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劉表的保境安民政策

您是本帖的第 3412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劉表的保境安民政策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680
積分:1234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劉表的保境安民政策

劉虞與劉表雖同屬治績優秀、寬厚大量一族,
然而,劉虞被部下公孫瓚攻死,劉表的江漢領地卻能長保安寧長達數十年,
曹操一直要到他重病時才敢率兵攻打,
可見他的治理方針有其獨到之處,讓我們來看看他的獨門絕技吧。

張繡、劉備有什麼共同之處?
答案:他們都是原本與荊州無涉之外兵,卻被委以守備荊州北方門戶的重任。
張濟攻穰城敗死以後,張繡繼領其眾,原本陷於危難之際的張繡,
劉表卻意外的寬宏大量收容這支兵團屯於宛,
有了基本根據地的張繡自然是對劉表滿懷感恩之心。

…然而,劉表讓張繡有其領地,真的有哪麼單純嗎?
事實上,南陽郡位居荊州最北端,而宛城更是北方南下的要衝…
大家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吧?

屢次曹操想南下,三敗於勇猛的西涼兵,
張繡果然鞠躬盡瘁,報答了劉表的豁達大度,替他守備北疆的安寧。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物換星移,張繡投降於曹操,北疆暴露在曹操的威脅中。
尤其是守宛的將領,是曹操的心腹大將曹仁,
對劉表來說,這是莫大的威脅。
怎麼辦呢?
剛好,破落的客軍劉備於此時投奔劉表,
他被委以與張繡同樣的任務,守備新野,與曹仁對峙。
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劉表病逝為止,並無二異。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有人提出問題了:「劉表這麼幹,不怕養虎貽患、尾大不掉,被張繡、劉備反噬嗎?」

看倌聽我道來,劉表是不會遇到像劉虞般被吞噬的困境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張繡、劉備受劉表支援於危難之間,不像劉虞是空降部隊。
由於公孫瓚已久征幽州戰場,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雖然賊是越剿越兇啦),忽地來了一個由洛陽來的大官,一到就把全部的功勞搶光了,自然對這傢伙不怎麼服氣。
這是兩方衝突的起因。
相反的,張繡、劉備落難而來,沒有根基,而劉表還致送物資支援,自然不敢不服劉表,甚至感激涕泣。
即使是以取天下為己任的梟雄劉備,也不敢公然背叛,
「忘恩負義的背叛者」這個臭名,是劉備不敢擔也擔不起的。輿論,在這個時代還是有他的必要性。

第二、給予張繡、劉備適當的自由度,鼓勵他們發展壯大。
各路群雄們,有了基本實力後,自然還想向外擴張或增強自己的實力,
張繡、劉備也不例外,劉表有阻止他們嗎?
沒有,甚至暗中支持,以免控制過當引發反撲。
張繡把觸角伸進豫南,劉表聽任他由之(亦暗中協助)…
劉備招引豪傑、私募流民,近在咫尺的襄陽豈會不知?劉表裝傻而已…
一般而言,宗主對藩屬通常施以強力的約束,忽視了藩屬的自主性(看看袁術怎麼玩孫策? 孫策只好自闖天下),劉表這麼搞,實是異數。
這麼作有什麼好處?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向外面世界,對他們的雄心壯志作一番消磨,反而可以以此獲得內部的安定、外軍(張繡、劉備軍)的精練。

第三、最重要的,張繡、劉備長期受劉表支援,意味著軍械武器、兵馬糧粖掌握在劉表方手中。
怎麼劉表這麼敢肆無忌憚的讓他們發展他們的實力呢?張繡、劉備軍越強,隱憂不是越深?
原因就在於:一切由劉表出。
張繡擴地,沒問題;劉備募民,好談。
只是當劉表滿口答應時,張繡、劉備事實上等於被扼住脖子。
張繡以南陽一郡管理脹大的土地、劉備募了超越新野一縣賦稅的兵力,沒有劉表的支援怎麼行?
所以荀攸提醒曹操破張繡之計謀,源出於此,只是曹操未採納(荀攸流寓荊州一段時間)。
而曹操南征,劉備還得請示襄陽,與剛來荊州時極能獨立作戰的能力格格不入,是不是可以這麼解釋:劉表病重,無法再撥付物資,導致劉備後勤補給缺乏,劉備只好派人詢問?

順道一提,劉備招引豪傑、私募流民,劉表知之甚詳,「陰禦之」,
這禦是怎麼禦?大家明瞭了吧?

除了張繡、劉備這兩支外軍擔負起防守荊州北方的責任,荊州東方也有類似的防禦軍團:
黃祖、黃射父子的江夏軍。
雖然屬於荊州內兵,卻一樣自由發揮無所限制。
黃祖是劉表的好友了,本身也是荊州大宗族的一支,幫助劉表起家有很大的貢獻,
所以劉表也不怕他背反。

而黃祖的戰績呢?屢戰屢敗,再戰再敗,差到不知道輸給孫氏幾次了?
但是他”就是能守住江夏”,
從這一點觀之,黃祖似乎也沒那麼差嘛?

劉表形成這個政策的主要背景。
劉表是怎麼起家的?
依據司馬彪戰略的記載,荊州當時的狀態是江南宗賊盛、袁術據南陽、蘇代貝羽各阻兵作亂。
劉表先到宜城見荊州大族蒯良、蒯越、蔡瑁等人,獲取他們的支持,
然後誘導宗賊首領投降,將他們的頭目一網打盡,
”襲取其觿,或即授部曲。”
接下來派蒯越、龐季說降盤據襄陽的張虎、陳生,平定江南,
然後派黃祖擊殺孫堅,荊州遂定。

劉表似乎很有智略手腕,
不費一兵一卒,利用詐術、說降的方式就平定了大部的荊州,
真正的大戰只有對孫堅那一場仗…

只是,劉表這麼作,並沒有完全剷除舊的宗族勢力,
相反的,他還需要這些宗族勢力來保持他的政權,
蒯、蔡、黃、龐四姓,是一開始他的政權的擁護者,
…也可以這麼說,劉表對他們來說,只是他們的共主…

不剷除舊有勢力,搞一個如公孫度、劉焉到職後的大屠殺,就很難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權。
要舊有勢力保證新政權的完整性,
首先就是新主人能保障他們原有的既有利益,
有了保障後,更希望能利用主人交換彼此間新的軍事、政治、經濟等利益以擴張自己的勢力。
所以,才會”襲取其觿,或即授部曲。”
這是蔡氏、蒯氏的報酬(龐、黃兩氏或許可以分到一些),很少進入劉表的口袋,劉表只是個協調分配的總經理角色,並不如外界所想像的是主導全權的董事長角色。

從這個角度來看劉表對軍事的怠惰,也就其來有自了,
從一開始,劉表要調動部隊,不是派令發一發、大軍就可以調動了,
事先要與部隊所屬的宗族首領協調得到應允才可發兵,
既然有求於我方,不趁機勒索利益怎麼行?
這些利益不管是軍事上的、政治上的、經濟上的,劉表也很難不答應(最多只能討價還價),
而某方獲取的利益越多,勢力越強,
對於劉表企圖中央集權或是均衡各方的天平使之不倒向任何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利的,
那麼劉表怎麼辦呢?
雇個傭兵應該是很好的辦法,旣平衡各方勢力,必要時還可利用這些部隊壓服內部的不安分子(較為囂張的宗族領袖),
這是劉表義助張繡、劉備這些客軍的主因,也希望他們越強越好,既可防禦外敵、也可震懾內部。
(當然,劉表也深知這些外兵並不可靠,所以很小心的拿捏尺寸,利用後勤要件不使他們的勢力脫離到無可掌控的地步…)

然而由於軍事如此的怠惰,以致於使荊州兵出現了’’不能用、不會用、不敢用’’的狀態…

不能用的原因很明顯,
兵權不在劉表手上,分散在各宗族的手中,
用了之後某方宗族的勢力會增加,對於劉表平衡各方勢力與試圖中央集權的努力會有反效果。而且各宗族對外擴張的意願也興致缺缺,
劉表自然是能盡量不用兵就不用兵。

但是由於荊州長年處於和平當中,
少有實戰的歷練,荊州兵的戰力並不高,
好不容易出征了,領兵的也是宗族親屬(以宗族的立場而言,領兵的當然是自家人最好),看不出新人誰有能力領兵,
「君不知將,將不習兵」
文聘雖稱大將,但在劉表時代根本無發揮餘地,一直到曹操時期才顯出他的價值;
魏延更是如此,既然荊州不用武,那他這個武人沒有存在價值,只能投奔劉備;
黃忠亦只能擔任郡將,在郡守之下做事,更是沒沒無聞。
從這裡可以看出為何新人無法冒出頭了吧?

劉表對外的幾次戰爭,都是別人打到自己家門口了,
劉表才被動反應,
而戰績也是慘敗或者是很艱辛的才取得勝利…
援張繡抗曹的戰役,張繡軍獲勝,劉表軍卻遭敗績,
孫策、孫權西征黃祖,黃祖一次都沒贏過,襄陽來援的部隊也被擊敗,
長沙太守張羨反,經年不能下,要等到張羨病死、兒子繼位才得以平定,(並趁機擴地交州)然而這已經是最漂亮的戰績了。
(史稱”表遂攻并懌,南收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 。”是劉表最輝煌的時代)

除了這幾次難看的戰役,
劉表真的極少用武,
不是說他沒實力用武,而是他”不能、不會、不敢”用武,
所以才造成劉表極端的”以防禦為重心”的國策。
所有的國策,皆以防禦為中心,守境為目的,
後勤的補給全都按照一定的模式從事,
適當的規劃後,把後勤補給物資交由北方(張繡、劉備等客軍)、東方(黃祖的江夏兵),由他們禦敵。
劉表軍隊的配屬則以威嚇的性質為主,
能不用就不用(援張繡的那一場,劉表軍也不算是主戰場上配置的部隊)。

這種國防政策可以達到防禦迅速化、效率化,彌補荊州兵實力不足的問題。
張繡、劉備、黃祖可以自由配置戰術、主動出擊、獨立作戰,劉表完全不牽制;
敗了也沒關係,劉表會把源源不絕的物資由後方輸送而來,整補後可以立即再戰。
也因此張繡、劉備等客軍可以越戰越強,
而孫策發覺即使能在戰場上擊敗黃祖,真正要把江夏兵連根拔除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以無法趁勝追擊、擴大戰果…
的確是很好的守境政策…

然而,這也只是守境政策而已,
這套國防政策的最大缺點就是很難向外擴張,
這也難怪,一套既成的補給方式,要及時因應向外擴張的能量,那是很難計算的事,不免會有左支右絀的情形,
劉表晚期的擴張,恰好出現了這個問題,
而劉表如此大膽的擴張,也是他認為他對兵權旁落這種陋習之改革有了成效的緣故,說來也是很諷刺的事呀…

劉表剛到荊州時,是單人匹馬而來,
所以很需要宗族的支持,但是到了後來,劉表發現,
荊州的事不是他說了算,而是需要幾位大老的支持才能行動。
荊州宗族的勢力極大,而宗族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並不在乎上面的人是誰,劉表只是他們’’目前’’的共主。
萬般艱難的劉表面對如此形勢,為了收回權力,
他採行了兩個方案,
第一、很有技巧的使各宗族的勢力平衡化(甚至張繡、劉備等客軍的存在也可視為一種平衡因子);
第二、組建新軍,利用這支親軍遂行其意圖。

第一項方案由於某項因素使親曹派的勢力大增而逐漸無效力化(這點我們下次在來談談);
第二項方案也因為後來的演變而失敗,劉表遂不得不回來仰賴難以信賴的宗族兵。

劉表在荊州的這段期間,
主要的親軍有
劉虎、韓晞的五千關西長矛兵;
劉磐的部隊;
賴恭、吳巨的南征軍。
其中又以劉虎、韓晞的部隊號稱精銳,史書還特地標明是哪種武器…
這些部隊不是由劉表親屬組成,
就是由遵守劉表命令的直屬部隊組成,
與宗族大家沒什麼重大牽扯。

為什麼我會把賴恭、吳巨的部隊當成劉表的親軍?
因為這支部隊原本就是違反朝廷命令派出的部隊。
在官渡之戰期間,曹操密令交州牧張津牽制劉表
劉表征服荊南四郡後,把戰場擴展到交州,
交州牧張津被部下幹掉,劉表遂接收交州,不聽朝廷命令。
如果不是劉表的親信部隊,那些畏曹如虎的宗族怎敢派兵?

在劉表收復荊南,並拓地交州之時,似乎是最輝煌的時刻,
然而這與劉表原本的國防政策相牴觸,
劉表難道不知道?
他知道,但劉表是有他的自信的。
原本的國防政策就是苟且於那些不能依賴的宗族兵(尤其是蔡氏),
不只戰力不佳,而且忠誠未知,
現在既然有了新的、能依靠的部隊,國防政策因時制宜做些改變也未嘗不可?

只是,一切都想的太美好了…
劉表的違詔立刻遭到曹操的反擊,
曹操命令交阯太守士燮繼續反抗劉表,
劉表、士燮兩者雖然沒有什麼明顯的大戰,但邊境線上的牽制、游擊屢屢不斷,
賴恭、吳巨的南征部隊遂陷入泥沼…
(後來兩人彼此又不和,吳巨逐走賴恭,自己又被孫權滅亡,這是後話…)

為了支援南方戰線,劉表把後勤物資全消耗在漫長的補給線上,
讓孫策抓到好機會,
之前的幾次戰爭,江夏兵已經損耗頗大,卻沒有給養補充,
再來一次大敗,只怕荊州東門即將不保。
從這裡來看,劉表的確是有所失策了,
他將原本的補給物資挪用在南征、組建新軍方面,原本援助外線防軍的補給變成第三順位,
現在江夏即將出問題,手中又沒有物資,怎麼辦呢?
只好將他的壓箱寶劉虎、韓晞的部隊抬出來,寄望能擊敗孫策。

只是,一次就全打掉了…
江夏是保住了,劉表的手中卻沒有親軍,
甚至物資的損耗量仍然沒有解決,
到了甘寧投奔孫權時,對孫權說江夏可攻的那番話,
大致還看的出劉表失策的後遺症。

沒有自己的部隊,意味著自己還是需要宗族的支持,
難免的,由於彼此交換條件,宗族勢力再度抬頭,
而潛藏在劉表政權下的暗流-親曹派也浮出檯面,成為荊州政令的主導者。

然自黃祖敗死後,劉表派劉琦擔任江夏太守,不派黃氏宗族擔任,
目的在於收攏黃祖遺下的江夏散兵(另一個是以一個身為父親的目的,下一篇再說…),
還是看的出來劉表對擁兵的企圖心。

親曹派,事實上那是一個簡便的稱呼,
他們真正的屬性是「親朝廷派」,
名義好聽是「尊重朝廷詔令」,難聽一點叫「西瓜偎大邊」,
所有的割據勢力都會有這些人物(例如張昭、被曹操冷淡前的張松),
但是沒有一個割據勢力像荊州「親朝廷派」如此的主導政局。

劉表到任後,積極尋求宗族的支持,
這些宗族主要以蔡、蒯、黃、龐為主,
他們一見到是朝廷(董卓…)派令的新任荊州刺史,
決定扶植他以穩定荊州情勢,
為了尋求與感謝他們支持,劉表與蔡氏結成了政治婚姻,
這是蔡氏權勢擴大的第一步。
當然,為了有足夠的統治權威讓宗族們安心,
李傕當政時,劉表遣使奉貢,得到鎮南將軍、荊州牧等權位,
並有假節之權力,穩定劉表的統治權。

曹操奉迎獻帝到張繡降曹前,
劉表保有其政令的自由性,與朝廷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
原因在四大宗族的平衡、北疆有張繡這道防線。
四大宗族中,蔡蒯兩氏是親朝廷派,並且擁有荊州內兵的軍權與大部分士大夫的支持,
然而黃龐兩氏支持劉表的力量也相當巨大,尤其是江夏軍與張繡兵團足以外抗強敵、內懾親朝廷派。
雖然張繡與劉表一開始素無瓜葛,
劉表對張繡的堅決反曹倒是很滿意的(當然,砍了人家的長子、姪子與愛將,不堅決抗曹怎麼行?)
沒有宗族的牽制,劉表的戰略更能施展發揮。
這段期間,劉表的主要企圖在於’’聯袁紹抗曹操’’,
與袁紹簽訂密約、接納張繡這等曹操仇敵、冷淡對待長沙太守張羨,事實上就是劉表的一種反曹聲明,只是劉表作的極端隱晦,外邊很難看的出來而已。

然自建安三年起,情況有了變化,
張羨在荊南四郡起兵造反(除了劉表的冷淡對待,聽說曹操也予以暗中支持…),劉表派兵平亂,在內防空虛之時,
北方的張繡竟然降曹了。
對於劉表來說,這是始料未及的大事,
為了尋求短暫時間的和平安定以應付這些麻煩事,重用與北方朝廷素有來往的蔡氏、蒯氏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官渡之戰劉表方之所以沒有動作,
除了兵員還僵在荊南四郡難以動作之外,上層的執政者是蔡氏、蒯氏這等傾向的親曹派,駁回劉表’’ 聯袁紹抗曹操’’的國策也是因素之一。

用了蔡氏、蒯氏這等的親朝廷派為核心人物後遺症很快就看的出來了,
在官渡之戰期間,蒯越、韓嵩、劉先等人一直勸說劉表降曹,
劉表’’狐疑不斷’’(也許是不願但不能說出來…),於是派了韓嵩出使,
曹操也知道荊州的大致狀況,故意吃劉表豆腐,
封了韓嵩侍中、零陵太守。
這怎麼叫吃豆腐呢?
侍中還不打緊,零陵太守應該是持有假節的荊州牧劉表才能派任,
曹操故意越過劉表派任,
顯示的是曹操擁有零陵太守的人事權,排除劉表干預,(這裡是我曹操的領土,你劉表算哪根蔥?)
並且由於韓嵩是著名的親曹派,可以在劉表剛打下來的零陵安插發展親曹派的勢力,(我就是要在這裡安排王牌大間諜,你奈我何?)
想當然爾,劉表大怒,想砍韓嵩開刀,
結果是被蔡夫人勸了下來,只能囚禁…
曹操吃豆腐不止這一次,後來劉先也被派任為武陵太守,
而勸說張羨叛變的罪魁禍首桓階,劉表也無力制裁,甚至還有被徵召當官的機會,
從這裡來看,荊州的主導權已不在劉表一個人身上,蔡氏、蒯氏已經佔據有極大的地位以否定劉表的命令。

既然如此,荊州為什麼還沒完全倒向曹操呢?
因為劉表還有三件法寶可以拒絕蔡氏、蒯氏無條件降曹的提議。

官渡之戰後,天下的局勢幾乎已倒向於曹操,
荊州也不例外,尤其蔡、蒯兩氏更是大力鼓吹,
但是由於劉表有著三項法寶,得以拒抗降曹的風潮。

一是劉表自己所募的親軍,由於有了這隻部隊,劉表遂可自行其事,征服荊南四郡、交州北部,不理會朝廷所發的詔令。
一是黃祖的江夏軍尚在。雖然龐氏已被排出政權,但是宗族間的平衡狀態只是傾斜尚未完全崩潰。
最後一個,就是由北方來投的劉備了。

劉備來投,算是劉表的大驚喜,
對劉表來說,又有一隻好用的棋子可以拿來外抗強敵、內懾宗族。
尤其在外有曹操、內部蔡、蒯的壯大這等危急的狀況下,劉備的責任比張繡更重。
而蔡、蒯氏即使想反對也沒方法,
劉表大可舉出「防衛荊州」大義之旗,蔡、蒯兩氏總不可與這大義對碰吧?
只得啞巴吃黃蓮,同意劉備的留駐新野。
從這也可以大略觀察出為何劉備不受蔡瑁、蔡夫人、蒯越等人的歡迎吧?

然而,這只能維持傾斜而已,
大事仍然由蔡、蒯兩氏負責,
比如曹操北征烏桓,是大好時機吧?劉表為什麼不動手,一直到曹操回來才後悔?
除了劉表與其底下的人軍事才略不如劉備,要北伐必須把軍權交由這客將,忌憚劉備之外,
蔡、蒯兩氏不開口同意,劉表也是沒輒的(他不想把他招集的五千兵馬花在這頭,如此只會使傾斜更加明顯)。
賴恭、吳巨之南征交州,可曾由蔡、蒯兩氏那得到什麼援助?
至少在軍權上,劉表所受的制肘是很明顯的。

就連江夏遭侵攻,也沒見蔡氏的兵馬出現,
劉表只能將其五千兵馬派去救援黃祖。
江夏守住了,然而維持傾斜的力量也崩潰了。
北面雖然還有劉備,東面還有半殘破的江夏軍,
在內部(尤其是襄陽一地)卻是蔡氏獨大的局面。
而他們也用此藉口,要求更大的權力-世子的繼承權。

劉表一開始是非常喜愛劉琦的(相貌性格類似自己),
而且前又有袁紹的殷鑑不遠(劉表為了袁氏兩兄弟之和睦,還特地送信),劉表為何還發生繼承權的問題?
理由在於,蔡氏的聲勢在這時已達極盛,劉表不可能忽視他們意見。
蔡氏主導襄陽大局,一直勸說劉表另立劉琮,
劉表有沒有聽從,史書不詳,
不過,劉表倒是玩了一場托孤把戲。
劉表某天問劉備,「我的兒子們個個不成才,你想不想取代他們幹荊州牧呀?」
劉備當然說不敢妄取。(在人家的地頭說想要,不怕被砍頭呐?劉備只能耐住心中的渴望說不…)
劉表見以退為進成功(刀斧手不用出來了),接著說,
「是這樣的,我的兒子們…」
然後,屏風後面蔡夫人的耳飾發出聲音,劉表遂不敢再說下去。

看了這個,是不是覺得很熟悉?
假如沒有蔡夫人阻止他們的談話,話頭會接到哪裡去?
幾十年後,劉備把從劉表學的這一套原原本本的對諸葛亮用(誰說劉備沒有在荊州學到東西?),
諸葛亮只能守著誓言,鞠躬盡瘁到死啦!
(ps1 還好劉表的談話被阻止,要不然鞠躬盡瘁、當劉琦盾牌的…是劉備…)
(ps2 對劉表來說可慘啦!回去之後不知怎麼被蔡夫人修理荼毒…)

【有一些人說這時就可以要荊州了,劉備怎麼那麼’’阿呆’’(美化的人會說’’仁德’’)?
…阿呆的是誰?劉備走遍大江南北、闖蕩江湖幾十年,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他的應對自然有他的獨到之處,還理你說?】

閒話休提,雖然史書沒有詳談,但從劉表冷落劉琦的情況來看,
大略也可以猜得一二。(再會啦,我心愛的、可憐的孩子…)
劉表為何後來繼承權傾向劉琮,不向劉琦?
大概是希望蔡氏藉此真正掌握荊州大權後,宗族的利益將會與曹操相衝突,可以因此換取荊州的獨立路線吧?

只是面對琦、琮不合,而他們後方的兩大勢力虎視眈眈的情況下,
可能會發生流血衝突,
勢單力薄的劉琦容易被掛,
左思右想之際,江夏軍潰滅、黃祖被殺的消息傳來,
劉表剛好外放劉琦擔任江夏太守,收攏黃祖遺兵,
可以遠離襄陽這個風暴中心,而劉琦有兵也比較不容易被劉琮、蔡氏所殺。(這是讓劉琦擔任江夏太守的另一原因,父親對兒子的心意)

江夏軍被孫權所破,黃祖敗死,劉表另派長子劉琦擔任江夏太守,
而劉琦也不孚眾望,重整了江夏兵約萬餘人。
但是過不久曹軍就南下了…

曹操南下,其實是很匆促的一件事,
剛平定北方,水軍也沒練成,就匆匆南下,意欲何為?
原來曹操聽見劉表病重的情報,是趁火打劫的好時機,
但是自己的主力還布防在剛攻得的袁紹河北故地,難以調動(可能會發生變亂),
無奈之下只得調派袁氏降軍搭配少量精銳部隊(虎豹騎)共約十五萬兵力南下-這是曹操赤壁之戰敗北的第一因。

十五萬軍隊是大數目,駐守前線新野的劉備遇到這等大陣仗,而自己的後勤補給又發生問題(劉表病重是一因,另外蔡蒯兩氏有沒有故意扣留?也可以思考…)。
遂把部隊退到樊城,並派人向襄陽求援。
這時劉表已死,劉琮在蔡蒯兩氏的支持下新立,
劉琮曾想過聯合劉備抵抗曹操,被蒯越、韓嵩、傅巽否決,事至此已定,
劉琮下令荊州全降。

劉備無奈,只能帶著萬餘兵馬與十萬平民向南走江陵。
【又有些人說了:’’阿呆’’劉備(美化的人會說’’仁德’’) 怎麼不趁這時奪襄陽,大好時機耶 ?
咳咳…果然是大好時機呀?曹操大軍南下,襄陽又是蔡氏軍馬器械的中心,劉備很聰明,燙手山竽他是不想碰的。攻沒絕對的把握能攻的下,即使攻下守得住的機率更低,劉備會把他的部隊耗費於此?】
曹操接收襄陽後,繼續馬不停蹄的南追劉備,
接下來,當陽之戰,劉備一戰而潰,十萬平民成了陪葬品,
劉備只得收拾萬餘兵馬,與劉琦之江夏軍會合去了。

這時,在襄陽發生了一件小事,
荊州重臣王威發現他們所懼怕的曹軍原來是不習水戰、與曹操將領默契不佳的紙老虎袁氏降軍,而真正的精銳虎豹騎奉命去追逐劉備頗為疲累,
是大好時機,勸說劉琮趁機挾持曹操,劉琮不納。
除了荊州上層佈滿親曹派,容易洩密,計謀成功機率不大之外;
事實上兵權在蔡瑁、張允手上,劉琮即使有雄心也無法動作,也是因素之一。

曹操很容易的就收得荊州全境,收降了八萬多的部隊,未降的只有江夏郡江南的幾個縣,不免志得意滿。(劉琦、劉備這時撤退到夏口)
(嘖!有人硬要爭論荊南四郡,怎麼「琮舉州降」四個大字還不清楚?長沙、武陵的態度就不明顯嗎?)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考慮到了劉表在荊州所受的困窘,曹操有心要把宗族問題作一解決,
以大封官爵的方式將蒯越蔡瑁張允等人調入朝廷當高官,
劉琮移任青州刺史(蔡夫人跟著去),
而訓練不佳、喪失了首腦的八萬荊州兵被編入戰場-這是曹操赤壁之戰敗北的第二因。

而在夏口的劉備劉琦軍,藉由魯肅的牽線,迅速的與孫權達成同盟的約定,
孫權湊了三萬兵馬,加上劉備一萬、劉琦一萬,共約五萬的同盟軍。
要與在荊州全境有二十三萬大軍的曹操相抗,乍看之下猶如雞蛋碰石頭般危急,
但是從軍隊的組成來看,孫權所部是其老哥孫策所留下的精強軍隊,由孫策麻吉水戰高手周瑜率領,劉備劉琦兩軍長期在荊州國境上守備防禦,也累積了不少的經驗,算是荊州兵中的精銳。
而曹操軍的部隊袁氏降軍、荊州兵編成混雜,訓練不佳、心意不定又喪失首腦,事實上也沒外觀上那麼強。
果然一開打,孫劉聯軍佔了地利之便,僵持於長江,曹操所部水土不服,多生疫病,遲早都得撤退-這是曹操赤壁之戰敗北的第三因。
周郎一把火,算是清算曹操的失誤。

哪裡有什麼劉表的遺產?
這麼說吧,
劉備軍怎麼來的?劉表贊助下重立的;
劉琦軍怎麼來的?黃祖江夏軍收拾來的。
沒有劉表留下的這些寶物兩萬兵馬,劉備劉琦怎麼敢賭大的?

赤壁之戰後,劉備收荊南四郡,上頭還得掛個荊州牧劉琦的名字,
你說劉表收得荊南四郡這幾年,有沒有恩德於此地人民,
導致劉備不敢越殂代庖取代劉琦?

曹操替劉表解決了宗族問題,
那些沒有宗族庇蔭的士人與散兵,
投奔荊南四郡是因為劉琦還是劉備?

ㄜ…話題扯遠了…
劉表的確留下了遺產-兵馬、土地、民心,
但是這麼說吧,他的遺產不在劉琦,全在劉備身上。
劉備也因為有了基礎,開始他的鼎足三分的大計,
這是後話中的後話了…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2/18 上午 09:53:27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6/4 上午 11:46:34

 2   2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