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耶律楚材佐政止殺

您是本帖的第 1699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耶律楚材佐政止殺
amb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蜘蛛俠
文章:937
積分:1149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6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amb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耶律楚材佐政止殺

耶律楚材是元朝時代有名的大臣,生平無書不讀,學問很淵博,尤精通佛教內典,對於術數黃老等學說,也很有研究。元太祖成吉思汗在行軍之前,每次都要請楚材占卜得失,預言常能應驗如神,所以成吉思汗對他十分倚重信任。有一次,元軍征伐東印度,行軍到鐵門關地方,發現一隻有角的獸,身形似鹿而尾巴像馬,發出人聲,對元太祖的侍衛說:‘這地不宜再進攻,請你們皇上早日收兵為妙。’成吉思汗覺得大為驚奇,向楚材請教,楚材回答說:‘這是世界上難見稀有的瑞獸,它的名稱叫做角瑞,能夠說各地的方言,好生而惡殺,這是天降祥瑞,以示皇上,願皇上承順天心而保全民命。’成吉思汗聽了,立刻收兵回國。當時各地州郡的官吏,大多很暴虐,常常任意殺人,甚至姦人妻女,取人貨財,楚材聽到各地政治黑暗的情形,不禁痛哭流涕,就向元太祖上奏,下令各地州郡,官吏不能隨便殺人,凡死刑一定要報經皇上核准,違者官吏處死。

這樣以後,各地官吏暴虐的惡風,才漸漸的改變,元太祖南征的時候,楚材奏請製備招降的旗數百面,發給降順的民眾,使他們各歸故里,因此保全了很多的民命。後來元太祖率軍攻打汴梁(汴梁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帶兵的武將,為了報復金人的持久頑抗,主張要燒殺全城,楚材就向太祖上奏說:‘皇上用兵的目的,是要獲得土地與人民,如果燒殺全城,那麼得了土地而無人民,又有什麼用呢?’成吉思汗還是猶豫不決,楚材又繼續進諫說:‘奇巧精美的工程,厚藏財寶的富戶,都薈集在這城中,倘若燒殺全城,我們將一無所獲,豈不可惜!’太祖聽了很有道理,就取消屠城的原議,下令只辦城內完顏氏的罪,其餘一概不究,這樣保全了一百四十七萬人的性命。當時被俘而逃亡的人很多,元軍下令,凡收留或資助逃俘的人,必滅其全家,楚材又向太祖上奏說:‘河南既已平定,人民都是皇上的赤子,他們逃也沒有地方可以去,怎麼可以為了一個俘囚,因而連死數十人數百人呢?’太祖聽了楚材的奏言,就解除了原來的命令。楚材襄佐軍國大事,官拜中書令,死了以後,追封廣甯王。他的兒子鑄,位至左丞相,孫兒十一人,也多數做了大官。

我們看耶律楚材的一生,因為精通佛法,所以雖位至大臣,但並不是以做官為目的,而以救國救民為急務。他為了阻止元軍燒殺汴梁全城,因正諫不能使元太祖接受,就以‘奇巧厚藏’的物欲,打動了元太祖的心,使汴梁免除了大屠殺的災難,至於逃俘免究,更保全了不知凡幾的人命。耶律楚材的功德,不僅如此而已,當蒙古人初入中國的時候,本來要殺盡漢人,把中國變為牧場,幸而耶律楚材深明佛法,諫止了蒙古人的殺機,我們漢族能存留於天地之間,固然是耶律楚材之功,也可說完全是靠了佛法。僅從這一點看來,佛教對於中華民族的貢獻,實在太大了。(取材自歷史感應統記譯語改作)

[此帖子已經被凡夫俗子於2016/4/8 上午 04:51:29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6/4/7 上午 06:42:46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840
積分:12559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學者算出元朝漢人性命價錢:每人每年14元人民幣

文章摘自《血酬定律》 作者:吳思 

  我讀到過的數目最大的人命計算,發生在1230年。《元史》列傳三十三,有兩處耶律楚材勸皇帝不殺人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當上千萬平民的性命掌握在皇帝手中的時候,元太宗窩闊臺如何決定其生死,如何估量其價值。

  《元史》說,太祖(成吉思汗)之世,每年都在西域打仗,無暇經營中原,中原一帶的大多數官吏私自聚斂財富,資產多至巨萬,而官府卻沒有儲存。因此,窩闊臺汗即位的第二年(1230年),近臣別叠等人建議道:“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

  這是一個在歷史上很有名的重大建議。別叠等人把國庫空虛歸咎於農業,誤以為漢族農民對國家財政沒什麽幫助,不如空出這塊地方放牧。這種政策也確實在一些地方實施過。別叠建議的“悉空其人”,有人認為是大屠殺,把中原一帶的漢人殺光。這類事情,成吉思汗的騎兵很擅長,但也未必用得著一刀一箭地苦幹,只要空出地來,漢人流離逃亡,大規模死亡必定出現。

  耶律楚材(字晉卿,1190~1244年)是高度漢化的契丹貴族,這從他名字所依據的“楚材晉用”的典故就能看出來。耶律楚材知道,農業對國家財政的貢獻大於牧業,他對皇上說:

  “陛下即將討伐南方,軍需從哪裏出?如果均平確定中原的地稅、商稅,征收鹽、酒、鐵冶、山澤之利,每年可得50萬兩白銀、8萬匹帛、40余萬石粟,這些物資足以供應軍需了,怎麽能說‘無補’呢?”

  皇上說:“你為朕試試看。”於是,耶律楚材在燕京等十路建立了征稅體系。1231年秋,皇帝到大同,十路的稅收登記冊和征收來的金帛都陳列於廷中,皇帝看了,笑問耶律楚材:“你一直在朕左右,人不離開就能使國用充足,南國之臣,還有如你這麽能幹的嗎?”當天,拜耶律楚材為中書令(宰相),事無巨細,都先與他商量。

  上述白銀、糧食和布帛的總數,根據當時的物價水平,大約可以折為70萬兩白銀12,這筆錢救了多少中原漢人的性命呢?當時占據北方的金國人口在6000萬上下13,金國設中都路(今北京一帶)等十九路,扣除人口最多的南京路(開封一帶)和山東東路(今山東半島一帶),人口再折一半,比耶律楚材設置的十路少一兩路,仍有兩千萬條性命,平均每條命每年可以貢獻三分五厘銀子,約等於人民幣14元。皇上為什麽不降旨掃空漢人?關鍵就在這14塊錢。

  我不知道農業能比牧業多提供多少稅賦,即使牧業對軍需和國用毫無貢獻,漢人性命的價格,也不過14元/年。換個角度說,漢人以每人每年14元的贖金,從皇帝手裏買下了自己的性命。這個交易隱含的前提是:平民的性命不屬於自己,生殺予奪由暴力統治集團說了算。

  兩年後,同樣的事情又在開封重演。在攻克汴梁(今開封)前夕,蒙古大將速不臺派人向皇帝請示。速不臺建議:“金國人抗拒持久,我們的士兵多有死傷,城下之日,應該屠城。”速不臺的建議是有根據的。按照成吉思汗時代的規定,攻城時敵方如果抵抗,就屬於拒命,城破之後必須屠城報復。

  耶律楚材聞訊後,“馳入奏”,對皇帝說:“將士們辛辛苦苦數十年,想要的不就是土地和人民嗎?得了土地,卻沒有人民,土地又有什麽用!”這番話說得比較虛,壓不住皇上的殺心,“帝猶豫未決”。於是耶律楚材很實際地說:“能工巧匠,厚藏之家,都聚集在這裏了。如果都殺了,以後就什麽也得不到了。”皇上同意了這個說法,下詔只殺姓完顏的,其余勿問。開封城內147萬人因此獲救。

  我還見過關於這場對話的更詳細的記載,但一時想不起出處。我記得耶律楚材把開封工匠每年能夠生產的弓箭和盔甲的數字都報了出來,並且與蒙元每年的軍需做了對比,紮紮實實地證明了他們對國家的用處。算清了用處之後,皇上才同意饒人民一命。

  當然,從來就沒有什麽救世主,也不能靠神仙皇帝。人民的生存權,與牛羊豬雞的生存權一樣,說到底,還是自己用肉蛋奶和皮毛換來的,具體到某個品種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則是靠比較高的生產力水平競爭來的。耶律楚材先生的作用,無非是幫助皇帝認清了漢人的真實價值,糾正了別叠的錯誤估計。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6/4/8 上午 04:24:20編輯過]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6/4/8 上午 04:24:03

 2   2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15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