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日軍先占領東北三省,後逐步向內蒙和關內步步蠶食。再到「七七事變」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此後日軍基本占據了大半個中國,尤其是華北、華中、華南大片富庶之地落入日軍之手。蔣介石攜南京國民政府被迫遷往山城重慶。而且當時日軍為了控制援華物資進入中國,牢牢控制住了東南沿海地區。但是似乎有一個省一直沒有引起日軍的大規模行動,縱觀整部抗戰史也沒有找到太多關於這個省的抗日史料。
這個省就是東南沿海與台灣一海之隔的福建省。從1938年,日軍相繼占領了廣州和武漢等大城市後,同時也標誌著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既然進入了相持階段,也就是說日軍戰線拉的太長,由於兵力不足,已經面臨進攻乏力的狀態。
日軍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為了牢牢控制出海口,實則也到過福建,並一度攻占了福建沿海各大出海口,如福州、廈門、平潭、長樂等重要城市。但是對於福建內陸地區並沒有發動進攻,後面由於兵力不足,又從福建占領地抽調部隊支援華北、華中等戰場,所以大多數地方實際兵力空虛,基本由偽政權代為管理。而之後國軍也對福建日軍占領地發動過反攻,比如曾經收復過福州等失地。雖然日軍侵略過福建,但是卻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興趣,而且攻陷的地方也並沒有派重兵駐守,這是為什麼呢?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福建缺乏有用資源。福建不像其他地方,比如東北和山西煤炭等資源豐富;也不像武漢、廣州、濟南、徐州等地處戰略要地,有重要鐵路通過;更不像南京、上海等地經濟繁華,以及重要戰略意義。
第二、福建地區多山地。福建西部以及北部基本都是山區,進攻需要投入大量兵力,而且機械化部隊不易施展,補給困難。同時依據華北以及華中的經驗,多山地的地方,容易出現游擊隊進行騷擾。
第三、甲午戰爭割占了台灣。早在1895年日軍通過《馬關條約》從清政府手中搶走了台灣地區,而台灣與福建一海之隔,可以隨時派兵增援福建,同時占據著台灣也同樣控制著這一片地區的出海口。
第四、第3戰區以及大量游擊隊的騷擾。當時第3戰區顧祝同部駐有重兵在福建境內,加上早年紅軍曾到過福建,留下過革命火種,因此存留者大批游擊隊。
從廣州、武漢會戰後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軍就深感戰線過長,兵力不足,想要一口吞併中國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綜合來看,消耗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兵力去全面占領福建是划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