個階段都有著見、修、行、果的修行,既然有「見」,就離不開佛法知見,但是佛法知見切不可以個人主、客二觀的喜好或分析去學習,因為主客觀都是輪迴世間的聰智思惟,無法也不能比較分析離輪迴世間戲論聰智的佛法勝義真理的。所以依止一位具德上師,如法如理,依次第的修行,才能知道一個法門的傳承知見、修法、戒律及果位,萬不可盲修瞎練,這才會有危險。
在外國曾有過一個實驗,實驗人員抓了五隻猴子,關在鐵籠,上面放著香蕉,但是也安裝一個機關,只要猴子一取香蕉,就立即噴水。當然一開始每隻猴子都去拿香蕉,每次都被水噴的濕淋淋,很不舒服,後來大家就有了一個共識,就是不再去拿香蕉。此時,實驗人員換了一支猴子,暫稱A猴,牠當然不知道這個事由,一進來看見香蕉就去拿,就被其他四支舊猴揍的鼻青臉腫,如此不斷重覆而不斷被揍後,A猴便不再拿香蕉,因為牠知道只要拿香蕉就一定被揍。之後,又換一支新猴,稱B猴,此時有A、B猴及三支舊猴,當然B猴一開始也不知道,就去拿香蕉,不但被三支舊猴揍,更被A猴狠狠多K了幾下,一次又一次的被揍,B猴也不再拿香蕉了,因為牠也知道一拿香蕉就會被揍。如是重覆以上情況陸續地換了三支舊猴,最後鐵籠內都是新猴,他們都不會去拿香蕉,只知道會被揍,但卻沒有一支猴子知道為何會被揍!
這實驗是不是可以告訴我們,我們都在遵守古人制定的傳統,但若無人告訴您這個傳統的由來與意義,您或許傻乎乎地壓抑自己去遵守或者爆發情緒去反抗傳統,遵守也好、反抗也好,都只會讓您在無明中起煩惱與痛苦。佛法的修行也是如此,沒有一位您對他深具信心的上師指導,既使修學佛法,也可能因您對佛法的錯誤詮釋,而越學越痛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