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禪、習定能夠會道嗎?------------六祖大師得法後,幾經顛沛,最後回到曹溪,大弘禪法,一時四方學眾紛紛投止,從之受學者如雲,就連當朝皇帝也派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當時薛簡曾問惠能大師:
“現在京城參禪的大德都說,我們要覺悟,必須要坐禪習定。請問大師,你有甚麼高見?”
六祖大師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意思是說參禪修道,要用心去參,用心去悟,光是打坐不一定能夠開悟。就如一般常聽人說,某寺的佛、菩薩很靈感;如果沒有心,紙畫木雕的佛像怎麼會有靈感呢?所以,靈感不在紙、木,而是在心。
六祖大師引述《金剛經》說:“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的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的清淨坐,究竟無證才是真禪。”所以,一個禪者能夠把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就是禪定的功夫。
有一首詩說:“高高山頂上,四顧寂無邊,靜坐無人識,孤月照寒泉。泉中豈無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失禪。”所以,禪在那裡?“高高山頂上,四顧寂無邊”,禪雖然是靜坐,也沒有人識得,像孤月、寒泉一樣,禪者和世間就是這樣的關係。
坐禪習定的人,須知有十種修行的法門:
◆坐處明淨:參禪的地方要明亮潔淨。
◆看守諸根:就是看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心,不攀緣外境。
◆曉了於相:對於外境一切諸相,不一定要排拒,重要的是要了解它、明白它,要不執不拒。
◆令心自調:參禪的三步驟,要調身、調息、調心,尤其調心,要使妄心調伏。
◆制伏懈怠:參禪亦如臨敵作戰,要有大勇猛、大精進。
◆心無穢著:心裡不能貪著某一個境界,要心生歡喜。
◆心定常舍:心入定境,但不執著於境。
◆近學定人:要親近學定的人,就是親近善知識。
◆樂中安定:要能持續心中的禪喜、禪悅、禪定。
參禪的人很容易發生的境界:第一、就是有定。有的時候,一坐五、六天,甚至十天,也不需要吃飯,卻是面色紅潤。第二、能開發智能。參禪到達某一階段,自然心地靈明,對於過去、未來或者現在的事物,都能了了分明。第三、心生歡喜。參禪的人會感受一股不同於世俗之樂的禪悅法喜。第四、有慈悲心。有了禪的體悟,會頓覺眾生很苦,因此滿懷慈悲,想去廣度眾生。第五、會有神通。有了禪定,自然會有神通力,例如久遠以前的事物,剎時近在眼前;遙遠的地方傳來的聲音,如在耳邊等等。不過,這一切的境界,均不可執著,有了執著,會成為魔境。所以,參禪的人,不但是“魔來魔斬”,還要“佛來佛斬”,不執著,如此坐禪、習定,才能會道。
——摘錄自星雲大師《六祖壇經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