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波斯匿王與阿闍世王兩軍交戰,二國戰力相當,但最後波斯匿王大破敵軍,生擒了阿闍世王。
波斯匿王打了勝仗後,讓阿闍世王與自己同乘一車,來到當時佛陀所在的祇園精舍。波斯匿王頂禮佛陀後,向佛說道:「我與阿闍世王並無仇怨,但他卻對我心懷憎惡、妒忌,然而他是我親友之子,所以我打算放他歸國。」
佛陀告訴波斯匿王:「這樣做很好,若能放其回國,對往後有很大的益處。」同時佛陀還說了一首偈子:
「力能破他車,還爲他所壞,
力能侵略人,還為他所略。
愚謂為無報,必受於大苦,
若當命終時,乃知實有報。」
一旁的比丘們聽完佛陀的教誨後,皆心生歡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四》
● 省思
慈悲是一種自利利他之行,對他人寬恕就是在為過去解冤釋結、為今世廣結善緣、爲未來累積福德。世間一切法皆不離因果法則,行善必得善果,以牙還牙終必得不如意果。所謂「常觀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若能時時用寬容柔軟之心對待他人,人生必能愈來愈順遂、光明。
………………………………………………………………………………
心念的能量
人的心念雖然看不見,卻具有影響力,因為心念有無限的能量,可以幫人行善,也容易與人結惡。
有一則故事,就說到心念的影響力。有一回,梁武帝與寶誌禪師外出巡訪時,看見一個農夫在賣瓜。第一位來買瓜的人,選了好多瓜要買,算算應該可賺不少銀兩,但奇怪的是農夫就是偏偏不賣給他。後來第二個人走來,只買了一個瓜,農夫卻很歡喜地賣給他。
梁武帝非常不解,為何農夫的分別心如此大呢?寶誌禪師說:「農夫前世是個死刑犯,臨行刑時,這兩人都在場觀看。第一個人說:『這傢伙真該死!』第二個人卻說:『這人真可憐啊!』」
因此,結下不同之緣,今生三個人又碰面,所以農夫見到第一位就瞋恨,不肯賣瓜給他,見了第二位卻非常歡喜。
一個小小的心念,因為一念善、一念惡有了兩種不同的結果。生活中,也常有類似的情形發生,好比在馬路上聽見救護車呼嘯而過的聲音時,有人動念:「真是吵人呀!」有人默默地在心裡為車上的人祈福。同樣一個事件,也許就因為心念的不同,結了兩種不同的緣。
要讓心念的能量,發揮好的影響力,試著凡事往好處想,縱然面對最壞的逆境,也會因心念轉變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