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稱呼,現在來聊聊大家最關心的匯率問題。大家知道,匯率是經常浮動的,物價也有個起伏,所以,宋朝的一兩銀子相當於多少貫錢,折算成今天的人民幣又是多少元,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這麼說吧,宋朝大中祥符八年(西元一○一五年),一兩銀子折一千六百文銅錢(一千文為一貫);到了咸平中年,一兩銀子只能抵八百文;而到了南宋孝宗時,一兩銀子又可以換三貫銅錢了。
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他是依據一兩黃金=十兩銀子=十貫銅錢這個假設,而以國際金價四百美元一盎司來推算,一兩銀子今天的價值就是四百六十五元(編按:約台幣2124元)。一兩=一千文,那麼一文錢只相當於四角六分了,這樣的估算恐怕又偏低了。所以說了,很難用人民幣換算,從實際購買力來說,我更傾向於把一文錢看作一元錢(編按:約台幣4元)。
這是匯率和換算的情況。剛才這位朋友到路邊小販那裡兌換,一兩銀子只換了三十個銅板,那是大大吃虧了,至少可以換一千個銅板,也就是一貫錢!
說到錢,大家來勁兒了,好幾個團友問我:宋朝是歷史上經濟最發達、人民最富裕的一個朝代。那麼,大宋朝究竟多有錢呢?讓范老師來講個故事:
陳恕當三司使財政大臣的時候,宋真宗剛剛即位,命令他將全國的錢糧總數報上來。過了很長時間,陳部長一直沒報告。皇帝急了,屢次催促他,可陳恕卻一拖二延始終不報。真宗皇帝終於忍不住了,命令宰相去責問他:「你這個財政部長怎麼當得這麼糊塗?連個經濟總量都搞不清!」
陳恕倒好,振振有詞:「天子正年輕,如果讓他知道國庫充實,恐怕會生奢侈之心。」
你看看,不肯露富,連皇帝都要瞞著!
好在他瞞不過我們,我們手頭有《朝野雜記》等資料,足可以將趙宋的家底摸個一清二楚。宋朝剛剛統一中原時,全年的財政歲入是一千六百萬緡錢(一緡是一貫錢,也即一千文),這已經是唐朝的兩倍了,所以宋太宗洋洋得意,以為撿了個大元寶,了不起得一塌糊塗;到了天禧末年,這個數字已被翻新到二千六百五十餘萬緡;嘉祐年間,又增加至三千六百八十餘萬緡。這之後,宋朝的經濟更是開上快速道路,「月增歲廣」,各項指數全面長紅,到了王安石變法的熙豐年間,全國經濟總量衝破六千餘萬大關;到了南宋淳熙末年,這個數字又變成了六千五百三十餘萬緡。
大宋朝的GDP佔當時全球的一半以上,有人甚至說佔八十%以上,當然了,那個時候沒有聯合國,也沒有世界銀行,所以要確切數字還是有些困難,但肯定富得冒油,大家就隨便說吧。不過,縱向比較,有一個數字是錯不了的:宋朝鼎盛時期,一年的貨幣發行量(鑄錢量)高達五百萬貫,明朝總共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總鑄錢量也不過一千萬貫。
作為全球第一經濟體的CEO,宋朝的皇帝當然很厲害了!那麼這個CEO的年薪是多少呢?比起今天的美國總統又如何呢?
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那畢竟只是一句口號,皇帝自己也知道不能光靠口號吃飯,作為一份工作還得有薪水,做皇帝也是工作。皇帝的工資叫「好用」,宋朝每個皇帝都有一千二百貫的「好用」,每月如此,相當於月薪。如果以一文兌現在的人民幣一元,那麼一千二百貫就是一百二十萬!月薪一百二十萬,年薪就是一千四百四十萬(編按:約台幣6578萬元),相當於二百四十萬美元,而且不用繳稅。美國總統聽了恐怕都要自歎不如。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很有意思,他拿到這份工資就悄悄地找了個地方藏起來。他把這個地方叫做「封樁」,明白嗎?封存起來不用的。
難不成做皇帝還要藏私房錢?
其實你們都誤解他了!他是有著崇高理想和遠大目標的。他說,五代時的那個賣國賊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給了遼國,讓那裡的老百姓受異族的統治,我很同情他們,準備把這個封樁庫的私房錢存到四、五百萬緡,然後就去跟遼國談判。如果他們答應把失地還給我們,就用這筆錢去贖買回來,省得大家動刀兵破壞世界和平;如果他們不肯,那我就高懸賞格,收購遼國士兵的腦袋,二十匹絹買他一個人頭,他們的精兵不過十萬,只要用二百萬匹絹就可以把他們的腦袋收購完了。
趙匡胤心裡清楚,北方的長城險要都在遼國掌控之中,要跟他們戰場上見分曉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他想到了用經濟手段來解決領土問題。咱有錢,咱用錢砸死你!你不要笑他土豪,一千年後美國人不也是花錢從俄國手中買走了阿拉斯加嗎?這說明趙匡胤先生的理念還是滿先進的。只不過,他的算盤打得精,可惜這筆生意永遠沒有做成。
趙匡胤後面的皇帝當然也沒有再動腦筋去與遼國做這筆注定做不成的生意。至於他們的「好用」是怎麼用的,書上沒有記錄,我們也不好瞎猜。不過,作為一項制度,大家倒是嚴格遵守這個一千二百貫的定額,沒有一個皇帝像今天的企業肥貓那樣,年年替自己漲工資的,倒是有個別皇帝風格滿高,宋朝的仁宗皇帝就主動放棄了年薪。《宋史》上記載,「仁宗帝命罷左藏庫月進錢一千二百緡。」
怎麼樣?夠高風亮節吧!
宋朝皇帝的年薪如此可觀,不過皇帝也不是人人能做的,這份工作的稀缺性使得這個年薪沒有可比性。所以,你們私底下恐怕還是更關心宋朝官員的薪水吧?那問問范老師就知道了。
宋朝是歷史上實行高薪養廉的朝代,從宋太祖到宋徽宗,都不斷為文武百官加工資,唯恐他們鈔票不夠用,所以在宋朝當官可真是你的福分啊。不過,宋朝的職、官是分離的,貴為朝廷的一、二品高官,被派去當個四、五品地方官的情況也是經常有的,所以宋朝的官俸制度也十分混亂,很多官員其實並無實職,照樣可以領俸拿薪水;而有實職者則可以另外加錢。
除正俸外,還有服裝、祿粟、茶酒廚料、薪炭、鹽、隨從衣糧、馬匹芻粟、添支(增給)、職錢、公使錢及恩賞等各種福利及職務補貼,地方官則配有大量職田。根據《宋史》的職官志記載,一個宰相的本俸是月薪三百貫,大概也就是三十萬元人民幣,年薪就是三百六十萬(編按:約台幣1644萬)了,還不包括各項補貼和福利;一個普通從八品的縣令最低的月薪是十五貫,也就是一萬五千元,年薪約二十萬(約91萬台幣),考慮到宋朝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這樣的薪酬標準也算不錯了。
那麼一般的公務員呢?都不大好意思說,一般公務員的待遇較之官員就有些冰火兩重天了。
*本文摘自《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