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如意寶 不忘
對濁世眾生的厭離
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藏地的生活曾經與天界無別——夏天風調雨順、秋天果實累累;人們的生活幸福美滿——沒有疾病,也沒有煩惱。正如華智仁波切在《蓮苑歌舞》中所講的那樣:整個大地美妙異常,到處充滿了快樂!然而往昔的亭台樓榭,如今已不復存在。荒涼的大地上,猛獸出沒、盜賊橫行。人口倒是越來越多,但行持善法、佛法的人卻越來越少。而且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在越來越旺盛的人類貪欲的掠奪下,正變得越來越匮乏。人們心中的快樂、自在、和諧正在被痛苦一點一滴地慢慢侵奪……
的確,如今眾生的痛苦與煩惱實在是太多了,各種天災人禍,以及內在的秩序紊亂、人性貪婪,導致眾生共業往往以各種災異的方式顯現出來:春天反倒寒冷,夏天又遇干旱。秋天冰雹成災,冬天大雪封山。如果身為農民,那真的是要忍饑挨餓,食不果腹了。而牧民的牲畜也時常會遭到瘟疫與寒潮的襲擊……
但是,當某些人在貧窮與痛苦中苦苦掙扎時,另外的一些豪門富賈及達官顯貴卻又在窮奢極欲中暴殄天物。他們對待財物無比悭貪、執著,吝啬之心異常強烈。這些人非但不能對窮人進行布施,甚至對碰到的一些外出化緣的僧人也不願提供幫助。更有甚者,有些還找出種種似是而非的借口,對出家人進行攻擊和誹謗。諸如說什麼現在宗教政策開放了,連出家人化緣的方式也開放了等等。這些人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如果你心有疑慮或不信佛教,可以直接聲明,真正的出家人對此絕不會介意。反之,如若家中富有且條件許可,則當盡力供養僧眾,如此則可為自己和家人培植不可思議的功德與福報。
古代一位大德曾經說過:當乞丐或其他人前來化緣時,應當滿心歡喜地盡快布施,哪怕只拿出一點點青稞也好,千萬不要惡語相傷。按佛陀的教言,僧眾肩負著引導眾生走向解脫的重任,故而是眾生殊勝的福田,每一個在家人都應把供養出家人當成是應盡的義務與光榮的職責。但由於貪著財物的緣故,如今卻很少有人能這樣做。面對著眾生日益加重的物欲與自私心態,我不由得要生起強烈的厭煩心。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供養僧眾的時候,哪怕所准備的財物極其微薄,也應選擇一位具有法相的善知識當作供養的對境,而不要盲目相信那些心懷叵測的奸詐之輩。喇拉曲智仁波切曾經指出:福德淺薄之人即就是供養財產,也不會遇到真正的福田。此話十分有理,確是金玉良言。
現代人往往是非混淆、真偽不辨,因而很難值遇真正殊勝的大善知識。這樣,他們即便是想種福田也是枉然。因為以他們那沒有智慧的凡夫分別念來觀察,具有智慧、守持淨戒,卻又生活儉樸的出家人,往往要遭受這些人的貶斥;而對那些信口開河、妄說神通的虛偽狡詐之徒,他們倒會欽佩有加。這些人的見解如同貓頭鷹的眼睛那樣,永遠也是見不到陽光的。
無垢光尊者曾經說過,一位公平、正直、內心中蘊藏有過人智慧的人,往往會遭受世人誤解,被人譏謗為品格虛偽;而知足少欲的行者過著清貧的生活,大家又會認為他缺少福德;真正具有佛法修養的人,大眾又經常以之為愚昧、軟弱;如果你在如理如法地進行修持,眾人可能會當你脫離現實、自命清高,從而產生重大的偏見。在這種種情況下,誰會成為這些顛倒錯亂的凡夫的供養對境呢?無垢光尊者一語道破:恰恰是那些一心撈供養,根本不事修行的人們。
的確如此,縱覽當今時勢,有些人表面上掛著堪布、阿闍黎的名位,聲譽廣大、名氣遠播,實則並不珍視佛法,只知追求世間種種妙樂享受,真正悲憫眾生者實是寥若晨星。許多所謂的“高僧大德”往往皆是徒具虛名而已,這些人外著僧衣,道貌岸然,行為舉止也似乎清淨如法,其實他們的內心貪欲卻像烈火一樣熾盛——名聲小的追求一般財富,名聲大者追求巨額財富,這就是他們的人生目的!
但就是這些人在堂而皇之地奪取名聞利養,而普通凡夫也競相恭敬、供養他們。這真是末法時代佛法的悲哀、僧眾的悲哀、信徒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