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法師:心中憶佛如憶母親,是否超勝口中稱佛名號?
淨宗法師:心中憶佛如憶母親,是否超勝口中稱佛名號?
問:求生西方要有信願,我有信有願,願意往生西方,但念佛方法呢?我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方法,也就是用憶佛的方法憶念,不稱名念佛(嘴上一聲一聲地念出“南無阿彌陀佛”),像想念母親一樣想阿彌陀佛。因為《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說:“如母憶子,如子憶母,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可不可以用憶佛代替稱名念佛,算不算雜修?
淨宗法師答:首先說,不算雜修,因為都是圍繞著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個不算雜。可不可以代替稱名念佛?不可以完全代替,可以作為一種輔助的念佛方法。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是稱名往生之本願,所以完全代替是不行的。
至於說“像想念母親一樣”,這也是佛在經中說的,因為世間眾生母子感情比較深厚,佛對我們的恩德尤勝母親千萬倍。不過,“像想念母親一樣”是個比喻,是做不到的。為什麼呢?因為母親有血有肉,可以感應得到,可如果不念阿彌陀佛的名字,怎麼去想念?要想念一定要有一個名字,想念的是誰,沒有名字無法思維,無法想念。想念的是“阿彌陀佛”,這樣可以講,稱名念佛即在其中。但是不要誤解為沒有稱名念佛,這樣做還是在稱名念佛,不過是沒有在口頭上一句句說出來。
所以,善導大師把“乃至十念”解釋為“下至十聲”,對我們有莫大的恩德。這是我們凡夫的思維、語言、概念、心靈溝通的一個正常渠道,這樣是做得來的。看得見,摸得著,抓得住,有一個把手。遞給你一個把手你不用,說“我要像憶念母親一樣憶念佛”,這都是因為沒有腳踏實地去念,一旦腳踏實地去念,就知道所說的話是飄的。一想念母親父親,照片也有,形象也有,故事也有,什麼場景都有,可想念佛呢?“究竟如虛空”,沒辦法想。所以想佛一定是以佛的名字作為總的引導和標准。即使佛的形象我們不知道,佛的淨土莊嚴我們不清楚,佛的誓願功德、智慧慈悲我們也理解不了,這些都沒有關系,因為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都包含在六字名號裡,它是總功德。
比如一個籮裡裝了很多寶貝,你把這個籮的袋子一拎,裡面的寶貝全部都是你的。你說“這個袋子我不要了,我專門在籮裡面拿一個兩個”,給你一個袋子讓你把所有的功德都提走不是更好、更方便嗎?
再比如說水。給你一個盆,盆一端走,水都有了,你說“盆我不要,我就接水”,你抓抓看,沒有盆怎麼把水抓出來?六字名號就像一個盆,把阿彌陀佛所有功德大寶海的水都一下裝進來,你得到這個盆,隨手一提全部都是你的。你說“我不要念名號,我直接用手去抓水”,那能抓多少?
再比如講火。火就是阿彌陀佛的三昧真火實相,佛的智慧,六字名號就像火鏟,念佛就是用鏟把火取來了。如果這個鏟不要,自己去抓,你試試?凡夫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要懂得,佛之所以五劫思惟成就名號來救拔我們,這一定是最安全、最妥當、最圓滿、最方便易行的方法,不要自立章程,自己另外想些辦法。當然,你這樣說也有《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經典依據,但讀經典有主次之分,《念佛圓通章》和淨土三經相比,不是淨土正依經典,是次一級的。另外,大勢至菩薩的用意是說,佛憶念眾生如同母親。你懂得稱名念佛,再加上這種觀念,就比較圓滿,不是說只是憶念佛,像憶念母親一樣,把稱名念佛撇在旁邊,這不是大勢至菩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