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佛之目的,當然有利益自己的部分,但也要利益他人。所以,不是說自己學佛後,只能談如何利益他人,其實首先要做的是利益自己。
「利益自己」的意思,當然不是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受益。而是說首先要把自己管好,自己先要學好,要自律。然後才談得上帶動其他金剛師兄弟姐妹,一同走上究竟解脫的道路,彼此利益,共同受益。
佛陀告訴我們,要用「四攝法」佈施、愛語、同事、利行,去對待自他,管理自己,管理團隊。四攝法用在社會交往中,用在與家人朋友相處之中,也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這四點的核心,是讓我們學會無私付出,多行動多思考自己能為別人做什麼,奉獻什麼。少琢磨別人的想法,少看別人的行為,少糾結別人為我們做了什麼,少算計對方付出了多少,和自己相比較是多還是少。
如此,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越來越寬廣包容,越來越通情達理。你和對方都不會灰心喪氣,也不會存有退失之心。
尊貴的老上師土登曲吉紮巴仁波切曾說過:「一位居士,他為寺廟做過的任何一件事,都是為自己脫離輪回而做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為自己做功德啊。如果忘記了這一點,總以為只是在為別人付出,有些時候就會突然感到很疲累,情緒低落,產生痛苦和煩惱等等眾多負面情緒。
所以,談到無私的奉獻精神,首先從「利益自己」,為自己做開始。你力所能及去做,盡心盡力去做,不用擔心別人不知道、沒看見。你做的佛菩薩都看得清清楚楚,閻羅王也會一筆一筆幫你在那邊兒記錄好,你不用自己刻意想去記些什麼東西。
如果你覺得學佛很辛苦,要經常為自己加油。回頭看看自己取得了哪些進步,還有哪些不足,然後繼續再接再厲。金剛師兄弟姐妹們在一起,要做越來越如法正規的佛教徒,而不是一個雜牌軍。
佛弟子的聚合,是學佛的團隊,而不是團體,團體是有組織的社會機構。我們現在強調的是彼此的互助、關愛與服務,彼此無私付出,乃至為社會大眾,為無量眾生去奉獻我們的願行。如果你認同自己始終是一位元「服務者」、「奉獻者」,而不是「索取者」,這真的需要很大的福報,也會累積無量的功德!
——嘎瑪仁波切