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因法師對念佛的開示
圓因法師對念佛的開示
感應與巧合
人的一生隨時都有無數影響他命運的機緣從他的身旁眼前溜過,其造成禍福的結果,但憑各人的取捨,但憑一念之間,上天並沒有對誰作特別的照顧,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種何種因,得何種果,譬如受持佛號必得不可思議之果,殺生必得短命災難之報。
業障重重無福之人,心念不正,凡事往壞的一面想,聞正論而鄙視,逢君子而迴避,因此只有痛苦與失敗的機緣。
福慧厚重者,心存謙虛,凡事往好的一面看,因此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都是磨練人生的試金石,好事當榜樣,惡事當警惕,兢兢戰戰,則人生自然會有許多巧妙的境遇。
比如今日大家談論佛法,有人認為痴人說夢話,不當一回事,有人則認為如獲玉寶,非常歡喜形成了人生的轉捩點,因此說:人生之境遇妙不妙,巧不巧,只在一念之間的取捨而造成,總之多種善因,巧事自然會輪到你身邊。
為什麼要念佛?
首先我們來研究一下小孩呼喚和啼哭的原因,是因為生活上發生了困難,自己無法解決,只好以啼哭與呼喚作為求援的信號,爭取愛護者的同情,而滿足自己的希望。做母親的可說是隨時隨地都是關心子女的生活,只要聽到呼叫,沒有不赴援的。
我們念佛是為了生死問題,得不到合理的解決,因為阿彌陀佛有救度眾生的誓願,只要誠心呼救,一定可以解決問題,所以要念佛。
追究我們生死之苦的來源,是由過去世貪、瞋、痴的煩惱所造成的。現在仍是繼續發展,倘不及時加以防範,一定是後患無窮。要想澄清意念,還我淨明,除了念佛以外,還沒有比較更方便而又更可靠的辦法。
因為我們根性下劣,而攀緣和執著的習氣既深且厚,如果想要教它放下來,怎麼能辦到?故以念佛之藥,來治妄念之病;倘能信之行之,必能得到奇妙的效果。這個道理就像小孩玩刀一樣,要他放下來很困難。如果以糖果換之,自然會放。
語云「心無二用」,如能認真老實地念,妄想就會慢慢減少。曾經有人說:「以前不念佛,還沒有什麼妄想。現在天天念佛,妄想反而好像特別多。」所謂不見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以前是在妄想中長大的,哪裡覺得有妄想。現在開始學佛,才知道是妄想。但妄想多,並不是道心不夠,而是與妄想交情太深,一下子想斷是斷不了的。好比你有個賭博朋友,因為以前你們志同道合,哪裡看得出對方的缺點。現在你學好了,才覺得他的行為不對。但是以前他來慣了,突然的斷絕往來,雙方都不習慣。只要你認真的工作,也不必討厭他,日子久了,你也不會去想他,他也不會找你了。
對付妄想的辦法和這個真理一樣。假定你能堅定信心,禮念敬誠,以後妄想就會減少到最低程度了。
此生若不念佛,永無了生脫死之期
參禪靠自力,不開悟即無成就,一生不開悟者甚多,悟是理上悟,悟了之後還要修,理可頓悟,事須漸斷,修是修無始以來的煩惱與習氣,念佛則不同,念佛可以帶業往生,乃方便中之方便,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念佛成就,現值末法,以念佛法門最為契機,若違反佛之訓示,恐勞而無功。
修行不易成就,念佛不得力,均由於過分愛惜自己的身命,對於精進上就會打很大的折扣。法門無量無邊,修任何一種法門,必須承受相當的苦才行。如不肯吃苦,道業難以成就,不惜身命,並非故意糟蹋身體,人生就像演戲一樣,必須認真去演,才有好的演出。念佛必須認真多念,念到妄想漸少之時,亦是你得力之時。
感應與巧合
人的一生隨時都有無數影響他命運的機緣從他的身旁眼前溜過,其造成禍福的結果,但憑各人的取捨,但憑一念之間,上天並沒有對誰作特別的照顧,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種何種因,得何種果,譬如受持佛號必得不可思議之果,殺生必得短命災難之報。
業障重重無福之人,心念不正,凡事往壞的一面想,聞正論而鄙視,逢君子而迴避,因此只有痛苦與失敗的機緣。
福慧厚重者,心存謙虛,凡事往好的一面看,因此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都是磨練人生的試金石,好事當榜樣,惡事當警惕,兢兢戰戰,則人生自然會有許多巧妙的境遇。
比如今日大家談論佛法,有人認為痴人說夢話,不當一回事,有人則認為如獲玉寶,非常歡喜形成了人生的轉捩點,因此說:人生之境遇妙不妙,巧不巧,只在一念之間的取捨而造成,總之多種善因,巧事自然會輪到你身邊。
為什麼要念佛?
首先我們來研究一下小孩呼喚和啼哭的原因,是因為生活上發生了困難,自己無法解決,只好以啼哭與呼喚作為求援的信號,爭取愛護者的同情,而滿足自己的希望。做母親的可說是隨時隨地都是關心子女的生活,只要聽到呼叫,沒有不赴援的。
我們念佛是為了生死問題,得不到合理的解決,因為阿彌陀佛有救度眾生的誓願,只要誠心呼救,一定可以解決問題,所以要念佛。
追究我們生死之苦的來源,是由過去世貪、瞋、痴的煩惱所造成的。現在仍是繼續發展,倘不及時加以防範,一定是後患無窮。要想澄清意念,還我淨明,除了念佛以外,還沒有比較更方便而又更可靠的辦法。
因為我們根性下劣,而攀緣和執著的習氣既深且厚,如果想要教它放下來,怎麼能辦到?故以念佛之藥,來治妄念之病;倘能信之行之,必能得到奇妙的效果。這個道理就像小孩玩刀一樣,要他放下來很困難。如果以糖果換之,自然會放。
語云「心無二用」,如能認真老實地念,妄想就會慢慢減少。曾經有人說:「以前不念佛,還沒有什麼妄想。現在天天念佛,妄想反而好像特別多。」所謂不見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以前是在妄想中長大的,哪裡覺得有妄想。現在開始學佛,才知道是妄想。但妄想多,並不是道心不夠,而是與妄想交情太深,一下子想斷是斷不了的。好比你有個賭博朋友,因為以前你們志同道合,哪裡看得出對方的缺點。現在你學好了,才覺得他的行為不對。但是以前他來慣了,突然的斷絕往來,雙方都不習慣。只要你認真的工作,也不必討厭他,日子久了,你也不會去想他,他也不會找你了。
對付妄想的辦法和這個真理一樣。假定你能堅定信心,禮念敬誠,以後妄想就會減少到最低程度了。
此生若不念佛,永無了生脫死之期
參禪靠自力,不開悟即無成就,一生不開悟者甚多,悟是理上悟,悟了之後還要修,理可頓悟,事須漸斷,修是修無始以來的煩惱與習氣,念佛則不同,念佛可以帶業往生,乃方便中之方便,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念佛成就,現值末法,以念佛法門最為契機,若違反佛之訓示,恐勞而無功。
修行不易成就,念佛不得力,均由於過分愛惜自己的身命,對於精進上就會打很大的折扣。法門無量無邊,修任何一種法門,必須承受相當的苦才行。如不肯吃苦,道業難以成就,不惜身命,並非故意糟蹋身體,人生就像演戲一樣,必須認真去演,才有好的演出。念佛必須認真多念,念到妄想漸少之時,亦是你得力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