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大航法師說過:
一位剛出家的沙彌對長老起輕慢心,心想:「出家那麼久,怎麼還那麼不修邊幅?」
法師告訴他:「你要不要聽真話?」
他說:「好。」
法師說:「那位長老剛出家時,比現在的你精進N倍,你相信嗎?而如果你現在也只是這樣,你覺得等有一天你當上長老時,你會變成什麼模樣?那你的晚輩看了,又會作何感想?」
..
剛出家確實有"黃金時期",縱然不能完全脫胎換骨,但是如果不能夠在這一段小眾時間,確實看清楚自己性格上的問題,未來縱然學再多、位置坐再高,恐怕還是八竿子打不著,無濟生死修道事。而這也是為何傳統叢林非常重視「淨人沙彌階段」在入眾培福當中,調伏原先世俗的驕氣傲慢、剛強自我,以及「客製化個別輔導」中,切實把脈問診,讓病患清楚自己性格中最切要、最嚴重的病情。
應知,佛門中沒有「戲棚下站久就是誰的」的概念。性格中最嚴重的那一個病症點,不會因為階位提升而「突然被調伏」。小眾階段辛勤所求來的"法要精隨",是一輩子,乃至來生都要持續對治的功課,並不是小眾身份才需要。因為,人的習性,絕對不是一輩子培養來的。
反之,如果不能針對問題不斷自我調伏,等到受了大戒、接掌更多職務時,隨之而來的,很可能只是一種「以世俗心,行出家事」的矛盾偽裝。當習性隨著身份地位逐漸膨脹自大時,甚至更嚴重的,還拿修行法門來當作掩飾習性的面具與口號時,我們過往所積集的福德資糧,以及法身慧命,很可能就在一點一滴的時光中耗損,鎮日悠悠泛泛卻毫不自覺。
道證法師曾說:修行如果用「捏麵人」的方式,一塊一塊拼湊黏貼,時間久了就分解掉了。而真正的修行,應該如「雕刻佛像」般,一刀一刀雖然苦,但是刻完所留下來的那一部分,卻是保證真實而莊嚴,不但盡得起境風考驗,又值得禮敬,堪作世人之福田。
.
僧訓日記云: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
衹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
~永明延壽禪師
「昔鄴洛禪師,道播河海。
住.則四方雲仰,去.則千百成群。
隱隱轟轟,亦有何益?臨終皆悔...
修行至此,審自斟酌,
智力強盛,須廣利益。
如其不然,且當安忍,深修三昧。
行成力著,為化未晚。」
~摩訶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