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告訴你,如何用佛法來指導自己的人生!
內心不渴望的東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佛家的「境由心生」開啟了和松下幸之助齊名的稻盛和夫「心學」之路,終成「日本商聖」,二○○一年包下日本鹿耳島全部紙袋成立「京都陶瓷」而全球銷售額達一○二億美元,經營出世界前五百大企業。
稻盛和夫其實一生坎坷,得過差點失去生命的「結核病」,之後考試落榜,二戰期間一把火更把家裡燒成灰燼,又碰上韓戰結束的經濟低潮,把日子逼進艱困沮喪裡,瘦得只剩一把骨頭,鄰居太太實在看不下去,送他一本谷口雅春所著的《生命的實相》來提振精神,竟成為他生命中的轉捩點。
雖然,當時年少的稻盛和夫並不了解這本是什麼書,但已經病入膏肓的他也只能當作一線生機,一邊發燒,一邊一字不漏的翻閱著。「我們心裡有一個磁石,會把周遭的事物吸引過來,無論是刀劍槍枝、災難疾病或失業都是由心而引起的。」書中這樣寫著,使稻盛和夫猛然自省,思考「心相」的契機,一心研究新材質所體悟到的「精進」及深植於心的「感恩」。
為人類社會貢獻,是最崇高行為,稻盛和夫反覆研讀《南州翁遺訓》及佛家「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昇華成「六項精進」,謙虛不驕傲,每天反省,活著就感謝,也積善行、思利他,忘卻感性的煩惱,一步步精進禪修。即使公司發不出薪水,稻盛和夫也咬牙忍耐,把家當搬進研究室,加倍努力,埋首研發。
當「京都陶瓷」將近一半員工以離職相逼要求調薪,眼看公司即將不保,他則運用佛法「同體心」去感受員工的痛苦,以真誠打動他們,「公司若成長獲利,增加的營收必定會回饋到你們身上……我如果做出背叛你的事……」稻盛和夫有一次講到太激動,甚至跪坐在員工跟前,「你們…大可殺了我。」最後,沒有任何員工離職,共創了世界前五百大企業。
退休的稻盛和夫到京都臨濟宗妙心寺派圓福寺出家修行,七十八歲卻又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建日航的領導者,白髮老人竟真的一手挽救負債近八千多億台幣的日本航空,短短一年轉虧為盈,獲利五百八十億台幣。
這,實在太神奇了,映照了印度梵文一句格言:「偉人的行動之所以能成功,與其說是靠他行動的手段,不如說是憑藉純粹的心靈。」稻盛和夫說,航空運輸業有許多價值昂貴的飛機及維修工廠,時常被誤以為是巨大的設備型業。實際上,航空業是極致服務業,如何讓顧客滿意地搭乘航班比什麼都重要。辦理登機手續的櫃檯服務人員,怎麼應對乘客?機上的空服員怎麼照顧搭機乘客?機長怎麼向乘客進行機內廣播?地勤人員如何用心工作?「唯有透過這些服務,讓乘客們想著,下次還要坐這家公司的航班,才能讓客戶增加,業績成長」。
稻盛和夫一直向員工們灌輸做善事的因果。他住在飯店,晚餐只吃便利商店飯糰。員工看到稻盛和夫拼命努力的樣子,也開始想著,「本來和日航沒有任何關係的稻盛先生那麼拼命努力,我們為了自己的公司,也得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啊。」員工開始把乘客放在第一位,日航也擺脫「文牘主義」的印象,服務和業績雙雙提升。「神靈、上天看到利他之心和勤奮,也伸出援手。」稻盛和夫這麼想,「是宇宙間的關愛、拯救、慈悲萬事萬物的的意志,給了我們幫助。」人生就是磨練靈魂、心靈的道場。
反省自律
日航重建3個利他價值觀
奔波於世界各地的稻盛回到飯店,只要想到當天有驕傲或譁眾取寵的行為時,就會一個人在房間裡大喊,「神啊!請原諒我剛才的態度,對不起、請原諒!」透過此種儀式反省自律,視自己為「一輩子的學生」來重新修正,不讓自己陷入悲觀失望。他體認,「神明和大自然讓我承受這麼沈重的苦難,一定是為了讓我意識到什麼,要提醒我,所以才用災難來考驗我。那我應該向給我帶來災難的自然,表達感謝之意。」
親友其實強烈反對稻盛和夫接下重任,擔心他「晚節不保」。但他看見日航重建的三個「利他」意義,還是決定接下日航董事長的重擔。
1. 日航是日本企業之一,日航失敗也象徵日本經濟持續衰退。日航重建成功,可以帶給日本國民奮起的勇氣。
2. 日航重建不得不裁掉部分員工。日航重生,才能保護留任的三萬兩千名員工。
3. 利他行善這個純粹、專一的動機,可以產生強大的力量。
共鳴之音
一個拯救破產公司的和尚
運用佛陀的智慧
稻盛先生「己立而立人、己達而達人」,一步步用精進禪修所體悟出來的經營哲學,不僅成功經營自己的事業,還幫了不少國內外經營不善的企業重整成功,並在西元一九八三年,在日本中小企業主主動要求下成立了「盛和塾」,教導「什麼是經營?」、「經營者應該如何做?」……等問題的解答,成就極為不凡的人生。
人為什麼活著?
「敬天」,也就是「敬奉天理」,而「作為人,何謂正確」這麼一句話就具體表述了所謂的「天理」。公平、正義、勤奮、謙虛……等,就是做人的基本價值觀,也是我們從小就必須懂的「良知」,只要運用「良知」去做判斷與行動,這就是「天理」。
感恩的慈悲喜捨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受到東方領導哲學很深的啟發,像是儒家的德行與仁慈領導,佛家的慈悲喜捨與精進,而他不僅把佛說的「六波羅蜜」銘記在心,還列出六種精進法:付出更多努力、謙虛、反省、感恩、善行與利他、情緒穩定,藉此哲學提醒自己及他人。
多彩人生方寸間
只要帶著「無私」的心,就能以「真心無私」對待人生,徹底做到自誠。必須從周遭環境去落實,而要落實就必須養成習慣,一開始可能會有點彆扭,但是轉換心態去想,今天願意來公司應徵的人是我們的一種福報,他看得起我們公司,願意來與我們共事,那我們也應該以禮相待對方。
- 1 -
由「利己」到「自利利他」
問:
97年的時候您剃度出家,這個讓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因為作為一個企業家來說,他是在俗世當中追求利潤、追求成功的,而佛家的理念卻是放棄這一切的功名利祿,專心向佛。當時怎麼會有要出家的願望?
稻盛和夫:
正如您所說,日本國內外都有很多人說佛教和企業經營盈利是不是有矛盾呢?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佛教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利利他」,佛教認為要想自己獲利必須造福他人,教導人們不要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也要讓他人得益。我在企業經營當中也經常要求員工幫助他人。
日本有句話叫作「人情並不是為別人」,意思是說善待別人就肯定有回報。中國也有類似的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做善事的人家子子孫孫都會得到幸福。就這點來說,我認為說佛教不適應資本主義、不適應企業經營盈利的說法是錯誤的,以佛教思想為基礎從事企業經營遠遠比一般的企業經營高尚得多。
- 2 -
用「善惡」代替「得失」
問:
稻盛先生,您這一生所取得的成功,在您看來,根本得益於什麼呢?
稻盛和夫:
如果要用一句話回答,就是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心中所描繪的夢想,必須用人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去實現。這是我一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
人們的思維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判斷標準。一個是按照「得失」來進行判斷,另一個是按照「善惡」來進行判斷。我的判斷標準,不是按照得失,而是按照善惡。
「善惡」,這是多麼「小兒科」以致於會引很多人發笑的標準啊!但是,我們確實又在自以為深刻與成熟的「得失」衡量中迷失、焦慮,甚至沉淪。這時候,「大道至簡」顯得格外擲地有聲。
- 3 -
把管理人,變為關懷人
問:
稻盛和夫一生中有過一次價值觀的重大改正。在初創企業不久,幾個年輕人對待遇不滿而要求定期漲工資和保證獎金髮放。他當時雖然用幾天幾夜的通宵談判,做通了他們的工作,但是這件事情也深深觸動了他。由此他把企業的經營理念做了重大調整,從「希望用自己的技術生產的產品遍及世界」轉變為「公司永遠是保障員工生活的地方」。
稻盛和夫:
因為我小時候就受到佛教關懷他人的思想影響,我在創業的時候就沒有過自己將來要成為一個富翁這樣的想法。這幾個年輕人的鬧事只是一個刺激罷了,我認識到了保障員工的未來生活是如何的重要。我之所以要把企業搞得越來越出色,目的就是讓在京瓷的員工能夠安心地工作,度過一個幸福的人生。
自從我的經營目的轉變之後,我就可以直截了當地跟員工談我的一些想法了。我夜以繼日地工作,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嚴格要求他們了。如果我為了一己私利的話,我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京瓷的成功,也是這種經營思想的轉變帶來的。
- 4 -
將「因果報應」變成信念
當稻盛先生苦悶彷徨時,佛法的智慧給了他啟示:「前面有什麼樣的命運在等待自己,雖然不清楚。但是,在難以捉摸的命運的安排下,遭遇各種事情的時候,我們卻可以堅持『想好事做好事』,只要以這種態度來度過自己的人生,不就好了嗎?」
稻盛和夫說:「命運乃經紗,因果法則乃緯紗,兩者交織而成的布就是人生。」正因為他將「因果報應「法則變成了信念,並在實踐中忠實地貫徹,他的人生和事業很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稻盛和夫基於佛法的經營理念不僅僅是一種管理企業的哲學,更是一種人生哲學。我們學佛也應該活學活用,將佛法靈活而又智慧地運用到日常生活,用佛法智慧解決人生問題,成佛在人間。
稻盛和夫其實一生坎坷,得過差點失去生命的「結核病」,之後考試落榜,二戰期間一把火更把家裡燒成灰燼,又碰上韓戰結束的經濟低潮,把日子逼進艱困沮喪裡,瘦得只剩一把骨頭,鄰居太太實在看不下去,送他一本谷口雅春所著的《生命的實相》來提振精神,竟成為他生命中的轉捩點。
雖然,當時年少的稻盛和夫並不了解這本是什麼書,但已經病入膏肓的他也只能當作一線生機,一邊發燒,一邊一字不漏的翻閱著。「我們心裡有一個磁石,會把周遭的事物吸引過來,無論是刀劍槍枝、災難疾病或失業都是由心而引起的。」書中這樣寫著,使稻盛和夫猛然自省,思考「心相」的契機,一心研究新材質所體悟到的「精進」及深植於心的「感恩」。
為人類社會貢獻,是最崇高行為,稻盛和夫反覆研讀《南州翁遺訓》及佛家「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昇華成「六項精進」,謙虛不驕傲,每天反省,活著就感謝,也積善行、思利他,忘卻感性的煩惱,一步步精進禪修。即使公司發不出薪水,稻盛和夫也咬牙忍耐,把家當搬進研究室,加倍努力,埋首研發。
當「京都陶瓷」將近一半員工以離職相逼要求調薪,眼看公司即將不保,他則運用佛法「同體心」去感受員工的痛苦,以真誠打動他們,「公司若成長獲利,增加的營收必定會回饋到你們身上……我如果做出背叛你的事……」稻盛和夫有一次講到太激動,甚至跪坐在員工跟前,「你們…大可殺了我。」最後,沒有任何員工離職,共創了世界前五百大企業。
退休的稻盛和夫到京都臨濟宗妙心寺派圓福寺出家修行,七十八歲卻又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建日航的領導者,白髮老人竟真的一手挽救負債近八千多億台幣的日本航空,短短一年轉虧為盈,獲利五百八十億台幣。
這,實在太神奇了,映照了印度梵文一句格言:「偉人的行動之所以能成功,與其說是靠他行動的手段,不如說是憑藉純粹的心靈。」稻盛和夫說,航空運輸業有許多價值昂貴的飛機及維修工廠,時常被誤以為是巨大的設備型業。實際上,航空業是極致服務業,如何讓顧客滿意地搭乘航班比什麼都重要。辦理登機手續的櫃檯服務人員,怎麼應對乘客?機上的空服員怎麼照顧搭機乘客?機長怎麼向乘客進行機內廣播?地勤人員如何用心工作?「唯有透過這些服務,讓乘客們想著,下次還要坐這家公司的航班,才能讓客戶增加,業績成長」。
稻盛和夫一直向員工們灌輸做善事的因果。他住在飯店,晚餐只吃便利商店飯糰。員工看到稻盛和夫拼命努力的樣子,也開始想著,「本來和日航沒有任何關係的稻盛先生那麼拼命努力,我們為了自己的公司,也得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啊。」員工開始把乘客放在第一位,日航也擺脫「文牘主義」的印象,服務和業績雙雙提升。「神靈、上天看到利他之心和勤奮,也伸出援手。」稻盛和夫這麼想,「是宇宙間的關愛、拯救、慈悲萬事萬物的的意志,給了我們幫助。」人生就是磨練靈魂、心靈的道場。
反省自律
日航重建3個利他價值觀
奔波於世界各地的稻盛回到飯店,只要想到當天有驕傲或譁眾取寵的行為時,就會一個人在房間裡大喊,「神啊!請原諒我剛才的態度,對不起、請原諒!」透過此種儀式反省自律,視自己為「一輩子的學生」來重新修正,不讓自己陷入悲觀失望。他體認,「神明和大自然讓我承受這麼沈重的苦難,一定是為了讓我意識到什麼,要提醒我,所以才用災難來考驗我。那我應該向給我帶來災難的自然,表達感謝之意。」
親友其實強烈反對稻盛和夫接下重任,擔心他「晚節不保」。但他看見日航重建的三個「利他」意義,還是決定接下日航董事長的重擔。
1. 日航是日本企業之一,日航失敗也象徵日本經濟持續衰退。日航重建成功,可以帶給日本國民奮起的勇氣。
2. 日航重建不得不裁掉部分員工。日航重生,才能保護留任的三萬兩千名員工。
3. 利他行善這個純粹、專一的動機,可以產生強大的力量。
共鳴之音
一個拯救破產公司的和尚
運用佛陀的智慧
稻盛先生「己立而立人、己達而達人」,一步步用精進禪修所體悟出來的經營哲學,不僅成功經營自己的事業,還幫了不少國內外經營不善的企業重整成功,並在西元一九八三年,在日本中小企業主主動要求下成立了「盛和塾」,教導「什麼是經營?」、「經營者應該如何做?」……等問題的解答,成就極為不凡的人生。
人為什麼活著?
「敬天」,也就是「敬奉天理」,而「作為人,何謂正確」這麼一句話就具體表述了所謂的「天理」。公平、正義、勤奮、謙虛……等,就是做人的基本價值觀,也是我們從小就必須懂的「良知」,只要運用「良知」去做判斷與行動,這就是「天理」。
感恩的慈悲喜捨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受到東方領導哲學很深的啟發,像是儒家的德行與仁慈領導,佛家的慈悲喜捨與精進,而他不僅把佛說的「六波羅蜜」銘記在心,還列出六種精進法:付出更多努力、謙虛、反省、感恩、善行與利他、情緒穩定,藉此哲學提醒自己及他人。
多彩人生方寸間
只要帶著「無私」的心,就能以「真心無私」對待人生,徹底做到自誠。必須從周遭環境去落實,而要落實就必須養成習慣,一開始可能會有點彆扭,但是轉換心態去想,今天願意來公司應徵的人是我們的一種福報,他看得起我們公司,願意來與我們共事,那我們也應該以禮相待對方。
- 1 -
由「利己」到「自利利他」
問:
97年的時候您剃度出家,這個讓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因為作為一個企業家來說,他是在俗世當中追求利潤、追求成功的,而佛家的理念卻是放棄這一切的功名利祿,專心向佛。當時怎麼會有要出家的願望?
稻盛和夫:
正如您所說,日本國內外都有很多人說佛教和企業經營盈利是不是有矛盾呢?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佛教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利利他」,佛教認為要想自己獲利必須造福他人,教導人們不要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也要讓他人得益。我在企業經營當中也經常要求員工幫助他人。
日本有句話叫作「人情並不是為別人」,意思是說善待別人就肯定有回報。中國也有類似的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做善事的人家子子孫孫都會得到幸福。就這點來說,我認為說佛教不適應資本主義、不適應企業經營盈利的說法是錯誤的,以佛教思想為基礎從事企業經營遠遠比一般的企業經營高尚得多。
- 2 -
用「善惡」代替「得失」
問:
稻盛先生,您這一生所取得的成功,在您看來,根本得益於什麼呢?
稻盛和夫:
如果要用一句話回答,就是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心中所描繪的夢想,必須用人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去實現。這是我一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
人們的思維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判斷標準。一個是按照「得失」來進行判斷,另一個是按照「善惡」來進行判斷。我的判斷標準,不是按照得失,而是按照善惡。
「善惡」,這是多麼「小兒科」以致於會引很多人發笑的標準啊!但是,我們確實又在自以為深刻與成熟的「得失」衡量中迷失、焦慮,甚至沉淪。這時候,「大道至簡」顯得格外擲地有聲。
- 3 -
把管理人,變為關懷人
問:
稻盛和夫一生中有過一次價值觀的重大改正。在初創企業不久,幾個年輕人對待遇不滿而要求定期漲工資和保證獎金髮放。他當時雖然用幾天幾夜的通宵談判,做通了他們的工作,但是這件事情也深深觸動了他。由此他把企業的經營理念做了重大調整,從「希望用自己的技術生產的產品遍及世界」轉變為「公司永遠是保障員工生活的地方」。
稻盛和夫:
因為我小時候就受到佛教關懷他人的思想影響,我在創業的時候就沒有過自己將來要成為一個富翁這樣的想法。這幾個年輕人的鬧事只是一個刺激罷了,我認識到了保障員工的未來生活是如何的重要。我之所以要把企業搞得越來越出色,目的就是讓在京瓷的員工能夠安心地工作,度過一個幸福的人生。
自從我的經營目的轉變之後,我就可以直截了當地跟員工談我的一些想法了。我夜以繼日地工作,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嚴格要求他們了。如果我為了一己私利的話,我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京瓷的成功,也是這種經營思想的轉變帶來的。
- 4 -
將「因果報應」變成信念
當稻盛先生苦悶彷徨時,佛法的智慧給了他啟示:「前面有什麼樣的命運在等待自己,雖然不清楚。但是,在難以捉摸的命運的安排下,遭遇各種事情的時候,我們卻可以堅持『想好事做好事』,只要以這種態度來度過自己的人生,不就好了嗎?」
稻盛和夫說:「命運乃經紗,因果法則乃緯紗,兩者交織而成的布就是人生。」正因為他將「因果報應「法則變成了信念,並在實踐中忠實地貫徹,他的人生和事業很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稻盛和夫基於佛法的經營理念不僅僅是一種管理企業的哲學,更是一種人生哲學。我們學佛也應該活學活用,將佛法靈活而又智慧地運用到日常生活,用佛法智慧解決人生問題,成佛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