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居山志》上記載,慈覺禪師行腳,去雲居山參學,前一天夢到伽藍安樂公對他說:「你從前在這座山曾經扛過一擔土,這次來只有一碗粥的緣分。
第二天午後上山,吃了晚粥,僧值路過寮房,和他發生爭吵,結果被逐出山門。慈覺禪師心中覺得很驚訝。
過了十年,慈覺禪師在臥龍先禪師處得法。南康太守張公和慈覺祖師非常熟悉。這時雲居山正好空缺住持的位置,就請慈覺禪師到雲居山開法。慈覺禪師很高興地答應下來,認為過去做的夢這回不靈驗了,準備在第二天上山。當晚在麥洲莊住宿,忽然遷化。所以,因果絲毫不錯,一點一滴都是由前因決定的。能在道場住一天,就要有一天的福分;能住一百天,就要有一百天的福分;哪一點是空得的呢?都是福德感召的。所以不要認為我住道場一百天和住五十天是一樣的,其實是不一樣的。有住一百天的福,才能住一百天;福報要再大,就可以住兩百天;沒那個福,只能住一天;福再少,進門一小時就打道回府。
這樣舉一反三,我們去觀察自身暇滿的每個方面,都是由前世的善業因緣來的,要有清凈戒、清凈善法、清凈願,非常不容易!比如,坐在這裡看一本經書,安心地坐上三個小時,不受打擾,那就是莫大的清福!身心是健康的,不瞎也不痴呆,看書時沒有邪見障在心裡,又有清凈的善願,願意學法,這樣念念心緣於法,世上有幾個人有這樣的福呢!
從這裡去體會,哪點不是前世的善根因緣所感的呢?這樣去算,才相信以無量劫來的因緣才造就了暇滿人身寶,要沒有無量的善業因緣不可能出現這麼好、這麼圓滿的身。
比如,現在教一個小學生,哪怕教會他寫一個字都要好多天,何況真正讓他去行善、去持戒、去發願、去長年這樣做?這要積聚多少因緣才能讓他自願這樣做啊。而這樣所做到的是非常稀有、珍貴的善根,我們今天學法的福分,就是由這樣的善根感得的。所以現在哪怕有兩分鐘學佛法的安閒,也都是珍貴的福報。
也許你認為兩分鐘的安閒不算什麼,我要問你:以眾生墮在地獄中的處境來說,他在億萬年當中能出現這樣的兩分鐘安閒嗎?像人間坐在這裡安心地聽佛法,他多少億年也夢不到。又比如一隻黃牛,在它一輩子十來年裡,出現過一剎那這樣的福報嗎?它能享受到這樣的清福嗎?它前世沒有種這樣的因,只有在勞苦中度過一生。
又比如地球上不信佛的人,在商界、政界、學界、演藝界的人,誰有這樣的兩分鐘呢?這才理解順治皇帝的出家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這個「僧家半日閒」是皇帝身上求之不得的,所以他羨慕這樣的清福。他求不到一天安閒無事。這樣才知道,我們身上擁有的是修法的清福啊!
北俱盧洲、天上的人有福報,但不是暇滿,修不了佛法。整個北俱盧洲人的福報,加起來比不上我們現在一天聞思修的福報大。人間一億個比爾•蓋茨的福報也比不上我們半天學法的福。這才知道暇滿的珍貴。這才知道有半天的聽法、學法,是所有的北俱盧洲人、所有的欲界天、一億個比爾•蓋茨都得不到的。好好想一想,為什麼我們會把這麼寶貴的時間白白地浪費掉?像把如意寶隨隨便便扔掉一樣,用它去搞貪嗔痴。把一億兩黃金買不來的暇滿時光,拚命在手機上「嘩啦、嘩啦」地打發掉,這是糊塗到何等的地步!真正懂了人身難得還會問:今天該不該上網打遊戲、該不該看電視、該不該上飯店、該不該參加聚會、該不該旅遊、該不該裝修、該不該逛超市、該不該花幾個小時去美容、該不該花半天包餃子、該不該去種花、養魚、該不該彈琴、煉功,這些通通都沒有了。所以了解了人生的珍貴,即使用億萬美鈔跟你換一寸光陰,你也不會換。你有這種珍惜暇滿的觀念,給你一萬輛小車換你三分鐘,你也不換。如果有人說:你今天浪費三分鐘不學佛法,就給你一億美鈔。你會拒絕說:我不要!
古人就是這樣,他不願意把寶貴的人身用在無意義的事上。像卡拉貢穹格西要出山洞,有一叢荊棘擋住了洞。他正想去砍時,轉念一想:暇滿這麼難得,怎麼能浪費!所以,珍惜暇滿的人哪怕用億兩黃金去買他向無意義的事走一步,他都不願意。倒添一萬塊錢拉他出去吃飯,他也不要去。不用說兩三個小時逛超市,就是超市的老闆把整個超市給他端過來,他都不看一眼。就算半壁江山送給他,他都不要,何況區區的五欲。這時,讓他浪費時間是一萬匹馬也拉不動的,肯定像錐子插入地中一樣,沒有人能把他從修法當中拉出來。
像古德,皇帝請他做國師,他寧可斷頭也不去。這個道比去皇宮受賞都看得重,比當國師都看得重。所謂的世間娛樂,上網、看電視、打手機、看報紙這些,都只是糊塗人才會做的。
節錄自益西彭措堪布《珍惜暇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