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彌勒菩薩的故事 慈心不食肉
彌勒菩薩的故事 慈心不食肉
在久遠劫以前,有一尊古佛出世,佛號彌勒,當時的世界名勝花敷。彌勒古佛常以慈心四無量法: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教化當時的眾生,並常宣講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凡聞此經者,即可超越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往後必當成佛。當時在彼國城中,有一位名叫一切智光明的大婆羅門,聰明睿智,廣學多聞,凡間的六十四種技藝,無一不精。 有一天在市集上,人人都在讚揚說:彌勒佛正在說演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有多麼多麼地好。婆羅門聽了深感不服,便帶著他的滿腹經綸,來到佛所,想要詰難佛陀。
結果,這位大婆羅門,窮盡他一生的絕學,使出渾身解數,終不能辯過佛陀圓滿無礙的回答。他被佛陀智慧如海的辯才所折服,進而發菩提心,成為佛陀座下的一名弟子。
一切智光明婆羅門,學佛後曾發誓言:
「盡未來際,我將於佛法中,誦持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並以此功德,迴向無上正等正覺,當我成佛時,佛號亦名彌勒。」
不久他即入深山,淨修梵行,因精進故,髮未修、爪未剪,八千歲中,少欲無為,每日但以乞食自活;念念誦持著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專心至意,一無亂想。
當是時,城內混亂,國王荒淫無道,感應四時氣候不調,大雨滂沱,而致山洪暴發,河水暴漲,沖走一切農作物,人民遭受飢饉之苦,怨聲載道之辭,街里巷衢可聞。
一切智光明仙人,已有七日粒米未進,枯瘦羸弱,氣息奄奄。在林中不遠處,住著五百隻白兔。群兔中有一母兔王,身形碩大威武,毛髮潔白無瑕。母兔王和其子,見仙人已有七日未食,心中甚是憂慮,不禁自語道:
「仙人為佛道,在此山中清修,而今已有七日未食,性命堪憂。法將折損,法幢必崩,法海將枯。我當以我身肉供養仙人,續延活命,使無上大法,不致滅亡。」作是念已,心中歡喜無限,便召集群兔,高聲地說:
「我的孩子們,請靜靜地聽我說: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凡是眾生皆戀執自己的身軀,貪生怕死,一生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未曾以此臭皮囊,為法做些正事。
我將以我的身體,供養山中那位修行的法師,使佛法久住,為世間做大橋樑,汝等亦可隨喜。」言訖,又諄諄地提醒群兔:
「凡我畜類,若聞一佛名,永離三惡道,不生八難處,聞法修行者,生生常值佛。深信法不疑,皈依賢聖僧,持戒無瑕者,如此速成佛,必至涅槃地,常受無上樂。」
這時,山中的樹神,聽到兔王的話,很是欽佩;即為兔王,架起薪木,並以火點燃。立時,火焰沖天,紅光映遍天地。
兔王來到仙人端坐的地方,恭敬地說道:
「仁者!我今將為法供養尊者,請尊者接受我的供養。」
「你是畜生,雖有慈心,欲興供養,但又如何辦的到呢?」仙人說。
「為使佛法久住,我將以己身供養仁者,俾使眾生皆能得到法益。」
兔王說完,即轉身交待牠的孩子:
「兒呀!我將供養法師,你自己去覓水草,當念念不離三寶才是。」
兔子聞母言,哀傷地跪下來,對牠的母親說:
「誠如母親所言,值遇無上大法,當興大供養,我亦願隨喜。」言畢,縱身躍入熊熊烈焰中,母兔亦隨之投入火堆中。
這時,天地震動,諸天皆持香華,來至兔王菩薩捨身處供養。
火勢熾盛,轉瞬間,肉已熟,樹神便到仙人的地方報告:
「仁者!今肉已熟,汝可用之。」
仙人聞此語,悲慟不能言語,久久方平復過來。仙人強忍著悲傷,默默不言地,將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逐字逐句地寫在樹葉上,寫完後,即說偈曰:
「寧可燃身挖眼目,不忍行殺食眾生,
諸佛所宣慈悲經,凡是持經行慈者,
寧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噉食眾生肉,
如佛所說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滿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流浪生死不成佛。」
仙人說此偈已,便發願言:
「願我生生世世,沒有殺害眾生的念頭,生生世世,不食眾生的肉,常入慈心三昧,直至成佛,訂立不吃肉的禁戒。」仙人立誓畢,亦躍入大火中,與二兔一塊捨身。
這時天地震動,諸樹神放光,光明晃耀,照到諸千國土。彼國中人民,見光明自遠處的山林中來,紛紛尋光而至,隨即發現火堆中三具屍體,及仙人所留的佛經及偈語。
他們將這些經偈捧回,獻給國王,國王看了經偈,龍心大悅,甚感清涼。立即頒佈各千小國王,普為流通此經,令聞者皆發無上道心。
當時的一切智光明仙人,即今日的彌勒菩薩;兔王者,釋迦牟尼佛;兔子者,羅羅也。
當時仙人投火坑已,神識隨即投生到梵天,普為一切眾生說大清淨法。爾後值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仙人又下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宿願所感,亦名彌勒。由於累劫修慈所感,其母素來生性不溫良,自懷彌勒以後,性情變的十分仁慈溫柔,對一切的苦難眾生,常心生哀愍,愛護照顧,猶如己子般。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將於成道的龍華樹下三會說法。所說經典,亦名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並在戒法中,特別訂定:
不行慈者名犯戒人。
食肉者犯重戒,來身生處,常飲熱銅汁。
釋迦牟尼佛,曾對大眾說:「彌勒菩薩法王子,從初發心不食肉,以是因緣名慈氏,為欲成熟諸眾生,處於第四兜率天,晝夜說法不退行,我今弟子付彌勒,龍華會中得解脫,於末法中善男子,一搏之食施眾生,以是善根見彌勒,當得菩提究竟道。」
【大正卷三: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
大正卷四:賢愚經卷十二。】
在久遠劫以前,有一尊古佛出世,佛號彌勒,當時的世界名勝花敷。彌勒古佛常以慈心四無量法: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教化當時的眾生,並常宣講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凡聞此經者,即可超越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往後必當成佛。當時在彼國城中,有一位名叫一切智光明的大婆羅門,聰明睿智,廣學多聞,凡間的六十四種技藝,無一不精。 有一天在市集上,人人都在讚揚說:彌勒佛正在說演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有多麼多麼地好。婆羅門聽了深感不服,便帶著他的滿腹經綸,來到佛所,想要詰難佛陀。
結果,這位大婆羅門,窮盡他一生的絕學,使出渾身解數,終不能辯過佛陀圓滿無礙的回答。他被佛陀智慧如海的辯才所折服,進而發菩提心,成為佛陀座下的一名弟子。
一切智光明婆羅門,學佛後曾發誓言:
「盡未來際,我將於佛法中,誦持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並以此功德,迴向無上正等正覺,當我成佛時,佛號亦名彌勒。」
不久他即入深山,淨修梵行,因精進故,髮未修、爪未剪,八千歲中,少欲無為,每日但以乞食自活;念念誦持著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專心至意,一無亂想。
當是時,城內混亂,國王荒淫無道,感應四時氣候不調,大雨滂沱,而致山洪暴發,河水暴漲,沖走一切農作物,人民遭受飢饉之苦,怨聲載道之辭,街里巷衢可聞。
一切智光明仙人,已有七日粒米未進,枯瘦羸弱,氣息奄奄。在林中不遠處,住著五百隻白兔。群兔中有一母兔王,身形碩大威武,毛髮潔白無瑕。母兔王和其子,見仙人已有七日未食,心中甚是憂慮,不禁自語道:
「仙人為佛道,在此山中清修,而今已有七日未食,性命堪憂。法將折損,法幢必崩,法海將枯。我當以我身肉供養仙人,續延活命,使無上大法,不致滅亡。」作是念已,心中歡喜無限,便召集群兔,高聲地說:
「我的孩子們,請靜靜地聽我說: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凡是眾生皆戀執自己的身軀,貪生怕死,一生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未曾以此臭皮囊,為法做些正事。
我將以我的身體,供養山中那位修行的法師,使佛法久住,為世間做大橋樑,汝等亦可隨喜。」言訖,又諄諄地提醒群兔:
「凡我畜類,若聞一佛名,永離三惡道,不生八難處,聞法修行者,生生常值佛。深信法不疑,皈依賢聖僧,持戒無瑕者,如此速成佛,必至涅槃地,常受無上樂。」
這時,山中的樹神,聽到兔王的話,很是欽佩;即為兔王,架起薪木,並以火點燃。立時,火焰沖天,紅光映遍天地。
兔王來到仙人端坐的地方,恭敬地說道:
「仁者!我今將為法供養尊者,請尊者接受我的供養。」
「你是畜生,雖有慈心,欲興供養,但又如何辦的到呢?」仙人說。
「為使佛法久住,我將以己身供養仁者,俾使眾生皆能得到法益。」
兔王說完,即轉身交待牠的孩子:
「兒呀!我將供養法師,你自己去覓水草,當念念不離三寶才是。」
兔子聞母言,哀傷地跪下來,對牠的母親說:
「誠如母親所言,值遇無上大法,當興大供養,我亦願隨喜。」言畢,縱身躍入熊熊烈焰中,母兔亦隨之投入火堆中。
這時,天地震動,諸天皆持香華,來至兔王菩薩捨身處供養。
火勢熾盛,轉瞬間,肉已熟,樹神便到仙人的地方報告:
「仁者!今肉已熟,汝可用之。」
仙人聞此語,悲慟不能言語,久久方平復過來。仙人強忍著悲傷,默默不言地,將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逐字逐句地寫在樹葉上,寫完後,即說偈曰:
「寧可燃身挖眼目,不忍行殺食眾生,
諸佛所宣慈悲經,凡是持經行慈者,
寧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噉食眾生肉,
如佛所說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滿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流浪生死不成佛。」
仙人說此偈已,便發願言:
「願我生生世世,沒有殺害眾生的念頭,生生世世,不食眾生的肉,常入慈心三昧,直至成佛,訂立不吃肉的禁戒。」仙人立誓畢,亦躍入大火中,與二兔一塊捨身。
這時天地震動,諸樹神放光,光明晃耀,照到諸千國土。彼國中人民,見光明自遠處的山林中來,紛紛尋光而至,隨即發現火堆中三具屍體,及仙人所留的佛經及偈語。
他們將這些經偈捧回,獻給國王,國王看了經偈,龍心大悅,甚感清涼。立即頒佈各千小國王,普為流通此經,令聞者皆發無上道心。
當時的一切智光明仙人,即今日的彌勒菩薩;兔王者,釋迦牟尼佛;兔子者,羅羅也。
當時仙人投火坑已,神識隨即投生到梵天,普為一切眾生說大清淨法。爾後值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仙人又下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宿願所感,亦名彌勒。由於累劫修慈所感,其母素來生性不溫良,自懷彌勒以後,性情變的十分仁慈溫柔,對一切的苦難眾生,常心生哀愍,愛護照顧,猶如己子般。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將於成道的龍華樹下三會說法。所說經典,亦名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並在戒法中,特別訂定:
不行慈者名犯戒人。
食肉者犯重戒,來身生處,常飲熱銅汁。
釋迦牟尼佛,曾對大眾說:「彌勒菩薩法王子,從初發心不食肉,以是因緣名慈氏,為欲成熟諸眾生,處於第四兜率天,晝夜說法不退行,我今弟子付彌勒,龍華會中得解脫,於末法中善男子,一搏之食施眾生,以是善根見彌勒,當得菩提究竟道。」
【大正卷三: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
大正卷四:賢愚經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