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損失714架B-29
獵殺超級空中堡壘B-29
遠在日美開戰之前,美國亨利·阿諾德將軍就在太平洋作戰計劃中確定要研制一種可以從遠距離基地出發襲擊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機。
1940年1月美國開始繪圖設計的 B-29就擔負著這一重要任務。
美日開戰後,日本連戰連勝,這時日本卻有個人出來唱衰:「美軍大型轟炸機量產後,日本將會被燒成一片白地(米軍の大型爆撃機が量産に入れば日本は焼け野原になる)」
他是中島飛行機(後來的富士重工業 速霸陸汽車)創始者-中島知久平。
他要求日本政府要發展「Z飛行機」也就是「富嶽」長程轟炸機,先下手轟炸美國,把美國炸爛。
「富嶽」全長45m(B-29的1.5倍)、全幅65m(B-29的1.5倍)、爆弾搭載量20噸(B-29的2.2倍)、續航距離19,400km(B-29的3倍)、6個引擎。
1944年(昭和19年)7月、馬里亞那海戦,日本完敗,日本絶對国防圏東方之鎖塞班島淪喪,導致支持中島知久平「富嶽」計劃的東條英機下台,日本軍方以開發本土防空戦戦闘機優先,中止「富嶽」的開發。
中島知久平的預言「美軍大型轟炸機量產後,日本將會被燒成一片白地」成真。
日本開發本土防空戦戦闘機如一式戦闘機隼、零戦、鍾馗、飛燕、疾風、屠龍、五式戦闘機、雷電、紫電改等迎戰B-29,但是除疾風、屠龍可以飛達10000公尺外,其他機種是威脅不到B-29。
二戰時美國製造了3970架,實際作戰高度達10200公尺,1942年9月21日首次試飛成功。
美國第20轟炸機司令部(XX Bomber Command)在中國成都成立,烏爾夫被任命為司令官,由陸軍航空總部直接指揮。
1944年6月5日、超級空中堡壘B-29以98架轟炸泰國首都曼谷鉄路局,當做空襲日本九州八幡鋼鐵工業中心前夕的練習。
1944年6月15日,從中國成都起飛的美國B-29型重轟炸機75架,轟炸了日本九州八幡鋼鐵工業中心。
這是以中國為基地的美軍B-29型超級空中堡壘首次轟炸日本。從成都飛抵日本九州,往返只用8小時,而它的續航時間可達20小時。
不過八幡鋼鐵廠損害軽微,B-29炸毀小倉陸軍造兵廠,戸畑、八幡市256名市民死傷。
日本第4戦隊撃墜B-29有4機之多。
1945年初,阿諾德將軍把駐在馬里安納群島的B-29交由寇締斯·李梅(Curtis LeMay)指揮,希望他能加強轟炸的成效。李梅改變B-29的攻擊方法,讓B-29在晚間從5,000至6,000呎的低空進入日本,
寇締斯·李梅先在中國的日軍佔領區漢口演練,使用凝固汽油彈和燒燃彈,測試效果。B-29攜帶80%使用燃燒彈,20%使用爆破彈,目標是日軍存儲在日本漢口租界區倉庫中的物資。
12月18日首波33架B-29轟炸機,第14航空隊出動16架P-51戰鬥機護航,日本飛行第85戦隊的四式戦闘機約20機升空迎戰,B-29全部「誤爆」中國人居住地,日本漢口租界區無損。
最後漢口被美機轟炸傷亡在2萬人(當然絕大部份是中國人民)以上,房屋被毀15 611棟,市街地燒毀面積達全體50%,日本航空機 損失23架,武漢長江沿岸5公里以内範圍燒了3天。
這也是B-29轟炸機美軍「高高度精密爆撃」轉換成低空夜間「地毯式轟炸」的實驗,東京大空襲的前奏鳴曲。
漢口中國人民死傷慘重,據說美國偵察機事還先空投傳單,通知漢口淪陷區民眾走避 ,但是蔣介石在日記裡卻痛罵美國沒告訴他。
漢口大轟炸也是國民黨不願意張揚的事。
根據空襲漢口的經驗,使用凝固汽油彈和燒燃彈對日本的城市進行大範圍的地毯式焦土轟炸。
李梅相信日本的戰鬥機在夜間不足為懼,而這個高度亦正是日本防空炮火的斷層,夜間無差別地毯式濫炸也不用飛太高。
他還將B-29拆除機尾的20毫米口徑護衛航炮外的所有機槍,這導致B29的自衛火力大幅削弱,以增加2,700磅的載彈量。
3月9日晚上,而且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334架B-29首次以新戰術空襲東京。
當天晚上將東京16平方英里的地區燒成平地,東京商業區63%被焚毀,失去18%的工業生產力。
84,000人於當晚葬身火海,100萬人無家可歸,遭到日本244戰隊戰又稱保護皇居的「近衛飛行隊」的三式戦闘機「飛燕」攻擊,B-29的損失14架。
之後兩星期,再有120,000日本平民死於B-29的焦土轟炸,而B-29也有損失,遭到日本244戰隊戰擊落20架。
到了戰爭最後的數個月,B-29動輒以500架編隊,由P-51戰鬥機護衛,進行對日本城市的連續空襲,目標並且由大型城市漸轉為中型城市。
日本也出動自殺「震天制空隊」以撞擊戰法自殺攻擊B-29。
不計算2次廣島、長崎B-29使用原子彈的襲擊,在整場戰爭中,B-29摧毀了日本178平方英里的市區,導致40萬日本人死亡,250萬家房被毀,900萬人流離失所,除了焦土轟炸外,B-29還對日本的航運路線進行大規模的佈雷。
到了戰爭末期,日本的海運因航線受阻而接近癱瘓。
日本如何對付B-29?
在1980年代,提到B-29的戰績資料幾乎都是說損失很少,甚至超級空中堡壘B-29是無敵的。
但是最新資料顯示太平洋戦争中美國生産作戦而投入的3970架,喪失總數為714機,B-29損失率約18%,其中414架被日本擊落,被炮火重創,高故障率都是導致B29損失較大的原因。
戦死與失蹤的B-29機員合計3,041人。
除了自殺攻擊的「震天制空隊」外,日本對付B-29還是有些方法,但是功效有限。
日本陸軍對能在高度1萬公尺高高度飛行爆撃機攻擊的高射炮,只有「五式十五糎高射砲」與「三式十二糎高射砲」。
「五式十五糎高射砲」數量不多只有2門,射擊最高度達19,000m,裝置在久我山陣地,1945年8月1日下午1點30分對美軍轟炸機對三菱石油川崎製油所進行轟炸經過久我山附近時,發射一枚砲彈並成功擊落2架B-29。
「三式十二糎高射砲」有120門三式高射砲,分佈在東京、大阪、神戸與北九州八幡製鉄所、軍需工場等重要都市、施設區域,特別是南方最大石油基地印尼蘇門答臘島東部的巨港(Palembang)配備,記錄有10機以上撃墜戰果。
日本高射炮部隊的主力裝備是對B-29射高不足的「八八式七糎半野戦高射砲」(射高9,100m)與「九九式八糎高射砲」(射高10,420 m),被當時的東京市民嘲笑首都防衛的高射第一師的新井健之大尉乃「碰不上的高射砲(当たらぬ高射砲)」。
但是B-29採用低空轟炸後,剛好進入「八八式七糎半野戦高射砲」「九九式八糎高射砲」可以碰上的高度,新井健之的高射砲應該有洗刷了恥辱,只是大部份嘲笑他的東京市民都被凝固汽油彈和燒燃彈燒死了。
由戰後美軍發表的數字也顯示,受到在日本高空擊落或者損傷的美軍機(主要是B-29)被高射炮擊傷重創就有1,588架,佔著全部的65%。
1944年12月18日B-29夜間轟炸三菱重工名古屋機體工廠,日本陸軍飛行第55戦隊遠田美穂少尉機群集中攻擊脫隊B-29成功。
1944年8月10日夜,第302海軍航空隊的遠藤幸男以「月光」戦闘機痛擊低飛的B-29,直到名古屋空襲遠藤幸男陣亡前擊落B-29記錄有8架,日本軍方曾英雄化的「B-29撃墜王」。
在夜間,日本二式複座戦闘機(屠龍)迎撃也有成果,如樫出勇大尉的飛行第4戦隊(屠龍部隊),就從B-29的底部暗算成功,3個月內飛行第4戦隊擊落B-29有58機之多
樫出勇個人就擊落26架B-29,是真正「B-29撃墜王」,B-29一架造價高達63萬9千1百88美元。
1944年11月5日起,以中國為基地的B-29亦開始定時轟炸日軍佔領的新加坡。
第1野戰補充飛行隊派出十台「鐘馗」二型到當地,上坊良太郎大尉也在陣中。
飛得又高又快的B-29是大部分日軍戰鬥機「可望不可及」的存在,即使是專門為攔截轟炸機而設計的二式戰鬥機「鐘馗」,當它使盡力急速爬升後也只有短短幾秒的開火機會。
這次日本陸軍的念頭是「既然攻擊機會一瞬即逝,那就只有抓住那一瞬間來個一擊必殺!」於是他們就研發了口徑達40mm的Ho-301機炮,並裝備在「鐘馗」二型乙之上。
但這種看來異常至極的武器,上坊良太郎用起來卻駕輕就熟。
他利用「鐘馗」的急速爬升能力配合Ho-301的彎曲彈道,像高拋投籃一樣將 40mm噴進彈砸向美軍的 B-29,而這種詭異的攻擊方式居然取得了不少戰果。
上坊良太郎在新加坡前後共擊落 12 架 B-29。
其他飛行第244戰隊戰又稱保護皇居的「近衛飛行隊」,隊長泊重愛、村岡進一、藤田隆、小林照彥。
由於一開始 B-29沒有p-51護航,被244戰隊以三式戦闘機「飛燕」突襲,被擊落約73架,直到p-51護航,244戰隊戰果才變0。
戰後日本陸軍航空軍王牌的小林照彥在1957年(昭和32年)6月4日在航空自衛隊學習噴氣機駕駛,在訓練中由於駕T-33墜毀而殉職。
最後以拆去裝甲和武器、洗去塗裝等極端減重手段,並採取捨身撞擊戰法而聞名的震天制空隊中,飛燕與鍾馗成為日軍陸軍航空隊在本土防務中對付B-29超級堡壘的兩大支柱。
由於寇締斯·李梅估計有誤,夜間低空又無掩護,B-29根本是美國的神風特攻隊,雖然炸死許多日本人民與建築,但B-29超級堡壘損失超出估計的慘重,自衛火力大幅削弱,美國不得不由P-51戰鬥機護衛B-29,直到B-29載運更殘忍的核爆來結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