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祈 竹 仁 波 切 開 示 ─ 臨 終 一 念 之 重 要

您是本帖的第 2915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祈 竹 仁 波 切 開 示 ─ 臨 終 一 念 之 重 要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祈 竹 仁 波 切 開 示 ─ 臨 終 一 念 之 重 要

敬錄自  祈竹仁波切《福慧明燈 佛法入門導引》

在這世界,一切東西都由地、水、火、風這四大元素所合成,而人類的肉身亦如是。在死時,我們的肉身中之四大元素會漸漸分解及衰退,身體的機能亦會相繼失效。首先是地大元素衰退而融入水大元素,此時的身體會變瘦或凹陷,皮膚開始失去光澤,面部可能會變形扭曲,鼻樑彷似塌了下去,視覺亦會開始失效。正在經歷死亡者,會經歷如草原上的陽焰映像的內徵兆。曾作惡業的人會感到山崩地裂的幻境,甚至開始神智失常。多作善業的人大多並不會遇到可怕的幻境。在地大融入水大後,水大便會衰退而融入火大。此時,將亡者的聽覺開始失效,體液逐漸乾涸,外在的聲音彷似由遠處傳來似的,同時會見到如煙霧的內兆境。曾多作惡業者,此時會感到猶如身處海嘯或漩渦當中。再下來,火大會融入風大,嗅覺開始失靈。如果我們把身體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意識功能,形容為一座有五所房間及一個中央大廳的屋子,此時就好比屋中的三間房已關了燈,只餘兩間房及大廳的燈還亮著。這時候,視覺、聽覺及嗅覺已先後失效了,將亡的人與外界的接觸,只餘味覺及觸覺功能尚未失效。同時,身體的溫度會開始下降。一生中多作善者,體溫多由下身往上收攝至胸部,也即是說他的腳部會先開始變冷。多作惡者,體溫往往則是由上身退溫至胸間,也即是說頭部先冷。將亡之人此時見到的內徵兆,是如螢火蟲或火星向上飛揚的景況。一生多作惡業者,同時會經歷身處大火中或全身著火的可怕幻境。當風大融入意識時,將死者的味覺也開始失效,內在的徵兆是火花閃爍,猶如燭火將熄未熄時的最後幾下忽明忽弱的景況。常作惡者,此時會感處狂風或旋風之中的可怕幻境。跟著下來,觸覺也會失效,身體開始僵硬。到這時候,四大元素已一一分解完畢而融入意識之中,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已相繼失效,只餘心中的意識仍在運作。這個情況,就好比屋中的五間房已相繼關燈,房中辦公的人也已相繼下班去了,只餘中央大堂中還有一燈亮著及樓中尚餘一個人仍在辦公。沒多久後,臨死者吐出一口濁氣,醫生便宣佈此人斷氣。在這一剎那,亡者的意念是有取決性意義的。人在死時的意念,可以分為善心、不善心及無記心。善心是指皈依心、對三寶及上師的信心、慈心、悲心及菩提心等等。不善心是指貪、瞋、痴等等。無記心則是不善不惡的中性心態。這死時的一念,有極強的力量,亡者的下一生將生善道或惡道,就是看這一念了。這一念的生起,可以是由外界引發的,例如說四大收攝過程中,師長或同門在旁提示,亡者可能便會生起皈依心或其他善心;又或正在經歷死亡過程者,見到了他喜歡或不喜歡的人和事,便可能在那一剎那間生起貪欲或瞋念。

在死後,心識經歷中陰階段,然後便又再投生,各依其業力於六道中之其中一道受生。在死亡時,我們的肉身失去生存的功能,經歷中陰及再次投生的僅是心識及其相隨的過往業因,這便是生命的輪迴。以上所說的臨終一念,會誘發我們長久積集下來的業因,故此它直接影響亡者的中陰階段及下一生將投生何處。我們一生及過去生中所作之業因,固然是不善業為多,但多多少少也曾會種下有丁點兒善因。臨終的一念若善,便會誘發我們積集下來的無數業因中的一個善因,這便令我們下一生投生善道之中。反之,臨終的一念若為惡念,則會誘發我們長久積集起來的無數善、惡業因中的其中一個不善業因,令我們下一生墮入三惡道中之其中一道。所以說,我們一生中固然要多作善及多生善心,但臨終的一念也不容忽視。這臨終一念,是十分強力的。假設有一個好的修行人,一生作善極多,但在臨死的一剎那,他因某種外緣而生了一個惡念,例如說因他人的表現而在這一剎那生了一念瞋心,他在下一生便會墮入三惡道之中。這並非說他一生中所作之善便白費了,而是他的臨終最後一念誘發了他一生中或過去生中千千萬萬的業因中的其中一個惡業因,導致他下一生墮於惡道投生。他的善業因及業力並沒有白費,但只好等以後才待被誘發成熟了。反之,一個終生作惡的人,如果臨終因旁人的一句開示而生出了皈依心、慈心或悲心等,這一念便會誘發他意識中所積存的其中一個善業因,令他下一生中生於善道,其今生所作之惡業的業因及業力則待未來才會被誘發而成熟結果了。由此可見,修行人務必要令自己在臨終時在愛心、慈心、悲心、出離心、菩提心或依止心中死去,而要避免臨終時生起貪欲、瞋恨或愚痴等。如果我們在死時觀想上師、本尊、三寶或禪思出離心或對眾生之慈心、悲心等,或觀想佛陀淨土,都能確保令臨終一念為善念,從而保證下一生的福樂,甚至能往生淨土之中。反之,若死時見不喜的人、事、物等,又未能控制自己的心念,便可能生出一念之瞋恨而誘發某一曾作之不善因,導致下一生生於惡道之中。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3/22 上午 08:52:39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