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滿清是怎麼滅亡的?」之中提到滿清亡於四大要素,其中經濟部分前文只簡單帶過,這篇來詳細談談整個來龍去末。
不妨先下個聳動的標題:「滿清是被橡皮給滅亡的」。
這要分兩頭說起,先從上海租界講起,話說自從上海跟香港有了租界,原本中國並沒有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是「招商局」),但是租界是外國的地盤,自然外國有的股票在租界也會有交易所,另一方面,租界既不屬於中國,也不那麼屬於外國,因此成為一種三不管地帶,在沒有金融管制的地方,金融工具的發展最為快速,因此上海與香港成為全球金融業執牛耳之處。
很難想像嗎?請看證據,證據就是「匯豐銀行」,叫「HSBC」,「H」就是「香港」,「S」正是上海,原全名正是「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匯豐銀行是從香港跟上海起家的,有沒有驚訝?XD
一百多年來上海跟香港一直是「國際金融中心」,後來上海在「淪陷」之後就完蛋了,留下香港一直是全球金融業的頂尖玩家,這是有上百年來的歷史因素在的,所以台灣以前笨笨的喊要當「亞太營運中心」實在是搞不清楚狀況,怪不得怎麼喊都辦不起來。
所以各位可以理解,當時上海竟然有相當國際化的證券交易市場,與國際連動,還能交易期貨.....整個好像走錯時代不是嗎?
在八國聯軍結束後,滿清在慈禧、袁世凱、張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開始了「庚子後新政」,或稱「立憲改革」,在這段期間內,雖然立憲最後沒有實行,卻執行了廢科舉、興新學,大力推動留學,並積極發展工商實業的政策,使得從1903年起,當時中國的工商實業一片欣欣向榮,連續景氣了6年。
上海的金融業也因此而發展到鼎盛,各位可以想像,當時的資本市場就像網路泡沫前期一樣,信用極度的膨脹。
另一頭,則要從福特汽車說起,1908年,福特汽車的創辦人亨利•福特推出了著名的「T型車」,這款車的最大歷史意義是引進了生產線的製造流程,因此生產成本大為降低,一時風靡市場。
福特T型車的推出,造成輪胎的大量需求,製造輪胎需要橡膠(當年稱之為橡皮),因此使得橡膠業大發利市,1908年,美國橡膠進口總值約為5700萬美元,1909年增至7000萬美元左右;1908年英國橡膠進口總值為84萬英鎊,1909年增至141萬英鎊。
想當然耳,橡膠價格飆漲,20世紀初,1908年倫敦市場橡膠每磅售價2先令,1909年底漲至每磅10先令,1910年春達到最高點12先令5便士,當時橡膠生產成本僅為18便士,全球橡膠業簡直是賺翻了,於是全球不斷成立新的橡膠公司,並發行股票上市。
前段剛說過,上海當時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熱錢正瘋狂的燒向橡膠產業,上海當然不落人後,更重要的一點是,南洋群島是橡膠重要產地,因此當然是各國投資的重點地區,上海佔地利之便,成為橡膠公司集中地,到1910年初,為開發南洋橡膠資源而成立的公司達到122家,《泰晤士報》指出,其中有超過40家都設立在上海。
這些設立在上海的橡膠開發公司,多由上海的洋行經辦、代售股票,並在上海的外國銀行開戶,40家公司的資本總額高達2500萬兩。這些經辦洋行包括公益洋行、進益洋行、殼件洋行、德華銀行,當然也包括了開頭提到的匯豐銀行,以及渣打銀行(當時稱為麥加利銀行)。
隨著橡膠價格飆高,在倫敦金融市場,橡膠股票的交易簡直是極度狂熱,100萬英鎊的股票在半小時之內銷售一空,上海自然也是如此,據梁啟超後來的回憶,當時上海人炒作橡膠股票成了全民運動,連橡皮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人也在狂買橡膠股票,惟恐落於人後,沒賺到這一把,這也不難想像,台灣股市萬點的時候,很多台灣股民也搶買了一堆做什麼產業都不知道的股票,大體上就是這樣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1910年4月,40家公司的2500萬兩股票幾個月內就銷售一空,接著價格是翻倍再翻倍,如「地傍橡樹公司」的股票,1910年2月19日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的開盤價格,每股僅25兩,才過了不到一個半月,4月6日,翻了一倍上漲到50兩。
上海的錢莊當然也瘋狂搶進,如正元錢莊買進橡皮股票達3∼400萬兩,而比較保守的錢莊不自己買進股票,但也貸款給投資人買股票,或拆借同行,於是大多數的錢莊票號都直接間接的涉及橡膠股票交易,據東亞同文會的報告,橡膠股票的投資總額約為6000萬兩,其中70%∼80%的股票為中國人所有──靠夭,滿清真是「經濟強權」──華商在這次橡皮股票交易中,投入上海市場的金額約在2600萬兩∼3000萬兩,投入倫敦市場約為1400萬兩,兩方面加起來,總額約在4000萬兩∼4500萬兩之間。
可以想像當時上至高官,下至錢莊行員,甚至販夫走卒,全都參與「全民炒股行動」,炒最大的就是前面提到的正元錢莊,以及另外兩家兆康、謙餘錢莊,他們不但調動自己錢莊內的資金,還向外資銀行調借,更向森源、元豐、會大、協豐、晉大五家同行拆借,槓桿玩超大。
很不幸的,1910年6月,美國政府終於覺得橡膠飆漲太誇張,有違「國家安全」,於是執行限制橡膠消費政策,此令一出,國際橡膠市場立即暴跌,很快跌回6先令,那橡膠股票呢?當然是馬上「剉塞」,上海股票交易所的橡膠股票直接停止交易,1911年初恢復交易,但每天「無量下跌」,就是只有賣盤,沒有買盤,到1911年7月,買盤才開始出現,買盤報價每股4兩,真是個「腰斬再腰斬再腰斬」......
正元、兆康、謙餘三家錢莊共損失500萬兩,當場倒閉,而他們一倒,被他們借錢的森源、元豐、會大、協豐、晉大五家也只好跟著倒閉,就像是「雷曼債」事件,正當骨牌連鎖效應要發動時,有人出手了。
這個古代的「聯準會主席」就是袁世凱手下,上海道台蔡乃煌,當時中國的其他地區都還是傳統錢莊,上海卻是超時代的金融中心,但是蔡乃煌卻能理解這個金融危機的本質,並在第一時間出手阻止,動作比現代的美國聯準會主席伯南克還要快速精準,實在是超時代的一流人才。袁世凱有手下如此,怪不得辛亥年中外一致認為只有他才能主持中國。
不過蔡乃煌沒有現代聯準會的權力,他必須上奏才能行動,於是他立即和上海商務總會會長周金箴,乘專車趕到寧波去見兩江總督張人駿與江蘇巡撫程德全,請張人駿轉奏朝廷。
7月27日,朝廷批准向外國銀行緊急借款,8月4日,蔡乃煌與9家外國銀行簽訂「維持上海市面借款合同」,借款350萬兩白銀,以其中的140萬兩代正元集團歸還欠款,其餘210萬兩則存放於規模最大的龍頭錢莊源豐潤、義善源,又再緊急撥出上海官銀300萬兩,也存放於源豐潤和義善源及分屬庄號,以穩定這兩大金融機構,一時間就把這個4500萬兩規模的大爆炸給鎮壓住了,實在是了不起。
當時中國全國的金融體系中,最具領袖地位的就是源豐潤和義善源兩家,它們可以不依靠外國銀行的拆款而稱雄,主要就是因為獲得上海道官銀的支持,上海官銀約有六成存於源豐潤體系,四成存於義善源體系。只要這兩家支柱穩定下來,上海就不會發生抽銀根、擠兌等風暴,蔡乃煌可說是對市場了解甚深。
但是,因為「辛丑條約」的庚子賠款,滿清每年都會提撥上海海關的稅款「滬關庫款」用來償還賠款,「滬關庫款」是屬於國庫性質的上海海關的稅款,歷來由上海道台經手,蔡乃煌提撥的上海官銀之中就有當年要還款的「滬關庫款」190萬兩,這意外成了問題的引爆點。
2個月後,1910年9月,滿清政府按照慣例要繳賠款了,於是要上海道從源豐潤、義善源等莊號提取190萬兩「滬關庫款」來付賠款。
這蔡乃煌雖然自己很懂市場,但是上海市場太「超時代」了,朝廷裡的官員根本搞不清楚狀況,蔡乃煌一聽到要從源豐潤、義善源提款,簡直是在好不容易補起來的洞上面戳,心想這下要糟,連忙上奏朝廷,請求暫時不要從源豐潤等錢莊中提錢,改先由大清銀行撥銀200萬兩墊付。
不幸的是,中央腦殘官員度支部侍郎(副部長)陳邦瑞不但搞不清楚狀況,兼且他平時就跟蔡乃煌有舊怨,於是趁機政治鬥爭,指使江蘇巡撫(上海歸江蘇轄下)參奏蔡乃煌,指控:「妄稱市面恐慌,恫嚇政府,不顧朝廷顏面,拖付庚款。」清廷立即將蔡乃煌革職。
蔡乃煌知道事情厲害,即使被革職了,還是再次急電軍機處,要求寬限時日,申明絕對不可以從源豐潤等錢莊急提「滬關庫款」。
不料軍機處仍然認為他是「恫嚇政府」,嚴加申斥之外,還限令兩個月內交割完畢,蔡乃煌只好向源豐潤和義善源急提200多萬兩,10月7日外國銀行已經宣布拒收21家上海錢莊的莊票,市場資金已經很緊張,一提之下,果然源豐潤應聲倒閉。
源豐潤是全中國金融業的龍頭,一垮下去,6家大型銀號也跟著一命歸西,外國銀行見狀連忙開始停止拆款並追回欠款,「雨天收傘」抽銀根幅度達600萬兩,這時候度支部才電令大清銀行緊急調運100萬兩白銀至上海,又在12月11日以江蘇鹽厘擔保向匯豐、德華、東方匯理三外銀借款300萬兩,哪裡填得上?1910年初又有30家錢莊倒閉,義善源也搖搖欲墜了。
當時義善源的大股東為李鴻章的侄子李經楚,同時任郵傳部右侍郎、交通銀行總理,而交通銀行幫理是袁世凱的親信梁士詒,李經楚於是從交通銀行緊急借款287萬兩,暫時保住義善源。
不幸的是,1911年初袁世凱的死對頭盛宣懷就任郵傳部尚書,為了打擊袁世凱安插在交通銀行的梁士詒,他以查帳為政治鬥爭手段,李經楚只好立即歸還義善源從交通銀行拆借的款項,一提之下,上海義善源總號帳面上只剩下現銀7000兩,義善源總號經理丁維藩試圖利用股票為抵押向新任的上海道台劉燕冀借款十萬兩急調頭寸竟被回絕,隔日,義善源開不了門只能倒閉,負債1400萬兩。
源豐潤、義善源分號遍布全國,往來莊號之多簡直難以計算,它們一倒閉,使得北至營口、北京,南至廣州,西至重慶,全國各大商業工業城市金融全面崩潰,上海本身的91家錢莊倒了48家,南京、鎮江、揚州、蘇州、杭州、寧波6大經濟重鎮倒閉了18家著名錢莊和票號,骨牌效應下,接著除蘇州以外的5大城的民間金融全數滅絕。天津也有多家銀號倒閉,還牽連布莊,洋行帳房,連經收海關稅款三十年之久的裕豐官銀號也不能倖免。
可以想像接下來全中國的工商業陷入一片蕭條,這嚴重影響了民間對滿清政府的支持度。
金融風暴更波及了鐵路,於是隨即發生了的「保路運動」,連鎖引發武昌起義及滿清被推翻,鐵路又是如何讓滿清亡國,就在接下來的中篇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