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黛西(Stacy)以及上師的加持
很久以前,有一次我到澳洲,住在我的學生史黛西家中。她生命中想要的,幾乎圓滿無缺:有個房子、有輛車子,還有身為銀行經理的理想職業。但她真正渴望的,是一段浪漫的愛情。她是相當虔誠又老道的學佛弟子,知道向上師請求世俗的事物太過卑微,但在這件事情上,她不說又不行,於是就對我傾吐了困境,並且請我幫她卜個卦,也幫她祈禱。因此,我就說,我會幫她念念祈請文。但是……我並沒有這樣做。諸位:我不是故意的,由於行程太緊湊了,所以我就忘了。
那一週稍晚,有個名叫尼克(Nick)的荷蘭籍盧安達裔性感壯漢,前來聽我開示,結果他們兩人就在一起了。史黛西的生命突然燦爛而刺激起來。有一天早晨她來見我,頭髮蓬鬆但面色紅潤,熱切地感謝我的幫助。我跟她說:「這事與我完全無關。」可是她聽不進去。我又如何能辯駁?她真的相信是我把尼克送到她面前。這是「上師的加持」,她說。
史黛西在感謝我的時候,我要辯駁是有理由的。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人,就嗅到麻煩。但是因為她太神魂顛倒了,所以完全視而不見。果不其然,我一離開澳洲不久,他們倆就散了。史黛西寫了信給我,懺悔所有她過去累積的惡行。她很確定失去情人的原因是由於她的惡業,或者是我給她的懲罰。我說我不同意她的看法,可是她不聽。我想說,如果有任何關連的話,那麼,從心靈的角度而言,是她的善業導致了尼克離開她。即使從世俗的角度看,她只需要看看每次在餐廳付帳時,他掏出錢包所花的時間有多長就夠了。他每次都等到史黛西拿出了錢包,才好不容易拿出他的。而且,如果他不小心先拿出來了,通常也只是荷蘭式的(go Dutch),各付各的帳!
我很納悶,如果史黛西堅持所有的好事都歸功於上師,為何她看不出來尼克的離去也是一個加持?
◎囚禁而獲得解脫
如果你最終的目標是自由—或者解脫、涅槃,不論你怎麼稱呼它—降服於上師似乎跟你的目標完全背道而馳。但是我們有些人相信,屈從於這種束縛,事實上是抵達究竟解脫的最佳方式;要讓自己在法道上前進,將我執交到具格上師的手中非常必要。
說起來很諷刺,但是降服於上師—全然、毫不保留的降服—是自由的一種形式。它的好處是你不再需要尋找方向。在上師—弟子關係中,永遠會有一種責任感來禁錮你,但這種禁錮是你自己的選擇。仔細想想,當你在外毫無約束時,你會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利用所有的自由。但若是你在牢獄裡,限制在四面牆壁之中,加上作息時刻表,你就有界限。這就是所謂的「法道」,它給你方向。
當然,由於這種情況而產生濫權或造成虐待是有可能的,然而,一旦你全然而清醒地降服,你可能對上師的某些示現與作為不會認為是濫權虐待。如果你想要圓滿證悟,就不能擔心虐待。我執從一開始就與你相隨為伴,一直到解脫為止。但是當你越接近證悟,由於逐漸走出我執的陰影,以及逐漸卸除我執的禁錮,你變得更為解脫。很諷刺的,讓你踏上這條旅途的伴侶最終需要被拋棄。到那時,濫權虐待的定義就會有所改變。如同我們使用止痛藥「虐待」頭痛一般,你會視我執為病灶,會以智慧來虐待它。如果你擔心被虐待的話,那麼就是下意識地想要保護我執。這不只在金剛乘如此,在聲聞乘也同樣有這種觀點。
假如你告訴家人或非佛教徒朋友說:你處於一個降服禁錮的狀態中,你讓某人虐待你的我執,他們可能會嚇得驚慌失措。但是,我們假設你是具有某種程度的成熟與清醒,你是睜著眼睛來選擇這條法道的。
上師重要的特質之一,在於能否善巧地根據你的能力與程度來指引你。如果你尚未準備好,密乘之道就不應該將直接你全速地送往摧毀我執的道路上去。事實上,如果不依照弟子的根器而量身定制教法的話,密乘上師就是破毀了密乘戒,這被視為是上師嚴重的錯誤。
由於這個原因,密乘之道必須以前行及密集的修心開始。這些修持的目的,在於使用我執的語言來牽引我執。舉例而言,在前行中修持對三寶的皈依,可以視為是強化「我執」這個概念的機制,因為它暗示有個「自我」需要被保護。接下來是修持菩提心,它要求你把皈依擴展到一切有情眾生,這是在教導我執:一己的需求不是那麼重要。如此,你逐漸地處理我執,給它越來越少的養分,而最終將它完全摧毀。
在西方,密乘上師沒有一個明顯的對等角色,但「仁慈的專制者」可能是好的類比。經由民主程序選出來的總統,縱然可能既博學聰明又重視資訊知識,但是為了民主,為了滿足每個人的願望與要求,又要維持民調指數之下,他會終日忙得團團轉。最終,他無法為國家成就太多事情。反之,仁慈的專制者可以依照他自己清明的判斷,偶爾也可以無視某些政治不正確的事,讓他可以做快速的決定。長遠來看,他可以更有效地領導國家。
類似地,密乘上師會有效而權威地引領弟子,但這只有在弟子確定要追隨他之後才會如此。好的密乘上師會讓尋道者完全自由地去分析他,甚至還提供必要的工具來讓他們好好地檢視他。只有在上師知道弟子已經全心全意選擇了他之後,他才會跳過規範、道德以及一般社會認可的行止。為了你的利益,上師開始發號施令。這就是大悲心。
我們獨立思考的方式經常既淺薄又可悲。如果你遇見一個可以讓你證悟的人,卻耿耿於懷他有,譬如說,偷竊癖或厭女症,那是很不幸的。拿證悟來交換對這種價值觀的堅持,值得嗎?
佛陀的弟子並非個個都像舍利子或大迦葉一般,呈現出赤足托缽、身相祥和的形象,這是令我們隨喜的事。自古以來,我們就有類似古古拉加(Kukuraza)、竹巴.昆列(Drukpa Kuenley),以及多.欽哲.耶喜.多傑(Do Khyentse Yeshe Dorje)等上師。我也崇敬大成就者達利.嘎巴(Darikapa),他是娼妓的奴僕,身為佛教徒,我非常驕傲他是我們的一員。在《維摩詰經》中,釋迦摩尼佛說,蓮花只有在淤泥中才會生長。我們不能忘記這句話,否則,佛教將會成為清教徒式的道德系統,自認是一個有組織的宗教,還想成立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